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阅读篇目

发布时间:2020-03-02 02:20: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作者:

那天,五岁的他回到家,发现家里坐满了人,有他认识的,也有他不认识的,唯独没见到妈妈。他到处找妈妈,卧室、厨房、阳台,平时总是无处不在的妈妈,却忽然消失了一般,怎么也不肯出来。

他急得哭起来:“是不是妈妈不要我了?”

爸爸把他搂在怀里,说:“妈妈只是出门了,暂时要和你分开一段时间,但是,妈妈永远爱你,你是她最爱的宝贝。”

“是吗?”他半信半疑,却还是高兴地擦干了眼泪。

爸爸没有骗他,因为两天以后,他就感受到了妈妈的爱。

那天他跟小伙伴们在外面玩,玩累了回到家,像往常一样急着跑进厨房。以前的这个时候,妈妈总会从菜柜里端一盘蒸好的饺子,放进微波炉里转一转。他学着妈妈的样子打开菜柜,惊奇地发现,那里放着一盘蒸饺。他赶紧把蒸饺放进微波炉里,转了几分钟,饺子的香味很快在屋子里弥漫。他吃着热腾腾的饺子,胃里暖暖的,心里也暖暖的。妈妈果然爱他,即使出门在外,也知道为他准备一盘蒸饺。

星期天,爸爸加班,他一个人在家看电视。看着看着,就睡着了,醒来后,发现肚子咕噜噜直叫。要是妈妈在就好了,起码会给自己买一包薯片充饥。他决定在家里找一找吃的东西,最后在电视柜里,找到了一大包薯片,上面还贴了一张纸。他认得那上面几个简单的字:“宝贝,吃吧,妈妈爱你。”他撕开包装袋,一边吃着薯片,一边想:“等妈妈回来,我一定要好好亲亲她,她对我真是太好了!”

有时候他准备出门去玩,走到门口,被一把横躺在地上的雨伞绊了脚。他气呼呼地把雨伞捡起来,却发现上面贴着一张字条,字条上写着:“今天会下雨,带上它,别让妈妈担心。”这几个字,把他的怒火一下子全浇灭了。他听话地拿着伞,走出家门后,看见天空阴沉沉的,随时都会下雨的样子。幸亏妈妈提醒他带伞,不然肯定要淋雨了,妈妈真是细心。他忍不住咧开嘴,露出灿烂的笑。

有时候他也会觉得不对劲,为什么妈妈一直出门,从来不回家呢?但是,每次他这么怀疑时,总能在某个角落里,发现妈妈特意为他准备的东西,这些东西,像投入湖面的石头,将疑虑的水面打得七零八落。

偶尔有小伙伴嘲笑他没有妈妈,他会像一头狮子,怒冲冲地扑上去,理直气壮地吼:“谁说我没有妈妈?昨天我妈妈还给我买鱼干了!”小伙伴们顿时哑然,在他细致的描述中,相信了他说的话。

从五岁到十岁,整整五年,他一次也没见过妈妈,妈妈的脸在记忆里慢慢模糊,可是妈妈的爱总在某一个角落里藏着,只要他需要,就会给他温暖。逐渐长大的他,还是觉得哪里不对劲,妈妈怎么可能

出门几年不回家呢?他问爸爸,爸爸只是说,等你长大了,妈妈就回来了。他觉得这句话很有问题,可又说不出问题在哪儿。

一天早上,他忽然觉得肚子疼,赤着脚就往卫生间跑。经过客厅时,看见爸爸坐在沙发上,茶几上放着几包零食,而爸爸拿着纸和笔,正认真地写写画画。见他出来,爸爸的身体一下子绷直,满脸警惕地看着他,同时用胳膊死死地压住面前的纸。然而,他还是看见露出的那一角上,写着“妈妈爱你”几个字。他顿时什么都明白了,其实,所有给过他温暖的东西,不是妈妈准备的,全是爸爸准备的。爸爸用这样的方式让他相信,妈妈爱他,一直爱他,妈妈的爱从未走远。

