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西婚礼习俗

发布时间:2020-03-02 10:08: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中西方婚礼习俗之差异

摘要:自古以来,婚姻是人伦之首,婚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婚姻观念方面的差异,折射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就造成了二者婚姻习俗方面的差异。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不断向婚姻风俗沉淀,所以,中国的婚俗文化凝聚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具有独特的东方魅力。而西方国家,由于地理,民族,历史,宗教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他们的婚嫁习俗与中国不尽相同,带有鲜明的西方色彩。当然,中西方婚礼习俗都是在本国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形成的,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婚礼习俗的介绍,比较分析了两种文化对婚礼仪式的影响。同时,也让读者可以通过婚礼习俗的不同来了解中西方文化自身内涵,进一步加强对语言及共同文化的理解。

关键词:婚礼习俗; 历史背景; 文化交融; 差异; 原因

自古以来,婚姻就是人的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活动,几乎在每一个社会文化中,都有举办婚礼的习俗。人类似乎天生就有这么一种需要,用婚礼将丈夫和妻子的关系公开并确立下来。而最重要的是人们可以透过纷繁绚丽的风俗来更清楚的认识人类社会历史,探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规律。婚礼同时也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国有着5000年灿烂而悠久的传统文化,这是世界各国有目共睹的,而婚礼文化在中国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后,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而西方的婚礼文化也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现在社会上流行中式婚礼西方化,西式婚礼中国化,都在说明着婚礼的形式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这体现了婚礼文化的丰富,中西方两种文化的碰撞,以及中西方文化的交融。而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也必然带动各国之间经济的合作发展,没有了文化上的冲突,政治也会变得相对稳定。

一,中西不同的婚礼礼仪形式

1、中国婚礼形式

中国的传统婚俗有“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这些繁俗礼节。所谓“三书”,就是指聘书、礼书、迎亲书。(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而“六礼”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谋,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问名:

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 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 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 「择日」。 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而在这之间更有换庚谱、过文定、过大礼、安床等一系列的活动。而在这些活动中有着大量的禁忌和礼俗,比如新娘嫁妆中要有剪刀(蝴蝶双飞)、痰盂(子孙桶)、尺(良田万顷)、片糖(甜甜蜜蜜)、银包皮带(腰缠万贯)、花瓶(花开富贵)、铜盆及鞋(同偕到老)、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两双用红绳捆着的筷子及碗(有衣食)、七十二套衣服,用扁柏、莲子、龙眼及利是伴着(丰衣足食)等物,每样物品都有其不同的含义。同时,在婚礼进行时也有一定的顺序,按一般的情况,在整个婚礼过程中有: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等待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出门(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礼车( 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掷扇(礼车起动后,新娘应将扇子丢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去,扇子由新娘的兄弟拾回,掷扇后必须哭几声,且在礼车之后盖「竹筛」以象征繁荣。)、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摸橘子(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或苹果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喜宴(时下颇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礼服向各桌一一敬酒。)、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须端着盛香烟、喜糖之茶盘。)、闹洞房(新人被整之灾情大小,端视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礼上戏弄别人,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厚等。)、三朝回门(在婚后第三天,新妇由夫婿陪同下,带备烧猪及礼品回娘家 祭祖,甚至小住一段日子,然后再随夫婿回家。)。有此可以见到我国文化的繁琐,但不要以为繁琐是我国婚礼的特有

特征,其实,不同国家虽然有不同的婚俗,但从繁复的细节与用品的喻意,都可见对婚姻的尊重和期许无分国界。

现代的婚礼形式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一般是在教堂或酒店里,男女双方在结婚公证处领取结婚证后就是喜宴,在喜宴上新娘要轮流向每位客人进酒,不管男女老少,都要喝一口新娘进的酒。有时双方的朋友会刁难新娘,新娘若回答不出他们的提问就要送一大堆的喜糖作为交换。喜宴结束后,大多数情侣会去度蜜月。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体现了中国婚礼的特点:隆重,热闹,喜庆。

