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青海玉树全国抗震救灾模范

发布时间:2020-03-02 00:11: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附件2

青海玉树全国抗震救灾模范

推荐材料汇编 全国抗震救灾模范推荐人选名单

1.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总公司:白瑞杰 2.北京航天科工世纪卫星科技有限公司:高卫军 3.兵器工业集团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兴燕公司:窦学松 4.兵器装备集团武汉滨湖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宋江华 5.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8研究所:孙龙

6.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青海销售分公司:杜丽学 7.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祁太元

8.中国华电集团公司青海华电大通发电有限公司:王新元 9.中国电信集团青海省玉树分公司:布才仁 10.中国联通玉树藏族自治州分公司网络部:阿克明 11.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青海有限公司网络部:王勇 12.中国航空集团公司西南分公司飞行部飞行五大队:钟敏 13.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孙雪松 14.中央储备粮西宁直属库:马旌升

15.冶金科工集团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包瑞昌

一、白瑞杰

男,出生于1979年10月18日,中专学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总公司总经理助理。主要事迹如下:

白瑞杰同志扎根在航空摄影测量科研作业一线,牵头建立了航空数码相机预处理体系,主持研发了航飞影像压平技术、imu+Dgps快速空三数据处理技术、救灾应急数据快速处理以及无人机数据处理技术,牵头建立了无人机研发、生产、营销、培训、作业的完整体系。

一、以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临危受命,快速响应,亲自带队奔赴灾区一线

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发生7.1级地震。地震发生后,白瑞杰出于职业的敏感性和敏锐的洞察力,马上意识到抗震救灾应急测绘攻坚战打响了!他果断叫停商业航摄项目,组织召开应急测绘部署会议,研究敲定了无人机航摄最佳方案。下午,正式接到国家测绘局‚最快速度赶赴灾区执行航摄任务‛的通知。时间紧急,任务重大。白瑞杰主动请缨,亲自带队,选拔15名工程师、抽调4套无人机设备,分四路向玉树进发。快速响应,保障得力。从第一支队伍出发到第四支队伍踏上青海的土地,仅用了不到半天时间,而第一支和第二支航摄队伍抵达玉树,时针刚刚指向地震次日晚8时。

二、以精湛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精心组织,突破

1 难题,开启了我国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实施无人机航摄的先河

玉树地处高原,平均海拔4493米,风沙猛烈,气候多变,多家测绘单位先后组织实施灾区无人机航摄,均折戟而归。白瑞杰充分预见到此次任务的特殊性和技术难点,经过认真分析,决定为无人机换装大功率动力系统,以补偿高原地区空气稀薄等因素造成的动力下降。经提前测试,此改装型无人机综合指标完全超出了常规作业机,成功实施了航摄作业,获取了重灾区30平方千米左右、0.1米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先后完成了对玉树州府、县城、结古镇、下拉秀镇等地区的1:1000比例尺航摄数据采集工作,实现国内首次高海拔地区无人机成功作业。

三、以排除万难的豪迈气概,不畏艰险,率先垂范,圆满完成了无人机航摄任务,有力支持了抗震救灾指挥决策工作

抵达青海后,各种艰难险阻接踵而至。白瑞杰迎难而上,克服了重重困难,根本上确保了航摄任务的圆满完成。一是克服了交通条件恶劣、高原反应剧烈的困难。西宁距玉树约819公里,道路险峻崎岖,途中还要翻越4800米的巴颜喀拉山。路途的奔波劳累,强烈的高原反应。被白瑞杰诙谐地比作‚坐在车轮上的长征‛,他风趣幽默的言语让队员少了几分愁苦,多了几分坚定。二是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克服后勤保障困难。当地气候异常恶劣,夜间气温低至零下20摄氏度,从外地赴灾区队伍缺乏御寒衣物,他将自己携带的大衣,分给队员披盖。白瑞杰对队员说‚党和人民等着我们的好消息呢‛,在他的鼓舞下,大家渴了喝

2 冷水,饿了嚼方便面,晚上就蜷缩在车里过夜。他自己主动倚在靠外的位臵,挡住渗入车内的寒气。三是顽强意志化解车祸险情。19日晚,白瑞杰带队冒着大雪返回西宁。途中,车子因突然爆胎快速冲出路基,乘员磕碰挫伤,车陷泥泞之中。求援无路,空等无益,白瑞杰带领同行队员立即着手自救。车子深陷无法开动,就垫石头推,高原反应强烈,就推推停停,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这辆公务舱汽车硬生生被推回了公路。此时,暴雪肆虐,能见度仅在10米之内,经过26个小时,汽车终于抵达西宁。白瑞杰不顾奔波劳顿和身负轻伤,让队员休息,自己旋即登上了返程飞机。

白瑞杰艰苦卓绝的工作,为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掌握灾情,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为中央首长视察灾情、一线指挥抗震救灾提供了翔实材料,为国务院应急办、武警总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国家测绘局、中国地震局、中宣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海省政府应急办等部门抗震救灾指挥决策、灾民安臵、灾情评估和中央电视台等机构及时、准确的新闻报道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白瑞杰屡屡投身于我国应急抢险救灾前线,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国航天测绘人的神圣职责。

二、高卫军

男,出生于1972年11月9日,大学本科学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所属北京航天科工世纪卫星科技有限公司项目主管。主要事迹如下:

高卫军同志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一研究院所属北京航天科工世纪卫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纪卫星公司)应急通讯部项目主管,高级工程师。世纪卫星公司主要从事卫星通信和卫星导航技术研究及设备提供和服务,公司卫星应急通信产品和远程医疗会诊产品在各类应急抢险救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工作中,高卫军同志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在灾区余震频繁、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他义无反顾接受组织选派,深入灾区一线,不顾个人安危,圆满地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为恢复灾区应急通信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和‚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航天企业使命,体现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抗震救灾的企业形象。

玉树地区海拔高,地广人稀、环境恶劣,通信基础设施匮乏,再加上地震破坏,与外界通信几乎全部中断。尽快建立应急通信系统,同时展开远程医疗会诊,成为抗震救灾、打通生命线的关键性工作。4月23日,世纪卫星公司分别接到中国移动和解放军总后勤部支援灾区的请求后,公司党组织立即研究,决定选派作风顽强、技术精湛的应急通信部高卫军和张宁二位同志火速赶

4 赴灾区,配合中国移动在当地受灾最为严重的乡镇建设8个应急卫星通信基站作为备份,防止余震再次造成当地通信中断。同时也为正在灾区实施救援的公司生产的远程医疗会诊车提供各种技术帮助。

面对组织安排的任务,高卫军同志顾不上才刚刚2岁的孩子和身体有病的妻子,毅然接受任务,匆匆踏上了赶赴玉树灾区的征程。

在灾区建设基站,现场条件与预想的差别很大,行前准备的工程实施技术方案需要做较大调整,需对当地临时分配的卫星重新设臵频点,并按照使用要求开通视频、数据和话音系统,许多关键的通信数据均需要通过很多次测试才能确定。需要建立的8个基站,相隔距离不等,有的距离几公里,有的距离10多公里,覆盖了玉树机场、结古镇、跑马场、灾民安臵点等众多重灾区。地震之后,当地交通已经瘫痪,到处是残垣断壁,遍地瓦砾,大多数道路已不能通车。高卫军和同事就背着30多公斤的设备,徒步走到目的地。他的双脚磨起了血泡,最后还化了脓,走路一瘸一拐,针扎般地疼痛。但为了早日开通通信基站,确保灾区的通讯畅通无阻,高卫军已经顾不上这种身体上的煎熬。他坚持每天晚上12点以后才进帐篷,但仍顾不上休息,还要在微弱的灯光下,废寝忘食地仔细研究工程技术实施方案。4月份的玉树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只有十来度,到了晚上气温常常在零度以下,他经常出现头晕、气喘、浑身乏力等高原反应,晚上睡在临时搭

5 建的帐篷里,冻得浑身打颤睡不着,有时睡着了又被冻醒……

高卫军就这样一直忍着疼痛,坚守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确保了基站建设工作顺利完成。