在他五岁那一年,妈妈就去世了,永远都不可能再回来了。怕他接受不了这样的打击,爸爸才煞费苦心地演了这样一场戏。其实,他心里一直隐隐有所察觉,他只是不愿相信妈妈已经离开,才自欺欺人,相信藏在角落里的那些爱,都是来自妈妈的。

他假装什么都没有看见,径直跑进了卫生间,蹲在马桶上,眼泪如决堤的河,汹涌而下。这些年他感受到的每一份母爱,都是爸爸苦心编织的。爸爸的爱藏在每一个角落里,用母爱包裹着,卑微而炽烈。

他哭着哭着,就笑了。有爸爸的这些爱相伴,他已经从丧母的伤痛中走了出来,还有什么是他不能面对的呢?

作者:

农历三月一到,梨树上就鼓出一个个小花苞,随着天气一天天转暖,花苞渐次开放,山里的游客也多起来。

山脚下各种店的老板们都开心起来,终于到了旅游的旺季,又可以赚不少钱啦!

可是花枝饭馆的女主人花枝小姐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她的父亲最近刚刚去世。母亲好多年前就没了,整个家只剩下她一个,孤苦伶仃的。饭馆是开不起来了,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而且,她也没有精神打理。

辞退了店员,整天一个人在家里发呆,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看着窗外来来往往的游人,花枝觉得心中格外凄凉。不如也进山看梨花吧,那可是她最喜欢的梨花呀!于是她简单收拾了一下,背上背包出发了。

漫山遍野的梨花好看得无法形容,但是一个人的旅行,真的挺没意思的。如果是在往年,能有这样的机会,她一定高兴得不得了,因为旅游的旺季,也是饭馆生意最繁忙的时候,她很少有机会出来玩耍。可是今年,一切都不一样了。

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走着,不知不觉到了傍晚。天渐渐黑下来,花枝才惊觉,是该回去的时候了。可是不知怎么,一贯熟悉的山路竟然陌生起来,怎么走都看不到尽头。她在梨树林里转呀转呀,还是找不到回去的路。

四周一个游人也没有了。月亮渐渐升上来,花枝沿着山间小道焦急地走着,突然看见前面有一团昏黄的灯光,于是快步走过去,一所漂亮的小木屋呈现在眼前。

呀,在山脚下住了十几年,竟然不知道这山里还住着人家呢!花枝心中轻快了许多,抬手敲敲木屋的门,“有人吗?”

静悄悄的没有声音,门突然“吱呀”一声开了。“进来,进来,难得来一位客人!”

开门的是一只小狐狸,红色的毛蓬松柔软,圆溜溜的大眼睛里满含笑意,说不出的亲切可爱。

“打扰了,我只是想问一下……”花枝结结巴巴地说,早听说这山里住着狐狸,没想到竟然让自己遇到了。

“迷路了吧?快进来歇一下吧,喝碗粥再走,不会耽误太久的。”小狐狸热情地说。

花枝于是迈步进了屋。反正回家也是一个人,着急什么?

屋内陈设很简单:一张床,一张小桌子,三把藤椅,靠窗户的位置有一个小火炉,上面的小铁锅里正“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

“请坐下来稍等一会儿,粥马上就好!” 小狐狸搬过一把藤椅给花枝,然后自己又拿起勺子,坐在小火炉前搅拌着锅里的粥。

由于屋内的灯光比较暗,所以能看清楚,月光透过窗子洒下来,正照在锅里。火炉旁的木盒子里放着一盒雪白的梨花,小狐狸一边搅拌,一边往锅里洒下片片梨花,嘴里轻声唱着:

“熬粥,熬粥,加一把糖,加一把月光,加一把思念,加一把梨花的清香。”

歌声里带着淡淡的忧愁,在这静谧微凉的夜里,让人的心也一下子沉静起来。窗外月光下雪白的梨花一眼望不到边,花枝感觉有什么东西在心里纷纷扬扬地飘着,仿佛下了一场梨花雨。