2、西方的婚礼形式

在西方国家中,婚礼时有旧(Something Old)、新(Something New)、借(Something Borrowed)、蓝(Something Blue)等习俗。旧是指母亲传下来的婚纱,头饰或首饰,代表承受美好的一切;新是指朋友送的礼物如裙子,饰物,象征新的生活;借是指可向任何人借东西回来,据说从富裕亲友借来金或银放在鞋内,象征带来财运;蓝是指新娘的一些小饰物或花束用蓝色,意味着新娘的纯洁及贞贞。而在进行婚礼时,西方亦有大量的习俗。比如,在结婚时新娘总要带着一方手帕,西方人认为白手帕象征好运。根据民俗说法,农夫认为新娘在婚礼当天所流下的泪能使天降甘露,滋润农作物。后来,新娘在新婚当天流泪,就变成她将有幸福婚姻的好兆头。而在婚礼典礼时,新娘总是站在新郎的左边,据说,古时候,盎格鲁撒克逊的新郎必须保护新娘子免得被别人抢走。在结婚典礼时,新郎让新娘站在自己左边,一旦情敌出现,就可以立即挥出配带于右边的剑,吓退敌人。在进行结婚晚宴时,要特别定制结婚蛋糕,根据历史记载,自罗马时代开始,婚礼结束时,人们会在新娘头上折断一根做面包的材料----小麦,象征生育能力,面包屑则代表着幸运。 现代的西方婚礼是属于浪漫型的,整个婚礼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浪漫的气息。一般有以下步骤:1来宾入席。2奏结婚进行曲。亲友点上蜡烛,牧师领唱诗班进场,宣布婚礼开始.伴郎伴娘和新郎陆续进场,女方家长陪新娘进场全体起立.3女方家长入席。新娘挽着父亲的手,步入大堂,伴娘和花童一同进入会场,全体来宾起立,父亲郑重的把女儿交给新郎,女方家长就坐,全体来宾就坐。4牧师证婚。新人进行结婚宣誓,宣告愿意结为夫妻。5新郎新娘互戴婚戒,宣誓。6献诗。来宾在唱诗班的带领下,唱祝福歌。7礼成。奏乐,新郎站右边,新娘站左边,两人一起走出教堂,伴郎伴娘随后,家属以及来宾随后退场。8茶会或晚宴。 3,中西方婚礼服饰方面的不同

进行婚礼不只是有仪式习俗需要遵守,在穿着方面也有讲究。中国传统婚礼进行时新郎和新娘着红色的礼服,象征的吉祥如意,预示在结婚后日子红红火火。而西方的新娘则穿白色的礼服。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象征欢庆。1850年到1900年之间,白色亦是富贵的象征。到了本世纪初,白色所代表的纯洁意义更远超其他。西方认为白色与童贞有关。古罗马的新娘穿着白色的婚纱,蒙着鲜橙黄色的面纱,象征着激情的火焰。在西方的天主教传统里,白色代表着快乐;其他一些

地区,白色在他们的婚礼和葬礼里指示各种各样的通路典礼和意义。例如,在安达曼群岛(Andaman Islanders),白色代表一种地位的变化。“传统”的白色结婚礼服,在早期是贵族的特权。在多利亚女王时代,大多数的新娘只能穿传统的国家服装,只有上层阶级才能穿代表权力和身份的白色婚纱。一直到近代,贵族阶级的特权消失以后,白色的婚纱才成为普通新娘的礼服。而相对于西方白色婚纱的历史,中国婚礼中的大红色的凤袍的历史则较简单。龙凤在中国的神话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龙主阳凤主阴,而阳则代表男子,阴就表示女子。因此新娘就用凤表示。所以在红色的礼服上绣着凤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二、中西方婚礼的差距产生的原因:

1、思维模式

文化会影响人们对外界世界的看法和认识,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文化,因此在思维模式方面必然存在差异,这一点在东西文化之间表现得有为明显。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很分析,而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则表现出直觉整体性,这一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特征。由于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往往特别重视直觉,注重认识过程中的经验和感觉,在交往中也往往以这种经验和感觉去\"以己度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模式相比,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模式具有明显的笼统性和模糊想,久而久之,会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可以解释为识别和简化对外界事物的分类感知过程。

2、价值取向:

人们的交际能力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必然与价值观联系在一起,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特有的价值体系,这套体系能够帮助人们区分美和丑,这就是人们的处世哲学,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但是它不能脱离具体的文化而存在,每一种文化的判断标准是不同,这种文化认为是好的,另一种文化可能认为不好,但是它们在自己的文化体系中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决不可以理解为一种价值标准先进,而另一种价值标准落后。以中西文化为例,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推崇谦虚知礼,追求随遇而安,不喜欢争强好胜,同时社会风气也往往封杀过于突出个人。在中国文化中,集体取向占据主导地位,追求个人发展被视为是一种严重的个人主义,必然会受到谴责。而西方文化则非常崇尚个人主义,\"随遇而安\"被看成是缺乏进取精神的表现,是懒惰,无能的同义词,为社会和个人所不取。