在玉树期间,高卫军同志和其他同事紧密合作,在当地移动公司人员的大力配合下,历尽艰辛,出色地完成了8个基站的建立和测试工作,每个基站可开通2M通信业务,8个基站可承载600多路电话同时通讯,世纪卫星公司生产的卫星应急通信车成了快速恢复当地通信的唯一手段,为余震等一切后续紧急情况扫清了通信工作的后顾之忧,有力保证了灾区应急通信畅通。同时,他为在当地参与抗震救灾的中国移动5辆应急通信车和总后勤部4辆远程医疗会诊车提供通信技术保障服务,为灾区恢复通信和医疗会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百忙之中,高卫军还抽出时间,对当地中国移动工作人员进行了专业技术培训。尤其是为济南军区方舱医院的远程医疗会诊车及时解决了使用中的问题,保证了医疗会诊车更好的为灾区人民医疗服务。

三、窦学松

男,出生于1981年10月,大专学历,中共党员,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所属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兴燕公司售后服务专员。主要事迹如下:

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发生7.1级地震。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接到总装工程兵下达的救援装备生产任务后,紧急组织力量赶制生产了一套抢险救援箱组,由飞机运往青海地震灾区,驰援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并派售后服务专员窦学松同志和工程兵军代表一起赶赴灾区,现场指导救援箱组使用方法,并协助搜救被埋同胞,参与灾后抢险救援工作。

窦学松是兴燕公司的一名优秀技术工人,被公司指派跟随工程兵救援组一起赶赴灾区,负责进行救援箱组技术培训工作。接到出发命令到完成送装培训任务只有短短37个小时,窦学松立即按照要求,参加有关培训,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出发准备,作为售后服务人员奔赴灾区。时间紧,任务重,危险程度高,可年仅28岁的窦学松对赶赴地震灾区、支援抢险救援一线态度端正、信心坚定,并向组织保证:一定要圆满完成送装培训任务,挽救更多灾区同胞生命,为抗震救灾献上兵工人的一份力量。

4月16日11点载有救援箱组的专机起飞,经三个多小时的飞行,14时49分抵达玉树。又经过五个多小时的陆路颠簸,当晚22时14分,装备顺利送到救援官兵手中。4月17日8时,窦学松和其他送装培训人员一起紧急随救援部队到达遭受地震

7 灾害最严重的结古镇玉树民族综合学校救灾现场,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当时余震不断,高原反应严重,再加上连续路途颠簸,窦学松连行走都感到十分艰难。但是他和小组的同志们凭着坚强的毅力,凭着对玉树同胞的爱心,克服重重困难赶赴现场,并马不停蹄地开展了救援箱组安装、调试、培训工作。培训中,他针对箱组机械设备性能、安装程序、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向受训人员一一进行了认真的讲解,在最短的时间内安装完毕,与救援队官兵一起进行实地现场搜索、救援。

玉树海拔4000米,窦学松第一次进入这样的高原地区,一方面要面对严重的高原反应,另一方面,培训地点就在地震灾害现场,培训与救灾同步进行。面对余震不断的危险,窦学松同志没有表现出一丝畏惧,镇定自若地开展现场培训工作,展现了新时代兵工战士‚有抱负、负责任‛的大无畏精神。晚上睡觉的简易帐篷内五个人睡在三个垫子上,条件十分艰苦,4月的青海高原寒风凛冽,早晚、昼夜巨大的温差也让这些从小在京城里长大的年轻人很难适应,大家身穿棉大衣还冻得瑟瑟发抖。但他们克服这些困难,饿了就以半生半熟的方便面充饥,圆满地完成组织上交给的任务。

窦学松和培训小组的同志们向救援部队受训官兵就救援箱组的结构、用途、使用方法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培训,并进行操作演示和实地作业,使官兵们很快掌握了使用技巧,迅速有效投入到后续救援工作中。

8 救援官兵对首次投入应用的工程抢修救援箱组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产品质量过硬、使用简捷方便,‚真管用、真好用、真实用,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救援效率‛,也将大大减少因缺少工具对救援人员带来的伤害。

部队官兵对窦学松等实地送装培训同志给予了很高的赞誉。总装备部工程兵军事代表局给公司发来的感谢信说:‚这次送装培训任务艰巨,培训在地震灾害现场与救灾同步进行,窦学松同志克服了诸多困难,精心施教,边培训边救援,以精湛的技术和娴熟的操作,出色完成了送装培训任务,为救援部队紧急救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抗震救灾工作做出了贡献。‛

这次送装培训任务是对窦学松同志的一次洗礼,他经受住了考验,也通过言行展示了兵器企业员工良好的风貌。他亲眼目睹面目全非的高原小城,看到人民子弟兵‚不抛弃、不放弃‛、争分夺秒、艰苦奋战、开展生命大救援的感人场面,看见了团结起来奋力自救的玉树人。他也以感受到的精神为鼓舞,满怀爱心,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奋力拼搏、投入工作,出色完成了地震灾区救援设备送装培训、救援工作,成为响当当的抗震救援先锋。

四、宋江华

男,出生于1963年3月,大专学历,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所属武汉滨湖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售后服务员。主要事迹如下:

宋江华同志是武汉滨湖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一名从事售后服务工作的普通员工,他在经营计划部售后服务办公室售后服务工作岗位上已勤奋工作十余年。该同志是公司雷达技术售后保障工作的技术能手,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技术水平过硬,先后多次获得‚公司先进个人‛和‚公司级标兵‛等称号。由于该同志具备较高的技术保障能力和水平,被公司委以重任,选派参加了多次大型装备保障任务,为公司圆满完成产品保障任务荣立功劳。

一、保障经验丰富,个人业务能力经受多次重大考验。 由于我公司产品遍布三军及多兵种,且分布范围较广,根据国家不同时期的安全保障任务需要,公司先后多次参加了国家组织的演习、安保、救援等重大活动的保障工作。作为公司售后保障服务工作的优秀骨干,该同志被公司多次委派参与了国家的各类安全保障工作。一次次的安保工作折射出的是该同志高尚思想品德和爱国热情,每次安保工作他都表现突出,不惧艰苦,奋勇争先,将国防事业与自己的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不惧艰险,奔赴玉树地震灾区实施保障活动。 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的大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4月16日上午,公司接到上级机关指示,配合抢险部队,做好

10 雷达装备的空勤保障任务。灾情就是命令,公司领导高度重视,要求不惜一切代价赶往地震灾区,接到任务后,在驻厂军代室的全力协调下,公司精心组织、周密计划,选派宋江华等技术过硬,经受过重大保障任务考验过的同志,携带雷达保障器材第一时间赶往地震灾区。为了及时赶到装备地点,他们日夜兼程终于提前到达位于青海省玉树地区称多县清水河镇的机动部队临时阵地。到达连队他顾不得路途的疲劳,忍着强烈的高原反应,沉着冷静的投入到雷达的抢修及保障工作中。

三、攻坚克难,保障空航生命线再立新功。

位于玉树清水河镇驻地雷达站地理位臵非常重要,海拔4469米,是抗震物资到玉树空中航线的重要雷达站点,在抗震救灾期间,承担了繁重的空情保障任务,每天连续开机十几个小时,保障空情达一百多个批次。由于驻扎在该雷达站的雷达是我公司1995年生产的老产品,此次出现的故障给部队技师保障工作造成很大困难,加上震区每天气候变化无常,高原的低温潮湿气候环境,使该雷达状态极不稳定,接连出现好几次故障,馈线系统和发射机高压电容常加高压打火。他就和小分队战士一起想尽一切办法保护雷达通风干燥,避免潮湿影响高压打火。由于技术精湛,他赢得了雷达应急小分队官兵的一致信任和赞扬。通过几天抢修排除了雷达上的故障,并对装备的性能作了精细的调试,使装备各项性能达到了指标要求,在保障直升机的各项飞行任务中做到了数据连续、准确、可靠,有力的保障了抗震救灾空中生命

