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发布时间:2020-03-03 18:30: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读后感

这本书是一本描写前苏联切尔诺贝利事件的纪实类文学,通过其中当事人的讲述,向我们展现了切尔诺贝利事件发生时的社会状态:在第一线做清理工作的俄罗斯 “人肉机器人”的无奈和英勇,战士们家人收不回的爱,普通民众的恐慌,奸商的算计,还有数不尽的绝望。手里捧的不再是一本纸和墨水的结合,而是无声的呜咽和呐喊,一切都是那么真实,似乎受访者就坐在我对面。让核电站事件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具体的摆在我面前,更用伟大的爱和无法逃避的死填满我的内心。

1986年4月26号乌克兰的普利皮亚季市仿佛像平常一样的静谧,凌晨一点的时候人们都沉寂在梦乡的夜晚。突然,一声巨响伴随着天空中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将人们从梦中惊醒。人们睁开惺忪睡眼呆呆望着远处幽兰的光芒,就像在观看一场盛大的烟火表演。残焰落尽,人们迷惑的看着周围,仿佛自己还置身于梦魇中未苏醒。一切仿佛在这个瞬间都发生了变化,尖锐的警报声响彻夜空,到处都弥漫着痛苦呻吟和爆炸火光声,它们仿佛欢庆着末日的来临,人间从此刻落入了地狱。

到处都充斥着死亡,这两个沉重的字眼也贯穿了整本书。如果要我说印象最深的片段,那就是小女孩在玩过家家的最后,会拂上洋娃娃的双眼,因为她们认为洋娃娃是小孩,而孩子都活不了。出生似乎就意味着死亡。在死亡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这种公平听起来是那么的可笑,但死亡确实带走了所有人。被污染的不只是空气,还有人心。

除了死神是铁面无私的,在这种特殊时期,人们的内心也变得不正常起来。有人倒卖严重辐射区的一切,家具,肉,乳制品等,来赚取巨大的利润。也有人借助自己职位的方便,赚黑心钱。知道一点儿情况的人拼命向自认为安全的地方逃亡,通过给火车的工作人员施以小恩惠,才能买到票,带上自己的行李顺利坐上车,否则就会被故意刁难。与这些离家心切的人相反,另一些不知核为何物,尤其是老人们却不愿离开自己的家,即使士兵来驱逐也不肯走。对老人们来说,核辐射无色无味无形,不可理解,自己的家乡还是和昨日一样的美丽,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院内有牲畜,田里有作物,只是检测辐射量的机器的鸣叫刺破了昔日的安宁。

灾难发生了但人们还需要坚持活下去,无论是以一种悲伤或乐观的心态。书中描写了救火的消防员、参与疏散和封棺的军人、消灭动物的猎人以及无数普通人的故事。他们用一个个普通而又沉重的故事见证着核电的可怕和切尔诺贝利人的痛苦。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孕妇,她本来可以像其他人一样享受作为母亲的喜悦,但因为受了辐射生下了一个畸形的孩子,孩子帮助母亲吸收了辐射而最后死去,而且她也不能再生下任何孩子了。这对于一个母亲是何等的残忍和痛苦,但这位母亲还是选择勇敢的活下去,她让我看到了人性下残存的美好和希望。虽然家乡已不适合居住,亲人也都死伤惨重,但他们却都选择坚韧的活着,努力的让自己在废墟中绽放。他们想让世人知道其实切尔诺贝利人和我们没什么不一样,我们都一样,一样有着爱和追求美好的愿望。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是人历史的一个悲剧,它让曾经不可一世的人类终于吞下了滥用科技的恶果。随着人类科技不断进步,人类早已不用和自然和平相处,我们开始破坏自然和猎杀动物。我们也不满足于从自然获得少的可怜的能源,我们开始肆意的使用核技术获取大量能量来满足我们的欲望,但任何不经控制的欲望终究会毁灭。任何我们沾沾自喜的新技术就像核电技术一样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满足需求的时候或许也会把我们吞噬。当潘多拉魔盒一旦被打开,或许等待我们的是污染的土地,畸形的人类和满目疮痍的末日地球。

30多年过去了,有摄影师发现曾经的禁区又恢复了往日的美丽和安宁,小动物们悠闲的在这片土地上打闹和觅食,或许此刻的生化险地和浩劫死城对它们而言正是天堂,因为这里是人类在地球上唯一害怕踏足的地方。

关于切尔诺贝利事件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

切尔诺贝利

切尔诺贝利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切尔诺贝利事故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切尔诺贝利观后感

拯救切尔诺贝利

拯救切尔诺贝利

切尔诺贝利观后感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