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内蒙古通辽市文化体验

发布时间:2020-03-02 12:57: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内蒙古通辽国情考察

[摘要] 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有着很强的包容性。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正是多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碰撞才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造就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汉族有汉族自己的文化特色,蒙古人也有他自己的风俗习惯。当不同的文化相遇,相互碰撞,擦出来的火花,才形成了我们这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才有了如今形形色色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 汉族 蒙古族 风俗文化 历史发展

按照学校安排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专业在大三下学期设置了国情考察实践这一环节。

这次国情考察是在学院相关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的,从七月9号开始到11号结束,历时3天。三天里我们主要考察了两个地方:位于内蒙古库伦旗的“东北第一漠”库伦旗大沙漠;以及内蒙古通辽的珠日河大草原。期间还顺便参观了库伦旗三大寺。 本次国情考察的主要内容是考察内蒙古通辽地区的自然地理文化、历史文化以及风俗文化。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包括库伦旗三大寺、库伦大沙漠、以及那美丽的珠日河大草原和大草原上象征着青年男女爱情的敖包。第一次完整地听当地牧民讲蒙古族青年男女在敖包这个地方相会,相爱。晚上住进大草原上的蒙古包里,看着夜空上一轮圆圆的月亮,吹着草原上的晚风给人以别样的感受。特别是在草原上的那天夜晚,载歌载舞的篝火晚会把这次文化考察活动推向了高潮。我们和蒙古族的兄弟姐妹一起围着熊熊的篝火,跳着安代舞一起享受着美妙的草原之夜。

通过这三天的内蒙之行,我感受到了不同地区的不同的文化。库伦沙漠里,在这个浩瀚的沙海中,植被稀少,到处都是金光灿灿的明沙,有的沙丘高达70-80米,连绵起伏。广裹无际的沙,是那种淡淡的洁净的米黄色,让我想到了一片广阔的海边沙滩,那米黄是一种近似可以催眠的颜色,如梦如幻。大草原上清新的草香带着芬芳,醉了江河醉了牛羊。蒙古人那种豪放自由不羁的性格与热情好客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悠扬的马头琴,醇香的奶茶,与动听的蒙古歌一起融入进这浩瀚美丽的珠日和大草原之中。

一、通辽地区民俗风情

(一)银沙湾

文化考察的第一天,我们首先去了银沙湾。

银沙湾景区位于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境内塔敏查干沙漠中段(塔敏查干,蒙语,译为“魔鬼”或“地狱”),嘎海山北麓,养畜牧河流两岸地段,是东北最大的沙漠旅游景区,距离库伦镇西28公里处。

自然景观极为壮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了自然美学,劲风急雨画出了上帝的曲线,形成了得天独厚的沙漠秘境。这里的沙山沙峰、沙谷沙梁、丘陵沟壑连绵起伏,沙峰高达70—80米,宛如卷起的巨浪,气势蔚为壮观。塔敏查干沙漠自然形成的地质地貌特色鲜明,堪称“ 东北第一漠”适宜穿越、其参与互动性强,极具观赏旅游价值。我们面对着广阔的沙漠,一个个都显得特变兴奋。旁边有供游客游玩的滑沙和骑骆驼的项目,大家争先空后地排队参与项目。享受着与众不同的沙漠景观,从上面滑下去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沙漠独有的地域景观。想到了生活在这样环境条件下的人们那种粗犷的性格,与那向往自由的精神。

库伦是一个充满魅力的神奇土地,自旧石器时代就有人 类活动。先后有匈奴、东胡、鲜卑、乌桓、契丹 等古代民族都在这里繁衍生息,留下了他们的遗迹遗物,诉说着昔日的文明,远去的历史。

十三世纪蒙古人登上世界舞台,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建立了世界帝国,蒙古人集游 牧文化大成,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 文化,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元世祖忽必烈以及北元时期的林丹汗等都曾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历史的遗痕。

十七世纪清政府在蒙古地区 推行政教合一的政策,在库伦建立了漠南蒙古唯一一个政教合一的喇嘛札萨克旗。1946 年库伦旗被解放,建立了民主政权,历经 300 年,积淀了丰富的蒙古文化,神秘的宗教文化、农耕文化等具有自己的个性、风格和特征的库伦文化,使库伦旗被誉为“中国安代艺术之乡”“中国蒙药之乡”“中国荞麦之乡” 和东北大地“ 小五台山”之美称。

另外,库伦旗古墓壁画,古城遗地,古代传说,那达慕、好来宝、乌力格尔、民歌、祝赞词,礼仪、服饰、婚礼以及享誉科尔沁草原的库伦马鞍、马鞭、布鲁等民间工艺品等。

因为银沙湾一带属于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温热少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漫长而寒冷。历年平均气温为 6.9℃,极端最高气温为 39.8℃,极端最低温度为 -30.3℃。

所以当所有的人在穿过沙漠的那一刻,内心都是喜悦的。大家站在沙漠里欢呼,赤脚在沙漠中行走,这更像是一种新的生命在迸发,就像是沙漠里顽强生存的小草,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二)珠日河草原

第二天,我们去了国情考察的第二个大站——珠日河大草原。

我们首先在牧户的家里品尝了美味醇正的奶茶和他们自制的酸奶,一起欣赏了草原独具特色的马头琴演奏出来的音乐,聆听了草原人民悠长的歌声。

汉族有汉族自己的文化特色,蒙古人也有他自己的风俗习惯。当不同的文化相遇,相互碰撞,擦出来的火花,才形成了我们这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才有了如今形形色色的民族文化。中华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或者说它具有一种可以将血融于水的魅力。珠日河草原蓝天白云相依,骏马羊群如梭,牧民的理想天堂就是这个美丽的科尔沁草原中心地带——珠日河草原旅游区,距交通发达的通辽市101公里,隶属于通辽市旅游局。在内蒙古这片辽阔的草原上,它展开博大的胸襟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旅游区占地6000亩,总建筑面积为3260平方米,整体设计突出民族特色。五个殿堂式迎宾包,坐落在1.3米高的平台上,气势磅礴,造型典雅,富丽堂皇,两侧是18个豪华型固定包和14个传统毡包,组成蒙古包群。建筑的正南面是周长为1000米的赛马场,通辽市一年一度的赛马节就在这里举行。