11 线的安全通畅。

在震区期间,每天繁忙的空情保障任务完成后,他利用没有利用空闲时间休息,而是主动承担起对雷达技师的现场培训工作,针对雷达现状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该如何应急修理等做了详尽细致的讲解。在二十多天的抗震救灾空勤保障任务中,他与抗震救灾成员同吃同住,不畏困难,克服头疼、恶心、呕吐等严重的高原反应。发扬出了滨湖精神,展现了滨湖人的精湛技艺和优良作风,以高度责任心,保障了此次任务的圆满完成。

这次玉树地震,公司及时有效的为地震灾区提供了空情保障,保质保量完成此次抗震救灾任务,保障了国家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充分彰显了国有军工企业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展示了我公司雷达产品在和平时期的重要作用。宋江华同志作为公司普通一员,肩负使命,不负众望,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任务,为保障灾区空中运输的畅通发挥全力,突显了国企一名普通员工的崇高思想境界和精湛的技艺水平,是新时期滨湖员工的学习典范。正是有这样无私奉献的普通员工,兢兢业业在工作岗位勤奋工作,滨湖公司才能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五、孙龙

男,出生于1980年12月,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中共党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8研究所工程师。主要事迹如下:

孙龙,1980年12月出生,安徽安庆人。现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工程师。2010年玉树抗震救灾期间,孙龙同志克服重重困难,辗转千里奔赴灾区,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通过为灾情探测提供坚强的技术保障,为抗震救灾做出了贡献。

2010年4月14日,中华大地又一次痉挛,7.1级浅源强震给睡梦中的青海玉树人带去了无尽痛苦。这是继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自然灾害带给中华民族的又一次阵痛。坍塌的房舍、浸染的鲜血、消逝的生命,又一次深深刺痛了中华儿女的心。

当晚,中国电科38所接到国家测绘局、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紧急求援电话:‚奖状‛SAR测绘飞机已经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对灾情进行评估,为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救援行动提供实时信息,并为玉树灾后重建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希望38所能够派员前往灾区一线,提供技术支援。

灾情就是命令。所领导当即指示项目组:全力配合,为‚奖状‛SAR探测灾区提供最有力保障!SAR系统总体负责人孙龙同志临危受命,成为38所雷达抗震救灾P波段全极化测图系统技术保障现场负责人。

13 孙龙同志是P波段全极化测绘系统项目总体负责人,孙龙同志带领项目组科学筹划、自主创新,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在短短10个月时间内即完成产品研制和按期交付,为西部测图重大工程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为终结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长年地图空白的历史、满足国家西部大开发重大发展战略对地形测绘的急需提供了技术手段。

接到命令后,孙龙同志第一时间和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方面的负责人取得联系,当即确定时间和路线安排:从合肥到西安,拿到相关设备后,再从西宁前往格尔木。随后,孙龙同志和另一名技术人员一起,立即赶赴西安。当晚20:10,孙龙同志刚一抵达咸阳,即接到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方面电话:由于安排有变,三十八所人员需要当晚赶到格尔木,以便尽早开展飞行。21:30,孙龙同志和同事一起赶到阎良机场,没有片刻休息,即着手进行设备打包和飞行准备工作。4月16日凌晨1:00,孙龙同志和同事完成全部准备工作,并于凌晨5:00跟随飞机飞往格尔木。

奖状Ⅱ飞机是商务机,一般乘坐6-8人。但是,这次飞行在狭小的机舱内,装载了大大小小20多个箱包和9名同志。大家挤在平均不足一个平方的区域内,直至中午12:00抵达格尔木。一下飞机,将随行设备卸下飞机后,孙龙同志匆匆扒了几口饭,即赶往航摄基地,搭载地面转储、处理设备。下午14:00,地面设备完成通电测试。下午16:00,该同志再次返回机场,对雷达设备进行通电测试。

14 由于格尔木地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3000米左右,而且气候干燥。经过一天一夜的奔波,当天晚上,孙龙同志就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心跳加快、呼吸局促、胸闷、头痛欲裂、嘴唇干裂。但是,他和项目组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尽快获取灾区高精度雷达图像信息支援救灾!抱着这个信念,孙龙同志克服身体不适,依然坚持和相关协作单位的同志共同协商制定了飞行计划、制定航线、恢复并测试雷达设备和数据处理设备至次日凌晨。

4月17日凌晨5:00,孙龙同志又出现在了机场通电测试现场,当天7:20,飞机第一次飞行。11:00,飞机完成5条航线、500km的飞行任务,共获取近5000平方公里重灾区区域数据。当天下午14:00,孙龙同志和项目组一起,拿出了第一幅雷达图像;17:00,项目组处理完重灾区结古镇区域的P波段全极化图像,并将图像专机送至北京及抗震救灾智慧中心。收到图像后,国家测绘局、试飞院领导用激动振奋的声音告诉项目组:画面非常清晰!对分析灾情帮助很大!

这一消息极大地鼓舞了项目组。当晚,孙龙同志又和项目组一起,通宵奋战,将当天飞行数据全部处理完毕,并实时发送北京和救灾指挥中心,用于灾情解译。

4月19日,在工作现场简单打了个盹之后,孙龙同志又登上了飞机,这天,他们成功获取了7条航线、近700km、约5000平方公里的震后灾区图像,并再次通宵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发送北京。返航后,国家测绘局领导紧紧握住孙龙等同志的手说:这种

15 对重灾区及周边区域的快速、系统、连续的监测,可根据雷达图像特征对房屋损毁情况、滑坡和次生灾害分布与规模等进行快速定量评估,建立相应解译标志。监测结果呈送国家抗震救灾指挥部和救援队伍后,将为抢险救灾及灾后重建提供翔实、可靠的科学依据。

从接到任务到完成任务,孙龙同志在5天中休息不超过20个小时,他和项目组的同志们一起,成功完成了两个架次飞行探测,及时获取玉树重灾区结古镇及其周边地区近10000平方公里全极化高分辨率SAR图像。第一时间将图像产品交付国土资源局、国资委、抗震救灾指挥中心、中国红十字会等部门用于抗震救灾指挥决策、灾民安臵、灾情评估和灾后重建等救灾工作。

任务期间,玉树灾区气候恶劣,沙尘暴、雨雪、冰雹接踵而来,常规测绘手段无法正常获取灾区图像,这个时候,三十八所的SAR探测技术再次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孙龙同志和项目组成员急灾区之所急,把及时获取灾区灾情信息摆在首位,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克服了高原恶劣天气的影响,圆满完成了灾区航摄任务,为抗震救灾提供了实时准确的灾情信息。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以及安徽本地的多家媒体等先后报道了此次抗震救灾的行动,国家测绘局和抗震救灾相关部门也对此次行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但是,当领导对他们表示感谢时,孙龙同志却表示:‚不用感谢我们!这是我们作为国家队义不容辞的责任!‛

16 是的,无论是填补西部地图空白,还是投身玉树抗震救灾,危急时刻,38人都能挺身而出,用行动诠释‘国字当头、国家为大’。年轻的共产党员孙龙同志,就是这样,带着使命、带着责任、带着真爱、带着祈祷、更带着希望,胜利完成了用信息为玉树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护航的神圣使命!

