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数学数学课堂如何让学生体验生活化学习罗惠结

发布时间:2020-03-03 08:10: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任教学科:小学数学 参评类别:小学数学 编号:

数学课堂如何让学生体验生活化学习

名: 罗惠结

位: 佛山市第九小西校区

职称职务:小学数学高级

联系电话:13726680211

电子邮箱:luohuijiexiaolin@21cn.com

撰写时间: 2014 年5 月 18日

数学课堂如何让学生体验生活化学习

【摘 要】:小学数学不会自发产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只有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需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老师在上课时,要把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带到课堂中,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体验生活。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课堂 生活化 数学价值

数学作为小学生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不会孤立于生活之外产生作用,也不能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自发产生直接的联系。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让他们真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了解感触生活?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师要让学生从丰富的生活背景中捕捉身边的数学现象,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尽可能把生活中的数学转变为科学,再用科学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每一课的教学内容,刻意地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从而把数学知识“生活化”。那么,数学课堂如何让学生体验生活化呢?

一、活用教材,积极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运用实例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问题情境一数学模型一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根据这个模式,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创设情境,提供给学生具有开放性、生活性、现实性的信息,从而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出示一幅颜色鲜艳的有用正方形做轮

子的自行车,问:同学们这自行车漂亮吗?喜不喜欢,为什么?老师把正方形车 轮换成椭圆后再问学生喜不喜欢?(不喜欢,因为骑这样自行车在平坦大路上都会象踩在颠跛不平的路一样),教师再把椭圆形车轮换成圆形,学生才说可以。 教师再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我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我要求学生自带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动手操作,通过平移、旋转方法把两个一样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所以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的一半。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是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后概括出来的,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快乐,他们不但能掌握知识,更能激发了他们的信心和学习的兴趣。

再如,在教学二年级教学“角”的概念时,我们可借助同学们都熟悉的钟表、三角板、张开的圆规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如:角有几条边?有几个顶点?角可以分为几种?教师刻意让教学内容“走进”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加深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感受数学的无穷的魅力,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捕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 数学知识最终服务于生活,回归于社会生活。数学学习是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接触社会,贴近生活,给学生“生活”的练习机会,才能更好地使他们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运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有意识的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形成学以致用、学为所用的思想。并逐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用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 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营养午餐”后,要示范求学生课后去调查家人每天的菜谱,并把调查结果记录好,同时对照自己家的菜谱是否达到营养标准,并根据所学的知识,给家长提出合理的配餐的建议。从而使家长也懂得怎样搭配食品,才能既吃得健康又营养。

在课堂探究学习数学过程中,教师要尽最大努力使每一个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的眼睛,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就能把活学到的知识进行活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P83页例3,三角形的特性时,可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从小明家到学校有三条路,走哪一条最近?这样,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从而总结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使学生深刻记住三角形的特性。再如,教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时,教师可准备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玩具——呼啦圈(或铁环等),并精心设计问题:“要做这样一个铁环,你知道需要多长的钢筋吗?谁能说出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老师根据学生回答让学生分别用滚动法和绕绳法测量出呼啦圈的周长,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这样量很麻烦,而且量得的结果不准确。此时,老师就顺水推舟引导学生探索“圆的周长”到底与什么有关系?有没有规律进行计算?此时,学生就会自觉地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实验、交流,很快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或半径)有密切关系,并通过计算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这一系列活动就会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面临数学问题,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而且离得很近,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三、教材、教法选择要渗透生活化,并通过解决生活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走、上下楼和拐弯实际是在进行平移、旋转的活动,从家到学校在经历位置的变化。当学生发现书本上所叙述的数学问题就是我们每

天都在经历的事情,进而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分析、理解、解决生活问题,会让学生感觉数学原来是那么简单而有趣,作用又这么大,人们的生活原来离都不开数学。

例如我在教学平面几何的面积时,我选用学生熟悉或经历的为家庭装修所需多少费用的数学素材,如老师买了一套房,面积为140平方米,要进行简约装修,总装费修用预计在8万元,然后再让学生列出一份明细费用表。首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居住的房子原来是由几何形体组成的,每一个房间的平面都是学生认识的图形。我再给出所有房间的带有尺寸的立体、平面图和装修材料的单价,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小组里毎一个学生分工合作,最后所有学生一起求出装修的明细费用。学生在整个数学活动中,体会到要求做一扇门用多少材料?就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要求墙面需要多少涂料?就是在求四边形的面积;就要根据房间地面的面积和所铺材料的单位面积,求地面需要买多少块砖或木板,算出所铺材料的数量„„。通过让学生合作探究,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使他们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这对形成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至关重要。

总之,在新的数学教学理念指导下,要遵循“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原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不断挖掘利用实际生活的强大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让数学课堂走向生活化

让学生体验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课堂

生活化的数学课堂

生活化的数学课堂

数学课堂让学生做主

信息技术让体验性学习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

让学生享受“体验数学”的乐趣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数学数学课堂如何让学生体验生活化学习罗惠结
《数学数学课堂如何让学生体验生活化学习罗惠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