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学语文六年级第三组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8:16: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三单元

9、穷人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3.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穷人》的故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资料

二、检查预习

1.《穷人》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

2.《穷人》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两三句话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请两三个学生说说,大概意思正确就行。)

3.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三、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开火车朗读课文(按座位顺序每人朗读一段)。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2.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四、按分成的三段朗读课文

1.同座互相练习朗读。2.指名分段朗读。

五、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

每个字写两遍,能组成词的组成词写。

六、布置作业

根据课后“思考·练习”第

一、二题,进一步自学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课文第一~三段。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引导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

1.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画出了哪些重点语句?还有哪些不懂的语句?请提出来。

2.学生提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语句,大家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二、指导理解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从第一段中可以看出,桑娜家的生活怎样?(生活很艰难。)怎么看出来的?

2.桑娜家的生活很艰难,课文中为什么说“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呢?

三、指导理解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桑娜在把两个孩子抱回家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2.从“非这样做不可”这几个字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3.把两个孩子抱回家以后,桑娜是怎么想的?

4.从“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四、指导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是怎么想的?

2.从“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句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五、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1.提出练习要求:把整篇文章连起来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在练习本上,把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写一写。

2.学生按要求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六、布置作业

1.想一想,渔夫和桑娜收留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以后会怎么样。

2.看看“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准备听写。 课后反思: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一、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自学理解体会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分别出自两人之口的不同含义。

2、掌握自学方法,能做到有效率地进行阅读。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别饿坏了那匹马”的不同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自学,完成以下要求:

1、初读,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扫除字词障碍。

2、再读,思考。

(1)找出有关提示时间的词句,并根据这些给课文分段。

(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从此;有一次;这天傍晚;很久之后的一天。)

(2)课文为何以“别饿坏了那匹马”为题?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意思一样吗?

(课文以这个善意的谎言为题,寓意深刻,串起全文,展现了两个人物的性格。)

二、再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

1、你觉得文中的残疾青年和“我”各是什么样的性格?找出文中的有关语句读一读。

2、自由讨论,答案不强求统一。

三、总结全文

四、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 )忘返 身无( )( ) 片甲( )( ) ( )( )大吉

来之( )( ) ( )流不息

理直气( )

同心( )力 ( )武扬威

废( )忘食

千( )一发

调兵( )将

五、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1、唯一的听众

教学目的:

1、知道老教授是一位能给予他人真诚无私帮助的慈祥可敬的老人,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运用写人文章的学法深入研读。

2、理解文中老人的语言与神态描写。 教学难点: 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小提琴曲, 板书课题:唯一的听众

好,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位小提琴手的成长历程。

二、研读:

(一)引导学生回忆写人文章的学习方法:

学生默读,画批人物的言、行、神。

(主要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次要人物:心理描写.)

(二)重点交流

1、品味老妇人对“我”讲的话,想一想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体会每句话的含义。

①“是我打扰了你吗?„„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的非常好„„请继续吧!”“我能做你的听 众吗?”我由懊恼羞愧变得有了几分信心。

②“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③“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我常忘记她是聋子。

2、找出老教授的眼神描写,重点交流。(三次“平静地望”)

1)当我拉出像锯床腿的声音时,她的平静,给我勇气和力量,让我毫无顾忌的大胆练习.

2)当我渐感奏出了真正的音乐,她的平静,体现了对我更高的要求,告诉我不要满足,继续提高.

3、解决学生的问题:

①为什么不拆穿这个谎言?

②为什么当我在成千上万的观众面前演出时,总是忘了那唯一的观众? 板书:真诚无私 敬佩感激

三、练习:

1、这篇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老教授和一位怎样的小提琴手?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组成词语

yōu (

)久

(

)静

(

)愁

(

)美

(

)式

(

)留

怀(

)

转(

)

qiàn (

)款

道(

)

镶(

)

拉(

)

教后反思:

1

12、用心灵去倾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重难点:运用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

三、精读课文,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

1.课文的哪些内容让自己感动,把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和大家交流

2.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

①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②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③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④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3.品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4.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心中的苏珊

5.你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倾听的有些什么?

