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说明文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1 19:20: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说明文资料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所谓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它通过对实体事物

的解说,或对抽象整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有所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以说明为主是说明文与其他文体从表达方式上相区别的标志。 在各种文章样式中,说明文体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类别。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说明文越来超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和实用价值。现实生活充分表明,说明文不是一种无足轻重的文章形式,而是运用范围极为广泛的常用文体,它与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相当密切,而且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说明文写作正在大量涌现。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1、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但是,有时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因此,不管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都要求作者对说明的对象进行真实的介绍,这其中,我们不乏感受到文中的科学精神。物说明文是对事物进行详细介绍的文体形式,而事理说明文是对道理进行详细介绍的文体形式.区别是前者针对事物,后者针对道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你要说明的事物。

议论文和事理说明文的不同:

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为具体事物, 例如:《南州六月荔枝丹》 而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为抽象事物,例如:《人类的语言》 议论文亦称说理文、论说文,就是讲道理、论是非。作者通过事实

材料和逻辑推理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或反对什么。

说明文之事理说明文是阐明抽象事理的。这种说明文主要是说明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内在联系一类问题事物的起因。 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是通过文艺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特点

说明文虽然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类文种,但若没有其他表达方式(如叙述、议论、描写等)的恰当配合,则无法圆满地完成向读者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任务;而从学习写作说明文的角度讲,如果能确切了解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在说明文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准确使用叙述、议论等方式来辅助说明,说明文就能写得有声有色,文采斐然。

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这种知识,或者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者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的所得,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为了要把事物说明白,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特征,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即不仅要说明“是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是这样。应用性说明文一般只要求说明事物的特征,阐述性说明文则必须揭示出问题的本源和实质。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中国石拱桥》属于后者,它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的特征。《大自然的语言》属于前者,文章科学地说明了物候学知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图表(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引用、作假设等。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某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说明的顺序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时间顺序容易表示清楚。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让读者看明白。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正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说明的语言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的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阅读说明文和写说明文可以联系起来。上面谈到的所要把握的四点,阅读说明文要注意,写说明文也要注意,只是所提要求要注意符合学生实际。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第一,内容上的科学性。说明文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以确凿的材料为依据,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本质及规律,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第二,结构上的条理性。事物和事理有时往往是比较复杂的,为了给读者以明确的认识,说明其特征时必须有一定的条理和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也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这种说明顺序往往体现在文章的结构层次上,所以阅读说明文时,理清结构层次与把握说明顺序是一致的。

第三,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的实用性很强,语言表达“失之毫厘”,其结果就会“谬以千里”,所以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无误,给读者以科学的认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说明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门学科的教科书、科普读、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都是说明文。可以说,说明文和我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1、说明文的结构:

连贯式、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结构包括段落)。一篇完整的说明文常常是几种结构综合运用的。

2、把握结构的意义。 1.举例子

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了事物。使比较抽象,复杂的事情或事物变得通俗易懂,让人信服。 2.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3.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4.列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使读者直观,一目了然的了解事物的特征。 5.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6.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用这个方法,可以使抽象复杂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7.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和描写要区分开,两者虽一样,不过是在不同的文体中的。) 8.引用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9.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帮助读者掌握特征,头绪分明。 10.列数字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篇2:说明文材料篇3:说明文训练链接材料(附带答案) 说明文材料链接训练

一.链接材料:解读类

答题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说明文,回答18——20题(周测三)

①几乎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干燥的冬天,触摸门把手的一瞬间,时常会突然“啪”

地被麻一下;老友见面,彼此指端刚刚触及,突然感到指尖似蜂蛰般刺痛;入夜脱衣服睡觉

时,黑暗中听到劈啪的声响,还伴见蓝光??据专家介绍,上述这些现象,是静电和我们开了一些小小的“玩笑”。究其原因,几乎都跟人体的带电有关。

②导致人体带电的原因主要有三种:(1)人体动作所产生摩擦带电,例如,人体与化学

纤维间的摩擦产生的静电。(2)接触业已带电的物体时,静电能转移到人体上。(3)带电物

体的静电感应而引起的带电。

③上述前两种原因的带电,必须经人体直接的接触。人体是一种导体,若附近存在电荷

的话,在导体表面将感应出符号相反、数量相同的电荷。例如,穿拖鞋与地毯摩擦产生的电

荷能够隔着拖鞋在人体上诱发感应电荷。人体的电容量很小,所以,即使带极少量的电荷, 人体的电位也会高达数千伏至数万伏。当您用手接摸导电的物体,特别是接地的导电体时,

