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儒道互补

发布时间:2020-03-02 11:21: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儒道互补》补充资料

整理者:李亚娟

20年后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

第一,全球视野,非常开放的心态。不要像美国的政治家一样,觉得美国是最好的。如果你不听我的话,我派个军队打掉你。不要忘了,这个世界存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一套东西。这个世界如果只存在一种文化、一种价值观的话,就是世界末日。因为文化也像基因一样,需要杂交后产生新的文化,不能太狭隘。

第二,要对本专业有深入的理解,否则你只是一个夸夸其谈的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一批学术大师是不行的。

第三,他们的伦理道德标准怎么样?贪婪的美国金融家在华尔街折腾,使全世界遭殃。你要培养这样的人吗?

第四,有适当的口才和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不管与哪个民族、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不管从事任何专业,都需要沟通能力。

第五,对自然和人文必须有批判性的理解。不要以为科学家就不需要人文素养,那只是一个科学工匠,成不了学术界的领袖。学术领袖必须是一个人格上非常完整的人。一流的科学家都有深厚的哲学素养,甚至连哲学家都为之惊叹。

所以,要澄清几个概念。通识教育是一个理念,不是和专业教育对立的。在这个理念下,专业课程、专业基础教育和应用类学校的专业课程有什么差别?我们会更加强调这门学科的智慧,强调基本学术思想、方法和学术史,而不是仅仅教你考试、解题的技巧。

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对世界文化的了解、容忍和宽容,又有专业基础,这样的人在今后的各种领域里面,才能成为领袖。

《论语》名句摘录

一、与其核心思想“仁”相关的语句

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3、子曰:“人而不仁,如何礼?人儿不仁,如乐何?”

4、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6、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7、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8、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9、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0、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11、

12、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

13、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4、

15、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二、关于“好学”、“如何学”、“教学”的语句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3、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

5、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 多,亦奚以为?”

11、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3、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三、关于“执政”的语句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3、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4、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四、关于“评价人”的语句

1、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4、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五、关于“君子”品格的语句

1、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子曰:“君子不器。

4、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5、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0、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1、子曰:“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

15、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7、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18、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9、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20、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21、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2、子曰:“君子不言举人,不以言废人。

23、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孟子》相关名句

孟子曰:于我心有戚戚焉。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曰: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

《老子》相关名句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合,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6、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7、为无为,则无不治

《庄子》相关名句

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2、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3、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4、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鲍鹏山

当一种美,美的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

3 “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敦夕月,落崖惊风。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须”的哲人身上啊!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是试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在其位,谋其政”。“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杠杆天下,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庄子的机会来了,但庄子的心已冷了。这是一个有趣的情景:一边是濮水边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庄周先生,一边是身负楚王使命,恭敬不怠,颠沛以之的两大夫。两边谁更能享生命的真乐趣?这可能是一个永远聚讼不已,不能有统一志趣的话题。对于幸福的理解太多样了。我的看法是,庄周们一定能掂量出各级官僚们“威福”的份量,而大小官僚们永远不可能理解庄周们的“闲福”对真正人生的意义。这关乎于对“自由”的价值评价。这也是一个人似曾相识的情景---它使我们一下子就想到了距庄子七百多年前渭水边上发生的一摹:八十多岁的姜太公用直钩钓鱼,用意却在钓文王。他成功了。而比姜太公年轻得多的庄子[他死时也只有六十来岁],此时是真心真意地在钓鱼,且可能毫无诗意---他可能真的需要一条鱼来充实他辘辘饥肠。庄子此时面临着双重诱惑:他的面前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从容不迫的游鱼,他的背后则是楚国的相位---楚威王要把境内的国事交给他了。大概楚威王也知道庄子的脾气,所以用了一个“累”字,只是庄子要不要这种“累”?多少人在这种“累”中体味到权力给人的充实感和成就感?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庄子持竿而不顾”。

好一个“不顾”!濮水的清波吸引了他,他无暇回头看身后的权势。他那么不经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他把这看成是无聊的打扰。如果他学许由,他该跳进濮水洗洗他干皱的耳朵了。大约怕惊走了在鱼钩边游荡试探的鱼,他没有这么做,从而也没有让这两位风尘仆仆的大夫太难堪。他只问了两位衣着锦锈的大夫一个似乎毫不相干的问题:楚国水里的乌龟,它们是愿意到楚王那里,让楚王用精致的竹箱装着它,用丝绸的巾饰覆盖它,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来换取“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的活着?二位大夫此倒很有一点正常人的心智,回答说:“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你们走吧!我也是这样选择的。这则记载在《秋水》篇中的故事,不知会让多少人暗自惭愧汗颜。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当然,我们不能以此悬的,来要求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芸芸众生,但我仍很高兴能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是的,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 的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 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最脆弱!庄子是人类最脆弱的心灵,最温柔的心灵,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到伤害的心灵。。。

胡文英这样说庄子: 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于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这是庄子自己的“哲学困境”。此时的庄子徘徊两端,在内心的矛盾中作困兽之斗。他自己管不住自己,自己被自己纠缠而无计脱身,自己对自己无所适从无可奈何。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对世界的种种荒唐与罪恶,他自知不能用书生的秃笔来与之叫阵,只好冷眼相看,但终于耿耿而不能释怀,于是,随着诸侯们的剑锋残忍到极致,他的笔锋也就荒唐到极致;因着世界黑暗到了极致,他的态度也就偏激到极致。天下污浊,不能用庄重正派的语言与之对话,只好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来与之周旋。他好象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谁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而谁更能破罐子破摔,谁更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只是,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儒道互补专题教案

儒道互补之论语十则

高二语文《儒道互补 之 论语十则》

高二语文《儒道互补_之_论语十则》教案

心得体会:人生指南 生存智慧“儒道互补,进退相宜”有感

先秦儒道比较

儒道教师点晴

读《儒道至圣》有感

读《儒道至圣》有感

儒道经典导读4

儒道互补
《儒道互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论儒道互补 儒道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