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校医工作培训

发布时间:2020-03-02 04:33: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校医工作培训

学校卫生工作就是校医的本职工作,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理论根据是儿少卫生学,校医掌握学校卫生基本理论十分必要。

一、学校卫生的基本概念

学校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公共卫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卫生是保护、增强儿童少年健康的一门卫生学科,它研究儿童少年的机体与他们学习和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制定相应的卫生要求和卫生措施,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使儿童少年一代健康地成长。

二、学校卫生工作的任务

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

监测学生健康状况:每年1次,了解儿童健康状况、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

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改善学校卫生环境、教育过程卫生、教学环境及设备卫生;

加强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

三、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生长发育规律和影响因素

在研究儿童形态、生理的基础上,研究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和影响生长发育的先天和遗传因素、营养、内分泌变化、疾病、体育锻炼、生活制度、环境污染和心理社会因素,并研究针对这些因素的干预措施和适宜技术.如:肥胖与营养不良的防治:营养餐、运动等;近视眼防治:眼保健操;口腔保健:龋齿充填、窝沟封闭等;

(二)常见病和学生健康监测

如营养性贫血、肥胖、营养不良、龋齿、蛔虫、近视、弱视、沙眼、脊柱弯曲异常、传染病等.

(三)童年期和青春期心理卫生

青少年吸烟、吸毒、酗酒、自杀、家庭暴力、犯罪和少女怀孕等心理卫生问题的研究及防范措施;儿童行为指导、青春期心理咨询技巧等;

(四)学校健康教育

学校是健康教育最理想的场所,效果最好、实际最佳

健康的概念: WHO宪章中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指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的良好状态

学校卫生目标:《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校卫生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凡是涉及学生健康、有力于学生健康的工作,都应该是学校卫生工作者的职责。

四.学校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一个班的学生,整天集中在同一教室里生活学习,相互之间密切接触;如果卫生设施不好,卫生制度不健全,卫生习惯不好,这就具备了传染病在学校里发生与流行的条件,使中小学生成为传染病高发的人群。

学校是社会一个特殊的组成人群。学生每天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学校里来,又从学校分散到千家万户里去,传染源从社会的每个角落进入学校,又从每个学校分散到每个家庭和社会上各个角落,所以说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而流行的强度大小则取决于传染源的多少,易感者的密度,传播途径实现机率大小和病原微生物致病力的强弱。学龄儿童是多种传染病的易感染群体,免疫功能尚不完善,学校易感者密度高,传染源又容易进入学校,传染机制容易实现。所以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并可扩大到

家庭和社会。

因此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以预防为主,重点加强传染病的监督和管理,对学生中的传染病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的原则。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治传染病,保

五。传染病概述

(一)、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1、传染病: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的生物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等不同途径侵入人体后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2、传染病发生有三个因素:病原体、环境和人体。即必须有生物性病原体,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环境)同时和相继使一群人发生相同的病。

(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1、传染源: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病原体在传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组织中生存、繁殖,并且能够通过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蝇、虱等),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健康人。

当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在体内繁殖,这种被感染的人和动物就是传染源。

2、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内传染源排出,侵入另一易感机体所经过的途径。

3、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例如,未出过麻疹的一些儿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六.学校常见传染病

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猩红热等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强,多见于冬春季节,大多发生于学龄前或学龄儿童,易在人群聚集的校园内暴发流行。另外手足口病、甲肝、痢疾等传染病也极易在校园内引起暴发流行。现将几种易在校内暴发流行的传染病防制知识简介如下: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潜伏期 : 6—21天

主要临床表现 :高热、皮疹及呼吸道卡他症状,结膜炎,柯氏斑。出疹顺序:耳后、发际、前额、面、颈→躯干、四肢→手掌、足底。出疹时体温达到高峰,恢复期有色素沉着及糠麸样脱屑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 :6个月—5岁高发

隔离期 :至出疹后5天,伴呼吸道并发症者延长到出疹后10天

主要并发症 :肺炎、中耳炎、喉炎、心肌炎、脑炎等

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潜伏期 : 12—19天

主要临床表现 :低热、全身不适及皮疹,可伴有咽痛、轻咳和流涕。皮疹多见于面部及躯干部位,一般不留色素沉着。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 :5--9岁高发

隔离期 :隔离至出疹后5天

主要并发症 :关节炎和关节痛,脑炎,血小板减少紫癜,先天性风疹综合症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潜伏期 : 14-25天,平均18天

主要临床表现 :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1-2天后出颧骨弓或耳部疼痛,唾液腺肿大,体温上升可达40度,通常一侧肿大后2-4天累及对侧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 :1-15岁的少年儿童,近年,成人病例有增多的趋势

隔离期 :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约3周左右

主要并发症 :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心肌炎和不可逆性耳聋等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潜伏期 : 10-24天

主要临床表现 :前驱:低中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等。出疹:红斑疹→疱疹→脓疱向心分布,躯干、四肢近端-→头面部→四肢近端→手足,斑、丘、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 :儿童,但6个月以下婴儿较少见

隔离期 :隔离至水痘疱疹完全结痂为止,但不得少于14天

主要并发症 :先天性水痘综合征,肺炎,脑炎,肝炎,心肌炎,肾炎

猩红热

猩红热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潜伏期 : 1至7天

主要临床表现 :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红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典型特征性皮疹、杨梅舌,草莓舌、口周苍白圈、巴氏线

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

易感人群 :5-15岁

隔离期 :症状消失后,咽培养连续3次阴性或发病后7日

主要并发症 :化脓性淋巴结炎、中耳炎、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风湿病、肾小球肾炎、关节炎。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潜伏期 : 1—3天

主要临床表现 :症状常较普通感冒重,主要为突然起病的高热、寒颤、头痛、肌痛、全身不适。

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直接传播或间接传播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隔离期 :隔离至热退后2天

主要并发症 :主要有雷耶综合征、中毒性休克、心肌炎及心包炎。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

16、

4、

5、

9、10型,B组的

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

最为常见。 .

潜伏期 : 2~7天

主要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

传播途径 :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隔离期 :隔离至发病后2周

主要并发症 :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校医培训

校医培训心得

校医培训心得

校医工作职责

校医工作职责

校医工作标准

校医工作职责

校医工作责任书

校医工作职责

校医工作职责

校医工作培训
《校医工作培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