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及以前高考断句真题(及答案翻译)

发布时间:2020-03-03 18:40: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1及以前高考断句真题汇编(及答案翻译)

1、(2007浙江)(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短句。(3分)

夫 明 六 经 之 指 涉 百 家 之 书 纵 不 能 增 益 德 行 敦 厉 风 俗 犹 为 一 艺 得 以 自 资 父 兄 不 可 常 依 乡 国 不 可 常 保 一旦 流 离 无 人 庇 荫 当 自 求 诸 身 耳 《颜氏家训•勉学》 (2)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明晓六经的要旨,广泛涉略百家著作,即使不能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行,纯朴社会风俗,也能学到一技之长,得以帮助自己。父亲长兄是不能够长久依靠的,家乡也不是可以常保安定而不遭战乱的,将来有一天,漂流离散,就没有人来保护你了,要求助于自己。

2、(2008浙江)⑵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巿而死者果政也《史记•刺客列传》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巿/而死者果政也

聂政的姐姐聂荌听说有人刺杀了韩国的宰相,却不知道凶手到底是谁,全韩国的人也不知他的姓名,陈列着他的尸体,悬赏千金,叫人们辨认,就抽泣着说:“大概是我弟弟吧?唉呀,严仲子了解我弟弟!”于是马上动身,前往韩国的都城,来到街市,死者果然是聂政。

3、(2010浙江)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 《魏书.胡叟传》

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

他的文章记述前人的记载,不违背旧时美德,叙述中世则符合当时的事,而不涉及轻贱侮慢之词。人们都以他的才华为奇,害怕他犀利的文笔。

4、(2011浙江)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朝廷各部门的奏议,他都用心纠举驳正,所以皇帝信任他委派他(的事多)。有时张文瓘因病请假移交的事务急于办理,其他宰相上奏事宜,皇帝一定要问:“与文瓘讨论过了吗?”如果没有议过的,皇帝就说:“到(张文瓘)那里和他一起共同筹划这件事。”

5、(2005北京)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 (05北京)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庐山的风景秀丽至极,简直是天下诸山的冠军。山的北峰叫做香炉峰;香炉峰的北面有一座遗爱寺;就在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的风景带更是漂亮得不得了,恐怕还远超过庐山本身呢!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爱上他了,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眷恋沉迷依依不舍而不忍离去,于是就对着香炉峰傍着遗爱寺,盖了一间草堂。

6、(2006北京)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 “夫赵之 于 齐 楚 扞 蔽 也 犹 齿 之 有 唇 也 唇 亡 则 齿 寒 今 日 亡 赵 明 日 患 及 齐 楚 矣 且 救 赵 高 义 也 却 秦 师 显 名也不 务 为 此 而 爱 粟 为 国 计 者 过 矣。(取材于《资治通鉴·周纪五》) (06北京)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 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赵国被秦国围困) 齐人、楚人奔赴赵国。赵国粮食匮乏,向齐国借粮,齐王不同意。周先生说:“赵国对于齐国楚国来说,是屏障。就像牙齿和嘴唇的关系,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今天赵国灭亡了,明天就会祸及齐国楚国。况且援救赵国,表明我国非常仁义,打退秦国军队,能使我们扬名诸侯。不为了这个而吝惜粮食,这是作为治理国家的人的过失。”

7、(2007北京)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直线的部分断句。(5分)

太 宗 谓 太 子 少 师 萧 瑀 曰 朕 少 好 弓 矢 得 良弓 十数 自 谓 无 以 加近以 示 弓 工 乃 曰 皆 非 良 材 朕 问 其故 工 曰 木 心 不 直 则 脉 理 皆 邪 弓 虽 劲 而 发矢 不 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取材于《资治通鉴·唐纪八》)

(07北京)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皇上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少时喜欢弓箭,得到好弓数十张,自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近来把它们给造弓的工匠看,却说‘都不是良材’,我问那原因。工匠说:‘木心不直,则木头的纹理都不正,弓虽然强劲,但射出的箭不直。’我这才明白先前的分辨不精了。我凭弓箭平定天下,辨别它还不能详尽,何况天下的事务,能够都知道吗?”

8、(2008北京)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取材于《韩非子·说林上》)

(08北京)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 杨朱到宋国去住在旅店里。旅店主人有两个妾,其中一个漂亮,一个丑陋,可是长得丑陋的受到宠爱而长得漂亮的却受到冷淡。杨朱问他的缘故,店主回答:“那个长得漂亮的自以为漂亮,但是我却不觉得她漂亮;那个长得丑陋的自以为丑陋,但是我却不觉得他丑陋。”杨子转对弟子说:“弟子们记住!品行贤良但却不自以为具有了贤良的品行,去到哪里不会受到敬重和爱戴啊!”

