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江西省遂川中学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发布时间:2020-03-03 05:44: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江西省遂川中学2018届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政

治试题

命题人:罗典圳 审题人:李任生

第Ⅰ卷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国的美食因地而异,各具特色。《舌尖上的中国》按照所处的地缘环境,讲述了中国大江南北的各色原生态美食,充满着浓郁而迷人的地方特色,让人仿佛嗅到了家的味道、童年的味道、故乡的味道。这说明

①中华民族文化深远持久、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③一定的文化源于一定的社会生活 ④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成龙欲捐四栋安徽古建筑给新加坡高校”,消息一出,争议四起。历史学家认为,皖南这些古村落、古民居是中华文明发展至明清时期在徽州地区的民间积淀,对其进行保护,就是保护中华文明。这反映了

A.文化对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B.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D.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但当时的诸子百家,群星灿烂,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孙子兵法》至今为兵家经典,甚至被应用于当代企业管理。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A.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B.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C.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D.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4.如图所示,每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都可以由内到外,从最核心的精神文化做起,直至最表层的物质文化,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抓出成效,这是因为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推动企业发展 ③文化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④一定的文化是对经济的反映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5.某学生在给母校的毕业留言中写道:“进校时随处可见的社团海报给校园带来缕缕色彩,青涩的我怀着憧憬成为‘社团人’,从心怀忐忑不善谈吐到大胆发言积极参与,在社团的百花丛中寻求我们青春与梦想的舞台。”该留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

③校园社团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④参加校园社团活动有利于培养健全人格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比较注重“实在”、“直来直去”、“实事求是”、“大恩不言谢”、“刀 子嘴豆腐心”的价值。在西方,即使是朋友间也信奉“不批评、不抱怨”的价值。对西方人的赞美之辞,不必沾沾自喜,那很可能是他对你礼节性尊重的表示。这说明

A.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B.文化是属于民族的,更是世界的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D.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7.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体现的道理与漫画寓意一致的是

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③耳濡目染 ④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2014年10月10日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的书展上,“跨超本”《红楼梦》现身书展。跨超本《红楼梦》不仅仅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书,它是建立在“跨媒体、跨时空、跨文化、超链接”之上的一种崭新的互联网阅读数字出版模式, 读者可以方便地在电子个人终端设备上阅读、观看、收听《红楼梦》情节相关的多媒体内容。关于“跨超本”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①“跨超本”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传媒 ②“跨超本”作为文化传播的途径超越了时空的局限

③“跨超本”的出现有利于发挥大众传媒文化选择、文化传递和文化共享的功能 ④“跨超本”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将会逐渐被取而代之

A.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9.“生活有国界,婆媳无国界”某演员的一条微博无意中道出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真谛:“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世界各民族文化渐趋融合

②民族特征越明显的文化越是优秀的文化 ③文化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④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构成了世界文化的五彩缤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 10.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下列诗句没有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是 ①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先锋 ②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而动其心 ③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做主人翁 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1.有专家认为,古诗文入课堂,留给学生的核心,不是那些分崩离析、可以量化和默写的 “知识点”,而是对传统文化的更多了解与热爱,对民族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自然认同。该观点强调

A.古诗文教学对人的影响应是潜移默化的 B.古诗文教学应关注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 C.古诗文教学不应抹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D.古诗文教学应正确选择、传递、创造文化

12.余秋雨的一系列“文化散文”中,始终贯彻着一个鲜明的主题: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 追溯、思索和反问。“我小说中的人物事件确实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长起来的。我不了解很多国家,但我了解中国和中国人民。中国大地是我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

A.文学作品以文化为工具塑造艺术形象,反映作者的审美取向 B.文学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其实质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 C.文学作品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真实再现

D.文学创作是人类为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特殊物质生产活动

13.“微妙堂”是郑德采医生开展社区义诊的好帮手。三年前,每次有活动,他便一个个打电话。现在有了微信,约定时间社区义诊已经连续搞了30场。惠及群众近3000人。郑德采用爱心、热情与业务书写精彩故事。从郑德采的精彩故事,我们感悟到

①文化素养只有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才能培养出来的

②文化创新的成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

③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已经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14.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中强调“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文艺创作不应该迎合市场 ②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 ③重视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 ④文艺创作要重视表现中华民族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5.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构想以发展为目标,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新丝路精神,让世界见识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襟。新丝路精神

要求我们

①要继承传统,革故鼎新 ②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既要发展本民族文化,又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④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6.沈绣是清末刺绣艺术大师沈寿吸收西洋油画的光与影、明与暗的绘画理念,革新中国传统刺绣针法和色线用法而独创的一种极具艺术表现力的仿真绣技艺,开创了中国刺绣艺术的一代新风,在刺绣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艺术地位。材料表明,文化创新的过程是

①改造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的过程 ②开展文化交流,消除文化差异的过程

③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④坚持“西学为本、中学为用”的文化融合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指出,为整合所有可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消除信息 孤岛,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利用云计算技术,建设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云,搭建起功能强大的网络平台,促进学习型社会的的形成。这是因为

