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4课 Word版含解析

发布时间:2020-03-02 08:42: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四单元 第十四课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广西学业水平测试)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C ) A.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北洋军阀政府腐败无能 D.北京青年学生爱国热情高涨

[解析] 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英美等国完全拒绝中国的正当要求,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A项是阶级基础;B项是阶级矛盾尖锐的重要因素,长期存在;D项学生是发起者,不是原因。

2.(2018·威海高一联考)孙中山说:“试观这次学生运动(五四运动),不过因被激而发,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合即强也。”在孙中山看来,“这次学生运动”取得巨大成果的主要原因是

( D

) A.青年学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C.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B.先进知识分子积极参与领导 D.社会各阶层爱国力量的联合

[解析] 五四运动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果是由于社会各个阶层都动员起来,爱国力量实现了联合。故选D项。A、B、C三项都是只说了一个方面,均错误。

3.(2018·江门高一联考) “虽然其主体还是精英知识分子,但其运行的方式是自下而上的,它的根本意义在于其他下层民众借助学生运动走上社会运动的舞台,这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破天荒的意义。”材料描述的运动

( B

) A.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C.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解析] 根据“虽然其主体还是精英知识分子”“它的根本意义在于其他下层民众借助学生运动走上社会运动的舞台”,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首先从北京学生运动开始,以后,工人、商人纷纷响应,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项正确;辛亥革命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洋务运动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A、C、D三项与“学生运动”无关,排除。

4.促使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因素有( A ) 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②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③五四运动的推动 ④共产国际的支持和帮助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

B.①②③ D.②④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都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答案为A项。 5.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毛泽东对此评价说:“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其中,“开天辟地”主要是指( C ) A.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口号 B.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C.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D.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解析]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其主要“新”在领导阶级、指导思想、革命目标等方面,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期间李大钊首先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五四运动为标志;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中共“二大”上制定的,排除A、B、D三项。

6.(2018·汕尾高一检测)中国共产党发起者之一的李达曾说:“‘一大’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路是肯定的,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A ) A.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和以往的政党没有任何区别

B.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作指导 D.没明确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解析] 材料“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说明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故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一直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故B项错误;C项说法本身错误;从材料“我们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路是肯定的”来看,已经明确革命发展方向,故D项错误。

7.(2018·兰州高一检测)中共“三大”上,陈独秀和马林认为:全体共产党员、产业工人都应参加国民党,全力进行国民革命;凡是国民革命的工作,都应参加国民党组织进行革命,即所谓“一切工作归国民党”,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国民革命的力量。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C ) A.接受共产同际的统一领导 C.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B.能够深刻地认识中国国情 D.高估了无产阶级力量

[解析] 材料反映中国共产党主张与国民党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国民革命运动是反帝反封的运动,因此是致力于开展民族民主革命。材料没有体现共产国际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深刻地认识”说法有误,应该改为“初步认识”,排除B项;材料即所谓“一切工作归国民党”,可排除D项。

8.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执行委员41人中,有10人是共产党员。结合所学知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C ) A.共产党控制了国民党 B.共产党的实力超过了国民党

C.反映了孙中山与共产党合作的诚意 D.国共合作以共产党为主导

[解析]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两党合作体现了孙中山的诚意。

9.(2018·常州高一联考)1926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认为:“广东国民政府的北伐,便成了第一等重要的问题……不仅是广东作军事的准备,更要在广东以外北伐路线必经之湖南、湖北、河南、直隶等省预备民众奋起的接应,特别是农民的组织……中国的潮流已渐由宣传群众组织群众而近于开始准备武装群众的时期。”根据上述材料,对北伐战争理解最准确的是 ( B

) A.广东国民政府的军事行动

C.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

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

[解析] 据材料“更要在广东以外北伐路线……预备民众奋起的接应,特别是农民的组织……近于开始准备武装群众的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时期工农运动高涨,北伐战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说明广泛的群众基础的问题,不是广东国民政府的军事行动,故A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不是国民革命时期,故C项错误;国共两党合作是国民革命、北伐战争的基础和前提,故D项错误。故选B项。

10.(2018·通化高一联考)对于蒋介石久攻南昌不克,中国共产党虽对他有不满,但仍尽力“去帮助他,不使他江西的战事失败,不使他离开北伐革命的战线,不使他失去军事上的地位”,并极力主张第四军、第八军东下,对他进行增援。材料表明当时

( A

) A.蒋介石展现较强的革命性

C.中共右倾思想占据上风

B.国共积极维护统一战线 D.革命统一战线名存实亡

[解析] 从“中国共产党虽对他有不满,但仍尽力“去帮助他”“不使他离开北伐革命的战线”判断材料反映的是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的北伐战争,此时的蒋介石展现较强的革命性,积极进攻封建军阀,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国民党“积极维护统一战线”,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国共两党配合进行北伐战争,不能说中共右倾,排除C项;D项明显不符合材料。

11.(2018·株洲高一联考)1926年12月,湖南省农民协会议决减租、减押、禁止高利贷、反对苛捐杂税;1927年1月,农民协会的会员增至二百万人。农民已将土豪劣绅不法地主特权彻底打倒,农民协会成为唯一的权力机关。这说明( A

) A.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C.中共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

B.土地革命取得了初步成果 D.国民革命以农民运动为核心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1926年12月”“1927年1月”和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为国民革命时期,故A项正确。土地革命取得了初步成果;中共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国民革命以

农民运动为核心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B、C、D三项错误。

12.(2018·巢湖高一检测)1927年7月,宋庆龄在声明中指出:“我对于革命并没有灰心。使我失望的,只是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此话针对的是( B ) A.北伐战争的失误

C.军阀纷争

B.国民党右派镇压革命 D.国民党内部分裂对抗

[解析] 结合1927年史实,“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针对的是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故B项正确;从题中可知不是表述北伐战争失误,故A项错误;C项不符合“领导过革命的人”,故C项错误;1927年主要是国民党右派镇压共产党,不是国民党内部分裂对抗,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有些当代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既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也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材料三 杜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两个口号,具体分析五四运动的性质和特点。

[解析] 本问根据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以及工人阶级在运动中的作用回答。

[答案] 性质:反帝爱国运动。特点:劳工(无产阶级)在运动中后期起了主力军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五四运动“补课”和“起点”的含义? [解析] 本问从五四运动的彻底性以及其历史作用答出含义。

[答案] 第一次历史巨变指的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成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并不彻底,而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所以说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第二次历史巨变指的是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而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什么。 [解析] 本问要结合五四运动的过程概括出主旋律。

[答案] 主旋律:是指爱国主义精神,还包括民主、科学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二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材料三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产生的原因。

[解析] 从材料一中的“独立的攻击的政策”“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到材料二中的“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说明中共由采取独立、攻击的政策转变为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原因”应从中共与国民党两个角度去思考。

[答案] 转变:从独立、攻击到决定党内合作。原因:共产党人认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唯一比较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强大的党,而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使其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孙中山决定同共产党合作。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取得的直接成果,这一成果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述转变反映的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

[答案] 直接成果:国共合作实现(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积极影响: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创建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从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获得哪些发展?

[解析] 抓住材料三中的“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可知,中共认识到了农民阶级的重要性。

[答案] 发展: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8课 Word版含解析

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课 Word版含解析

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5课 Word版含解析

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21课 随堂 Word版含解析

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23课 随堂 Word版含解析

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4课 随堂

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7课随堂含解析

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9课随堂含解析

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22课课时作业含解析

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单元质量评估2 Word版含解析

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4课 Word版含解析
《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4课 Word版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