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体育课与体育

发布时间:2020-03-03 21:29: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喜欢不喜欢怎样去喜欢——

体育与体育课

摘要:为了更好的促进中小学生体育课程标准的改革,针对中小学生“喜爱体育运动,但并不喜爱体育课”的现象,对原有的体育教学、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 :体育 体育课 学生

体育是一种人造的游戏,发展与游戏的科学。作为一种超越自然的文化,自然而然得到了人们的喜爱。人们从各种体育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感觉,淋漓尽致的释放了“动物”的本性,同时也体会到了自己的份量。当今,体育运动已经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人们宣泄的途径。体育运动呼唤人们表达自己久欲表达但又不易表达的那种征服欲望,宣泄一下早已被压抑得不能再压抑的情感。当今社会,学生的压力可谓前所未及:学生要面对父母期望的压力,面对纷繁复杂的考试的压力,面对今后就业的压力⋯⋯这些压力也迫切的需要减轻或暂时的消除。因此,体育运动便成了中小学生特别钟爱的娱乐项目。但是,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在不自发的运动过程中生龙活虎,在体育课中却死气沉沉,甚至出现许多学生逃课的现象。其中的原因仅仅运用教育升学的压力来说明显然不够,我们有必要从学校体育、体育教学的本身来寻找其原因。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对此问题作出一点评析。

1.分析原体育教学的不足之处

作为一名学生,他们从久坐的教室来到操场的时候,他们需要的是舒散一下禁锢着的筋骨,放松一下绷紧的大脑,希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活动,他们认为体育课就是“玩乐”。然而,事实上,我们的体育课是一门课程、一门学科,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践性,这与他们想象的体育课有一定的差距。这样的差距为何如此之大,如何来缩小这样的差距?以下就对目前我国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1 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1.1.1训练式的教学

竞技运动在社会需要和其自身生命力的推动下,以较快的速度进入了体育的教学内容,并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这本应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却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1)学生对某些竞技运动技术并不像期待那样乐观,例如:田径,体操类项目,学生已经表现出了厌恶情绪,但对跑跳游戏类项目却热情不减;(2)教学效果不佳,这种教学效果不佳主要反映在“教不会”和“教不好”的问题上,即所教东西离学生能独立从事的运动项目相差太远;(3)竞技运动关注个体差异的时候,更多的是从不同项目的选择上来考虑的,而在一个项目中则很少考虑多种个体的需要。例如蹲距式跳远的教学,体育教师总是先教原地起跳,慢跑三步起跳,接着三步起跳入坑,然后腾空步练习。在学生基本学会的基础上学短距离助跑起跳、空中动作等等,然后学生跟着这个程序漫无目的地练习。这种训练竞技运动员的模式,完全不考虑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学生对不感兴趣的东西被迫加以“认真”的学习,这不仅损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了厌恶情绪。当然我们不可否认,竞技运动从体现人的价值,培养人的精神方面来看,具有特殊的意义。同时,高水平的竞技运动是属于少数人的运动,是以挖掘人体大潜能的极限强度运动,不仅单调、枯燥,一般人对它是很难产生

兴趣的。而中小学体育课是面对全体学生,是以促进人的三维健康为目的的教育形式。体育教育的目的不是塑造一个竞赛的胜利者,去追求“赢”,而是培养一般的学生成为战胜自我的胜利者。

1.1.2填鸭式的教学

体育课是一个教育过程,他在“为什么教”“教什么”“谁来教”“怎么教”“在哪教”等方面都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因此学生就会感觉到体育课与校外体育不一样,感觉到这种体育课缺少主动性、选择性和探究性。目前的许多体育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自主的选择教授方法,主动告诉学生即将遇到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学生不需要积极的思考,不需要知道动作的作用、来源、以及为什么学此动作,只要跟着教师的吩咐进行练习就行。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注重学生内部动机的挖掘,低估、漠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我们目前的体育课就把学生本来不多的自主学习时间抹杀掉了。那么学生就会更加感觉到体育教学的强制性、单调性与竞技性。因此我们的体育课要加大学生的选择性、体验性、自主性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填鸭式教学方式。

1.2体育教学目标

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是整个学校教育阶段所达到的结果,建国以来我国颁布了五部体育教学大纲,提出的五个课程目标,基本上都是以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为构成体系,总体上存在以下问题:“在体育教学目标中,重生理,轻心理,重整体性教育,轻个性培养,忽视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目标设置太空泛、太笼统,目标的衔接没有体现层层递进,目的、任务、关键词混用,目标表述不清;目标的设立中,各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基本相似、内容重复、无侧重点;目标只重视学生目前的发展,忽视学生未来的发展。”学校体育本来就是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同步发展、丰富生活内容、提高生活质量,为学生喜欢的一门课程。但由于学校体育中各层次目标经常发生错位现象,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特点与学校体育中各层次之间关系不清楚。对课程目标的科学性和人文性的重视程度不同,对课程目标的科学性研究处于核心地位,而对课程目标的人文性研究甚少。这些问题都会使体育教师从茫然走向随意,使学生从心理上远离学校体育,起不到目标的层层渗透和指导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建立科学的课程目标体系,使目标更具有层次性,使课程目标更具体,更明确,更具有操作性。

1.3单调陈旧的教学内容

从我国先后编写的五套教学大纲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规定太多、太死。对我国的地域的差异性,和各个地区的经济差别考虑的太少,同时对学生的兴趣、能力和他们的实际情况的关注也不够。例如:我国的体育教学大纲中规定,小学