9、(2009北京)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短句。(5分)

天 之 道 其 犹 张 弓 与 高 者 抑 之 下 者 举 之 有 馀 者 损 之 不 足 者 补 之 天 之 道 损 有 馀 而 补 不 足 人 之 道 则 不 然 损 不 足 以 奉 有 馀 孰 能 有 馀 以 奉 天 下 唯 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 为 而 不 恃 功 成 而 不 处。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

(2009北京)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补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自然的规律,是减 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谁能够减少有余的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 到。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

10、(2010北京)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孟子曰:“仁者如射,发而不中,反求诸身。”吾 尝 学 射 矣 始 也 心 志 于 中 目 存 乎 鹄 手 往 从 之 十 发 而 九 失 其 一 中 者 幸 也。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诸身,手持权衡,足蹈规矩,四肢百体,皆有法焉。一 法 不 修 一 病 随 之 病 尽 而 法 完 则 心 不 期 中 目 不 存 鹄 十 发 十 中 矣。 (取材于苏轼《仁说》)

(10北京)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

一法不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鹄/十发十中矣 孟子说:“有德行的人就像射手一样,如果射箭没有射中,就回过头来从自身寻求问题。”我曾经学习射箭,开始时心里只想着要射中,眼睛看着箭靶,箭随着手发射出去,十次有九次是失败的,其中有一次中了,也是侥幸的。有一个擅长射箭的人,教我回过头来从自身找原因。双手握持住关键部位,脚步合乎规则,四肢周身,都有法度。一个地方没有研究,一个毛病就随着它出来了。毛病没有了,那规则也就被掌握完了,那么心中不再只想着射中,眼睛也不只看着箭靶,十次射箭十次都能射中箭靶了。

11、(2011北京)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熹 窃 观 古 昔 圣 贤 所 以 教 人 为 学 之 意 莫 非 使 之 讲 明 义 理 以 修其 身 然 后 推 以 及 人 非 徒 欲 其 务 记 览 为 词 章 以 钓 声 名 取 利 禄 而 已 也 今 人 之 为 学 者 既 反 是 矣 然 圣 贤 所以 敬 人 之 法 具 存 于 经 有 志 之 士 固 当 熟 读 深 思 而 问 辨 之 (取材于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既反是矣/然圣所以敬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 【试题分析】单斜线为必断句处,双斜线处为可断可不断处。

我私下里关注古代圣哲教人读书学习,无非是为了使人明白礼义道理,修养身心,然后推己及人,并不是为了记览词章,沽名钓誉,追求利禄。令天的一些学子,违背了圣者的教导。圣哲教育人的法则,在经典中都有记载,有志向的人,当熟读精思,审问明辨。

12、(2006广东)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子哉

(选自明·宋濂《杜环小传》,有改动)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子哉

史官说:交友之道太难(把握)了。当两人意气相投之时,友人可以以身家性命相许诺,好像(为了你什么事都可以办)世上没有什么难事了。等到世事发生变化你已走投无路(需要他)的时候,却不能履行当初所说的话背离你而去的人实在太多了。更何谈在(你)死了之后能照顾你的亲人呢?我观察杜环的事迹,即便是古代所称赞的忠义烈士又哪里能超过他啊!世俗常常说今人不如古人,这不也是冤屈了全天下的士人了!”

13、(2007广东)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②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 注:②因袭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异史氏说:自满必招致损伤,谦虚方可得到益处,这是客观规律。刚有点小名气就自以为是,偏执于叶公的不良恶习,因袭而不改变,不到一败涂地而不停止,骄傲自满真害人就是这样的啊!

14、(2008广东)用“/”给下列文言文断句。(4分)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选自《晋书•周访传》,有改动)

访练兵简卒 / 欲宣力中原 / 慨然有平河洛之志 / 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 / 闻敦有不臣之心 / 访恒切齿 / 敦虽怀逆谋 / 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周访操练士兵挑选精兵,打算尽力收复中原,慷慨激扬有平定河洛的志向。周访擅长安抚招纳士民百姓,人们都愿意为他而死。周访听说王敦有叛乱的心思,周访常常谈起这件事就咬牙切齿。王敦虽然有心里反叛的打算,所以(因此)在周访在世的时候都不敢为非作歹了。

15、(2009广东)⒐⑴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改动)

(2009广东)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李迪是贤相,当仁宗初立,章献临朝称制,很挟仗自己的才能,将有专制之隐患。李迪义正词严,能使宦官近习而不敢有非分之想,等仁宗皇帝的声德一天天竖起,章献也保全了好的名声,古人所说的社稷臣在这里就看到了。

16、(2010广东)(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选自明•谢蕡《后鉴录》卷下,有改动)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诸位将领擒获宋忠以后,面带笑容,非常高兴。皇上说:“宋忠本来就是一个平庸的人,凭借着能说会道,阿谀奉承,用财务贿赂奸恶之人,获得官职,执掌军权,便骄躁放纵,他能够迷惑一般的将士民众,但是(我们)看待他就好像是狐鼠而已。小小的胜利有什么值得欢喜的。”大家都磕头说皇上说的对。

17、(2011广东) 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有改动) (2011广东)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罗公在游击当官后,就派人寻找他的妻子,用重金赎回他的妻子,像原来那样重新结为夫妇,报答妻子卖身救自己的大义。这件事不值得作为范例,但是用这件事来看那些稍微(在一起)共同甘苦共患难,富贵之后就抛弃自己同患难的妻子的人,那厚道和不厚道的区别,大概不可以简单地用通理来衡量。上天造就这样的豪杰之士,光明磊落,怎么能用道学家的准则来衡量他呢?