粥的清香渐渐弥漫开来。也不知过了多久,小狐狸叫一声:“好啦!”然后小心地将小锅从炉子上端下来,拿了两只小瓷碗,盛满了粥,放到桌子上。

“好香!用梨花熬粥,我还是第一次见呢!”花枝吸了吸鼻子说。

“不错的发明吧?你尝尝看!”小狐狸颇为自豪地说。

花枝用小勺慢慢搅拌着粥,好凉得快一些。觉得可以入口了,就舀起一小勺,放在嘴边吹了吹,吃了下去。

入口清香滑腻,是从未有过的好味道。肚子里突然一下子覺得饿了,花枝一口气就把整碗粥全吃完了。

“你怎么不吃?”看着小狐狸面前满满的一碗粥,花枝奇怪地问道。

“我,我现在不饿。” 小狐狸的目光有些异样。

上当了!花枝暗叫一声,但是已经晚了,眼皮沉重得抬不起来,意识也变得模糊。她身体一歪,就靠在藤椅上睡着了。

醒来的时候,天已经大亮。花枝睁开眼睛,看看小狐狸,正趴在桌子对面的藤椅上,睡得香呢!

昨夜的事一下子涌上心头。花枝仔细想了想,终于明白起来:问题就在这粥里。于是她决定等小狐狸醒来,问明白了再走。

不一会儿,小狐狸也醒了,抬眼看看花枝,惊叫起来:“呀,想不到你也是有故事的人呢!”

花枝睁大眼睛,问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小狐狸笑着说:“你先说说,昨夜的梦好不好?”

花枝陷入了沉思。怎么说呢?昨夜的梦让她欢喜,也让她悲伤。她梦到了小时候,父亲牵着她的手,在开满山花的小路上行走。走累了,父亲将她扛在肩上。坐在父亲肩上能看得好远好远啊!那种奇异的体验,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她还梦见父亲和她一起在后院种萝卜,那时候,母亲还在,父亲刨坑,她丢种子,母亲在后面一个坑一个坑地浇上水、埋好土。太阳暖暖地照着,一家人好温馨啊!可是这种日

子在她十二岁那年戛然而止。母亲去世了,她一夜长大,开始帮父亲打理餐馆,也是在那时,餐馆的名字由父母名字的组合,改成了她的名字。

“是不是那种体验,感觉特奇妙?” 小狐狸问道。

花枝一下子回过神来,慌忙点点头,“对,感觉一家人还在一起。”

“我也是。” 小狐狸说,“这是妈妈生前教我的熬粥方法。爸爸妈妈去世后,我整晚睡不着觉,前几天梨花开了,就赶忙试一试,竟然成功了。这粥没有心事的人喝了,跟普通的粥一样,只有心中有所怀念的人,才会沉睡过去,做那些美梦。”

“你妈妈怎么了?”花枝小心地问。

小狐狸黯然道:“正走路的时候,扑通!掉进了猎人的陷阱,然后爸爸去救她,也被猎人逮住了。那是去年的事了。”

“去年的什么时候?”花枝提心吊胆地问。

“大概是第二场雪之后吧,那时候我还小,模糊地记得猎人是一个带点络腮胡、身材瘦削的人。”

积聚心灵的财富

人人都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但是每个人眼中的世界其实是很不一样的,你的心灵状态决定了你所看到的世界的面貌。一个心灵贫乏的人,他看到的世界也必定是贫乏的,如果他只关心物质和利益,他在世界上也就只能看到物质和利益。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才可能发现和欣赏世界的丰富的美。同样去巴黎,有的人只知道逛那些奢侈品商店,对于他们来说,这个艺术之都展出的无数伟大艺术品等于不存在,卢浮宫、奥赛、罗丹博物馆等于不存在。所以,心灵状态不同的人,实际上也就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上。

丰富的心灵是自己身上的快乐源泉。心灵的快乐是自足的,如果你的心灵足够丰富,即使身处最单调的环境,你也不会太寂寞。本來每个人都可以有这个源泉的,可惜的是有些人从来不去关照自己的心灵,任其荒芜,使人生幸福的一个重要源泉枯竭了。

