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学社会实践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04:44: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访前长春市民族委员会马主任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六好” 调查对象:前长春市民族委员会马主任(本人姥爷) 关于少数民族新农村建设的“六好”请您能简要介绍一下吗?

马(总结):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必须抓住带共性的问题。按照20字目标,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实际,应从六个方面实现新的转变,即民族团结营造新氛围,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倡导新风尚,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农村治理健全新机制,也就是你所说的“六好”。这六个方面真正体现了建设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的共性要求,也是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具体化,要深刻领会六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必须把握“六好”这几个重要环节。

第一,落实好党的民族好政策,是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实际上是有关少数民族的政策。它是党和政府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结合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和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客观实际制定的,其本质是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行为准则,是我国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10个方面的内容 :(1)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2)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3)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政策; (4)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政策; (5)积极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文化事业政策; (6)保障各民族使用发展语言文字政策; (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8)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9)同少数民族上层爱国人士建立统一战线的政策;

(10)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民主改革的政策。综观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凡是民族政策落实好的,经济发展就快,社会稳定,祥和安宁;反之,民族政策落实不到位的,不稳定因素比较多,矛盾纠纷也多,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可见,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中,落实好民族政策尤为重要。在民族政策的落实上,

当前要重点把握三个方面,一要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反对非法宗教活动和打击民族分裂分子放在工作的首位,大力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二要大力培养和选拔各级各类少数民族干部,充分发挥他们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三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行政,加强民族宗教工作的法制化建设;四要制定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优惠政策,让少数民族地区百姓得到实惠。第

二、选好贴心群众的好班长,是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村支书是推动现代化农村建设和发展的脊梁,也是建设全面小康村、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调整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在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要以建设一支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双强”村支书队伍为突破口,全面整顿农村党支部,增强村支书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能力、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领导文化建设的能力、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能力。当前,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村支书或主任的推选中,重点是创新选任、培养和激励保障三种机制。在创新选任机制上,一要依据《党章》、《村民组织法》等规定,大胆选用在群众中威望高、发展上能力强的人;二要打破地域、身份和资历等界限,面向社会选用创新型人才,尤其是注重选拔致富能手、复转退军人、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当“村官”,充分利用他们有知识、懂技术等优势,带领群众共同富裕;三要针对有些村党支部人才缺乏的问题,从市(县)、乡选派发展意识强、有技术专长、熟悉农村工作的同志到村任职;四要让那些工作能力强、致富本事大的村干部跨村任职,实行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在选好配强现任村支书的基础上,下功夫培养后备力量,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普遍存在的党员年龄偏大、村支书后继乏人的问题。在创新培养机制上,一要加强理论和各类知识的教育培训,以市、县、乡党校为阵地,构建党校培训网络,组织村支书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市场经济知识以及科学技术、法律法规、经营管理等知识;二要加强经验交流,在交流中互通信息、开阔视野,取长补短、相互提高;三要实施“走出去”战略,组织村支书外出学习锻炼,达到学会一项技术、引来一个项目、带回一批信息、输出一批农民的目的。在创新

激励保障机制上,一要建立报酬制度,把提倡奉献精神和解决物质待遇结合起来,把村干部应有的物质待遇落到实处,增强村支书岗位的吸引力,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二要完善工作设施,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农村开展工作所必需的物质条件;三要建立考核奖惩机制,把村支书的责权利与工作绩效和奖惩有机结合起来,对成绩突出的大力表彰,让想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干不好的有压力;四要严格监督制度,规范村支书的工作,坚持定期考核和汇报等制度,增大工作的透明度和群众的信任度,在强化群众监督中提升村支书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三、建好热心为民办事的好班子,是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保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班子建设是农村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农村党的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的基本要求是要把农村党的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勇于开拓、团结协调、公正廉洁、联系群众、精干高效,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能够团结和带领群众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强集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选好一个好班长至关重要,建好一个好班子同样重要。建好了党支部、村委会,形成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就能更好地发挥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向心力,赢得民心,让群众看到希望跟着干。在班子建设上,一要从强化每一个班子成员的团结共事意识入手,使每一个班子成员牢固树立“要苦干,不能苦熬”和“为官一任,造福一村”的思想,真正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干,要注重发挥每个班子成员的优势,做到人尽其才,各负其责,为班子成员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同时,要加强对每一个班子成员的教育学习和组织协调,努力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在班子内部实行严格的工作分工,使每一个班子成员都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和过硬的作风,群策群力,同心同德,大胆探索,积极实践,有所作为,以此推动整个两委班子整体素质的提高。二要本着对上对下负责的态度,摆正在“人、权、钱”上“抓”与“放”的关系。首先是“抓人”,抓住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民心,放开手脚大胆实践;其次是“抓权”,时刻强化党的核心领导地位,把权利和责任放给每一个班子成员,激发和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第三是“抓钱”。立足村情,把艰苦创业的力量放到“抓钱”上,然后把钱放到为村民办事实上,实现了有钱办事。三要有新的开阔的视野,要选拔、培养、重用那些具有改革开