六、杜丽学

男,出生于1969年11月,本科学历硕士学位,中共党员。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青海销售分公司总经理。主要事迹如下:

4月14日发生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强烈地震,牵挂着全国人民的心,更牵动着中国石油青海销售公司总经理杜丽学这位对青海、对玉树有着深厚感情的人的心。大地震考验着中国石油抗震救灾油品的保供能力,也考验着杜丽学驾驭全局、科学决策、团结协调的能力。震后第一时间,他就带领公司干部员工投入到保障油品供应的工作中。共产党员的本色,中央企业在大灾大难之时勇担‚三大责任‛,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患难的品格,在杜丽学的身上得以充分体现。

大灾面前,快速反应,全力保供。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杜丽学立即安排抗震救灾工作。当天下午,杜丽学组织两路救援车队,分别从两个方向星夜兼程奔赴灾区。与此同时,青海销售公司在通往灾区的生命通道上,开设了100个加油绿色通道,员工24小时不间断为救援车辆加油。

此时位于震中结古镇的社会加油站全部被地震损毁,中国石油有一座加油站已无法使用,有两座加油站不同程度受损,但为了救助生命,中国石油在大灾大难面前,不退缩、不逃避,全力承担起了救灾用油的保供任务。

在第一时间赶到灾区的杜丽学,勘察受灾情况,慰问受灾员

18 工,在空地上、在帐篷里先后召集大家,研究抗震救灾保供方案。并根据现场和灾区救援的实际需要,进一步细化,制定了‚五个一‛抗震救灾油品保供方案,采取了‚15851‛保供模式,解除了灾区群众用油的恐慌心理,确保了救灾用油的随时供给。

杜丽学靠前指挥,使得抗震救灾保供工作有序、有效,受到了青海省委省政府、集团公司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青海省委书记强卫在玉树看望中国石油青海销售公司员工时,对杜丽学说:‚地震后,我一直担心油品的供应是否能跟得上,到目前我没有听到哪一家救援队说因为油品供应而影响救援工作,事实证明你们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铁人队伍,谢谢中国石油,谢谢中央企业。‛

大灾面前,沉着冷静,安全保供。当杜丽学得知,玉树分公司在地震中员工们按照平时应急预案演练程序正确避震无一人伤亡时,他为之感到欣喜,但他知道欣喜之余更需要十二分的冷静。余震不断,为确保灾区安全用油,防止次生灾害发生,杜丽学带人逐一研究建立了领导干部日巡查制,以及安全运行、员工健康、人员清点、市场保供、资金安全日报告等制度。

杜丽学坚守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白天往返于青海省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和流动油库以及每一个加油站、每一个临时加油点之间。抗震救灾现场,路毁车多人多,为了给救灾车辆让道,他时常忍着强烈的高原反应,下车徒步行走,有时一走就是十多里路。由于抗震救灾工作繁忙,他往往赶不上回驻地吃饭,只好就地用

19 压缩饼干就着冰凉的矿泉水充饥;剧烈高原反应导致身体不舒服时,就吃点药缓解一下症状,又立刻投入到工作中。

深夜,他的身影依然出现在流动油库、加油站和临时加油点,掌握油品保供情况,及时部署调运等相关工作;仔细检查安全防卫工作,详细了解加油设施的运转情况,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和风险性作出正确识别,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加油。

大灾面前,同舟共济,携手并肩。震后,失去家园的员工们在漆黑的夜里无处安身,杜丽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让救援车队开启大灯,和大家一起将一吨多重的帐篷搭起来,员工们在地震后有了临时的“家”。为了让劳累了一天的员工们休息好,他把帐篷让给员工睡,自己则在车上打盹。连续10多个夜晚,他那近1.8米的身躯,都是蜷缩在只有1.5米左右的汽车后座位上度过的。每天只能将就睡两三个小时,清晨他又第一个出现在工作现场。虽然眼里布满血丝,嘴唇干裂,但他努力把最好的工作状态展示在了员工面前,感染员工,鼓舞员工。

杜丽学就是这样与员工同吃苦、共患难,一起度过了震后最艰难的那段日子。在他的带领下,中国石油青海销售出色地打赢了该公司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多的抗震救灾战役。眼下,杜丽学正带领着他这支经过大地震洗礼的坚强团队,投入到玉树灾后重建的油品保供工作中。 20

七、祁太元

男,出生于1965年4月,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中共党员,国家电网公司所属青海省电力公司总工程师。主要事迹如下:

祁太元是青海省电力公司总工程师,玉树抗震保电和电网恢复重建工作前线指挥部副总指挥。从4月14日玉树大地震发生到4月29日顺利完成玉树电网交接工作,祁太元同志忠实履行责任,吃苦在前、指挥在前、工作在前,带领着青海省电力公司600多名国家电网员工坚守抗震救灾工作一线,圆满完成了抗震救灾应急保电和玉树电网抢修恢复工作任务,向党和政府以及玉树地区受灾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把党员干部的职责和对灾区人民的无限爱恋转化为工作动力

‚我曾经在玉树工作过,对那里的情况比较熟悉,这个时候,我应该在玉树。‛ 本着对玉树的爱和眷恋,和灾区群众在一起,和战斗在抗震救灾一线的干部员工在一起,是祁太元同志最大的愿望。地震发生后,他立即向青海省电力公司党委提出到抗震救灾一线工作的请求,并在第一时间赶往玉树。

在玉树,祁太元同志和所有参加抗震保电工作的员工同吃同睡,恶劣的自然环境、繁重的工作任务时刻考验着他的身体和意志。在抗震保电指挥中心工作,每天都要面对人员管理、物资调配等各种难题,祁太元总是亲力亲为,带领工作人员深入现场,走遍了结古镇的大街小巷和周边的偏远乡镇;此外,与抗震救灾

21 总指挥部、地方政府、当地电网企业的沟通协调工作,600多名抢修人员的后勤服务,工作现场的安全质量管理等工作都需要指挥中心全力以赴做实做好。不知道有多少次,祁太元同志埋头苦干、忘我工作,身边的方便面泡散了、放凉了也顾不上吃一口。不知道有多少次,他挑灯夜战,困了累了,就座在椅子上眯一会,醒来后又接着研究方案和图纸。不知道有多少次,他带领技术人员深入灾区查看电网受损情况、制定抢修方案、检查工作现场,饱受了风霜雨雪的洗礼。而在祁太元同志看来,这都是一个共产党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用科学的指挥调度为灾区群众送来生命之光

从进驻抗震保电指挥中心的第一天起,祁太元同志就带领着他的团队展开了辛苦的工作,他带头走进各个灾民安臵点、医疗救助点等多个重要区域,及时了解应急用电需求,他带队深入玉树地区每一片供电区域,详细调研了解电网受损情况。

在祁太元同志的有效带领和精心组织下,灾后第25小时,青海省电力公司两台发电车就给抗震保电指挥中心供上了电。灾后48小时,结古镇中心(格萨尔)广场、体育场、赛马场等主要医疗救助和灾民安臵点全部实现了应急供电。第四天,结古镇至飞机场的35千伏线路抢修完工并恢复供电,保障了飞机场的用电。第五天,玉树四条10千伏线路和35千伏主干线全部恢复。第七天,也就全面实现整个结古镇10 千伏 35千伏线路主干线路的贯通,结古镇基本实现了正常的电力供应。从4月21日开

22 始,党政机关、医院、通讯机站、灾民安臵点等重要负荷逐步恢复电网供电。到4月29日,祁太元同志和他带领的青海省电力公司抗震保电工作团队共完成了165公里的线路抢修,30个变压器的安装投运工作任务,有效保证了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再造一个坚强的玉树电网

玉树电网比较薄弱,供电能力有限,供电可靠性较低,后期电网运行的管理工作应进一步加强。带着这样一份责任,4月28日祁太元同志代表青海省电力公司向青海省水利集团公司和玉树电网公司移交了抢修重建后的电网设备、剩余物资和相关资料,同时附送了一份《青海省电力公司关于玉树电网安全运行的几点建议》。

青海省电力公司在时间紧、任务重、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完成的电网建设质量、形成的基础资料、提出的可行性建议等让当地电网企业管理人员惊叹不已。祁太元同志,这位长期从事电网工程技术工作的优秀管理人员秉承了他的一贯作风,即便是抢修,也要把好施工质量关,形成完善的基础质量,为今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打好基础。而正是在这短短的十几天时间里,祁太元同志带领着青海省电力公司抗震保电员工,已经再造了一个坚强的玉树电网。

23

八、王新元

男,出生于1972年8月7日,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中国华电集团公司青海华电大通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主要事迹如下:

2010年4月14日6时刚过,青海华电大通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新元同志就没有了睡意,多年的工作性质养成他早起的习惯。今天是大通公司2010年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日子,昨天刚开完#

1、#2机组小修动员会,现在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就等着他一声令下,小修将拉开序幕。

满怀着信心、满怀着使命,他走进了办公室。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了他的思路……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了7.1级强列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面对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刻,公司领导班子立即召开紧急会议,遵照中国华电集团公司领导的重要指示和安排部署,决定推迟#