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心灵丰富呢?当然,可以有各种途径,比如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到有文化积淀和特色的地方去游历,欣赏艺术作品等等。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说两个比较有普遍性的和比较容易采用的途径,一是阅读好书,二是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我们要积聚心灵的财富,财富从哪里来?有两个重要的来源,一个就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它们主要是以书籍的形式存在的,阅读就是把这些财富占为己有的过程。另一个就是你自己的经历,应该通过某种方式把你的外在的生命经历转变成你的内在的心灵财富,我觉得写日记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一个人最宝贵、最可靠的财富是什么?就是你的经历,以及你在经历中的感受和思考。真正说来,金钱是最不可靠的财富,无忠诚可言,它无名无姓,今天在你这里,明天会到别人那里去,后天又可能回到你这里。物质的东西都是这样,可以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唯有你的经历,你在经历中的感受和思考,是仅仅属于你的,如果你珍惜,谁也夺不走,可是,如果你自己不珍惜的话,丢了就到哪里都找不回来了。怎么珍惜?写日记是一个好办法。一个养成了写日记习惯的人,他是用心在生活,他会留心生活中那些有意义的经历,他不但在用肉体的眼睛看,他的灵魂的眼睛也是睁开着的,因此他是生活得更加积极、更加投入的。我一直建议,凡是会写字的人都要养成写日记的习惯,重要的不是留下文字,而是通过这个方式经常和自己的灵魂交谈,把这变成一种日课。如果只是自己坐在那里想,不写下来,这个交谈就难以经常化,难以坚持。

人在世上生活,常常要和他人交谈,但不能缺少两种最重要的交谈,一个是和活在书籍中的伟大灵魂交谈,一个是和自己的灵魂交谈。换句话说,人不能缺少两个最重要的朋友,一个是好书,一个是自己。朋友遍天下,但是没有这两个朋友,不爱读书,害怕独处,这种人活得很热闹也很空虚。大家千万不要以为读人文经典只是学者的事情,写作只是作家的事情,这是天大的误会。本真意义上的阅读和写作都是非职业的,属于每一个重视心灵生活的人,只要你想过精神生活,你就一定会觉得这两样都是缺不了的,你就不由自主地要读好书,就不由自主地要拿起笔来写你的感受。这是没有专业之分的,不管你是理工科还是文科,都应该是这样的,都一定是这样的。

(孤山夜雨摘自《半岛晨报》2016年1月17日)

美的厚度在哪里

大家都知道《清明上河图》,一个画家受命去画他的城市,表现其中的繁华。画家画了1600多个人,各式各样的场景。其中有一个場景是:官家的轿子出来,前面有人举着“肃静回避”,一个小孩在路中间玩,他妈妈怕他被马踩到,惊惶地把他抱起。如果是你受命拍一个关于北京的纪录片,你能不能拍出这个画面?

还有一个画面,出现在画卷快结束的地方。一个做大官的人进城,前有开道车,后有随护。城门口有一群叫花子,其中有一个没有腿,做官的人回头看了他一眼。看到这个地方,我觉得这个画家真了不起。我的学生问我:你觉得那个做官的人后来给乞丐钱了吗,我说我不知道,我觉得一个画家能画出大官跟乞丐的对视就很了不起了。

好几年前,我路过**广场,在长安街上看到一个画面:那一定是一个乡下来的妇人,因为只有下田劳动的人才会有那么粗壮的骨骼。她喂孩子吃奶,毫不遮掩,孩子吃饱了,奶汁还很多,她就让奶滴到长安街上。我觉得那个身体好动人:她跟那个土地是在一起的。我问自己:T台上的美跟这个妇人的美,哪一个能让我记忆更久?