放头脑、市场经济意识、真抓实干精神、团结合作的能人,组成优势互补、能力配套、结构合理的领导班子,使他们成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第四、选准帮助群众增产增收的好路子,是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抓好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新农村,首先要加快发展,缩小农村与城市、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的发展差距,逐步实现边疆与内地,东、中、西部区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党解决“三农”问题与我国民族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的发展相对缓慢,就村民的房舍、农村社会的设施、环境建设而言,与汉族地区、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还比较大。只有遵循城乡统筹发展的规律,创新发展大思路,把经济社会建设搞上去,才能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绝大多数的人脱贫致富奔小康,过上富裕的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才会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抓住加快发展这条主线,也就抓住了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矛盾。确保农民增产增收,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也是“三农”工作的永恒主题。从少数民族地区增产增收的实践看,只要找准一条好路子,有的放矢、多力合攻,就能收到明显成效。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础相对薄弱、条件相对落后、信息相对闭塞、农民自身素质和市场意识相对较差,他们有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和干劲,但缺资金、缺技术、缺信息,尤其缺少脱贫致富的路子。种什么、怎么种,养什么、怎么养,干什么、怎么干,一些群众心中无数,或者有念头想法,但拿实不准,需要村两委带字上着力,帮字上见功,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中走出持续增收见效的路子。

第五、建立管理民主的机制,是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保障。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基层民主和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加上农民自身素质较低等方面的限制,基层民主管理意识不强,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困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要求建立与农村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形成管理民主的机制,用制度规范村务,用

体制保障民权,用法制实施治理,让干部清白、群众明白。做到了管理民主、民主管理,群众才能心顺气顺、凝聚力量。建立管理民主的好机制,要坚持党管农村与村民自治相结合,建立健全村“两委”联席会议、重大事项通报等制度,推进村“两委”协调运转。坚持民主管理与依法治理相结合,建立村务公开、群众议事、民主听证等制度,推进村务规范运行。坚持整体建设与精细管理相结合,推行民主考核、开放评议等制度,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坚持村官民选、村务民管、村事民决,让农民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真正当家作主。在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一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二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三要注重实效,杜绝形式主义,在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四要注意工作方法,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一刀切,要因势利导,抓好典型引路,抓好示范带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第六、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好环境,是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裸山秃岭、污水横流,脏乱差,不但谈不上新农村,而且影响生产发展和农民的身心健康。生态建设是经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营造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与自然和谐的好环境,一要探索符合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实际的经济发展道路,应该根据当地现有的资源条件,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实施区域发展的特色战略和信息化带动的战略,充分利用农村的劳动力资源,推进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搞好农林牧副渔、矿、水、土地、生物和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以及产业链的延伸,开发特色产品,创造品牌,提升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二要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增加农民收入,要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有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优势农业、经济林果业、畜牧产业和水产业,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保护、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战略;三要开发新型旅游经济产业,要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抓住国家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补偿机制的政策措施,在稳步推进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程的同时,将旅游经济作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

后续支柱产业加以培育,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充分利用信息化带动的战略机遇,开发少数民族地区得天独厚的各种旅游资源,合理规划、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使各具民族特色的旅游资源都发挥出应有的经济优势,促进对外开放、增加社会就业,促进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性质和功能,使旅游经济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四要围绕山、水、林、田、路、庭院做文章,绿化、美化相结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并重,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让山青起来、水绿起来、天蓝起来、庭院美起来,荷包鼓起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环境,走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协调发展之路。

好,感谢您为我们做出了“六好”的简要介绍,也使我了解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现状。将来我一定继续关注这类问题并争取能总结些自己的体会与建议,以从实际角度为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做出一份贡献!

大学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社会实践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