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阅读应是以引导

发布时间:2020-03-03 10:24: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阅读应是以引导、激发孩子的兴趣为起点,唤起孩子阅读的主动性、创造性。而课外阅读作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普通而经常的形式。但学生并不清楚自己有什么需求,体会不到阅读的意义,围绕这问题,我认为要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习惯。让学生得法于课内,获益于课外,让他们明白──“我阅读,我快乐”。

(一)激发阅读兴趣,引导课外阅读。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我们要着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①课堂、课余兴趣启发。初步了解学生读过什么书,读了多少书,有什么收获。在课堂、课余相机介绍中外典故,名人传记,格言警句,赏析美文片断,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

②抓住媒体契机,进行兴趣转移。利用学生喜欢电视的特点,关注电视节目,由此引导他们读一些高雅的、健康的文学性书籍。如《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中华成语故事》等等已经拍摄成为电视剧,可以利用此契机,渲染电视情节引导学生畅快的阅读原著,享受阅读原著的尽兴,促进学生阅读名著。

③制造悬念激发阅读兴趣。教师利用多种方式制造悬念,谈论某文章的精彩情节、精彩片断,讲述某一个故事的梗概,介绍某一个作家的奇闻趣事等等。激发学生渴望阅读相关作品,了解作品的全貌。

④树立阅读榜样,建立班级“图书馆”。抓班级课外读书典型,带动读书风气,建立激励机制(如积极读书分子)鼓励读书风气。在班级开展“自读、自荐”的良好读书网络,构建班级“图书馆”。

⑤师生同读一本书,共同交流读书心得,激发课外阅读热情。与教材同步,师生共同阅读一本书籍,如教《狱中联欢》共读《红岩》,教《草船借剑》同读《三国演义》等等。师生读后交流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收获,其乐融融,享受阅读快乐。

(二)关注阅读内涵,注重方法指导。

1.配合教材,推荐读物,迁移阅读。

①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书籍,了解作品原貌,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拓宽视野,促进对课文的理解。

②推荐同一作者的其他文章,迁移阅读。课堂相机介绍作者的其他文章,增加阅读量,加深对这位作者的认识。③推荐与文本相同题材和相同写作方法的文章,迁移阅读。做到课内得法,受益课外。

2.制定课内外“读书卡”,训练信息捕捉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提高阅读综合素养。“读书卡”的设计:

书名(篇名)

读书时间

作者

作者简介

书籍内容梗概(文章大意):

美文摘录(文段摘录):

读书疑难(问题):

读书心得(收获):

3.授之于渔,指导读书方法。①精读。名著的名篇、名段,自己喜欢的读物,要细读,反复读,甚至熟读成诵。引导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口到、眼到、心到、手到,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②速读。课程标准中指出:五六年级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为培养快速学生抓捕信息,逐渐训练学生使用“提纲契领的标题读法”浏览篇幅较长的文章,把握文章大意;采用于词句为单位的整体阅读的“扫读法”,了解段落大意;也可以直入主题的“提问法”,讨论交流式的把握文章重点。

③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童话故事,重在抓住情节;阅读人物传记,关键是理解人物的形象;阅读诗词,紧扣关键词领悟意境;阅读说明文,明确事物特点等等。教师结合教材特点,不仅引导方法,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

4.每个学期,每个阶段确定学生课外读物,教师定期批阅,给予评价。老师给学生推荐读物,并且给予精心的批阅,一方面监督促进阅读效果,一方面形成良好阅读方法养成自主阅读习惯,并在正面评价中激发自信心和成就感。

5.展示美文片段,加强积累巩固。利用早读课、午休课时机,展示学生课外的美文片断积累,包括文段、文句、诗词、格言警句、名人轶事等等。一方面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一方面加强课内外阅读的积累,为习作积累素材,内化习作语言。

(三)开展读书活动,强化阅读效果。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更需要学生课外阅读采集。语文老师必须重视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围绕这问题,我想要有以下一些做法,愿意与大家分享。

1、订立班级阅读主题与共同阅读时间,明确阅读方向。

为了激励孩子们多读书,我们要让孩子们为了班级阅读主题出谋划策,最终制定出主题。为了能让孩子有个固定读书时间,我们要定下每天的阅读时间,以及利用好每周两节的阅读课。

