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中语文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3 21:13: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书育人,是我永远的追求

“我选择,我喜欢”这是一句非常质朴的广告词。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情同一理。从2003年9月踏上工作岗位至今,我一直把教书育人当作我永远的追求。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工作情况的总结。

一、爱岗敬业是素质教育的保证

在当前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很多人崇尚“拜金论”“金钱至上”观,对教师这个清贫的职业不屑一顾。但我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没有丝毫的动摇。我很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感到骄傲和自豪。而且,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我也不能有一丝的懈怠和疏忽。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曾说过:“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视,教育上的错误和配错药是一样的,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他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因此,我在从教的过程中一直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每节课上课之前,我都会认真地研读新课标与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以此为据,我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既考虑到教材,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充分备好符合学生水平的课。对每一节课、每一个问题都是认真钻研透彻后才拿上讲堂。上课、批改作业、尤其是批改作文也从不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更没有迟到、早退、或中途离开课堂。对于学生的提问,百问不烦,如不能随即回答的,必定记下来,经同事讨论或查询后再回答,绝不含糊其词,糊弄学生。对于学生提问这件事,我还有一个更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我们的学生其实是很宽容的。他们并不是不允许老师犯错,他们只是希望老师能真诚地严肃地对待他们提出的问题。所以做老师的一定不要自欺欺人。更不能因为照顾自己的尊严而贻害学生的将来。

二、转变教学理念是素质教育的精髓

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受教育的权利,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要用“爱”的教育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学习的乐趣并成功地实现自我的进步和发展。为此,我们的教学必须转变理念。语文教学也是此。在我的教学活动中,我喜欢通过下面的几句话来体现我的素质教学理念

1、你是最棒的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必然涉及“差生”问题,相当一部分教师总是按照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把学生分成若干层次,那些考试成绩不好的,理所当然的被划为“差生”之列。他们会遭受到老师的漠视和同学们的冷落。有的同学甚至会就此自暴自弃。而我以为,语文的学习根本就没有好坏优劣之分,所不同的只是他们的能力取向问题。有的同学擅长口语表达,有的同学擅长书面架构。而我们这些教师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每个人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他们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09届我所带的九班有个叫闫祖栋的同学和我所带的十三班的闫祖猛同学是亲兄弟。他们俩都特别喜爱读书,古典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他们都喜欢,有的时候真是达到了“手不释卷”的程度。其他同学都特佩服他们,但就有一点是他们俩的语文成绩都很不理想。高一的第一次考试,兄弟俩都没及格。我于是找到了他们俩,把他们叫到一起谈话。我先是让他们自己说说考试后的感受,然后再让他们自己先分析一下试卷失分的原因,结果竟然是极其相似,都是基础题没做好,作文又离题。我又询问了他们以前的考试情况,知道了他们一直不太重视语文的学习,总以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感觉自己书读得很多,就有些飘飘然了,针对他们的情况,我先是把高中语文学习的特色和要求说给他们听,然后又有针对性地给他们制订了学习计划使得他们 改变了以前盲目学习的习惯,最终在我的耐心的帮助下,他们的语文成绩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特别是闫祖猛同学语文成绩进步非常大,而且在语文学科的带动下,他们其他科的成绩也都提高了很多。后来他们两个人合起来给我写了一封“信”。他们说:“我以为你会放弃我们,是你让我们找到了自信,是你让我们懂得了坚持的意义。”如果当时我因为他们的整体成绩排名靠后而放弃了他们,他们就不可能凭借在语文课堂上的自信而成就其他科的进步。

其实,不仅仅是对他们两个人,对其他同学也是如此。高一的第一次期中考试,两个班加起来有四十多个同学不及格,面对这样的情况,我首先想到的不是失望和责罚,我首先想到的是:这只是个开始,他们都还有希望,后来我就根据他们的情况进行分组补差补缺。有时根据他们在知识板块上的不足分组,有时根据他们的学习兴趣分组,总之,八年的时间,两个循环,我一直没有放弃过任何一个学生。而他们也没有辜负我的努力和期望,看到他们每个人都昂起自信的笑脸和我挥手告别,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在这里,我想对所有的老师说:“一定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一定要告诉你的每一个学生,‘你是最棒的’。”