就会在高电压作用下发生放电,从而受到电击。

④静电是一种无形杀手。当风干物燥时,大气电场由于摩擦而产生静电。它小则会造成

电脑死机;大则使加油站、化纤车间等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另外,静电还可以在电子工业

中损坏电子元器件。

⑤静电还能损害人体健康。医疗专家研究证实,皮肤静电干扰可以改变人体体表的正常

电位差,影响心肌的正常生理过程及心电在无干扰下的正常传导。持久的静电还会使血液的

碱性升高,更会造成皮肤瘙痒、色素沉着,影响人的肌体生理平衡,干扰人的情绪。

⑥利用静电也能造福于人类。静电具有除尘优质高效的特点,通过静电吸除空气中的灰

尘,能使空气净化。在农业上,利用静电喷雾能有效提高效率和减少农药用量,既省钱又环

保。经过静电处理过的水,既能杀菌又不易起水垢;带有静电的一种体膜还能医治各种软组

织的损伤、具有活血化淤、消炎消肿作用。静电还可用于喷涂,用静电喷涂家电如洗衣机、

电冰箱的外壳十分均匀。静电还可用于复印机复印资料文件等。 18.结合第①段画线句的内容,说出“上述这些现象”这几个字不能删去的两个理由。(2分) 答:如果删去“上述这些现象”,就使“专家介绍”缺少了内容;同时使后面的“是”

缺少了判断的对象。

19.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静电的?( 3分) 答:从原因、危害和利用说明的。 20.阅读下面材料,请你运用上文的知识解释下面的现象。(2分)

【链接材料】

据专业部门测算,翻阅塑料说明书,约产生7000伏静电干扰;在室内走动可以产生约6000伏电压;屁股在椅子上一蹭会产生1800伏以上的电压,当听到噼啪声时已有上万伏的电压。

答:因为人体的电容量很小,所以,即使带极少量的电荷,人体的电位也会高达数千伏至数万伏。

二、链接材料:补充类

答题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对城市的地面沉降

①目前,我国有96个城市和地区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地面沉降,80%分布在东部地区。沉降速度是每年10毫米至56毫米。存在较严重地面沉降的城市超过50个。

②如此多的城市出现地面沉降,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③首先是地质因素。地壳运动就会使得有的地方抬升,有的地方下降。还有土壤的自然压缩,土壤中的有机物会慢慢分解,在自然重力作用下,原来松散地层或半松散地层变成致密、坚硬或半坚硬岩层,地层厚度变小,这就会造成某一地区的地面出现沉降现象。

④不过众多城市沉降的主要原因还是人为。地下水、石油、天然气、地热等的过度开采,城市建筑、重大工程造成地基土体发生缓慢变形??这些都在一点点改变着我们的城市。

⑤以最常见的开采地下水为例,当一个含水层的水被采出后,这个层位及相邻的弱透水层位就会像被挤干的毛巾,发生萎缩,体现在地表就是沉降。地下水是流动的,当你在一个地方抽水,其实流出的是一片同层位的水,所以由此引起的沉降也是连片的。

⑥过度开采地下水,长江三角洲最为典型。1970年以前,这个地区城市的纺织业发达,但能源紧缺,所以大量集中开采地下水用于纺织厂的空调降温。1980年以来,随着城市周边地区乡镇企业兴起,他们不仅大量开采地下水,而且向地表河道不断排放污水,这使得地表水质量普遍下降,地下水开采规模日趋扩大。

⑦而在华北地区,因为缺水,地下水的开采量增加,地下水位下降,形成了漏斗,破坏了地层岩土力学平衡,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沉降。

⑧地面沉降一个大的危害就是出现地裂缝。地面沉降比较均匀时,其破坏性显得不那么突然,而不均匀时,就容易出现地裂缝。如果建筑物正好在这个地裂缝上,又不是钢筋混凝土浇铸的,墙体就容易裂开,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城市地面不均匀的沉降,很可能造成掩埋在地下的管线被拉断,从而带来巨大的损失。

⑨虽然地质原因造成的地面沉降很难控制,但人为因素所致的沉降,是可以应对的。地面沉降一但形成规模,以人类现有的能力和技术,治理和恢复起来比较困难。但如果我们发现及时、杜绝或者减少沉降的人为因素,就可以减缓或者中止正在下沉的趋势。 19.关于造成城市地面沉降的原因,这篇文章给出了两种解释,分别是: (1)地质因素 (2)人为因素 20.介绍造成城市地面沉降的原因,为什么要以开采地下水为例呢?(2分) 20.示例:这是最常见的造成地面沉降的原因。(2分) 21.下面两则材料对你理解本文有帮助,请结合第④段、第⑨段内容,具体谈谈这两则材料

