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从文学批评的视角看待韩寒与方舟子之争

发布时间:2020-03-03 21:53: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从文学批评的视角看待韩寒与方舟子2012之争

以文学作品为中心进行评价,意味着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作品,与文学创造密切相关。此处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来讨论韩寒与方舟子2012之争,主要是以其文学创造过程为重点。

文学批评既然以文学作品为主要的评价对象,就必然要从中寻求、发现、总结这种作品的生产经验和创造规律,这种批评强调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文学是再现生活,并为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形成的,其基本的原则是:分析、理解和评价作品,必须将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活经历等联系起来考察。

方舟子质疑韩寒少年时的两篇文章是他人写的,理由是“不可能”、“我觉得”、“我猜测”。虽然都是主观臆断,但他的出发点正是认为文学是再现生活,文学所表现的生活不可能完全脱离作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尤其是作家个人经历。作者的作品往往有着这些属于文化背景、生活经验方面的东西所影响的痕迹。方舟子认为韩寒没有相关的生活经历,无从写出相应的内容,正由于听起来似乎颇有道理从而赢得众多支持的人群,但是,方舟子质疑韩寒创作与其生活细节存在有诸多不可能的方面,实际上是以科学的真切标准来质疑文学的虚构性,也之所以引起另一部分众多网民“倒方”的声音。方舟子及其追随者相当执拗地认为,作家的生活应该跟其作品百分之百对应,如果中间有出入,那就是作家在撒谎,就是作家的原创性有问题,就是作家使用了代笔,然而,文学创作允许虚构,作家的生活经历并非必须和作品中的世界完全划等号,文学毕竟不是科学,无须侧重于求真,它可以侧重求美,为了达到文学的表达效果,甚至相悖于一般常识都是允许的。简单的说,方舟子就是以文学批评的方式来进行科学的考证,并迫使韩寒自己举证来表明清白。所以,方舟子与韩寒以及众网友之争,也就是代笔这一件事本身就不是文学鉴赏,而是对事情真相的探索,两派之争的重心并不在文学作品的内容实质,而在于法庭证据。众多参与者甚至都没有读过韩寒的作品内容,只在两个阵营的发言中凭着自己的判断和喜好来划分自己所属的派别。所以这只是一场以文学作品为理由而非真正内容的争论罢了。

从文学批评的视角看待韩寒与方舟子之争
《从文学批评的视角看待韩寒与方舟子之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