2、爱上语文吧

很难设想一个对语文不感兴趣的老师会教好语文,一个对语文毫无兴趣的学生能学好语文。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我总是尝试用用各种生动、新颖、有感染力的教学方法来刺激学生学习,同时为了让他们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态势,我会尊重他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权利,让他们每个人都有机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我在进行《雷雨》这篇课文的教学时,就更多的关注了每个学生的话语权。对于课文内容,我只大致串讲了一下,并把没有宣导的情节补充出来,加深对剧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记忆,然后我进行了两方面的尝试:

第一、让学生把剧中的情节还原为生活。他们自己从班级中推举了一些同学扮演剧中人物,分几组上台表演,让大家评出演得最逼真,最投入的同学并给予最热烈的掌声。这样一来同学们的兴趣一下被激发了,最后很多的同学都成了演员,他们在自己的全身心的表演中领悟了悲剧化的生活和悲剧化的心情,而此时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给他们最热切的肯定与赞扬。

第二、我还让学生自发组织了一个小型辩论赛,争辩的主题是“周朴园是否真的爱鲁侍萍”,这个看似游离主题不务正业的做法恰恰带动了他们对文本进行探究性阅读。通过这次活动,我得到了一个很大的启示:那就是课堂上绝不应是老师口如悬河,滔滔不绝。更高层次的语文教学应是学生凭借兴趣的主动获得。教师的职责是唤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让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3、今天,你提问了吗

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教师不仅要自己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而且也要鼓励学生走出被动学习的误区。“读书贵有疑”,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发现、探究。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之前应让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 “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叶圣陶),这是高层次的教学。发现法能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它借助学生主动探索的实践活动,较好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激活学生的思维,体现培养学生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造性学习。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一直在践行着这种新的教育理念 。我常问学生的一句话就是:“今天,你提问了吗?”

为了帮助学生真正做到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从高一开始就一直努力在尝试着一种新的教学,那就是源于学习主体的发现教学。我一般会每个单元确定一篇重点课文,来进行创新教学。进入课文之前,主要以学生的反复阅读和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问为主。在他们没有提出问题之前,我是不会对课文内容发表任何见解的。他们提出的问题可以由他们指定的学生来回答,也可以由我这个老师来作答。如果我的解答他们不满意,他们可以和我辩论,辩论的越激烈越好。特别是评讲试卷的时候,我更会采用这样的方法,学生做题时其实有很多的困惑,怀疑和解不开的结,但一把试卷交上去,他们就忘了那些让自己困惑的题目和感觉,特别是分数不错的时候就更容易得意忘形了,为了让他们更有效的学习,我在讲试卷之前总是根据组别把试卷分为几大块,然后给每个小组布置提问任务,这样一来,他

们就会先于我讲之前就非常认真地进行有效探讨了。当然,除了正常的上课时间,我一般也是鼓励他们多问问题的。另外,针对他们提出的问题,我们还要评比,一学期积累下来,看那些同学提出的问题既多又有价值,然后我们要为他们开一个特殊的表彰会,号召全班同学都要向他们学习,同时他们也要把自己的经验心得悉数与大家分享。在我的这种教学方法的鼓励和带动下,我们班的学生都成了“问题大王”,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成绩自然也就提升了,而我这个做老师的也在和他们的相互切磋中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真是教学相长啊。