18、(2008重庆)(1)用斜线(/)断句:(2分)

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

(节选自《晏子春秋》)

(08重庆)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 从前我们的先君桓公出游时,看到饥饿的人就给他们食物,看到贫病的人就给他们钱财(帮助他们治疗)。

19、(2009重庆)

11、用斜线(/)断句(2分):

若 徇 私 贪 浊 非 止 坏 公 法 损 百 姓 纵 事 未 发 闻 中心岂 不 常 惧 (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

(2009重庆)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如果徇私贪污,不但是破坏国法,伤害百姓,即使事情没有败露,心中怎能不常怀恐惧呢?

20、(2010重庆)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的部分断句。(3分)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 (取材于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行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

子厚从前年轻时,勇于帮助别人,自己不看重和爱惜自己,认为功名事业可以一蹴而就,所以受到牵连而被贬斥。贬谪后,又没有熟识而有力量有地位的人推荐与引进,所以最后死在荒僻的边远之地,才干不能为世间所用,抱负不能在当时施展。

21、(2011重庆)11.(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曲线的部分断句(3分)

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明)王守仁《观德亭记》

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目/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

君子射箭的时候,内心态度端正,外表身体站直,拿着弓箭瞄准,这样以后才可以射中靶子。所以古人通过射箭来观察一个人的品德。品德,是从内心中体现出来的。

22、(2008江苏)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班 固 论 司 马 迁 为《史记》:是 非 颇 谬 于 圣 人 论 大 道 则先 黄 老 而 后 六 经 序 游 侠 则 退 处 士 而 进 奸 雄 述 货 殖 则 崇 势 利 而 羞 贫 贱 此 其 弊 也 予 按 此 正 是 迁 之微 意。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节)

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弊也/予按/此正是迁之微意。

司马迁的《史记》先说黄老后说六家,先道后儒;它的《游侠列传》为奸雄的品性歌功颂德,它的《货殖列传》大颂商贾看不起穷人,是很不妥的。

23、(2009江苏)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观 足 下 所 为 文 百 余 篇 实 先 意 气 而 后 辞 句 慕古 而 尚 仁 义 者 苟 为 之 不 已 资 以 学 问 则 古 作 者 不 为 难 到 古 者 其 身 不 遇 于 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

(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节)

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

观阅您所写的一百多篇文章,全都是先想好文章的主旨大意然后再斟酌词句的,主旨又都是仰慕古人崇尚仁义的文章,如果您一直用这样的办法去写文章,在文章中运用你的才华学问,那么以前的作家学者也不是不能超越的。古时候的人怀才不遇,就把志向寄寓在文章中,希望自己的文章在后世得到认可。自从两汉以来,大富大贵的人有很多,但现在看来,有谁能像司马迁、司马相如、贾谊、刘向、扬雄这些人那么名传千古呢?

24、(2005辽宁)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部分用“/”断句。(4分) 庄 宗 与 梁 军 夹 河 对 垒 一 日 郭 崇 韬 以 诸 校 伴 食 数 多 主者 不 办 请 少 罢 减。 (节选自《旧五代史•冯道传》)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

当时庄宗军队与梁军隔黄河对峙,一天,郭崇韬认为诸将校会餐人数过多,主管人供应不起,请求减员。

25、(2006辽宁)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4分) 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束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 (选自《晋书•孝友传》) 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断句共4处,每处1分。错l处扣1分)

乡里人管彦年轻有才,还没出名,王裒却认为他一定会发达,就提拔他并和他做朋友。两家孩子刚出生时,就互许婚姻。

26、(2007辽宁)13.将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4分)

故 曰 勇 于 私 斗 而 怯 于 公 战 又 奚 独 怪 于 狗 而 烹 之 嘻 过 矣 ! (清•崔述《冉氏烹狗记》,有删节)

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

所以我说:为私而斗很勇敢,为公而战就胆怯的人也有的是,又何必责怪那只狗而杀了它呢?咳,这不太过分吗?

六级翻译真题及答案

《口技》翻译及断句

13年12月翻译真题及答案

12月四级翻译真题及答案

翻译真题及参考答案

高考真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高考语文成语真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断句翻译题

6月英语六级翻译真题3及答案

CET4翻译真题及答案解析(第三套)

及以前高考断句真题(及答案翻译)
《及以前高考断句真题(及答案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高考断句真题 真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