对你理解本文的帮助是什么?(4分)

材料一:

据北京市地研所调查统计:截止1993年底,在北京西山煤矿采空区已发现矿山地面塌陷坑1232个,地裂缝577条,不均匀地面沉降点47处。

材料二:

据了解,河北省正在探讨把南水北调过来的水注入地下,利用地下水位下降形成的漏斗建成“地下水库”,控制地面沉降。 21.材料一:人为因素是造成城市沉降的主要原因。(2分)

材料二:人为因素所致的沉降是可以应对的。(2分)

三、链接材料:运用类

答题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城市里,人们经常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街头雕塑。街头雕塑,指的是在道路两侧或交叉口等位臵布设的雕塑。它主要供在道路上活动的用路者观赏。

②街头雕塑一般分为纪念性、主题性和装饰性雕塑。纪念性雕塑一般是以历史上的人或事件为主题,它布设在特定地点,再现特定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显示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民族精神。例如,在都江堰市布设的李冰雕塑,就是为了纪念他在设计都江堰工程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主题性雕塑是对某个特定地点、环境、建筑的主题说明,它必须与这些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点明并升华主题。例如,在甘肃敦煌县城有一座“反弹琵琶”雕塑,它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显示了该城市因拥有莫高窟这一名胜而闻名于世的特色。装饰性雕塑主要用来装饰街道环境,表现的内容比较广泛,体谅也因环境不同而有大有小。 ③在现代城市中,布设街头雕塑,重要的是要考虑不同交通特性的道路以及交通环境的视觉特性。快速道路或交通主干道,主要以通行机动车为主,行人相对较少,同时路旁地带位臵也不宽。在这种条件下,路边的雕塑再精美,用路者一闪而过,很难获得多少印象。如果在沿途的适当位臵布设造型简单、体量较大的雕塑,则会收到较好的效果。生活性道路是以低速交通方式的视觉特性为主,用路者是在低速通过或停下来的情况下,品赏雕塑。在这种条件下,对街头雕塑的要求就不同于前者。如果不考虑上述因素,街头雕塑就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

④街头雕塑这一公共性景观能够使城市更具亲和力,它既美化了交通环境,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甚至成为城市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城市道路空间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6.结合第③段画线句子的内容,说出“用路者一闪而过”这几个字不能删去的两条理由。(2分)

者“很难获得多少印象”的原因也不清楚了。 17.根据第②段的内容,说出下面两则材料介绍的街头雕塑分别属于哪一类型,并结合材料内容作简要说明。(4分)

【材料一】

大连街头,有一座“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雕塑。1932年,中国首次参加第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大连人刘长春代表中国参赛。这座雕塑展示的是他在短跑预赛起跑时的瞬

间,人物形象动感十足。

【材料二】

王府井大街是一条富有北京特色,具有百年历史的商业老街。街头有一座人力车夫拉洋车的雕塑。这座雕塑展示的是一位老北京人力车夫的形象。他身穿布衫,手扶车把,身体侧倾,注视前方,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材料一: ①“材料一”属于纪念性雕塑。刘长春是大连人,是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中国人。这座雕塑安放在刘长春的家乡大连这一特定地点,再现了刘长春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情景,显示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具有纪念性雕塑的特征。

材料二: 着浓郁的北京特色,“拉洋车”是老北京劳动人民生活的一个缩影。在王府井大街上布设这座雕塑,凸显了老北京风土人情这一主题,具有主题性雕塑的特征。 吉祥图案

① “吉祥图案”作为中华民族特色图案体系的杰出代表,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巫术中体 『注』现的趋福避凶心理。其实质是一种以营造吉兆环境为目的,以美的纹饰和造型来禳除各

