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处理措施

发布时间:2020-03-03 17:44: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

一、表现形式

现浇板易产生贯通性裂缝或上表面裂缝;现浇板外角部位易产生斜裂缝;现浇板沿预埋线管易产生裂缝

二、主要治理措施

2.1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较规则的平面。

在未设梁的板的边缘部位设置暗梁,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2.2应加大现浇板的刚度。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设计厚度不应小于100mm,厨房、厕浴、阳台板不得小于80mm,当埋设线管较密或线管交叉时,板厚不宜小于120mm。对于过长的单向板,设计时应进行抗裂验算,合理确定加密分布筋的配置。 2.3现浇板配筋设计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细且密的配筋方案。

2.3.1屋面及建筑物两端的现浇板及跨度大于4.2m的板应配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8mm。

2.3.2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的数量、规格不应小于7Φ1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且不得小于1.2m。

2.3.3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处、大开洞削弱处等易引导收缩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8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截面积的0.15%,且不小于Φ6@200 2.3.4管线应尽量布置在梁内,当楼板内需埋置管线时,管线必须布置在上下钢筋网片之间,且不宜立体交叉穿越,确需立体交叉的不应超过二层管线。线管在敷设时交叉布线处可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浇筑顺利且振捣密实。当两根以上管并行时,沿管方向应增加Φ4@150宽500mm的钢筋网片,做到在应力集中部位有双层布筋。

2.4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当大于C30时,应采取抗裂措施。

2.5剪力墙结构住宅,结构长度大于45m且无变形缝时,宜在中间位置设置后浇带。后浇带处应设置双层钢筋,后浇带混凝土与两侧混凝土浇筑的间隔时间不宜小于2个月。

2.6预拌混凝土使用单位在订购预拌混凝土前,应根据工程不同部位和环境提出对混凝土性能的明确技术要求。掺合料总掺量不应大于水泥用量的30%。

2.7对高强、高性能和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建设单位、施工总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参与配合比设计。

2.8模板支撑系统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 2.9后浇带处应采用独立的模板支撑体系,浇筑前和浇筑后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前,后浇带两侧梁板下的支撑不得拆除。

2.10应加强对现浇板负弯矩钢筋位置的控制。控制负弯矩钢筋位置设置足够强度、刚度的通长钢筋马凳,马凳底部应有防锈措施。双层上排钢筋设置钢筋小马凳,每平方米不得小于2只。

2.11在混凝土浇筑时,对裂缝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 2.12预拌混凝土在运输、浇筑过程中,严禁随意加水。

2.13现浇板浇筑时,应振捣充分,在混凝土终凝前应进行二次压抹,压抹后应及时覆盖和浇水养护。

2.14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进行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宜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冲击。 2.15主体验收前,应对现浇板进行检查,发现裂缝立即处理,并形成记录。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及处理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成因防治措施

分析现浇工程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

现浇楼板裂缝防治措施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成因及防治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处理方案

现浇楼板裂缝的处理办法

现浇楼板裂缝施工防治措施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及防治

楼板裂缝渗水处理措施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处理措施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处理措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