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23三顾茅庐教学设计——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发布时间:2020-03-02 22:50: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3 三顾茅庐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诸葛亮、刘备、张飞的性格特点。 2.学习小说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体会侧面烘托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读完《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了解前两次刘备访孔明不遇的具体情形。

2.在网上观看易中天《品三国》中的课文有关部分。

二、新课导入

1.同学们,你知道《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人物呢? 你知道他们身上的哪些故事呢?(学生简单介绍自己知道的人物和故事) 2.请同学讲一讲前两次刘备访孔明不遇的具体情形。 师:刘备第一次去见诸葛亮,诸葛亮出门去了,失望而归。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冒着风雪去见诸葛亮,但诸葛亮又不在家,只得怏怏而回。那么第三次刘备终于如愿以偿了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自学生字,懂得它们的书写方法。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4)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放录音范读全文。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细读课文,把握人物性格 1.出示《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听教师朗读,这段文字中,哪些是写三顾茅庐这件事的?诸葛亮对刘备的三顾茅庐可以说是记忆犹新、历历在目的,甚至是刻骨铭心的。这是为什么?

2.讨论:

①刘备两次拜见不成,并没有就此罢休,这说明了什么?(刘备敬重人才,对贤才的虔诚渴求) ②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是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出山呢?画出反映刘备求贤若渴的语句并认真朗读,仔细品味。

出发前:刘备叱张飞无礼,从刘备和张飞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同桌分角色朗读张飞和刘备的对话,交流自己的体会) 见面前:

(1)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2)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交流自己的体会。

(3)等了半晌功夫……又等了一个时辰……

(与“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进行对比,交流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小结:从这些描写中可看出刘备态度的认真、谦恭,反映出他求贤若渴。

见面后:“刘备感到茅塞顿开……”既显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也可见刘备对贤才的敬重和赏识。

3.讨论:文中多次写到张飞,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地方,说说张飞的性格特点,并谈谈小说多次写张飞的作用。

小结:张飞是个粗人,瞧不起书生,也反对刘备三顾,觉得一顾就已经抬举诸葛亮了,再顾三顾有失体统。课文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反衬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也从侧面衬托了诸葛亮的才华。

五、再读课文,体会写作手法

问:课文刻画诸葛亮这一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交流、小结:课文除了正面描写诸葛亮的肖像、语言等,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刘备的求贤若渴,诸葛亮白天睡大觉高卧不起,刘备“拱立阶下”,张飞三顾前的无礼并宣称要放火烧庄,张飞的粗暴与刘备的谦恭交相辉映,都从从侧面衬托了诸葛亮的高雅绝伦。

六、课后练笔

正因为刘备求贤若渴,所以《三国演义》中写刘备二顾茅庐而不遇孔明时,他亲自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留给诸葛亮。这封信,一般读《三顾茅庐》的人都忽略了。其实这封信也深深地打动了诸葛亮的心。因为信中,刘备将自己的一番诚意、仰慕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现在,请大家发挥想象,替刘备写一封简短的信留给诸葛亮。

七、布置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册。

[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

诸葛亮

才华过人 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刘备 求贤若渴 张飞 粗暴无礼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三顾茅庐教案

11醉翁亭记教学设计——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

24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字词汇总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三顾茅庐教案新人教版

23三顾茅庐教学设计——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23三顾茅庐教学设计——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