1、#2机组小修工作,确保青海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根据电网要求,#

1、#2机组不但不能按时进行小修,还要保障两台30万机组60%负荷即18万低负荷安全稳定运行,作为主管生产的他心中微微有些颤抖。但他明白,#

1、#2机组已经连续长周期运行了8个多月,锅炉捞渣机频繁故障、空气预热器堵塞严重等主要辅助设备缺陷较多。如果让设备继续这样带病运行,有可能造成更大的设备安全隐患;同时,在设备带

24 病运行过程中,给运行人员调整也会带来困难。加之在小修中需要外委支援的队伍已经全部到位,需要外委调试的仪器也全部准备就绪,小修推迟一天,将给公司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灾情就是命令,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作为一名党员、主管生产领导,这个时候就是人民群众和公司最需要他的时候。他立即组织成立了以他为队长的‚抗震抢险突击队‛。要求全体干部员工以大局为重,加强运行监视与设备巡视检查力度。对有缺陷的设备,进行逐个分析,采取蹲点方法,一组一个点,24小时全面监控。对严重影响机组稳定运行的重大设备隐患,他亲自坚守现场,时刻掌握设备运行状况,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两台机组的捞渣机运行已是伤痕累累,从2006年投产以来,由于捞渣机工作环境差,设备磨损十分严重。在2010年1月份开始,就已经无法正常运行。但为了保障青海电网的安全稳定,采取随时故障立即抢修,并采用人工排渣的方式艰难地维持运行。为了保障抗震救灾期间电网的稳定,他带领干部员工,几乎整天守在捞渣机旁,链条脱轨了,立即抢修;渣斗上部结渣了,就带领大家用钢管捅、人工除渣。正是由于他带领大家日夜奋战,为抗震救灾提供了电力保障。

他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一句朴实的话语,一个坚定的信念。4月17日22时45分,#1机组发电机转子冷却水泵突然发生故障,转子冷却水泵单台运行,如果再发生意外,将直接导致#1机组的停运。他接到电

25 话汇报后,第一个跑到现场,询问检查设备情况,在得知转子冷却水泵轴承烧坏后,立即安排检修人员进行抢修处理。整个检修过程达5个多小时,他和检修人员一块工作,一刻也没有休息。在凌晨3点多的时候,当转子冷却水泵稳定地运行起来后,他终于露出了舒心的微笑。

温总理说,人民的生命是第一位。面对玉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自从4月14日玉树发生地震,短短的几日,他看上去苍老了许多。两个多来,虽然家离公司很近,但是他从没有回家好好地休息过,日夜坚守在生产现场,每一个隐患,他都要亲自查看,亲自检查检修过程,确保万无一失。

大通公司是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在青海省唯一的电厂,他带领大家代表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捐款500万元,公司捐款8.38万元,他本人也捐款1000元。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同时,他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组织救援队伍,随时待命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他代表公司主动与青海省省委、省政府、红十字会加强联系,及时领会和落实抗震救灾指示精神,确保了机组安全运行,为玉树抗震救灾期间青海电网安全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26

九、布才仁

男,出生于1967年10月,藏族。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中国电信集团青海省玉树分公司副总经理。主要事迹如下:

4月14日,一场突如其来的7.1级大地震,无情地袭击了格萨尔王的故乡玉树藏族自治州这片美丽的地方,曾经的家园成了一片废墟,无数鲜活的生命顷刻间被吞没……大量通信管道、电缆设施损毁严重,中国电信玉树分公司通信主楼随时面临着坍塌的危险,营业厅、模块局及基站房屋部分倒塌……

大灾面前,灾情就是命令。玉树分公司副总经理布才仁临危不惧,第一时间担当起了中国电信玉树分公司抗震救灾保通信指挥的重要责任,第一时间组织全体员工开展自救,迅速将公司员工及家属集中起来,统一疏散到安全地带。当了解到还有员工在家中未能出来时,布才仁不顾个人安危,心急火燎地带人冲进危房将员工抢救出来,并对所有员工进行查找核实。随后召集班子成员,紧急召开抗震救灾会议,立即启动了应急通信预案,及时向上级汇报灾情,使中国电信青海公司第一时间迅速掌握了解灾情,为及时救援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4月14日整整一天,布才仁都在现场指挥,组织员工在分公司院内搭建临时帐篷,把挨冻惊恐中的员工和家属转移到帐篷安臵下来。在安顿好员工之后,布才仁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组织后端员工,冲入岌岌可危的通信楼和办公楼内,抢出部分微机,引出线路。连日的奋战使布才仁同志血压升高,面容憔悴,员工

27 看到布才仁同志如此辛苦,都心疼地劝说他休息一会儿,可他却坚定地说:‚现在是火烧眉毛的时候,顾不了那么多,抗震救灾保障通信才是头等大事。这个时候,一定要守护好通信设备,确保通信设备的安全,为尽快恢复通信生产做好准备工作。‛布才仁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灾难面前不怕牺牲、冲锋在前的他,没有叫过苦,叫过累,就在抢通的那一刻,他和员工们瘫坐在地,一脸疲惫,满身是泥的他才发现只吃了一顿饭,没喝过一滴水,抱着饼干就啃了起来,不知什么时候他已进入梦乡,手中的一袋饼干还是满满的……

4月15日,随着救灾人员和救灾物资的陆续到来,布才仁组织员工对抢险人员和救灾物资进行安臵的同时,协助玉树分公司总经理王桂英通盘处理抗震救灾工作以外,还承担着员工的吃、住、行问题,以及时刻关注着员工的思想动态,人身安全等工作。抗震救灾是一场生死时速的较量,必须分秒必争。在猝不及防的灾难面前,公司全体党员坚守工作岗位,舍小家,顾大家,在危难时刻不怕牺牲、冲锋在前。

擦干眼泪、抑制悲伤,坚决打赢抗震救灾战役

当得知在这次地震中,他失去了姨父和姨妈两位亲人时,顾不得回家看望亲人;顾不得去安慰家中的老小,强忍着失去亲人的悲伤,依然奋战在抢险救援的一线。用自己坚定的毅力与时间赛跑着……

布才仁带领的抢险人员会同省公司派来的抢修队伍,仅用了

28 17个小时就将杂多、囊谦、玉树机场等多处光缆抢通,曲麻莱、治多光缆全面恢复通信,与各县保持通信联系。4月15日凌晨2:15,中国电信率先恢复玉树机场移动通信,顺利连接了灾区州府至机场这条最重要的‚通信生命线‛。

地震发生后的48小时内,不知有多少次布才仁冒着生命危险冲入机房,不知有多远他手拿肩扛光缆线徒步奔赴在抢险道路上……正是在他的领导和指挥下,为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赢得了时间,迅速恢复了灾区受损情况,保障了各县通信畅通,在老百姓心中为中国电信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地震发生几天以来,布才仁几乎没有合过眼。尽管员工和家属已经陆续得到安臵,但面临余震不断、山体随时滑坡的危险,他还是放心不下玉树分公司全体员工和家属的生命安全。越是到夜晚,他越是不敢休息。连日来的艰苦奋战使布才仁血压升高,面容憔悴,但他时刻将抗震救灾保障通信视为头等大事和自己的神圣职责所在。‚前几天,员工的心情都非常沉闷,大家很少说话,突如其来的地震带给大家深深的恐惧。这两天,我们把员工安臵到赛马场,为了让他们的心情好一些,我给他们找了一台电视机和一台笔记本电脑,希望能够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这两天,我看到有的员工脸上不再那么凝重,渐渐有了笑容,今天,当我对大家说,‘家里有事,回去吧’,大家都非常踊跃,和我一起回公司清点库房。‛‚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说这话的时候,布才仁那欣慰的语气背后所折射出的坚定的力量。就这样,面对玉树

29 分公司繁重的通信抢险和抗震自救工作,布才仁没有退缩,他的心里只有灾区,只有灾区对通信服务的迫切需要,抗震救灾指挥部对网络保障的需要。

从抗震救灾应急通信抢修、到应急过渡机房建成;从联系政府找员工安臵点到所有员工的吃、穿、住、行步入正常;从临时帐篷办公、临时帐篷营业室到分公司业务正常经营;布才仁始终奋战坚持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地震发生后的20多天时间里,布才仁一共才回过两次家,回家的那天,他竟然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废墟的哪一块地方,不知道自家的帐篷是哪一顶……