种民间禁忌,并以此寄托祈福求吉心愿的实用装饰设计。其功能和寓意,涉及祈福、驱邪、纳吉等诸多内容,以表达民众对生活的热爱和美的希冀。

②吉祥图案多应用在中国民间服饰上,用于服饰的主要有动物图案、植物图案与符号图案等。这些图案本身各自代表不同的寓意。动物图案在民间艺术创作中被运用得活灵活现。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历来是吉祥幸运的象征,含有吉祥和驱邪的寓意。“丹顶鹤”由于寿命很长,是长寿的禽类,后来被寓意福禄长寿。 “鱼”在民间艺术中的运用最为普遍,谐音“余”,如广泛流传的“吉庆有余”、“年年有余”等。植物图案往往来源于一些拟人化的品格象征或神话传说,另一方面是取有祥和意义的文字谐音。例如:荷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寓意品格高洁,但在民间常被用来象征爱情,“并蒂莲”图案很是典型,象征夫妻恩爱美满幸福;梅花凌霜傲雪,象征坚贞不屈,在有些图案中往往取其谐音,如与喜鹊相配,组成“喜上眉梢”,与百合相配,组成“合合美美”等。符号图案有连环纹、回纹、如意、太极图等。比如连环纹取意绵绵不断,紧密相连。较常见的是九只轮纹,此外还有六只轮纹相叠,纹图简单但寓意吉祥。

③吉祥图案色彩也具有象征性。在一般情况下,传统吉祥图案的色彩主要以表达求生、趋利、避害等意义为主。其中绿色寓意万年长青,红色寓意四季红火。民间艺人“红红绿绿,图个吉利”的设色口诀就是这种心理情感的表达。 ④从文化角度来说,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上的瑰宝,它体现了中国五千年的璀璨文化,并作为一种精神传承至今,在现代装饰中被大量使用。像北京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设计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它是把吉祥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中的典范,也是把民族的文化精神观念融入奥林匹克运动会精神的完美体现。 禳:祈求神灵除邪消灾。 20.在第①段中,作者从起源、实质、功能和寓意三方面对吉祥图案进行了简要说明。(用原文词语填空)(3分)

21.②—③段对吉祥图案的说明,内容有什么不同?(2分)

第②段说明的内容是“图案本身各自代表不同的寓意”;第③段说明的内容“图案色彩具有象征性”。22.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回答问题:(3分)

杨万里曾有盛赞月季花的诗句:“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写出了月季常年开花的特点。在民间有这样一幅吉祥图案:四朵盛开的月季花插在一只漂亮的花瓶当中。

请用四字词语写出这幅吉祥图案的寓意,并借助文中的相关知识,对“寓意”作简要解说。

寓意答案: 四季平安

解说示例:“瓶”与“平”谐音,4朵月季与“四季”同音,“月季”在民间常被认为是 吉祥的象征,所以,这幅吉祥图案的寓意是“四季平安”。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8-19题。(共8分)

①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0级大地震。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核物质泄漏,这起核泄漏事件引发了人们对核辐射的极度恐慌。核辐射对人类有着怎样的影响,人们又应该怎样认识它呢?

②核辐射是指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也称为放射性,指的是α、β、γ、x等放射线这一类辐射。

③在发生核泄漏时,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也可通过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人体内,引起内照射伤害;在各类辐射中,γ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会使人受到外照射伤害。人体在遭受辐射后,由于照射剂量和时间长短不同,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最大的风险是增加癌症、白血病、畸变、遗传性疾病的患病率,甚至影响几代人的健康。最典型的例子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当时,由于风向的关系,估计约有60%的放射性物质落在白俄罗斯的土地上,经研究发现,白俄罗斯的小孩患甲状腺癌的比例快速增加。

④由此看来,核辐射对人类有着极大的危害,然而【甲】只有过量的核辐射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乙】少量的核辐射不会危及人类的健康,合理使用还可以造福人类。

⑤现在,核辐射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医疗上,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利用放射线进行治疗,即用射线直接照射肿瘤部位,杀死癌细胞。在生活中,许多食品利用辐射照射来进行保鲜,即通过一定剂量的辐射照射,杀死寄生在食品表面及内部的微生物和害虫达到保鲜目的。由于辐射照射食品时,食品仅仅受到放射源产生的γ射线的照射,不直接接触放射源,所以食品不会受到污染。此外,这种技术也不会污染环境。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确保食品安全的重点推广计划中,辐照技术作为一项绿色加工技术已被列入其中。

⑥人们在对核辐射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就会科学地看待它,应用它,而不会一说到核辐射就惊恐万分,谈“核”色变。

【注】①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造成了核泄漏事故,波及了欧洲的大

部分地区。 ①篇4:说明文阅读材料 2011年青岛市初级中学学业水平考试现代文阅读《湿地》 湿 地

①平静的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的乐曲,然而,谁又能说其着力表现的只是湿地呢?