美,不仅仅是华服名模,甚至不仅仅清风明月、巴赫贝多芬,要看到美,我们首先要看到生命存活的艰难。

唐朝人喜欢画牡丹。我曾在二月间到日本皇宫里看过牡丹,全部用草围着,上面还撑一把伞,因为牡丹有一点风吹雨打就会凋零。宋朝以后发现牡丹的美不能体现生命顽强的竞争力,就开始画梅花。王冕的《南枝春早》成了传世名作。如果说唐朝创造了牡丹的美,宋朝发现梅花的美,我们这个时代用花来象征,可以找到什么?

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使用汉朝斗拱的造型,堆砌出一个倒三角形的飞檐式建筑。我看了很辛酸。因为我看到它强大背后,是几乎要被世界列强瓜分殆尽的屈辱记忆。所以它的强是一定要撑出来。可是我看到英国馆,轻轻松松就做出一个好漂亮的东西。当时我就想:如果真的是大国崛起,必须有最笃定的自信,不去做场面上的东西,而是回到最小的事情,慢慢做,不一定要那么快。现在的强有一点用力,并且用得好辛苦,我害怕它变成烟火,那么绚烂华丽,可是一下没有了。

唐的文化、宋的文化为什么有厚度?因为它看到大的,也关心小的。杜甫挤在难民里面逃难,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果这十个字变成千古绝唱,我觉得不是诗的技巧,而是诗人心灵上动人的东西:他看到了人。同样那捧白骨,很多人走过去都没看到。

(刘谊人摘自《》)

李时珍装贼

明朝时,文泉城有个在山西太原做生意的商人,年底准备回家过年。他把银子装进口袋,背上一把雨伞,就匆匆上路了。

这天他走到中条山脚下,感到有些头昏。正巧这时,他看见山坡上有一个采药草的中年汉子,便呼喊道:“老兄,你采药草是为换银子的吗那就别采了。只要你把我背过中条山,我给你的脚钱准比你采药强得多。”不料,中年汉子摇头说:“我不要你的银子,也不背你,你自己走吧。”

商人无奈,只好往前走,走了一会儿,刮起了西北风,飘起了雪花。商人实在走不动了,见路旁有一棵树,就硬撑着挪步,往树上一靠闭上了眼。

迷迷糊糊中,商人听到有人在对自己说:“这儿不能睡啊,会冻坏身子的!”他睁眼一看,原来是那个采药草的中年汉子,便生气地说:“叫你背我走,你不背,那就别来管我。”中年汉子笑着说:“你别生气,还是走吧!”边说边察看商人的脸色。

过了一会儿,中年汉子突然把商人的衣袖一拉说:“我来扶你走!”商人不耐烦地说:“我说过不要你来管,你怎么还老来缠着我呢我睡一会儿有了精神,不累了就走。”中年汉子说:“一会儿也不能睡了,要马上走!”说着,不管商人愿意不愿意,一把就把他拉了起来。

商人大怒。骂道:“你这人怎么这样胡搅蛮缠,我坐在树下,又不是在你家,你管得着吗”中年汉子沉思一会,突然抓起商人的钱袋和雨伞就走。商人立即跳了起来。大声骂道:“哎呀,怪不得你老缠住我不走,原来你是个贼啊!”急急忙忙追了上去。

風在刮,雪在下。中年汉子在前边走。商人在后边追。不多一会儿,商人就满头大汗直喘粗气。

到了镇子上,中年汉子便进了一家药店。商人赶上前来吼叫着:“好你个贼啊,你钻进店里,我也要把你抓住。”冷不防门边走出两个门客,把商人架住,呵斥道:“大胆狂人,竟敢在这里骂人!”商人正想争辩,只见中年汉子一手拿着雨伞。一手提着钱袋,笑着从屋里走出来:“你的汗出够了,病也好了,回去吧。”说着,把雨伞和钱袋都还给了商人。

这中年汉子就是名医李时珍,他见商人病了。想让他出身透汗祛病,于是才想了这么一个装贼的法子。

(薛钢摘自《幽默与笑话》2015年7月)