抗震救灾保通信已夺取了阶段性胜利,这是中国电信战胜地震灾害,保障通信畅通的力量所在。目前,工作重心也由当初的通信抢修转移为通信保障,布才仁和他不畏艰险、英勇顽强、全心全意为通信服务的优秀共产党员队伍,就一定会共建出更加和谐美好的玉树新家园。

30

十、阿克明

男,出生于1984年5月27日,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共党员,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玉树藏族自治州分公司网络部员工。主要事迹如下:

2010年4月14日清晨7时49分,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7.1级地震时,我正在综合办公楼三楼与同事交接工作,这时大楼开始剧烈抖动,顷刻间宿舍内、楼道中到处传来家具、办公用品倒地和掉落的声音。‚地震了‛,大家全都向楼下跑去,穿过倒塌的院门及围墙,来到楼前安全地带。我拿出手机给领导汇报情况。

此时,人群纷纷自各处房屋冲到大街上,从四面居民住房密集处腾起的渐渐变得遮天蔽日的灰尘中,阵阵哭喊声中,大地依然在抖动,我意识到这次地震带来的巨大灾难,我有些茫然,接下来怎么办?看到同事们有的光着脚,有的没着外衣,瑟瑟发抖,赶忙喊道:‚男的上楼取衣服‛,在地震间歇时,取回了衣服和一些被褥,同时联络公司里的同事,听到同事旦增求措被压住了,受了重伤,立刻通知同事去救人,此时我想到了自己的责任,这是灾区,我们是通信员工,保障通信在任何时刻都是我们的责任,在这一刻保障通信畅通就是在救人、就是在挽救生命。大楼随时有倒塌的危险,我要为网络通信抢修的开展做好充足的准备,我冲回四楼打开办公室房门,将柜中悬挂的各基站钥匙收到手提袋中,随后打开二楼机房门,取出熔接机、OTDR等光缆障碍处理工具,放到安全地带,看到震后的断垣残壁,我意识到现在全州

31 停电,邮政基站负载太大,撑不了多长时间,只有发电车能供电,必须将发电车抢出来,惊恐未定的人群都涌向街头,造成交通严重拥堵,带发电车赶到邮局耗时很长,必须立刻出发。我叫上同事返回大楼后院,这时,综合楼一侧根基已开裂,整栋楼向南倾斜,大楼顶层的琉璃瓦不时的坠落,加上后院围墙大门已倒塌,紧缩并销住的两扇大门紧紧绞在一起,平常最少要三个人来推,必须搬开大门发电车才能拉出来,我和同事顾不上大楼倒塌的威胁,用力搬,用石头砸,经过20多分钟的努力搬开了大门,推出了发电车。

一个小时后,终于赶到了邮政基站,原本这段路只需十分钟,当我和同事一步一挪抬着发电机越过几十米倒塌区域,进入基站,开始给基站设备供电,看到通信恢复正常,我感到一切的辛劳都是值得的。地震后供电系统受损严重,造成大面积电力中断,城区各基站供电没有保障,我与公司其他同事跑遍各个基站检查设备用电及运行状况,对部分不能坚持太长时间蓄电池供电的基站按照重要程度,安排发电。

移动电话是灾区群众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手段。地震之后,网络开始拥塞,通话不能正常保持,当我得知出局5公里处光缆中断,火速赶到故障点,到了现场发现是该段山体大面积滑坡近1公里,分公司光缆全部损坏。我心急如焚,赶紧联系并协同抢修队人员进行抢修工作,经过一昼夜的努力,光缆线路抢通,业务得以恢复。此时我也感到有些疲惫,才想到,没有吃饭和休息已

32 48小时了。随后的日子里,我更没有顾得上好好休息,与各救援小组不停奔走在各基站之间,由于吃不上饭,睡不好觉,眼睛熬的通红,嘴唇也起了几个大水泡……

玉树虽然艰苦,但我热爱这片广袤美丽的土地,3年来,我跑遍了玉树联通的每一座基站,每一条传输线路,由于运维成本有限,所有的故障处理与光缆抢修的任务都由我和同事来承担,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就练就了一身过硬的真本事,‚战能上,上能胜‛,在‚抗震救灾‛通信抢险的关键阶段,率先取得了全面恢复通信的成绩。

做为中国联通的一员,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公司事业,工作认真,能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诚实守信,严于律己,切实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从未出现过迟到、早退,旷工等现象,不怕苦,不怕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公司、用户服务,工作中能时时刻刻考虑公司和客户的共同利益。

33 十

一、王勇

男,出生于1972年1月1日,本科学历工程硕士学位,中共党员,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青海有限公司技术支援主管。主要事迹如下:

4月14日玉树地震发生后,王勇同志两度赶赴灾区,先后在灾区通信保障最需要的地方顽强坚守19天,以他精湛的业务技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高昂斗志,出色完成了抢通和保通任务,在抗震救灾通信保障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4月14日上午,公司召开紧急会议,启动了应急通信保障预案,王勇临危受命。10时50分,王勇带着网络部的几名同志紧急携带6部卫星电话,随同公司两辆应急通信车奔向灾区,在当晚7点50分到达玉树。

强震对玉树移动通信设施造成了极大破坏,除玉树和称多两县外,其余4县移动通信中断。全州98个基站中的65个基站服务中断,未阻断的33个基站话务量剧增。

面对着周围无助和慌乱的眼神,王勇深感责任重大,他努力使自己冷静下来。他明白,首要任务是保障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和机场等重要区域的通信,这是抗震救灾指挥调度、组织协调的迫切要求。凭着过硬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王勇忙而不乱地布臵完任务,迅即和队友们投入抢通当中。

23时许,一辆应急通信车在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开通投入使用;另一辆冒着山体滑坡和余震不断的危险,艰难穿行30公里,于

34 0点10分赶到巴塘机场开通投入使用,为机场救援物资的调度、救援人员的联络提供了专用通信保障。

由于房屋倒塌,原有的资料无法抢救出来,王勇决定重新用OTDR仪表测量,根据距离再用汽车测量,就近寻找光缆监测标石进行测量,根据仪表测量结果再用步子丈量寻找断点。在整理资料时,具有强烈责任心的王勇,不畏艰苦,将传输设备的规格型号、纤芯使用情况、承载的业务、一一核对清楚,基本保证了后期抢修工作操作流程:优先抢通二干光缆线路纤芯、其次抢通本地网光缆线路纤芯、再抢通基站引接光缆线路纤芯、最后是光缆线路空余纤芯,由于临时线路资料的准确抢修后期,大大提高了抢修工作效率。

抢修巴塘机场中断的光缆,十万火急。王勇带着20多名抢险队员,携带光缆等应急通信物资,向巴塘机场挺进。漆黑的夜,皮卡车开着大灯,在废墟中穿行,然后进入峡谷。车的右侧是高耸连绵的山,左侧是急流滚滚的巴塘河,河对岸是已化为废墟的禅古寺。地震造成山体滑坡,汽车在不断滚落下石头的河岸上颠簸前行。一路上,余震从没断过。突然,一块飞落的大石砸烂了汽车玻璃!确定无人受伤后,王勇带领队员们,毫不犹豫地继续前行。

光缆在山坡上,大家手抬肩扛应急设备,开始徒步穿行在30多公里的高山峡谷中,查找光缆断点。刚开始时,经玉树分公司中心机房测试,发现玉树至飞机场方向光缆5公里处中断,

35 但经过两小时的开挖抢修后,业务并未能恢复,经测试,距此障碍点两公里后仍有光缆断点。该段点修复后,业务仍未能恢复,经测试后发现仍有光缆断点。

这时,又一次余震袭来,大家靠着山坡,碎石沙砾从身边、身上簌簌落下。“不行,不能这样抢修。”心急如焚的王勇果断决定采取临时布放光缆绕过障碍的方式来解决这段光缆断点,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尽快恢复解决机场通信。王勇带着队员在山坡上一字排开,拉着光缆艰难攀行,在余震、寒风中前后奋战共26小时,共接续接头盒7个,临时布放光缆9公里,终于在15日10时30分将机场方向光缆抢通,机场通信恢复。