四、总结全文

五、课堂练习

1、写出划线词的近义词

①小时候,家里最让我着迷的是那台老旧的电话机。( )( )

②“问讯处“是召唤她的密语。( )( )

③我非常想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母亲的人。( )

2、找出和下面句子相照应的语句抄下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多处运用前后照应的手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三

教学目标

1、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

2、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了解和认识辩论,尝试参与辩论

一、确立辩论双方

1、读教材中的提示,确立个人辩论观点

2、根据观点异同分组

正方:人人要讲诚信,不能撒谎。反方:生活中可以说些善意的谎言。

二、观摩录像,了解辩论特点

1、看录像《大学生电视辩论大赛》。

2、总结辩论方法,辩论程序,明确注意事项。

三、推荐人选,全班辩论

1、全班推选出6人,举行辩论,其他人和教师一起作评委。

2、点评辩论情况,评出优胜方。

3、师生共同总结辩论情况。教师提示小组辩论要求。

四、分组辩论,人人参与

1、八个人为一组,三三合作,另外两人作评委,小组内展开辩论。

2、各组评委评出优胜方,并给出理由。

五、师生总结,明确认识

通过这次辩论,你对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有什么新的认识?

第二、三课时习作指导与讲评

学习目标: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

一、明确要求

请自读“习作”部分的内容,想想本次习作的要求。

二、交流习作要求:

(1)体现相互关爱的事;

(2)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3)注意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4)要表达真情实感。

三、回顾课文,体会关爱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写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回忆,细细地品味。

四、联系生活,拓展思路

根据习作要求,回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甚至是自己从书上读来的事。

五、独立拟题撰文

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注意收集比较有创意的文题或题材。

六、组内品评习作

1、小组交流,品评小组各成员的文章。

2、推荐本组优秀文章,组长记录推荐理由。

七、全班交流佳作

八、修改习作,颁发奖品,共赏佳作

课后反思:

回顾·拓展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环境和人物

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

2.读背并积累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1.学生读例句,讨论这些句子对于抒发美好情感的作用。

2.回忆本组课文,找出其他类似的句子,交流各自的体会和感受

3.交流自己在习作中是如何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

4.课后积累相关的句子。

日积月累

1.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天我们一起欣赏有关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2.自由读句子,把句子读通顺。

3.同桌互读,借助工具书理解交流句子的意思。

4.全班交流,交流句意。

5.学生自由吟诵。

6.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名言警句。 课外书屋

1.自由读。

2.交流最感兴趣的地方。

3.交流课外阅读的其他歌颂人的美好心灵的作品。

4.拓展阅读:

绿山墙的安妮(片段) 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

主备人:金庆娟

13、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通过网络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受到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教育。

2、学会利用网络查阅资料,上网发布信息,用网络来帮助学习。

3、了解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了解文章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意思。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分段、总结段意。学习课文

一、二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理解题意。

1.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也是讲和我们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地球。

2.理解题意。

二.默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解释。(生查后,师总结)

三.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四.学习第一段。

1.理解词语。

2.理解句子。

(1)为什么作者把地球比作“母子”和“摇篮”?在量词的使用上有什么不同?

(2)课文从哪些方面说明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小?

3.总结。这一段从三个方面介绍地球

五.学习第二段。

1.理解词语。

2.理解句子。

(1)请找出第四自然段的关联词语,理解句与句之间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2)比较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3.小结。

六.课题练习。

1.抄写课后第三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通过了解地球和人类的关系,懂得应该精心保护它。

2.学习这一课怎样围绕中心把意思说清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第三段。

1.理解词语。

2.理解句子。课文哪些方面说明人类不要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3.小结:除地球外,人类没有其它星球可住。

三.学习最后一段.

(1)地球真的会“破碎”吗?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为什么用“破碎”这个词?

(2)“别无去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如果地球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3)为什么要精心保护地球?

(4)小结:这一段说明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

四.总结课文内容和写法。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课文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3.填空,理解课文各段和中心的关系.

(1)因为地球美丽壮观、很小,所以()。

(2)因为地球资源有限,所以()。

(3)因为地球资源可以不断再生,所以()。

(4)没有别的星球可以供人类居住,所以()。

五.漫谈体会,总结:学习了这一课,理解了地球和人类的关系,懂得了应该精心保护它。

六.课堂练习。

1、在括号里填适当的字组成词语。

映入(

)(

)

相互(

)(

)

(

)(

)可亲

一叶(

)(

)

(

)(

)提供

不加(

)(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毁坏——

容易——

精心——

美丽—— 课后反思:

14、鹿和狼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

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3、体会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明白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

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二、自学课文,提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一个什么故事,说说故事的起因、

经过、结果,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再不懂得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三、学生自学、思考

四、小组讨论,交流以上思考题,集体汇报交流

五、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读了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好友那些你懂得地方

2、提出不懂得地方,解疑

3、指名复述发生在海巴伯森林的故事

六、重点讨论

1、为什么我们不应该完全消灭凶残的狼?”再度课文,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2、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

乃至整个生物界之间的相互关系

七、讨论: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作业设计:写写读了这片课文的感受,同学之间交流