2、明确并且落实阅读及评奖制度,创造良好氛围,激励阅读兴趣。

采取阅读升级的制度考评学生的读书笔记,根据其作品质量评等级,根据等级积分,当积分

足够将升级成为星星级、月亮级和太阳级的三级称号。当学生获得太阳级别的阅读之星称号时,便可获得奖品──老师准备的精美的礼品。这样为了获得星级称号,孩子们会比以往努力多了,课间坐一起看同一本书的孩子多了,还有孩子会讨论自己看过的有趣故事,更有孩子会让我们帮忙推荐书籍。

3、建立班级图书角,为孩子们提供阅读来源。

为了提供孩子们交流的平台,让孩子们以自愿为原则捐赠图书,填充班级图书角。家庭经济比较好的孩子,可以多捐赠书籍,而家庭比较拮据的学生,则帮忙当爱护图书的管理员。如此一来,班级图书角里面就有不少书籍,让孩子们可以互相借阅,促进阅读交流。

4、多种阅读方式并行,让孩子们徜徉在阅读的海洋。

①鼓励家长协助指导,家庭内部进行共同阅读──“亲子阅读”。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应是“学生、家长、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因此,我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我与孩子同阅读”活动(也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亲子阅读”)。每周一向全班同学提供一篇文章,让学生带回家和父母亲共同阅读,反复讨论,第二天与同桌合作在《班级采蜜集》上写上各自的体会,把记录本交给老师审阅。最后全班交流心得,回家告诉父母成果,达到亲子互动,共同提升水平的目的。

②发挥小组合作性,促进小组共同进步,开展手抄报比赛。

③读与说结合,两方面能力一起提升,“我的故事最动听”。

语文能力是互相联系的,于是,为了让孩子们能从阅读中提升其他方面的能力,我们最好采用讲故事比赛的形式。以往,孩子们交流的时候只是说自己读了什么书籍故事,但是对内容的讲述还是比较表面单一,例如故事里有什么人物、故事怎么发生的„„但是真要他们说到具体内容就只能讲片断,而讲故事则是要求他们不但看了,做完了读书笔记,还要把整个故事与别的孩子交流分享。这样建立起了孩子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更爱看书了,每天拉着同学说一说故事的同学多了。

④多读,多积累,多写;我吸收,我模仿,我创造。

除了读说结合,尝试让孩子们读写结合。但光是读书笔记内的读书小心得,对于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能力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也都知道,孩子害怕写作文,要如何激发孩子们写呢?可以使了个小“计谋”,不但激发了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更让他们不小心上“当”──不断写作文。

其实很简单──为《班刊》投稿。班刊就是一个班的一种学习成果的汇展,班刊是属于班级的,所以谁都希望自己在班刊上留名,谁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在班刊上让父母看到,谁都希望班刊上不要遗漏了自己,而谁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是那篇最优秀的。于是,他们的作文从刚开始的仿写,到后来的原创,一篇写得比一篇好,他们为班刊投出的稿件也最让人满意。就这样,孩子们的稿件集编出了一期班刊,两期周报了。

⑤更鼓励多元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学生的阅读行为需要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和赞同,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因此,我们也开展一些有趣的读书竞赛活动,激发阅读信心和热情,同时也检查阅读效果。

A.班级读书会。每周举行班级读书交流会,既可确定读书主题,也可广泛自由交流。内容分别为:推荐读物、推荐美文、谈读书收获、说读书方法、介绍新书信息等等。

B.评定读书笔记,评选最佳“读书卡”,选举“优秀小读者”,给予鼓励和奖励,完善和落实课外阅读的全面评估。

C.经常举办各种读书竞赛。如:主题知识大赛、古诗吟诵、美文诵读、格言比拼、对联攻关、读书手抄报、以及家庭读书论坛、评选学习型家庭等等。

在我认为,阅读既然应该让孩子们当主人,那么阅读的形式也可以让孩子们提供选择,因此我也让孩子们汇报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过形式征集,我们一有条件就会按照孩子们的意愿举行汇报,例如课本剧、电影欣赏、小录音、小采访„„只要是孩子提出来的形式,我们都应该鼓励,都应该多元考虑让孩子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持之以恒的课外阅读,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对语文听说读写的综合素养奠定扎实的基础。学生快乐地享受阅读,并锻炼他们选择判断书籍(含视频和网络阅读材料)的能力,能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和加工信息,拓展生活视野,活跃思维,陶冶情操,做一个快乐的、幸福的、健康的读书人。

引导学生阅读

如何引导孩子阅读

课内阅读方法引导

如何引导孩子阅读

如何引导孩子阅读

引导阅读的快乐

名著推荐《西游记》阅读引导

如何引导名著阅读浅说

如何引导孩子快乐阅读

阅读应有的态度

阅读应是以引导
《阅读应是以引导.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引导过程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