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名人怎样读书

发布时间:2020-03-03 01:32: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名人怎样读书

当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困难,原因无非是学生阅读方法不够得当,我们看看古今中外名人是怎样读书的,从中获益。

一、毛泽东

1、反复读,认真学。毛泽东从来反对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他在读韩昌黎诗文时,除少数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细琢磨,认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也不放过。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韩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诵。《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他从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过。他看过的《红楼梦》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种以上。

2、不动笔墨不读书。几十年来,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毛泽东早年在湖南第一师范上学时,曾阅读批注了德国泡尔生著的《伦理学原理》。在10万余字的原著上,他用工整小楷写了一万二千一百多字的批注和提要。在他移居长沙清水塘时,他这本书曾被一个同学借去。直到1950年,这位同学才托周世钊先生带还给毛主席。毛主席又高兴地翻阅了自己写在书中的批语。

3、无所不读。毛主席的读书兴趣很广泛,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等社会科学以至一些自然科学书籍无所不读。在他阅读过的书籍中,历史方面的书籍是比较多的。从《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历朝纪事本末,直到各种野史、稗史、历史演义等他都广泛涉猎。他历来提倡“古为今用”,非常重视历史经验。他在他的著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来指导革命工作。

二、苏轼

带着目标去读。苏轼曾说:“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意思是说,年轻人读书,每一本好书都读它几遍。好书内容丰富就像知识的海洋,读书时人的意识指向一个方面,就像打开了一扇窗口,不能使各个方面的知识进入视野,读一遍书只是获取了意识指向的那个方面的信息而已。所以希望读者每读一遍都只带着一个目标去读。

三、托尔斯泰

1、善于总结归纳自己的读书经历。 1891年,六十余岁的托尔斯泰曾在给一位友人的一封信中开了一份书单,题为《对我产生了印象的书籍》。在这份书单中他把过去各个年龄阶段所阅读的书籍分成“印象深”、“印象很深”、“印象极深”这样三个层次,这说明他还是很善于总结和回顾自己的读书经历的。

2、托尔斯泰认为读文学作品,一定要注意作者的性格。他在1853年的日记中写道:“读书,尤其读纯文学的书——要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该作品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性格上。”既关心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更关注“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性格”。

3、托尔斯泰喜欢朗读文学作品,并在诵读中感受或评判一篇文学作品的好坏。托尔斯泰在休息、闲暇或与友人聊天的时候,经常会动情地朗读起他所喜欢的一些文学作品,并经常因朗读而感动地掉下眼泪。有时候,他在朗读之后,还会加以评说。象托尔斯泰这样喜欢朗读别人的作品,然后再加以评说的情况,在其他著名作家的身上并不多见,但这对于加深一篇文学作品情愫和内涵的理解,却有极大的好处。

四、李白

李白读书,胸怀壮志,博古通今,意在实用。他说:“白上探玄古,中观人世,下察交道。”(《送戴十五归衡岳序》)上下相接,一气贯通,这需要多大的魄力! 他又说:“怀经济之才,抚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为宋中丞自荐表》)。大概诗人的桂冠,不像如今这祥值钱。李白虽在少年时代,便已写得一手好诗,但并不标榜自己将来想做个什么诗人,而是口口声声,要探讨社会,要研究人生,要有经济之才,然后凭借自己的本事,去辅佐明主,改变世俗,振兴社谡。李白这种恩想,深受前贤先哲的影响。如屈原非常憎恨当时污浊的世道,苦心焦思,希望改革。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他作《史书》的目的,是“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李白踵武圣迹,继承他们的高风亮节。

五、高尔基

1、广泛涉猎,好坏通读。高尔基由于早年生活困顿,四处流浪,总是拿到什么书就读什么书,包括人们人为不宜读的书。通过对好书、坏书和各种书籍的广泛阅读,他感到“正派的书固然好,坏的魔道书也好,念得越多越好,要把所有的书都念过,才能找到好书。”书是通过比较才能分出好坏的。而且通过好、坏各种书籍的阅读,才能分辨出生活中的好与坏。

2、读书要虚心,要抱着想他人学习的态度来读书。他认为读书不能光凭自己的爱好,来追求某一流派和类别,而要对各种文学流派和思想学派都加以阅读和观察,本着学习的态度,吸取其中对自己有益的东西。读书态度要认真、虚心。

3、读过书再回复到生活中去检验。他提倡一边重视读书,一边也要重视生活,并主张对读过的书最好再回复到生活中去检验一下,看看哪些是正确和有用的,哪些是错误和无用的。这样读书,对书本知识或生活认识,都是大有益处的,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名人读书

名人读书

名人读书故事

名人读书经典语录

名人读书故事

名人读书故事

名人读书方法

名人读书故事

外国名人读书

名人读书故事

名人怎样读书
《名人怎样读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名人读书方法 名人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