课后反思: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回荡、滋润、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盘点”中列出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研读课文1—3自然段

一、设疑,引入新课

1.完成填空练习:()的土地

学生口头填空,教师板书词语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来到这样一片土地上──《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解题。理解“神圣”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交流主要内容,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补充介绍文章背景。

3、围绕“神圣”,理清文章脉络。

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

三、研读课文1—3自然段,初步理解“神圣”

1. 1.2.3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边读边想边勾画,

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

重点理解以下语句,并相机指导朗读:

(1)“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2)“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3)“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3.师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就在这每一部分都那么神圣的土地上,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阅读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4.引读2.3自然段。

四、课堂练习:

1、看拼音写汉字

jùn

yīnɡ

yīnɡ

juàn

zhī

( )马 雄( ) ( )儿 ( )恋 松( ) 麋( )

2、读读下面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含义

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第

2、3自然段。学有余力的可以背诵下来

二、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善待河水?(

4、5自然段)

(1)解决不懂的问题。

(2)有感情的朗读第

4、5自然段。

★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保护空气?(教学过程同“善待河水”)

★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照顾动物?(教学过程同“善待河水”)

★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热爱大地?(教学过程同“善待河水”)

三、回应课题,再读全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这一片土地是神圣的”这句话的含义。

2、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背诵。

四、联系课文,拓展延伸

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它们是得到了保护还是遭到了破坏?就这个问题,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课后反思:

16、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沙尘暴时风沙肆虐,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治理就会导致更大的灾难。《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就向我们讲述了一位老人将荒山变成青山的故事。

二、初步感知,朗读课文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

3.思考下列问题:

(1)这片土地上都有些什么景色?

(2)这片土地在美改造之前是什么样子?改造之后又是什么样子?

(3)老人为什么绿化这片山地,如果不绿化行不行?

(4)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后果会怎样?

4.提出不懂的问题。

5.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

三、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老人既然这么辛苦为什么不去城里的女儿家享福?

2.为什么老人说“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3.“青山是不会老的。”你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

四、写一写: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五、作业

1.会写本课的4个生字

2.写一写你对青山的感受。 课后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四

学习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

2.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3.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4.把口语交际的内容写下来,提高写作水平。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通过口语交际,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快速浏览这一组,四篇课文,说说你的感受。

小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组内交流讨论

(一):“为什么要珍惜资源”

1.学生按要求进行准备。可以结合本组教材的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2.进行组内交流。

3.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组内交流讨论

(二):“怎样珍惜资源”

1.学生展开积极讨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

2.注意发言规范,集思广益达成一致意见。

3.全班交流,评比“环保精点子”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照讨论意见说说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可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三、课外延伸

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状况,对于铺张浪费、随意破坏的行为该如何制止?

二、三课时习作

课时目标:针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不良现象,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建议。写一建议书。

一、谈话导入,引起思考

1.回顾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2.谈话:谈谈生活中所见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全班交流。可以结合自己的资料进行展示。

3.小结并交代任务:今天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这些不良的现象,向有关部门呼吁环保

二、明确要求,交流建议

1.学生自己读题,明确要求。

2.建议书有内容是什么?

3.书中告诉我们写建议书有哪些步骤?

4.针对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些现象,你有什么建议?有什么好的办法?提出来大家交流。

5.咱们来看一下几篇例文:学生快速读文章。

大家看了这几篇文章,觉得对写建议书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建议书格式:标题;称呼;正文;建议人姓名或建议团体名称;日期。

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课后反思:

回顾·拓展四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联系生活实际作进一步思考,从所读的内容中想开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通过回顾,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交流平台

学习重点:通过回顾,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学习过程: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这四篇课文从内容中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该如何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还从课文内容中获得对某些环境问题的新认识?

(2)联系《只有一个地球》,体会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如何把握文章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日积月累

(1)关于节约和珍惜方面的名言警句,你积累了哪些?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

a学生自由吟诵。

b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体会或感受,明白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3)背诵并积累这些标语版和口号。

(4)交流课外收集的环保宣传标语。

趣味语文

引入:你知道“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故事吗?

(1)默读成语故事,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讲述的内容,思考:故事中哪些话解释了“竭泽而渔”这个成语?

(2)再读故事,讨论:“竭泽而渔”的策略对于当时的晋国有什么好处?从故事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这种策略存在的问题?

(3)从这个成语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4)回顾我们本组单元所学的课文,想一想:还有什么也关系到长久之计,也需要长远规划? 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组 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组单元备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组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三组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第三组 噪声污染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组单元备课

小学语文六年级第三组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六年级第三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