孩子,世界不会给你主动让

前几日带儿子去爬山。

快4岁的小家伙非常兴奋,背着包非常努力地向上爬。

在一段陡坡上,脚下的泥石打滑,他走的很吃力。

但我们已经到了半途,不可能返回去。

他站在一个坎子上进退不得,非常着急。

我说你试着趴下去,慢慢朝边上移动,能够找到一个支撑的地方走上去。

他就是不肯,怕自己摔了。

我说爸爸就在后面,不要怕。

小家伙急得快哭了,希望我去帮他一把。

其实带他爬山就是为了锻炼他的意志力,这就是考验的时候了。

我就在后面站着,等他自己调整。

等了一会,他还是自己用手抓着前面的石头,慢慢地移动翻身,终于还是踏了上去。

这时候他感觉很有成就感。

“感觉怎么样?是不是总有办法的?”

“是的!”

“这条路是你自己选的,说不怕,对不对?而且你自己还战胜了困难,爸爸觉得你真棒!”

“我还要努力爬到顶上!”

“你看前面更加陡峭,所以要准备好,也不要怕,坚持到底!因为苦难不会低头,这个世界也不会给你主动让路的啊。”

他点了点头继续爬。

也许他还听不懂,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他会明白的。

而这也是说给我自己听的。

因为孩子终有一天会长大。

这个世界不是你一个人的,不要以为全世界都会像你一样围着你的孩子转。

小时候就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去经历风雨,去面对困难,承受挫折,担当责任。

你想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就一定要尽早努力,因为一个人的人格在幼年时期就基本形成。荣格说: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在阿尔弗雷德的《儿童的人格形成》一书中,谈到了人格形成的三个重点。其中有一个关键就是一个人会怎么运用他的一生——他想

而这个会成为大致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目标。

我们很多的父母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最大的困扰有时候不是孩子的叛逆,而是孩子没有目标。没有目标的孩子学习没有动力,整个人对社会冷漠,甚至怀着敌意。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无聊,在偏离的生活轨道上越滑越远。

很多的问题就是小时候造成的。

从小没有让孩子去面对生活,承受挫折,承担责任,这样很难形成真正的主见。在人格的发展上就会造成欠缺。

和所有的父母一样,我爱我的孩子,但是我也要常常谨防溺爱。

特别是男孩,如果被溺爱的话,长大后很难真正的担当起来。

很多年后,你的溺爱只会收获一个软趴趴的啃老成性的大男孩。

前几日过节,和一位朋友聊天。

他跟我谈起了自己的一个同学最近买了一套房,首付都是爹出的。

“还是有个有钱的爹好啊!”

“说不上有钱吧,就是包一点装修活,每天吃住在工地,省吃俭用一辈子,全为了那两个儿子。”

大儿子娶妻买房,全是爹掏腰包。

过几年小儿子大了,也是眼巴巴地看着爹,按大哥的标准办,一碗水得端平啊。

然后给小儿子这次买了房。听说年底会搞装修。

而装修钱就靠这个爹这几个月拼命了。

这两兄弟,从小就是被惯着宠着,如今每月工资刚好养活自己已经不错。时不时还要到爹那里借点钱。

实在让人感到难以理解。我不知道这个爹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作为一个父亲,我在想如果我养了两个这样的儿子,那是多么可怕的事。

可是,我们如今很多的父母不也是为孩子包办一切,不让孩子受一点风雨和挫折么!

如果怪这些儿子不争气,也要想想父母其实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

记得前段时间,老家的大伯说要盖房子,询问我们地基的事。

他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车祸,在医院治疗了半年时间才基本恢复,但也无法做重活了。

事故赔偿了10多万,他就想着将房子拓宽一点。原因是今后给

力勤奋。

我就曾建议他将重点放在儿子的培养上,不要太在乎那些争面子的东西。

因为老家那边的人争强好胜,盖房子是一栋比一栋高,很多人拼了全力,四处借钱建起来,然后就装修也不搞,摆上好几年住不了人。

我觉得一个家庭真正重要的事就是培养自己的孩子,在教育上花心思和投入。如果孩子出息了,他何必靠你盖的那个房子来娶妻生子呢?如果没出息,你那个房子要装修,还有高额的彩礼钱,试问你到时还支撑地住吗?