⑨令人忧虑的是,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人类中心主义的膨胀,湿地的现状不容乐观,湿地面积减少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就我国来说,从科学家们绘制成群的野鸭在水面上玩耍,各种水鸟在欢娱地歌唱„„这就是湿地的写照。像这样濒临江河湖海的地带,长期受水浸泡而形成的滩涂、沼泽、湿草甸、泥炭地、红树林以及潮落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都是湿地。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

②湿地是如何形成的?

③当泥沙丰富的流水流近湖泊之时,由于水域变阔而流速变缓,泥沙下落沉积而成浅水滩。湖泊,不单是五彩云霞的梳妆镜,更是水生植物的乐园。浅水湖区,芦花飞荡,香蒲拂摇;次深湖区,睡莲、浮萍悬浮、漂摆于水面上;深水湖区,墨绿色的绸缎般的波浪时起时伏,那些生长于其中的水草繁杂而茂盛。春来夏往,秋隐冬藏,植物生活于湖泊,总会有生有死,有死有生。那些腐烂的残体日积月累,最终多默默地、叠加式地沉积于湖底,经由水涨水落的浸泡,经由日月轮转的沧桑,终成泥炭,于是,湖底慢慢抬升,湿地也就逐渐形成了。

④湿地调节着地球的水循环。那些河边的森林、湖边的漫滩,一直在进行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交换。洪涝之时,湿地总能够缓冲、储蓄和吸收洪水;倘遇干旱季节,又能够将水分“解放”出来。湿地上的植被摇荡起伏,减轻或减缓了水体对海岸线、河湾及湖岸的侵蚀。

⑤湿地被科学家誉为地球之“肾”。自然界生物链的完整、优化,离不开湿地。湿地既吸收营养物质,有促进地球的新陈代谢,是“天然的过滤器”。 ⑥植物在湿地繁衍,动物在湿地蹒跚游弋、跳跃爬行和栖息。即使晴空排云而上的仙鹤,声鸣于天,也是清晨从湿地出发,黄昏则次第归来,在湿地降落,喝水照影;翩翩起舞的大雁会呈“一”字、“人”字形排列,从广阔的天空降落于湿地之上。鸟类依赖湿地就像影子依赖光,翅膀依赖空气一样。湿地是生命的家园,是文明的摇篮和温床。

⑦人类本应与湿地和谐相处,本应悉心呵护湿地。 ⑧但是长期以来,人类对湿地究竟贡献过多少关爱呢?古典诗词中那些拍打碣石的咆哮海水,朝天际奔流的滚滚江水,秀比西子的杭州西湖等,姑且算是反映人类对湿地的关爱吧,却也仅仅是蜻蜓点水般人文情怀的附加点缀。空灵、超脱的中国画亦有描绘苍茫烟水的画作,民间音乐尽管也有表现湖月照影,流泉叮咚

的湿地分布遥感图即可看出,中国的湿地总面积10年间已减少了5万多平方公里。由于人类盲目围垦和过度开发,天然湿地面积不断消减,功能不断下降,造成湿地生物多样性衰退,威胁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还造成湿地降解污染能力的下降,导致水质不断恶化,许多河流因被污染失去了饮用的功能。比如,目前我国大型河流61%的河段已被污染,不可饮用。另外,又致使其缓冲、储蓄和吸收洪水的能力下降,直接给调蓄防洪带来极大的隐患。近年来,我国南方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不能不说与湿地面积的锐减有着一定的关系。不讲“土地伦理”(【美】利奥波德:《土地伦理》)成了自蒸汽机诞生以来世界性的不可逆转的黑色潮流,湿地的命运岌岌可危„„

⑩保护湿地已经成了人类刻不容缓的行动。国际《湿地公约》的诞生,引起了人类对保护湿地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已经加入了缔约国的行列。迄今为止,《湿地公约》缔约国已逾百个,每年2月2日“世界湿地日”都会有一个宣传主题。可以说,保护湿地目前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相信随着人类对湿地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化,湿地的命运定然会出现转机。 12.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章以湿地为说明对象,首先介绍了什么是湿地,其次介绍了 ,再次介绍了 ,另外还介绍了 ,最后则介绍了湿地的前景。(3分) 13.文章开头部分指出“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请根据具体内容说说“湿地的多种独特功能”体现在哪几个方面?(3分) 14.文中第⑨段划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是: 。(2分) 15.阅读文章第⑨段文字,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湿地面积不断消减、功能不断下降所造成的严重后果。(3分)