接下来是治多方向的抢修。强烈头痛和恶心折磨着王勇和队员们,他们还没来得及让身体适应海拔4000多米的气候,却又在一天的时间里历经了酷暑严寒。上午烈日暴晒,下午沙尘暴弥漫,晚上零下10多度,而有的小伙子来时只穿着单衣单裤。大家蹲着坐着,低头专心地接续光缆,风卷着沙子和冰渣频频袭来。衣领不断被汗水浸透又不断被冻住,已经坚硬如砂纸,将脖子磨出一道道暗红的血印,一转头才觉得脖子硬生生的疼!有些地段河床被水淹没,人无法通行,他们就把车开进水里,踩着车顶过去。

与此同时,王勇还用卫星电话指挥着前往杂多方向抢修光缆的公司技术人员。他不断地询问着,不断地指点着,他知道,那里也在进行着一场恶战。

36 从西宁出来时带的少量水,第二天就已喝完,队员们就用塑料桶灌山泉解渴,而饼子和面包也已干硬得无法下咽。公司领导不断给王勇打来电话,要他和队员们睡一会儿,但超负荷的紧张、劳累和缺氧,使大家毫无睡意,也似乎丧失了饥饿感。

一处光缆断点处因山体滑坡,大量石块堆积,起初开挖的时候是干地,但挖到1米时却见了水。已是傍晚,大家只顾着开挖,根本没注意到泥浆已没过了胯骨,后来才发现原来一直是在河床边上挖掘。如果遇到山洪,这几十个人也许就全部遇难了。登时,王勇惊出一身冷汗,暗暗告诫自己精力要更加集中。

在海拔4400米、晚上气温降至零下10度以下的永冻层,他们又经历了一场生命禁区的艰苦卓绝的鏖战。王勇和前后40多名抢修队员一直在此抢修了两个昼夜。寒夜,在光缆接点处挖坑时,大家劈开装设备的木箱子,捡拾山坡上的牛粪,生起火烤冻土,烤化一层,挖出一层,再火烤、再挖掘……反反复复,为挖一个两米深的坑用了近五个小时。在找不到牛粪时,王勇带着队员们,硬是用钢钎和凿子在永冻层上挖出了光缆接点的大坑……

王勇精湛的业务能力和敏捷的思维,深得队友的信赖。队友们说,抢修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王勇总是先行查找、排除,他的示范方法,总是快捷、准确。

经过66个小时的忘我拼搏,王勇带领队友们排除了障碍,修复了设备。17日4时6分,玉树地震灾区六个县光缆全部抢通。

37 十

二、钟敏

男,出生于1967年9月,大专学历,中共党员,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飞行部飞行五大队副大队长。主要事迹如下: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钟敏同志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扎实的飞行理论基础、精湛的飞行技术、高尚的职业道德,圆满完成了玉树抗震救灾飞行任务以及4班党和国家领导人专机任务、1班重要包机任务,其出色表现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广大员工的普遍赞誉。

一、关键时刻,勇担重责。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打通空中救援线,对于做好抗震救灾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但是灾区的玉树巴塘机场,海拔高度达到了3905米,居国内第四位,是高高原机场,地形复杂,净空条件差,气候复杂多变,只能由具有高原运行资格的A319机型执行任务。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在这紧要关头,钟敏同志以一名老共产党员、老机长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毫不犹豫地承担起了飞行准备工作,立即组织召集机组会,安排组员调取了玉树机场相关航行资料,紧急制作飞行资料,与机组成员一起共同拟定飞行方案。他要求每位机组成员必须高质量地完成准备工作,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始终保持最佳飞行状态,严格按章操作,全力以赴确保运行安全顺畅,这些应急措施的及时启动,为完成抗震救灾飞行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为大队副大队长,他更是带头贯彻落实上级领导

38 的指示,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头带队飞行,并时刻准备着执行抗震救灾飞行任务。

二、责任心强,勇于奉献。抗震救灾期间,钟敏同志心系灾区,多次执行抗震救灾飞行任务。仅在4月15日至6月20日期间内,他先后7次到北京执行救灾飞行任务,共计达到了23天。抗震救灾飞行任务非常艰巨,经常是执行完专机任务刚回到成都,又接到命令赶赴北京接着执行下一个救灾飞行任务,常常连家都不能回,但他总是任劳任怨,随叫随到。钟敏同志说:‚只要能为灾区尽一点微薄之力,只要能尽量争取时间,为救灾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作为大队分管安全训练的副大队长,他不仅带头执行抗震救灾飞行任务,还积极与大队班子一起共同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大队的抗震救灾工作,坚持两手抓,始终做到统筹兼顾,既坚持高标准、高规格、高质量完成抗震救灾任务,还坚持做好正常航班的飞行安全工作。

三、高质量完成专机飞行任务。钟敏同志在玉树抗震救灾期间,高质量完成了4班专机飞行任务和包机飞行任务。面对考验,他始终把确保专机的绝对安全放在首位。从接受任务开始,他就组织专机组成员精心准备,严格按照专机工作单逐一进行准备、检查、确认,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绝不漏掉任何一个项目;飞行中,他与机组成员一起,严格执行标准飞行程序,加强了飞行计划性,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了处臵预案,一旦遇到特殊情况,能做到及时正确处臵;同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39 细化技术操作,提高飞行舒适度。凭借扎实的飞行理论、精湛的飞行技术和充分的准备工作,他作为机长,圆满完成了回良玉、徐才厚、令计划等专机任务,完成了*大师、四川特警等救援部队的飞行任务,确保了飞行安全。参与了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专机的飞行保障工作,为确保专机飞行安全作出了贡献。在居世界第四的高海拔机场连续执行如此高难度、高规格、高频次、高质量的专机保障任务,这在公司历史上还是第一次。钟敏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经受住了急难险重任务的考验,再次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40 十

三、孙雪松

男,出生于1966年4月,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中共党员,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副总经理。主要事迹如下:

一、第一时间,飞赴一线

玉树7.1级地震发生后,东航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在西北分公司党委部署下,孙雪松副总于当日12点55分乘首架救援飞机调至西宁机场,并亲自带队前往玉树巴塘机场,第一时间投入到抗震救灾空中运输工作中。

二、迎难而上,忘我工作

玉树巴塘机场作为高高原机场,自然环境恶劣,进离场程序非常复杂,东航西北分公司是唯一开通玉树机场定期航班的航空公司。为使东航的飞机能够安全降落在玉树机场,孙雪松副总从4月14日起每天要在塔台上帮助指挥、掌握天气动态、协调管制,还要协调组织安排航班、机组以及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在现场不但要克服高原反应、恶劣的气候,而且没有热水,吃饭也相当困难。近30米高的塔台没有电梯,每天频繁往返现场与塔台之间,对体力也是极大的考验。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孙雪松副总坚持奋战在最前沿,出现在困难最多、任务最重的地方,凭着坚强的意志和重于泰山的责任感,有力、有序和有效地保障了玉树抗震救灾空中生命线的安全畅通。

三、身先士卒,恪尽职守

41 公司领导几次要求孙雪松副总回西宁休息一下,都被孙副总婉言谢绝了,他表示:自己身体素质较好,而且高原反应期已过。这边条件艰苦,作为分公司领导和党员干部,此刻必须带头坚守在一线。就这样,从14日到20日,孙副总在玉树抗震一线克服了平时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和挑战,连续奋战了6天。由于公司安全大检查,孙副总于20日晚回到西安,21日安排好分公司安全大检查各项工作后,22日,又紧急飞赴抗震一线。在抗震救灾一线的11个日日夜夜,孙雪松副总身先士卒,恪尽职守,不畏艰险,组织有力,确保了公司救灾航班的安全,高效,为抗震救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充分体现了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在危难面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42 十

四、马旌升

男,出生于1963年1月,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中储粮所属中央储备粮西宁直属库党支部书记、主任。主要事迹如下:

4月14日07时49分许,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中央储备粮西宁直属库全部承担了此次灾区中央储备粮出库任务。灾情发生后,库党支部书记、主任马旌升同志以党员领导干部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带领全体干部员工全身心投入抗震救灾。

吃饭问题,人命关天。中央储备粮是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重要物资,玉树是中央储备粮西宁直属库的‚责任区‛。灾情就是命令,生命重如泰山。作为中储粮人,马旌升同志深深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有多重。地震刚刚发生2个小时,他紧急召开抗震救灾工作会议,立即启动直属库抗震救灾应急预案,周密安排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突击队、通讯队、安全保卫队、后勤服务队、救护队等机构第一时间成立,人员、物资、车辆、粮食出库设备等迅速准备到位,随时听候中央储备粮抗震救灾调运指令。他反复向干部员工强调,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吃饭的问题人命关天!确保中央储备粮顺利出库救灾,让灾区人民群众吃饱饭,是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是中储粮人的光荣使命!在他的带领下,全体干部员工克服困难,全力以赴,不怕疲劳,出色地完成了国家要求的灾区1人1天1斤口粮供应任务。截止目前,已出库加工中央储备粮达873.2万斤、中央储备油34.6万斤。

43 身先士卒,带头示范。在灾情面前,马旌升同志多次向青海省抗震救灾指挥部请示汇报,主动请求承担救灾任务,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商有关抗震救灾事宜。他亲自驱车前往数十里外离灾区较近的两个直管库点,爬粮仓,进车间,查看粮食质量、检查粮食出库的各项准备工作。按照职责分工,中央储备粮直属库只负责粮食出库,但马旌升同志多次奔波于相距数十公里的两家面粉厂和油脂加工厂之间,主动协调面粉加工企业24小时连续加工生产,确保灾民能够在第一时间吃到放心粮油。第一批救灾中央储备粮出库计划下达后,中央储备粮在第一时间昼夜不间断地运送到面粉厂,成品粮油在第一时间夜以继日地送往灾区。在调粮和加工的过程中,马旌升同志既是一个指挥官,更是一个战斗员,与干部员工一道吃住在现场。人力不足,他卷袖上阵;运力短缺,他的‚座驾‛一起‚参战‛。连续10几天,他平均每天休息时间也不过4个小时。由于过度劳累,他数度累病在工作岗位,在办公室打完点滴继续投入工作。面对这样的领导,员工们纷纷落下了心疼而动感的眼泪。

万张油饼,浓浓深情。救灾前线最初没有条件做饭,灾区群众和救援人员只能泡方便面,马旌升同志得知这一情况后心里万分焦虑。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他立刻与一家油脂公司商定共同动员全体员工出力出钱,组织炸好油饼运往灾区。他本人带头捐出1000元,班子成员和基层员工纷纷捐款,购臵面粉和食用油。为让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都能尽快吃到油饼,他又迅速动员干部

44 员工家属和当地老百姓,将面粉和菜籽油分配到每家每户,分头没日没夜地赶炸油饼。由于人手紧张,他亲自开着车挨家挨户收集炸好的油饼。大伙连续忙碌三天三夜,近10万个油饼终于赶炸完成,紧急装车运往灾区。在别人看来,亲自将油饼运往灾区是一个扬名的好机会,但他找借口推托了。他不扬名、默默奉献的精神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

面对灾难,马旌升同志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领全体干部员工全力以赴地投身抗震救灾,为保证灾区的粮食供应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用自己的行动彰显出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本色和一个中储粮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 45 十

五、包瑞昌

男,出生于1963年10月4日,高中学历,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项目部车队队长。主要事迹如下:

包瑞昌,中冶天工青海民和铝基合金大板锭项目部车队队长、搅拌站站长,一位长期奋战在施工一线的老员工,一位勇于奉献的热心人,一位大灾面前展现大爱的中华儿女优秀一员。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恶魔般的消息传到了包瑞昌耳中,他的第一个举动便是立即跑到项目部办公室向组织捐出了自己随身携带的200余元现金,一位普通员工的举动感动了在场每一位。15日上午9点,中冶天工青海项目部按上级要求立即调集了6量拖板车、2量挖掘机、5量装载机参加救援行动。领导们考虑到灾区地处高原地区,条件艰苦又缺氧严重,决定只挑选年轻精壮的员工参加救援,包瑞昌听到消息后,第一时间找到了项目部领导说:‚我是车队队长,有丰富的高原作业和行车经验,救援队怎么能没有我?‛。经过一再坚持已经47岁的他加入了第一批救援队伍。

15日下午5点,包瑞昌和队员们紧急安排救灾车辆,为了节省时间,衣服未换,就向灾区出发。途中,翻越海拔4800多米的巴颜喀拉山口,年轻队员出现了头晕、头痛、恶心、呼吸困难等强烈的高原反应,包瑞昌不顾自已的头痛,凭借顽强的意志,步行1公里多找到了救护车,帮助队友们度过难关。经过27个小时8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包瑞昌带领的救援队克服了重重困

46 难,终于在16日晚上8点安全到达了指定救助地——玉树州民族职业技术学校。包瑞昌不顾自己疲惫,安排有高原反应的同志尽快休息,他却忍着寒风和高原反应带来的头痛,检查保养车辆,保证不耽误第二天的救灾行动。

17日早晨,接到救灾指挥部的命令后,救援队人员和车辆分头进行搜救行动。包瑞昌带领一辆挖掘机和

7、8位救援队员开始清理废墟。为防止挖掘机作业时危及到废墟下可能存在的生命,包瑞昌一再叮嘱司机要小心谨慎,轻挖轻放,他不顾漫天弥漫的尘土和频发的余震,爬在废墟上四处寻找着生存者,经过2个小时搜寻,在废墟下发现一个被掩埋的藏族老妇人,包瑞昌与同志们奋不顾身徒手清理伤者身边的砖块、土坯、木材,粗重的废料把手磨破了,他还是顾不上包扎一下,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救人,救人,再救人!经过近2个小时的奋力挖掘,终于挖出这位老人,虽然尽了全力,但因长时间被困老人已离开了人世,大家悲痛无比,此时包瑞昌一屁股坐在了废墟之上,象一个‚土人‛,天气虽寒冷,一头的汗水却拌着泪水、脸上灰土流淌,在为不幸的死者默默的哀悼着。

在长达15天的救援行动中,包瑞昌带领救援队总共挖出了9具遇难者的遗体,每一次都是悲伤流泪,每一次都为死者哀悼,每一次都用全身的力气,象在挖自已的亲人。在抢救生命的同时,也尽可能的抢救百姓被掩埋的财物。他们为当地村民在废墟中挖出祖传古物、家具、大量衣服、现金、金银首饰等,其中仅现金

47 就有30余万元!有一户藏人找到他们,用手语请求帮忙寻找财物,包瑞昌当即带领队员们开始清理废墟,经过1个多小时的努力,找到了2个金光闪闪的纯金佛像。藏民竖起大拇指一再夸赞他们,真诚的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了大灾无情、人间有爱。

灾区一些没有倒塌的建筑物受到严重损坏,拆除这些危险建筑更是风险极大的工作。应救灾指挥部的请求,包瑞昌带领队员们用最短的时间设计出最佳的拆除方案,冒着生命风险,白天加晚上拆除了一座小学教学楼和一座职业学校电教楼。为保障救灾物资及时送到灾区,包瑞昌不顾疲惫,带领救援队在清理废墟的同时抢修道路。由于语言不通,交流困难,藏民不能理解配合,包瑞昌就耐心地给他们做工作,最终藏民理解了救援队的意图,并帮助救援队一起修路。

十多天的劳累让他体重明显下降,患上了感冒,但他从没说过一个累字。包瑞昌,就是这么一个平凡的冶建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大爱无疆‛的真谛,将中冶天工人敢于拼搏、勇于战胜困难的奉献精神永远留在了玉树救灾前线!

48

青海玉树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

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演讲稿

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倡议书

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倡议书

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思想汇报

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倡议书

4月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思想汇报

4月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思想汇报

4月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思想汇报

4月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思想汇报

青海玉树全国抗震救灾模范
《青海玉树全国抗震救灾模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