3、行为规范

简单的说,就是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一种规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经常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套用自身所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来判断对方行为的合理性,由于双方的行为规范存在差异,相互之间会产生误解,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比如说中国人轻拍小孩子的头是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非常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对此会非常愤怒。所以说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否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运用行为规范是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要保障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就不许理解对方的行为规范,尤其是什么行为是被禁止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遵循入乡随俗的原则。

4、宗教观念

中国大部分人信仰的是佛教。而西方大多数人信仰的是基督教。中国的传统婚礼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拜天地,拜完天地就算是礼成了。西方的婚礼是属于浪漫型的,整个婚礼从开始到结束到充满了浪漫气息。新娘的礼服一般为白色,新郎是黑色的礼服,使整个婚礼显的庄重严肃,到教堂去举行结婚仪式是整个婚礼最重要的环节.首先,随着婚礼进行曲的节奏,新娘挽着她父亲的手走到新郎面前,由她的父亲将她亲手交到新郎手中.牧师会要求新郎新娘对对方作出一辈子的承诺,这也是整个婚礼的高潮.然后他们会在牧师和众人的祝福下,交换结婚戒指并亲吻对方。而新娘手中的花球也不是一般的装饰用品.在婚礼结束时,新娘就会抛给到场的女宾客,如果谁接到花球,谁就是下一个结婚的人,这就使整个婚礼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三、透过中世纪中西方婚姻礼仪的比较分析其文化内涵 中世纪时期中西方的婚姻礼仪已经存在极大差异,而其最主要的原因便在于婚俗文化的根源不同。西方国家受宗教思想影响较深,尤其是基督教思想的影响;而中国古代传统婚礼的价值观念的核心是儒家传统的宗法思想,是一种“夫为妻纲”、传宗接代的庆典,婚礼格外隆重奢华,各种仪式活动也渗透着“早生儿子早得福”、“多子多孙多福寿”的宗法意识,即《礼记?昏义》所说的“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中国传统的宗教仪式主要是对祖先的拜祭。祖先被视为血源之本(“祖宗,人之本也”),祖先崇拜则是为了“报本”,祖宗祭祀是传统中国家庭重要的礼仪活动,在其婚礼中也有明显体现;而西方国家崇尚基督教,其婚礼一般在教堂举行,并由教士主持,婚礼过程中贯穿着“圣父”、“圣子”、“圣灵”这“三位一体”的基督思想的传播。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中国传统婚姻的首要要求,它反映古代社会家长制度和包办婚姻的价值观,这不仅在礼俗上得到肯定,而且也在政治、法律上得到认可和巩固;西方婚礼则反映出男女双方的地位相对较平等。基督教强调男女都是上帝的儿女,男女应该平等,不存在谁服从谁的问题,所以,他们不像中世纪的中国人,只重视生男孩,而是把女孩也看成爱情的结晶,一样受到父母的疼爱。之所以称其为“相对平等”,是因为它本身也存在男女不平等的地方,例如在婚礼开始时,教士向女方问道,“你愿意以这位男子为夫,服从他、服侍他„„”,而且也存在贵族和王室联姻、政治婚姻等问题,只是没有中国古代的那么明显罢了。相比之下,中国中世纪时期的婚礼所表现出来的则是极其明显的“男尊女卑”以及“男本位”思想,妇女地位低下,“三从四德”要求妇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可见妇女的一生都要依附于男子,服从于家族利益。在古代婚礼中,纳采、问名、纳吉,请期和亲迎皆用雁作礼物,因为雁是随阳之鸟,“妻从夫之义也”。在拜堂之前,男女双方根本“素未谋面”,反映了“男女授受不亲”的思想。再者,婚礼过程中,许多礼节都是针对女子而设定的,例如“跨鞍、跨火、抱毡”等等。

中国传统的婚俗也带有较强的封建政治文化色彩,婚姻有时甚至成为了政治结盟的手段,中国历史上的多次“和亲”,就是以婚姻作筹码,换取和平的交易,是政治支配婚姻的产物;在西方,婚姻是男女青年爱情的归宿,缔结婚姻的目的是为了让双方长相厮守,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在一起,是个人的私事,所以,西方

