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一学年度第一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题

发布时间:2020-03-01 21:32: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一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历史第三阶段阶段测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重要的原则是 ( )

A.“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B.“节用裕民„„以德服人” 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D.“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2.在君权和相权的矛盾运动中,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但历史的发展有时会出现反复的情况,相权出现反弹发生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3.丁山先生在《宗法考源》中说:“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殷之宗庙,以子能继父者为大宗,身死而子不能继位者,虽长于昆弟,亦降为小宗。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昭穆亲疏之法也。”材料主要强调的是(

) A.宗法制起源于嫡庶之制 B.宗法制与周公制礼无关 C.宗法制商代已经存在 D.宗法制起源于宗庙祭祀制度

4.古代罗马颁布的《民法大全》中规定:“任何人不能因为思想而受惩罚”。这说明(

A.古罗马人认为人是衡量万物的标准 B.罗马法保证人在各个方面是平等的 C.罗马法强调司法实践中的证据意识 D.古罗马人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如图所示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人物为希腊民主制度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梭伦改革奠定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

②克利斯提尼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确立起雅典的民主政治 ③克利斯提尼为维护雅典民主政治,确立了陶片放逐法 ④伯利克里时代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6.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加的公民大会是雅典实行民主的具体体现,它每年要召开40次。他能运行的最重要的前提是()

A.雅典是城邦小国 C.国家发放参政津贴 B.雅典公民高涨的参政热情 D.必须参政的法律强制

7.程汉大在《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英国国王在(光荣)革命前保证“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文件”,而革命后保证“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这主要表明 A.崇尚法治是英国一贯的传统

B.革命前后英国民主制度无实质性的变化 C.革命后国王成为可有可无的虚君

D.革命前后英王权力来源发生了重大改变

8.2016年11月9日在美国大选中,特朗普击败了希拉里赢得了选举。下面关于美国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总统不能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实行否决权

第1页,共5页 B.总统可以任免大法官,而且大法官任职终身 C.总统由选民直接选出,任期四年

D.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还是军队的总司令

9.因为欧陆的各国革命只是一些起义和随之而来的权力调整而已„„实际上对社会的根本触动、改变不大。若以调整大的政治格局及其带来的深远影响而言,并不能和英国的(1832年)议会改革相提并论。这意味着1832年议会改革对英国的影响是

A.英国完全的改变了政治制度 C.较大改变了议会议员的组成 B.君主立宪制被彻底改变 D.工人农民得到更多席位

10.一年前,郑观应出版《盛世危言》,“危言”前一定要加上“盛世”,不敢说已是衰世;一年后,严复却在《救亡决论》中响亮地喊出“救亡”的口号,自这时起的半个世纪内,“救亡”成为中国人最关注的问题。导致这一剧变的重大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11.孙中山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时说到:“曾几何时,己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据此反映了(

A.孙中山认为反革命的专制阶级是皇帝势力 B.孙中山认为资产阶级主动采取了灵活措施 C.孙中山找到了辛亥革命失败的真正原因 D.孙中山分析了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

12.史学界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也是近代中国融入世界大家庭的开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融入世界大家庭”主要表现在 A.中国的政治制度开始趋向民主化 B.中国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传统文化被西方文化所取代

D.中国成为世界外交舞台上重要的一员 13.1838年6月,英国外务大臣巴麦尊在给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训令中写道:“关于鸦片走私贸易,英国臣民破坏他们前去贸易国家的法律,女王陛下政府不能够为此进行干预。这些人(鸦片商)遭受的损失,必须由自己承担。”这反映出当时 A.英政府承认鸦片贸易的非法性 B.英女王支持立即发动战争 C.中英两国军事实力差距不大 D.林则徐多次挫败英军进攻

14.有史学家认为:“德源(洪仁玕)的思想虽不够充分,但却十分可贵,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道。”文中的“这个方向”是指()

A.借用西方的基督教和儒家大同思想发动群众 B.坚持将反封建与反侵略结合起来挽救民族危亡 C.发展资本主义,追寻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D.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的理想社会

15.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因为(

A.提出了彻底地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口号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它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D.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

第2页,共5页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16题20分,17题20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部《王位继承法》,被看作是《权利法案》的补充,这两个法案确立了英国“议会至上”原则,是迈向君主立宪制度的重要一步,议会逐渐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百度百科

材料三1866年对奥地利战争胜利后,为了使新成立的北德意志联邦“有章可循”,惯于专断的普鲁士首相竟然像签发公文一样,将他拟定的宪法草案送给北德意志联邦议会强行通过。故而有人称这部宪法是俾斯麦的个人“著作”。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就是在这样一部宪法的基础上形成的。 ——邢来顺《略论德意志帝国政治架构的发展趋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体现的政治制度的实质是什么?(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是什么?(4分)说明这一政治制度是怎样在英国确立的?(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出台形式和内容的特点。(6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对于正在酝酿的中央政府组织机构是取美国式的总统制还是取法国式的内阁制,同盟会内部存在着分歧和争

第3页,共5页 议。经多次讨论,孙中山同意行内阁制,并拟议以黄兴为内阁总理。12月下旬,南京各省代表会议上,多数代表赞成总统制,会议通过《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维持总统制。清帝逊位(1912年2月12日)后第二天,孙中山向南京参议院提出辞职咨文,推荐袁世凯继任大总统。同年,3月11日正式公布参议院起草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政治的组织形式为内阁制。

材料三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6分)

(2)材料三反映了当时革命党人的争论焦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有何目的?(6分)

(3)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评价辛亥革命。(10分)

参考答案

第4页,共5页 1--5 ACDCA 6--10 ADDCD 11--15 DBACB 16.(1)唐朝君主专制制度;美国民主制度

(2)特点: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权力至上。

确立:通过《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两个法案 (3)形式上不是制宪会议或国民议会民主讨论的结果;

内容上带有深厚的封建专制色彩。

17.(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6分)

(2)焦点:政体之争(或总统制和内阁制之争)

目的: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4分)

(3)进步性:

①政治: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一定的民主和自由;(3分)

②经济:制定颁布了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和措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分) 局限性

③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局限性。(4分)

第5页,共5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三历史第三次月考试题

高一文综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B)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机电专业第一次月考试题

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三政治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一学年度第一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题
《高一学年度第一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