为什么不能对自己好一点?

车祸后的后遗症有考虑过吗?年老之后的经济和医疗问题有考虑吗?

他肯定是忽视这些的。

这是我们很多中国父母的一个特点,就是对自己极其严苛,为孩子操心一辈子。

没有哪个父母是不爱自己孩子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过的好,甚至愿意拿自己的生命去保护孩子。

就是这种本能的爱,可是很多时候父母之爱却变成了宠溺之爱。

我曾在一个小学的门口见到一幕,让我非常震惊。

中午吃饭的时间,在学校的校门口边上。一个70多岁颤颤巍巍的奶奶提着饭盒等孩子。

没多久孙子出来了,白白胖胖的很可爱。

这个奶奶就打开盒子,给孩子一口一口的喂!孩子就一直低头玩着电话手表上的游戏。

吃完饭后,奶奶给孙子擦了嘴,然后看着孙子飞奔着跑进去。

为什么不能自己吃呢?

在长辈的眼里,孩子永远是一个孩子。但是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的。我们将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真正需要每一个父母认真地思考。

看见孩子跟其他的孩子冲突,怕孩子吃亏。

看着孩子去学校,担心他无法融入校园,得不到老师的喜欢。

当他们长大了,担心他们会不会惹是生非。

还要担心他们的工作、婚姻。

为人父母,没有不操心的。

我有时候看着怀里的这个小家伙,我也会想自己将如何和他一起面对这些呢?

我希望自己和孩子明白:

这个世界绝不是童话里的世界,它充满了缺陷和危险,充满了不公和欺骗。人也有好人跟坏人之分,有素质高的和素质低之别,這真是一个残酷和美好并行的世界。

所以想给孩子扫除一切障碍,包办人生的想法应尽快摒弃。

饭还是需要自己吃,书包还是需要自己背着。

自己撞了墙,要孩子自己去承受痛,而不要去责怪墙。

摔倒了,要鼓励他自己爬起来。

因为这个世界不是由你说了算,也不会因为你的任性而自动让道

人生路上,我们自己也在努力而小心翼翼地走着。

我们也明白:这个世界不会主动让路,但是他会青睐努力而有准备的人。

这个世界并不美好,但是这不妨碍我们去感受世界的美好。

我们不是王,无法给孩子全世界。

不过我们可以做一个守望者,帮孩子准备好,让他有能力和勇气去面对,让孩子自己成长。

我们也要做一个谦卑的学习者,因为在做父母的路上,我们必须努力才行。

每天使用最多的词应该是“我”吧。作为一个存在主体,“我”无时无刻不在显示着存在,除了睡觉。日常说话、做事,都是以“我”为中心,四通八达和世界发生着联系。现在有个新词叫“刷存在感”,愈发凸显了“我”的存在。被人遗忘,被人漠视,那种滋味是难以忍受的痛苦。

诗人郭沫若在“五四”时期写过一首诗《天狗》,有这样的句子:“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那个时代提倡解放个性,张扬自我,打破束缚,蔑视偶像,一时蔚成风气。你看,这个“我”可以吞吐日月,吞吐宇宙,何等的气魄,何等的胸怀。在破碎的偶像面前,一个超凡巨大的“我”耸立起来,睥睨天下,雄视百代。若说“刷存在感”,与之相较,当今世人恐怕若泥土望云霓。