①建设学习型社会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建设学习型社会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④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8.文化部确定了宋刻《三国志》《春秋经传集解》等4478部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以及甘肃拉卜楞寺、浙江瑞安玉海楼等62家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这是推动我国古籍保护深入开展的又一重要举措。国家重视保护古籍,这是因为 ①古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古籍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民族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

③古籍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

④保护古籍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A.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19.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是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郑重承诺,作 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文化学者认为,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体现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因为

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民族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②“以和为贵”的和谐文化培育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民族禀性

2 ③中华文化崇尚“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④崇尚“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由共青团中央主办、中国青年网承办的全新大型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网正式上线。建设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依据是

①爱国主义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主心骨”

②爱国主义基本内涵不变

③爱国主义是我们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

④传播爱国主义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只有在与其他文明的相互激荡中,才能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才能保持长久不衰的活力。这表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过程中,必须

①要抵制一切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②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

③要兼收并蓄、全盘吸收

④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2.春节燃放爆竹是中华民族辞旧迎新的习俗,然而因春节期间全国各地雾霾天气频现,放鞭炮习俗再一次引起了人们争论。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爆竹文化是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批判继承

②爆竹文化应与时俱进,推进爆竹文化的创新

③尊重民风民俗,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④放鞭炮污染环境,属于落后文化,应该取缔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3.键盘时代,“提笔忘字”现象屡见不鲜,一些生编硬造的网络语言使美感荡然无存。拯救汉字、唤起全民对汉字的关注与重视成为许多人的共识,这是因为 ①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汉字历来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 ③汉字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④发掘汉字之美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4.某校开展了以号召学生远离手机黄网和网络低俗文化的一系列活动,请你给该校这个活 动选出一个最合适的标题

A.遵守职业道德,维护网络安全 B.提高辨别眼力,抵制网络污染 C.行使监督权利,打击网络违法

D.发展大众文化,繁荣文化市场

25.青釉提梁倒灌壶(见右图)为五代时期耀州窑器皿中罕见的珍品文物。设计独具匠心、

巧夺天工、科技含量极高。古代工匠利用了连通器液面等高的原理,壶盖与器身连为一体,梅花形注水口设于壶底中央,壶内有漏柱与水相隔,灌水时将壶倒置,待盛满后,将壶放正,滴水不漏。它体现出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民族富有创造力 ③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始终处于世界前列

④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0分)

26.材料: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并阐述了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的五个基本原则。其中有‘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这一原则。只有依靠人民的力量,法治国家才能最终实现。让人民群众真正参加到法治建设中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美好幸福生活,必须依靠法制,让人民参与和监督, ‚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让法治真正成为政府的行政方式、全民的生活方式。

联系材料,从文化作用的角度,谈谈你对“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对依法治国作用的理解。 (16分)

27.材料:城镇化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是我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它激发无数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同时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发展的软肋。在中国梦的版图上,包含历史文物保护在内的中华文化的承续与繁荣,既是情感表达,也是重任兑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保护好中华历史文物,也即留住民族的‚乡愁‛!

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保护好中华历史文物,也即留住民族的‘乡愁’”的理解。(8分)

3 28.材料: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医药、天文、数学等输入中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的知识,分析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与发29.材料:文化交流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在国际交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对外交往中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积极主动做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好地感知中国、了解中国。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文化优势,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把一个文明进步、开放包容、繁荣发展的中国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要以永远做学习大国的姿态,吸收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博采众长、为我展的意义。(

10分) 所用,促进当代中国文化实现更大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简述中国精神的内涵和中国精神的重要作用。(6分)

(2)“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互联互通战略,也是文化互联互通战略,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怎样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10分)

4 遂川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政治学科第一次月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1-5DDCAC 6-10DCBDD 11-15BBBCC 16-20ADDCC 21-25DBDBA

26.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培育主体意识,培育公民政治法律素养,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推动法治化进程。(4分)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培育主体意识,培育公民政治素养,为法治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4分)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实行依法治国,培育人们的法律意识,形成尊重法律权威的价值观,有利于推动法治化进程。(4分)

④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们素养的高低影响法治建设的进程。(4分)

(注: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也可代替②给2分。)

27.①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它民族的独特标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城镇化建设中保护好中华文物,保护好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有利于维系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也就能留下民族的乡愁。(4分)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保护好中华历史文物,有利于做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为中华文化文化发展创新奠定根基。(4分)

28.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丝绸之路繁荣了商业贸易,有利于促进商品中蕴含的文化的交流与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交往。(3分)②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4分)③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医药、天文、数学等输入中国。(3分)

29,(1)中国精神的内涵:中国精神指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分)

中国精神的重要作用: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它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个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2分)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2

分)

(2)①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分)②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2分)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2分)④通过商业贸易、教育等多种途径,同时借助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大众传媒等传播手段进行文化交流,在中外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中积极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3分)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政治试题

高二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礼县实验中学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政治试题

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高二年级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日语试卷答案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总结

仙桃市汉江中学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1月月考

江西省遂川中学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江西省遂川中学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