16.说明文语言有“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之分。请分析文章第①、第⑥两 段划线的文字,其中,属于“平实说明”的是第

段文字,其说明效果是: ;属于“生动说明”的是第 段文字,其说明效果是: 。(4分) 2013年青岛市初级中学学业水平考试现代文阅读

“零高度”飞行

①从上海浦东龙阳路往国标机场方向,一条白色的“游龙”飞驰而过,三十多公里的路程仅用了短短的六七分钟时间,风驰电掣般的速度令人折服、赞叹。这就是创造了吉尼斯纪录,目前世界上最快的陆上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更让人惊讶的是,这种列车竟然是在地面上“零高度”飞行。

②众所周知,超音速飞机要在几千米的高度飞行,直升飞机也至少要有十几米的高度才能飞行,磁悬浮列车是怎样创造近乎“零高度”飞行的奇迹的呢? ③要使磁悬浮列车“飞行”起来,首先要将列车腾空。

④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是“常导磁吸型”磁悬浮列车。这种磁悬浮列车利用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在列车两侧转向架上安装悬浮电磁铁,在轨道上铺设磁铁,利用磁铁的吸引力,使列车完全脱离轨道,腾空在距离轨道约1厘米处悬浮运行。

⑤为了保证这种悬浮的可靠性和列车运行的平稳度,必须精确地控制电磁铁中的电流,保证磁场稳定的强度和悬浮力,使列车与轨道之间始终保持约1厘米的间隙。这个间隙是使用气隙传感器来控制的。

⑥要使磁悬浮列车“飞行”起来,除了将列车腾空,还得让它前进。 ⑦磁悬浮列车的驱动和同步直线电动机的原理一模一样。通俗地讲,在位于轨道两侧的线圈里流动的交流电能将线圈变为电磁体,它与列车上的电磁体相互作用,就能使列车启动。列车前进是因为列车头部的电磁体n极被安装在靠前一点的轨道上的电磁体s极吸引,同时又被安装在轨道上稍后一点的n极排斥。当列车前进时,在线圈里流动的电流方向就反转过来了,即原来的s极变成n极,n极变成s极。这样循环交替,列车就可以持续向前奔驰了。

⑧为了控制列车前进的方向,列车侧面安装了一组专门用于导向的电磁铁。当车辆发生左右偏移时,列车上的导向电磁铁与导向轨的侧面相互作用,产生一种排斥力,使车辆恢复到正常的位臵。列车和导向轨侧面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当车辆的运行状态发生变化,例如运行在曲线或者坡道上时,控制系统通过对导向磁铁中的电流进行控制,来保持这一侧向间隙,从而到达控制列车运行方向的目的。

⑨上海磁悬浮列车的“飞行”速度为每小时430公里,比普通货车要快好几

倍。那么,如此高速行驶的列车是如何做到行驶稳妥、安全可靠的呢? ⑩列车高速行驶,危险因素之一是转弯半径问题——转弯半径不能过小。上海的整条磁悬浮线路上需要转弯的地方也有几处,其中最大转弯曲线半径达到8000米,肉眼观察几乎是一条直线,因此在转弯时乘客不会有丝毫不适;而最小的半径也达到1300米,即使是高速行驶中的转弯,乘客也同样感觉平稳舒适。 ?列车与轨道没有接触,安全制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磁悬浮列车的制动方式有三种:电磁制动、涡流制动、滑撬制动。当列车遇到紧急情况时,运行控制系统通过快速判断,对三

种制动方式进行最优化选择,使列车停在合适的位臵。 ?由于磁悬浮轨道“平躺”在“光天化日”之下。万一轨道上出现障碍物对高速行驶的列车构成威胁怎么办?据介绍,磁悬浮轨道全线两边50米范围内装有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隔离装臵,人为在轨道上制造障碍几无可能。 ?总之,磁悬浮列车的运行,真正实现了陆上交通工具的“零高度”飞行,是人类在交通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本文有删改) 12.通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解释“‘零高度’飞行”的含义。(2分) 13.本文围绕磁悬浮列车的“‘零高度’飞行”主要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况。(3分) 14.根据文章内容,说说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是如何做到行驶稳妥,安全可靠的。(3分) 15.第⑩段画线句子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 其作用是: 16.文章第?自然段的说明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形象,请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3分) 阅读材料: 保暖的冰屋子 ①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最快能在1小时内利用冰雪建成保暖的雪屋。外面是零下50℃的严寒,雪屋里却仍然舒适怡人,无需穿棉衣,保暖效果极好。现在到极地探险的科学家和旅行者们也学会了爱斯基摩人建造雪屋的方法,在冰天雪地里能住上暖和的房子,真是再惬意不过了。