然而,任何事情过犹不及,“我的我要爆了”,自我膨胀,像气球吹得过大,“砰”一声,崩了,爆了,也就完蛋了,一地鸡毛。

郭沫若先生写作《天狗》的时代,是个性被泯灭、自我被压抑、主体意识被扼杀的时代,民众活得像闰土一样麻木颟顸,像阿Q一样自轻自贱,成天浑浑噩噩,蒙昧喑哑,生命仿佛蝼蚁草芥,低到尘埃里,哪里还有“我”的踪影?所以,郭沫若先生的诗歌意义在于,唤醒个体的主体意识,摧毁桎梏缧绁,重建有体温、有思想的“我”的存在。近一百年过去了,情形发生180度翻转,国人的价值体系得到崭新重构。个性完全释放,自我得到确认,主体意识鲜明呈现。甚至,有的“我”过度放大,达到膨胀、放纵的地步。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赶牲口有两个口令,不断喊“喔”和“吁”,校正左右,使牲口行走在道上,保持不偏不倚,允执厥中。不然,跑偏了,就掉沟里了,可能导致车毁人亡,后果严重。对“我”也是这样。

“我”即或膨胀或者萎缩,有时莫若让其消失一会儿。

一个周末,我从家里出来沿着民心河遛弯,走到河边的一座小公园,顺便走了进去。天还阴着,像要下雨的样子,公园里人很少,我转了一圈,便坐在椅子上。世界突然安静下来,不远处只有一位中年妇女在打太极,一招一式慢忽悠悠,时间一下子被拉长了,变得缓慢。远处建筑工地传来打夯的声音,身边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越发显得幽静。我发着呆,脑子里啥都不想,眼前的景物忽然虚幻起来,恍兮惚兮,一时不知身在何处,“我”离开了我,消失了,留在椅子上的只是一个躯壳,一个木雕,一个泥胎。时间或许只是一小会儿,但足令我沉醉,享受,真正的“销魂”。这一小会儿,在“一小会儿”里边就是永恒。却原来,“我”的短暂消失,竟是如此美妙。

佛教哲学讲“无我”,中国哲学讲“忘我”,都是让“我”暂时不存在的意思。其实,无论怎样“我”都是时时刻刻存在着的,只不过主体意识使其偃伏罢了。心学大师王阳明说,山涧开着一树灿烂的桃花,因为我们看见并欣赏了,它便有了存在的意义,不然,也可以说它压根是不存在的。就是这个道理。《晋书·王坦之传》云:“成名在乎无私,故在当而忘我。此天地所以成功,圣人所以济化。”这话说得很现代,很励志,也很明白。过于凸显“我”的存在,那就会忽视他人或者周遭的一切,就是自私,就成不了事。这个世界由无数个“我”和物构成,任由个体的“我”高耸就会挤压他者和物的空间,就会产生倾斜,就會跑偏,结果会很惨。

辛弃疾写词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他写词根本不像八百多年前的古人写的,倒像出自现代诗人之手。多么和谐温馨的一幅人间自然场景,山人相谐,远近互构,物我两美。这个“我”是温暖的,有趣的,平和的,还有点小小的自我多情。马克思说: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你投注对方什么,对方就会回应什么。

有个小故事,苏轼喜欢谈佛论禅,和佛印禅师关系密切。一天,苏轼拜访佛印,问佛印:“你看我是什么?”佛印答:“你是一尊佛。”苏大悦。佛印问:“你看我是什么?”苏轼有意刁难一下佛印,说:“你是一坨屎。”佛印默然不语。苏轼回家后很得意地告诉苏小妹,说一句话噎住了佛印禅师。苏小妹摇摇头说:“哥哥,你的境界太低了,佛印禅师心中有佛,看什么都是佛,你心中有屎,所以看别人也是屎。”苏轼赧然,惭愧无地。

人生最难的事是弄清“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或许终其一生也搞不明白。如果觉得这个问题过于高深,那么,家常一点,别天天“我”“我”的,眼里心里只有“我”,而把“我”放低一点,看小一点,有时泯然与众,自我放逐,消失一会儿,其实,是一件挺幸福的事情。

(常朔摘自《河北日报》2016年12月23日)

儿童文学阅读篇目

阅读篇目2

小学阅读篇目

大学语文阅读篇目

当代文学阅读篇目

经典阅读篇目例举

各阶段阅读篇目

学生古诗词阅读篇目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篇目

万字时文阅读篇目

阅读篇目
《阅读篇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课文篇目 篇目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