4、你找到方法了吗

传统的语文教学总是要花很多时间给学生讲解字词,老师程序化地在黑板上写,学生机械化地在笔记本上记。为此耽误不少宝贵的时间不说,刚重要的是它影响学生对于文本的阅读,很多学生都把大把的时间用在被那些枯燥无味的字词记忆上,而忽视语文学习个最高目的---审美阅读。针对这样的问题,开学之初,我就让他们四人一小组准备一个字典。凡是遇到生疏的字词自己查字典,另外,我每周还给他们一点关于积累的小任务。比如一周指定一个多音字,或一组异形字,或几个成语。关于多音字,我总是会先交给他们一些方法,比如记少不记多,如殷、哄、嚼、行等,根据词义归类来记如薄、载、蔓等,当然最重的是我教会了他们联想记忆。比如“着”最常考的两个读音是zhao和zhuo。我一般会找到一个切入点激发他们的联想记忆,如zhao主要是指粘上了如“着迷”,“着火”,而一“着火”不就“着急”,“着慌”,“着忙”了吗?所以他们都念“zhao”。“zhuo”呢?主要是指用手来做某事,比如“着色”、“着墨”、“ 着手成春”,而做事情一定要思考,要想着怎么做更合适,自然“着想”、“ 着手”、“ 着眼”都念zhuo喽。这样一来,就把看似复杂的记忆简单化了,另外还有“露”也是让人头疼的一个字词,我也是用这种方法教会了他们记忆。

说到异形字,比如:碟、蝶、喋、牒、谍。我会告诉他们因为盛菜的的碟子是圆的,所以现在和圆形有关的东西基本上可以用“碟”,如:碟片,飞碟。而通牒的的“牒”呢,是因为古代把公文都写在竹片上或竹简上,所以就用了片子部首,间谍要用语言来交流,而语言分很多种,不单单是用嘴,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是一种语言,所以不能简单的用口子部首。喋喋不休呢?本来就是嘴的工作,用口子部首最合适了。蝴蝶是昆虫就不多说了。还比如:稗、捭、裨、俾、婢,都能用到联想记忆。

在我给学生提供了这些快速查字典快速记忆的方法之后,我就不再一一讲解了,但我的学生们丝毫没有因为我少讲而出现知识上的盲区现象,相反,他们每个人的基础知识都很扎实。“最好的学问是关于方法的学问”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以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所以,老师思想观念的转变,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受教育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每一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果你真的爱你的学生,就教会他一些学习的方法吧。

三、尊重语文学科的美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教育理论若不包括美育的研究,就不是完备的研究,就不是完备的理论;语文学科教育若缺乏美的教育,将是贫乏的教育。语文学科的美育就是通过语文学科教育活动进行美的教育,教育学生怎样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美的创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

高中语文大多数课文包含了语言美、自然美、色彩美、音乐美和人格美等美的因素。虽然我们的学生对审美对象的鉴赏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单凭老师的讲解和个人的想象还是不能对课文中蕴涵的美有着较为准确地把握和感受。这种情况下,如果条件允许,我一般会运用多媒体电脑进行辅助教学,因为它可以将这些美的因素更为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让他们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从而受到美的陶冶,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首先运用多媒体可以再现画面美,进而给学生更直观的美的熏陶。如《沁园春·长沙》一课,由“看”字领起的七句景物描写,学生较少见到这样的情景。很难体会到自然界中如此精彩纷呈的美感。为了让学生更准确了解诗中壮观的景象,我利用了多媒体来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时先要求学生轻声朗读课文,然后指名学生复述,我再根据所述内容逐一显示动画:每幅图像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同时逐一呈现相应的文字解说。如此学生不仅直观形象地了解到作者眼前的这一生动壮观的图景,而且能引发了学生审美情趣,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其次运用多媒体还可以帮助我们综合赏析各种美。

高中语文课本有不少重各种美的文章,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在欣赏阅读这些课文的过程中,只强调画面美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洋溢在这些文本中的还有音乐美、建筑美、人性美语言美等多种美,唯有多媒体教学才能实现对这些美的真正的领悟与完美的欣赏。

当然,限于客观条件,我不可能每节课都到多媒体教室去上课,但即便这样,我也会努力让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我会为他们创设美的氛围,让他们通过想象再现画面美,我还会鼓励他们反复阅读,细细品味;批文入情,发现自我。让他们在审美观照中肯定自己的本质力量,找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提高、坚定自己学习的信念、成功的信念。

总之,教书育人,是我永远的追求。我将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努力,不断拼搏。

高中语文工作总结

高中语文工作总结

高中语文工作总结

高中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高中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高中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高中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高中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高中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高中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高中语文工作总结
《高中语文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