②让我们与寒冷联系在一起的冰雪竟然具有保温效果,这在物理学上能找到合理的解释吗?当然。我们知道,物体能够导热。在自然界常见的几种物质中,空气的导热性最差。积雪之所以具有保温性能,是因为积雪的孔隙度大,里面所能容纳的空气量大,所以产生了保温效果。我们穿的棉袄和盖的棉被能够保暖,积雪保护了冬天的麦子,都是同样的道理。在建好的雪屋里还能点燃炉火取暖烧茶水,更是让人不可思议。据了解,刚开始点篝火的时候,屋里的墙壁和天花板会融化一些,但融化的只是一小薄层而已。当墙壁和天花板上融化的薄层慢慢冻结成一层冰以后,篝火就不能轻易融化冰壳和冰壳外面的雪屋了。

③堆雪人、建造雪堡和雪雕是我们平常最多见的用积雪做建筑材料的例子,尽管积雪具有保温效果,但不是所有的积雪都适合做雪屋,它要受到雪的硬度和湿度的限制。

④测量积雪硬度有专门的仪器,我们也可以凭手指和简单的工具测量雪的硬度。如果除大拇指以外的四个手指并拢毫不费劲就能够插入雪层,这样的雪很松软,但不适合建雪屋。有些雪经历了寒风的洗礼,坚实耐用,用小刀才能插入,最适合做雪屋了。积雪的湿度也同样影响雪砖的质量。干燥、捏不成团的雪或者稍微用一点力就能挤压出水的雪都不是造雪屋的最佳选择。有一种“潮雪”,能握成团,但不出水,既能切成雪砖,又可以直接在其中挖雪窟,供登山者或者猎人临时过夜。爱斯基摩人的小雪屋就是使用坚实的“潮雪”作为建筑材料的。

⑤雪屋的建筑方法很特别,必须做成圆顶低矮的小屋。聪明的爱斯基摩人首先选择质地均匀、软硬度合适的雪作雪砖,用碎雪当水泥。雪砖体积约长l米,宽40厘米,高20厘米。然后将一块块雪砖呈螺旋上升状摆成圆圈,缝隙的地方用碎雪填满。大约砌到四五圈时,就该收口了,这时必须增大上升的倾斜度,这就要求建造者准确切下每块砖的斜角,以便把下一块砖接上去。到了最顶上,倾斜度接近水平,补上最后一块雪砖,这需要熟练的技巧。屋顶上还要开一个通气孔,以免屋内过热使雪砖融化。最后在底部挖一个门,挖门要选择在不影响基础雪砖的地方,可以用兽皮当门帘。通常一个能干的爱斯基摩建造者能在1小时内建完供三四人居住的雪屋,在零下几十度的寒冷天气下,从选料、切砖,到搬运、堆砌,不是常人所能及的。

⑥在极地工作的科学家们发展了爱斯基摩人建筑雪屋的技术,把雪和水掺到一起搅拌成“雪混凝土”,再把“雪混凝土”浇灌到建筑物的模型里。即使在夏天,极地的气温也经常降到-l0℃以下,“雪混凝土”很快就冻结起来,由这样的混合材料建成的冰屋比雪屋更牢固美观,每当科学家们离开时,这些经得住寒风考验的小冰屋长久地矗立在那里,留下了他们生活的痕迹。 14.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4分) 15.阅读文章的相关语段,说说雪具备怎样的“硬度”和“湿度”最适合建造雪屋。(4分) 16.文章第二段写道,“据了解,刚开始点篝火的时候,屋里的墙壁和天花板会融化一些,但融化的只是一小薄层而已。”其中“据了解”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3分) 17.文章第五段中划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18.在极地工作的科学家们建造的“冰屋”是对爱斯基摩人建造的“雪屋”的发展。清依据文章内容,谈谈“冰屋”与“雪屋”相比,在建造过程即建成后的效果上具有哪些优点?(4分)篇5:说明文阅读材料链接印证型答案

