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振兴中华”口号的提出与具体实践

发布时间:2020-03-02 08:07: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振兴中华”口号的提出与具体实践

“振兴中华”口号的最初提出,是在19世纪末叶的晚清时期,即从甲午战争到义和团运动期间(1894—1900)。在这五六年间,几个不同的政治派别,先后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响亮呼喊。

中国从鸦片战争以后,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加紧了侵略步伐,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进行瓜分中国的罪恶活动。亡国灭种的威胁迫在眉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这种形势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深切忧虑和极大愤怒。“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有感一首》)人们在悲愤中思索和探求着免致神州陆沉的救国之路。

1894年11月(光绪二十年十月)和1895年2月(光绪二十一年一月),孙中山先后在檀香山和香港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这个组织的《章程》指出:“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为了挽救祖国的危亡,他们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并且郑重宣告:“本会之设,专为联络中外有志华人,讲求富强之学,以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19、22页)正是孙中山先生第一次鲜明地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号召。

戊戌维新运动刚失败,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就如狂飙一般在中国大地上兴起了。在这场斗争中,义和团同样提出了“振兴中国”的口号。有一个材料说:“(义和团)初以捉拿洋教,振兴中国为名。”(《山东近代史资料》第3分册)在义和团的一些传单、揭帖、告白中,一方面指斥帝国主义“祸乱中华”的罪恶,一方面表示要“扶保中华,逐去外洋”的决心。尽管在这些文件中带有某些迷信色彩和笼统排外主义倾向,但在这层薄薄的外衣下包裹着的爱国主义实体却仍然是显而易见的。

在同一个历史时期里,不同的政治派别似乎是不谋而合地提出大体相同的口号,这当然不是偶然的巧合。这表明,在当时,为“振兴中华”而奋斗,已经成为时代之要求,人心之所向,因此,这个口号的出现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了。

“振兴中华”的口号就是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

当孙中山还改良主义者时,就主张通过改良,发展资本主义实现“振兴中华”的目标。出于忧国忧民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热忱,希望国家、民族能强大、振兴的思想,年仅28岁的孙中山,以“草野小民”的身份,抱以莫大的希望,向当时位高权显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上书,提出富国富民、治国强国的四条建议(即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并认为“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推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文中提出了西方强国,不仅在于船坚炮利,更在于“人”、“地”、“物”、“货”的恰当

使用和充分的利用,这是富国强兵的根本所在。只搞洋务运动,图“船坚炮利”“是舍本而图末”的办法,必须从人、地、物、货四个方面下功夫,才能达到民富国强,“恢扩宏图”中华民族的目的。

上书李鸿章的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把希望寄托于清政府改良来实现救国救民,国强民富是行不通的。他说:“知和平之法不可复施。然望治之心愈坚,要求之念愈切,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加之甲午战争中国失败,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彻底暴露无遗,使孙中山先生坚定地走上了革命反清的道路。

他下决心投身革命后,在1894年末创立了兴中会,第二年立刻组织反清的广州起义。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孙中山却毫不气馁,继续不屈不挠地奋斗。1905年,他在日本东京同许多留日学生一起成立了全国性的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积极鼓吹革命思想,先后发动多次武装起义,在全国范围内造成很大影响。可以说,辛亥革命时期各地的革命活动,不管是不是受同盟会的直接领导,都是在孙中山革命思想和活动的影响下进行的。孙中山革命活动的开始,标志着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这是改变中国历史面貌的一件大事。这场变革,为中国人走向独立和解放的道路扫除了一个巨大的障碍物。此后,无论是袁世凯称帝还是张勋复辟,都只能昙花一现,立刻遭到全国人民的普遍反对,很快归于失败。历史的发展毕竟无法倒转回去了。

诚然,民主共和制度在当时的中国只是徒具形式,但这个形式在人们观念上引起的深刻变革决不能小看。中国人历来讲究要\"名正言顺\"。孙中山说:\"在南京所订民国约法,内中只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一条是兄弟主张的。\"有了这一条,民主共和便成了\"正统\",人们不再把自己看作皇上的\"子民\",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政党、社会团体和报章杂志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政治生活空前活跃,民主精神普遍高涨。它为中国的继续前进创造了重要条件。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社会上迅速掀起一个如火如荼的兴办实业的热潮,对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南京临时政府还采取许多移风易俗的措施,如:剪除发辫,改变服饰;废除跪拜、请安等礼节,代以鞠躬、握手;取消大人、老爷等称呼,代以先生、君等。这些措施的实行虽不彻底,但在正式场合仍可看到和过去有明显的不同,从而使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要想振兴中华,必须要解放旧思想。而辛亥革命正是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皇帝历来被看作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

辛亥革命离五四运动只有七年多,中间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便没有五四运动,便没有以后历史的发展。这不是过甚其词的夸张,而是振兴中华必经的阶梯。

因此可以说,辛亥革命就是对“振兴中华”口号的伟大实践。

振兴中华

爱国与口号

振兴中华演讲稿

振兴中华,从我做起

振兴中华演讲稿

振兴中华演讲稿

振兴中华演讲稿

振兴中华演讲稿

振兴中华演讲稿

振兴中华,从我做起

“振兴中华”口号的提出与具体实践
《“振兴中华”口号的提出与具体实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