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11敬畏自然

发布时间:2020-03-01 19:26: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敬 畏 自 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

2、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对比和反问的作用。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品味文章富有意蕴的哲理性语言,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2、辩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图片引入——罗布泊的消失:曾经一个绿树环绕、牛羊成群、水如明镜的仙湖变成了人迹罕至、寸草不生、神秘恐怖的荒凉地。这样悲剧的制造者是谁?

人类从茹毛饮血到飞天登月,社会从村庄部落到高楼大厦,地球经历了几十亿年的漫长成长,却在几千年里迅速衰老。人类发展了,社会进步了,那自然呢?

2、作者引入——严春友,和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

„„现代人更是目空一切地不断膨胀人类私欲而不顾自然的危机,更忘乎所以地藐视自然的力量。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这篇《敬畏自然》可能会使人类被欲望燃烧的头脑冷静一下。

(二)整体感知

1、读一读,写一写

鲲(kun1)鹏斥鴳(yan4)蓬蒿(hao1)

相形见绌(chu4): 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狼藉(ji2):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咫 (zhi3) 尺:(书)比喻距离很近。

美味佳肴(yao2):精美的菜肴。

2、快速阅读课文首尾两段,回答:

1)本文谈论的话题是关于什么内容?(人和自然的关系)

2)作者否定了什么观点,又提出什么观点?

否定征服自然,提出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3)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人是无法征服自然这个观点?

论历史,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

论关系,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一株小草

论智慧,自然智慧是大海,“人类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作者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来论述,下文又是如何进一步阐述的?我们一起分析课文结构和内容。

(三)课文详解

1、学生默读讨论第2—5段,看作者从哪个方面来论证人是无法征服自然的?1

• 着重比较人类智慧和大自然智慧:

• 人类高科技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宇宙中间非常狭小。(2)

• 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2)

• 坑矿也可能成为人类自掘的陷阱 。(3)

• 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人类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4)

• 大自然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绝伦,而人类也是大自然的杰作。(5)

这里从两个角度来说明,前四点显示了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智慧的渺小,是不值得骄傲的。

第五段则说明了大自然智慧的无与伦比,远胜人类。

2、阅读6-7段,看作者如何进一步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明确:人类的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6)

3、分析第七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

承上启下,强调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爱护自然等于爱护自己。

4、阅读8-10段,看作者又从什么角度来论证人要爱护自然。

• 从自然智慧进而论述宇宙生命。

• 宇宙有生命,人与其它事物是兄弟关系。

5、整理文章结构

• 提出问题:一(1段)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口号。

• 分析问题:二(2—10段) 比较人类智慧与自然的智慧。

•1层(2—5)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相比相形见绌。

•2层(6—7)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3层(8—10)宇宙有生命,人类处处有弟兄。

• 解决问题:三(11段)得出人应当敬畏自然。

(四)小结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

首先,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接着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最后做出“敬畏自

然”的结论。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论证更加充分有力。

此外,文中多处运用拟人、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而许多富有哲理性的语

句则使文章更具深度。这些将是下节课的学习重点。

(五)探讨写作特色

1、反问句:结合课后题三和学案,学生找出反问句并将其改为陈述句,对比分析反问句的

表达效果。

反问句: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反问句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

陈述句:宇宙是有生命的。

反问句: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反问句更有力地强调

陈述句:我们没有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

反问句:谁能断言那些狼籍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语气更强烈,更发人深省。

陈述句:谁也不能断言那些狼籍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

反问句: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陈述句: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

反问句: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语言更强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陈述句:你曾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

小结反问句作用: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2、品味语言:课后题二

1、掉入陷阱,就是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它各种矿

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是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2、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

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已的认识。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

的的创造。

3、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

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3、重新审视:敬畏自然的含义

敬重——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具有存在意义,承认人类的创造无法与

自然相比。

畏惧——不同于原始人对大自然的畏惧,是因为破坏必遭到惩罚。这种“怕”是由于“敬”

—“爱”—“惜”到了极点之后的“怕失去”、“怕破坏”、“怕改变”。

这是从美好的浓情中析出的“怕”,这包含了作者对自然力量与神秘的崇拜之情,反映一种

重新思索人与自然关系的谨慎谦虚的态度。

(六)拓展延伸——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为什么要敬畏自然?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改造自然、征服自然,

这种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

报复。大自然的惩罚、报复是无情的是残酷的是令人畏惧的。(多媒体图片解说)

(七)作业

1、以“人·自然·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感想

【教学反思】

11敬畏自然

11 敬畏自然

11、《敬畏自然》学案

11 敬畏自然1

11 敬畏自然 导学案

11《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敬畏自然

敬畏自然

敬畏自然

敬畏自然

11敬畏自然
《11敬畏自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敬畏自然11 敬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