说明文阅读

链接材料题——印证型 07年中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7-19题。(8分) ①地球的水资源分别以回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分布在地球表面和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其总量是很大的,大约有13.86×1017立方米。然而,这些水资源中有975%是海水,而每升水中含氯量小于1元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o况且,世界淡水储量中很大一部分又是集中在两极、冰川和深层地下。由于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到目前为止,冰雪固态淡水和深层地下水等的利用都非常有限。所以,可方便利用的、与人类生存和生活关系密切的淡水储量大约只有40×1014立方米,仅占淡水总量的11%,约占总水量的0.396o可见,尽管全球水资源总量很大,但实际上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却很少。

②中国是严重缺水国,人均储水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且绝大部分的水资源集中在南部地区。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全国用水量增长迅速。1949年用水总量为1031亿立方米,2004年增加到5548亿立方米。在2004年的用水总量中,生活用水占i1.7%,工业用水占22.2%,生态用水占1.5%,而农业用水则占到64.6%。目前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仅有45%,与节水先进国家70%~80%的高利用率差距明显。如果2030年我国南北方人口仍按现在的535比46.5的比例分布,那么按人均需水量计算,北方地区的需水总量将达到每年3720亿立方米,这已经达到我国北方目前水资源总量的90%以上,北方地区将几乎无水可用,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无法继续。

③水资源的严重短缺不仅打破了人们曾经认为的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梦,而且水资源正在取代石油而成为在全世界引发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统计,当今世界上已有20多亿人口正面临淡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全球已经有1/4人口面临着一场为得到足够的饮用水、灌溉用水和工业用水而展开的争斗。这场因为水资源而展开的争斗不仅发生在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发生在地区与地区之间,甚至村庄与村庄之间。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2/3人口因严重缺水而面临动荡不安的局面。水资源引发的危机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17.阅读第①段,说出全球水资源总量很大,但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却很少的原因。(2分) 答: 18.分) 材料一

目前,中国广大农村正在积极推广地膜覆盖滴灌喷灌等农业节水技术。采用这些技术, 可以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

材料二

我国政府已将南水北调工程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o竣工后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为京津及河南、河北沿线的城市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每年供水约100亿立方米。

材料一: 材料二: 19.比较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内容,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2分) 答: 答案:18.答案: 材料一:解决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低的问题。 材料二:解决我国北方严重缺水的问题。 2011年西城二模

(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18-19题(共8分)

①2010年12月3日,国产“和谐号”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列车跑出了486.1公里的时速,成为世界历史上地面运行最快的交通工具。目前,我国高铁运营里程达8358公里,约占世界高铁路网的1/3,无论是路网规模还是速度等级,都位居世界第一。

②中国高铁有多项技术世界领先。仅列车气密强度这项指标,就领先日本和欧洲10年。中国高铁不仅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还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国高铁技术体系。

③中国高铁已经在国内经济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效益。高铁快速扩充了铁路客运能力,极大释放了铁路货运能力,大大节约了社会物流成本。高铁的节能优势也不容小觑。我国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车每百人公里能耗每小时不到6千瓦时,是大客车的50%,飞机的18%,是陆路运输方式中最节能的。中国高铁建设大量采用“以桥代路”,建设1公里的高速铁路可节约44亩土地,目前运营的新建高铁实际节约土地多达23万余亩。同时,中国高铁的巨大成功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近两年来,有100多个国家的元首、政要和代表团考察中国高速铁路,对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成就给予高度评价,不少国家向中国抛出了合作的橄榄枝。仅以美国为例,2009年11月,美国通用电气和中国铁道部签署备忘录,双方承诺在寻求参与美国时速35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项目方面加强合作。2010年12月7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与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共同投资在美国成立合资公司。中国高铁将成为首个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的战略性高新技术项目。由此可见,高速铁路的建设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 19.阅读第③段,指出下面两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了“高速铁路的建设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4分)

【材料一】

中国高铁对拉动内需,加快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天津市商务委的调查显示,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后,从北京前往天津旅游的人次比高铁开通前增加了三成。2008年外地到津旅游者消费超过750亿元,其中高铁的贡献率为35%。

【材料二】 2009年10月,俄罗斯联邦总理普京访华,两国签署中俄发展高速铁路备忘录,中国将帮助俄罗斯建设高铁。2010年7月12日到15日,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到访中国期间,与中方签署金额高达100亿美元的多项铁道科技出口合约,这是中国近年来出口铁道科技最大的一笔交易。委内瑞拉和土耳其的高铁项目正在由中国负责建设。 答案:19①中国高铁已经在国内经济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效益。②中国高铁的巨大成功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

说明文

说明文

说明文

说明文

说明文

说明文

说明文

说明文

说明文

说明文

说明文材料
《说明文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说明文原创 说明文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