一、

二、三年级学生以短跑作为训练身体的教学内容,并要求学生的心率达到140次/min 以上。试想这种教学内容怎么能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怎么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我国的教学内容可以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单纯的竞技体育摆脱出来,广泛开展那些学生喜闻乐见的、适应学生不同身体条件的各种游戏项目,商定或修订竞技项目的规则,使这些项目的约束力小、灵活性大,满足中小学生的需要,激发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同时课程改革必须改变原有课程管理体系,使课程管理的一元化向多元化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根据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水平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培养全面发

展的人。另外,在当前的体育教学内容中确实存在了一部分“低水平重复”的问题,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从小学一直滚到大学的前滚翻”“从小学到大学的一直学起跑”的奇怪现象。如果说重复的教学内容和重复性的教学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的话,但上述的两种现象不但不能提高知识和技能,相反会造成巨大的负面效应,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使学生感到体育学科没有什么内容,枯燥无味。

1.4 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

随着体育课程的改革发展,体育课的分组已和学生的自主选择密切的联系在一起了。教师和学生对不同课程模式的选择,以及学生对学习项目的选择,均要求对体育课的分组形式作相应的改变。回顾一下以往的教学组织形式,我们可以知道,以往的教学组织形式过于严密,体育课中的各种运动练习时间都是精确到用“s”来计算。例如每个学生练习一次全程助跑起跳的跳远。每个学生用的时间、全体学生所用的时间、中间休息时间和整理场地的时间都计算得清清楚楚,试想这与工业化社会“流水线作业”有什么区别?同时教学组织形式还存在着教师中心论观念。回顾一下一些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公开课就一目了然。教师成了“舞台”上的主角,他尽情发挥,学生机械地如同实验器皿一样。按照教师指示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大家都知道,一般的体育课1周只有2次。学生理应在这每次只有45min 的课堂中充分愉快地活动。但是过多的条条框框和过分的约束性,怎么能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呢?在教学组织形式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教学分组。在我国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采用以行政划分班级,在这种班级分组的情况下,出现了不同体质、兴趣、心理和社会承受能力的学生同时在学习同一内容,练习同一强度,遵守同一练习时间。试想这怎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怎么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5 终结性、绝对性的考核标准

《体育合格标准》或《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对一名体育教师来说也许并不陌生,依据此标准,无论老师平时教什么内容,学生的能力如何,最后考试都按照统一化的标准来进行测验,并且测试的成绩在体育课的评分中占很大的比重。这种评价标准使学校和学生都带着功利性思想去上体育课,评价的目的难以实现。这种考核制度严重挫伤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不利于改进教学,同时也不利于激励和监督学生进一步学习。目前的中小学对体育课的评价绝大多数都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作为一种评价学生的方法,终结性评价也叫一次性评价,评价往往被看作为教学活动的终结。“这种评价只重视结果,其功利性显而易见并且缺少一个信息反馈过程。因此,对改进教学、鼓励和督促学生学习均缺乏动力。这种评价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性评价。”我们绝不能把评价理解为考试和评分,很多评价只是为了起到鼓励学生学习和调节教学的作用。日本的评价标准与我国的评价标准大不相同,日本对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定不仅考虑到了学生的态度和行为的进步 与发展,并提出应依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证,而不是以统一标准要求所有学生。我国的体育考核标准并没有把体育课的评分标准从整个学习评价中分离开来,相反却把那些不应该列入体育课评分标准的内容也列入了评分体系中,同时又忽略了对学生非体育(如情感、态度等)的成绩的评分。在体育课的评价过程中,缺少学生的自我评价、阶段评价;在评价目的上,只求评分的最终结果,忽略了对学生的鼓励与鞭策的积极作用和修订计划与改进教学反馈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改变目前的评价体系,把目前在体育课中对学生的单一的、绝

对性的、终结性的评价转变为绝对性、终结性与相对性、过程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形式多样化,评价方法人性化。

2 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口号已经喊了多年,但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还是成不了主体。因为学生一旦成为教学中的主体,教师的尊严、教师的位置、教师的地位在一些教师的眼中,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一直沿袭着“教与被教”“训与被训”的关系,这必然导致教师将注意力集中在体育教学的精心设计和教学技巧的运用上,甚至于会出现“发泄式”、“专制主义”等教学方式,至于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完全不予考虑。教师成了课堂的主角,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完全被忽视。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中评不中用”的教师唱主角的“好课”。想一想这种不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而忽视学生主体参与性的课,能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吗?

3 建议

针对“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状,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体育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运动中真正可以体验到运动和学习的乐趣。因此,我认为我们当前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观念上,应该从单纯的体育向“健康第一”转变,从一次性学习向终身学习的转变,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从记忆性学习向思辨创新性学习转变;(2) 体育课程目标的设置要把人文性与科学性有机结合;(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关注学生的运动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4)课程管理体制的一元化向多元化发展,并结合我国实际不断完善课程管理体制;(5)评价体系的科学化(重视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方法人性化)。(6)优化的师生关系。我认为如果能做到这些方面,那种认为体育课是“剥夺人生乐趣”观点,将逐渐会转变成为体育课是“协助学生解开人生价值结”的课程

4 参考文献

[1]刘晓莉.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体系的回顾与展望.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1.77.

[2]曲宗湖.体育课程的约束力和灵活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160-82.

[3]刘良慧.张先华.教育观念的革命[M].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2.68-109.

[4]黄叔怀.体育保健学[M].苏州大学出版社,1997.3.5.

[5]李祥.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1.159.

体育课体育教学安全措施

也谈民间体育游戏与小学体育课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体育课的升华

体育教案体育课说课稿教学教案

体育教案认真上好体育课

体育课论文体育课心得体会,快乐体育

体育教案体育课说课稿(篮球)

小学体育一年级体育课教案

室内体育课体育优秀教案

信息技术与体育课

体育课与体育
《体育课与体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体育课模式 体育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