人在选择伴侣时,注重的是感情的有无,而不是家庭的利益,家族的声望。恰恰相反的是,中国古代的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所以,婚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广家族、繁子孙,同时用来维护并提高家族名望及地位。由于婚姻会为家族增加一名外姓女子为成员,所以男家在选择媳妇方面特别严谨,以免有辱家声,家族娶媳妇远比个人娶妻子来得重要。婚姻被视为家庭的要事,而非个人的私事,所以男女间的爱情并不能作为婚姻的首要依据,这主要也是受宗法思想的影响。 还有婚神信仰的不同。在中国传统的婚姻观里,认为婚姻是五百年前上天注定的,是人力所不能更改的。中国古人最早的婚神是伏羲和女蜗,相传伏羲和女蜗结为夫妻而繁衍了人类,他们既是人类的始祖,又是“制嫁娶”和“置婚姻”的神仙,后世将他们奉为婚神。中国古人还相信“赤绳系足”的天命观,认为人一生下来,就被月下老人以红绳系足,姻缘早以天定。因而,尽管古代婚姻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却很少有人会主动进行反抗。另外,中国古代的婚姻礼仪中也存在许多迷信的成分,例如议婚时“换八字”、撒豆以避“三煞”等等;与中国社会的祭祖祭孔风习不同,基督教是把尊奉和敬拜天主作为第一教义,这是其十戒中的第一条,舍天主不得别有拜祭之偶像。西方社会也没有祭祖习俗,也不许信众祭祖。在西方神话传说中,主持人间婚姻的爱神很多,古希腊神话中的爱神是阿芙罗狄德、维纳斯等,古罗马神话中的爱神则是维纳斯之子丘比特,丘比特手中有爱之神剑,当射出的金剑射中了青年男女的心,两人就会产生美妙的爱情,进而缔结成婚姻,但当射出的是银剑时,男女青年就不会有美满的结局。所以他们的婚姻更多的是考虑“真爱”。

此外也反映出中西方审美情趣不同。中国的婚俗崇尚喜庆、热闹,婚礼以红色为主色调。新嫁娘穿着红绣鞋,身着红嫁衣,头盖红喜帕,坐着红花轿,来到新郎家。新郎也穿着红色的礼服,并在家中则贴上红对联,挂上红喜字,欢迎新娘的到来。在中国传统婚俗中,红色不但令人感到喜气洋洋,吉祥如意,而且也预示着以后的日子会红红火火,幸福美满;西方国家的婚俗崇尚纯洁、浪漫,婚礼以白色为主色调。新娘子身穿白色婚纱,手戴白色手套,头顶白色纱巾,不但美丽端庄,而且也象征着新娘的纯洁高尚。西方人的婚礼喜欢用鲜花来装扮,很多人在婚礼鲜花的使用上,也偏爱白色,他们认为白色即纯洁无暇,又浪漫温馨,与唯美的爱情正吻合。归纳起来,西方的婚礼神圣、庄重、浪漫,而又相对简洁;中国的婚礼隆重、喜庆,然而仪式十分繁琐,并且显得铺张浪费,因而现在许多中国的年轻人都选择西方的结婚仪式。

四、重要意义

当今世界正在向全球化的趋势发展,各国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为紧密了。随着我过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强,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也越来越多地走进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交际日益增多,这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机会与外国人交流和接触。而这种交流将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而越来越频繁。但是与此同时中西方礼仪方面的差异也越来越明显,而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非同小可,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我们所面临的西方人无论是在价值观,思维方式或者是在行为规范模式方面和我们中国人是迥然不同的。了解这些文化背景差异下掩盖的利益差别,以免出现在交流过程产生不必要的文化冲突。

参考文献

[1] 华厚坤.试论跨文化语境下的大学英语,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年第6期 [2] 曹明逸.体验西方礼仪,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3 [3] 涉外婚姻健康发展万里婚缘牵手各大洲, 民主和法制周刊,2003.06.11 [4] 芬兰 E.A.韦斯特马克.人类婚姻史, 第一卷 1992年版 [5] 芬兰 E.A.韦斯特马克.人类婚姻史, 第二卷 1992年版 [6] 蔡立颖.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J].今日科苑,2007 [7] 易中天.易中天品读中国[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

中西婚礼习俗对比

婚礼习俗

婚礼习俗

婚礼习俗

婚礼习俗

婚礼习俗

婚礼习俗

中西婚礼对比

中西婚礼文化差异

中西婚礼差异

中西婚礼习俗
《中西婚礼习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