珠日河草原位于科尔沁草原的腹地,科尔沁左翼中旗境内,在清代**孝庄文皇后及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诞生地。在珠日河草原您能深切地感受到的是科尔沁文化的博大、典雅和高贵。 蒙古民族是马背上的民族。科尔沁马是马中的极品,它的雄姿是草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并且草原四处香花遍野、风光迷人、春夏秋三季各具特色,高亢的牧歌、苍劲的马头琴声,渲染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雄浑景象。

这里的奶茶十分出名,其奶茶的种类很多。据文献记载,早在1300年前,就已经有健身止血、治疗失眠症的“酸枣稀饭”;有提高视力和听觉的“嘎仁萨面茶”;有通宣理肺的“西仁宝日玛汤”等等种类的奶茶。而“玉盘茶”、“金字茶”、“西番茶”则是蒙古大帝皇宫中佳茗。蒙古高原可以用来做茶的植物很多,就地取材煮制奶茶,并且各有千秋。

据当地人介绍,奶茶有解除疲劳,促人兴奋,增强食欲,帮助消化,降低血压,防止动脉硬化等作用。而阿巴嘎茶,除了上述功效外,还能治疗感冒等病,是上乘的补品和饮料。 (三) 祭敖包

这是蒙古族传统的宗教活动,(蒙古族一是信奉长生天;二是信奉萨满教)敖包是在草原、山坡或沙丘高地上用石头、土块、柳条等垒筑而成的。“敖包”最早是在茫茫无边草原上用来识别方向、道路、边界的标志,后成为祭祀山神、路神的地方。祭敖包多在

7、8月份举行。祭祀时,在敖包顶端插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发和经文布条,敖包旁还插满树枝,上面挂有五颜六色的布条或纸旗, 放上供品,进行祭拜。近代以来,由喇嘛焚香点火,诵词念经。(图42)牧民们都围绕着敖包,从左至右顺时针转三遭,求山神、路神降福,保佑人们安康、草茂畜旺,同时表达对高山的崇拜,对神灵的敬意。在蒙古族人民心中,敖包是神圣的净地。而且据说蒙古族青年男女都在敖包这个地方和自己喜欢的人约会,让敖包见证他们纯洁的爱情。

草原的广阔正如牧民们悠扬的歌声,令人心旷神怡。夜晚,我们住进了极具蒙古特色的蒙古包,真真切切的去感受蒙古族的生活方式。

科尔沁文化是中国蒙古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和集中体现,同时在近代的发展中融合了满族文化,满蒙通婚等制度使其在保留传统蒙古文化的同时又披上了一层神秘而高贵的色彩。

二、通辽地区历史文化

(一)古代时期

1、先秦时期

大约三千年前,这里的古代先民已经进入了奴隶社会。根据发现夏家店下层文化遗迹和生活器具的证实。通辽土地上的第一代居民是东胡族和山戎族。

春秋时,燕国在河北省和辽宁省交界一带,就是通辽的中南部地区,为防御东胡人入侵,而修筑的燕长城遗迹,在奈曼旗、库伦旗境内仍清晰可辨。这证明最晚在春秋中叶,东胡人便已揭开了通辽古代文明的序幕。

2、秦时期

秦王朝统一中国后,通辽的南部地区属辽东郡与辽西郡管辖,成了秦的一部分,其他多数在东胡管辖区。

3、汉朝时期

西汉初,匈奴主宰了包括通辽境内的大漠南北广大地区,继之而起的是被匈奴控制的东胡族的后裔鲜卑和乌桓族。

汉武帝时,曾三次出兵匈奴后获胜,使通辽同内地的联系更为密切,大大促进了这一地区生产力的发展和繁荣。

东汉末年,鲜卑族首领檀石槐统一了鲜卑各部落,建立了部落军事联盟,包括大漠南北的广大地域,科尔沁草原亦属军事联盟的一部分。

4、南北朝至宋

南北朝时期,在鲜卑人生活了近五百年的科尔沁草原上,又兴起了新的民族契丹。契丹族自4世纪中叶,就游牧于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

唐朝初年,形成部落联盟,受唐朝控制。

在隋、唐之际,当时的整个通辽都在以契丹人为地方长官的中原王朝的统一控制之下。各民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超过以前任何时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到了辽代,通辽畜牧业已经十分发达。

金王朝建立后,通辽行政上归北京路临潢府管辖。

5、元明清时期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国,通辽纳入了蒙古帝国的版图。到了元朝时期,通辽归辽阳行中书省大宁路管辖。

明朝时期朱棣北伐之后,通辽又属“三卫”所辖之地。明嘉靖三年(1524年),哈布图哈萨尔第十五世孙奎蒙可 · 塔斯哈剌率二十万部众浩浩南迁,开辟嫩江流域的广阔牧场。历经二百年的生息繁衍,逐渐强盛,成为漠南蒙古诸部中的强悍部落。从此通辽大部分地区成为科尔沁部落的驻地。

到了清朝,改过去的部落制为盟、旗制,后来清政府又先后在蒙古王公贵族的封地设厅、府、州、县的建制。在清代,哲里木盟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曾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民国时期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哲里木盟10旗归北洋政府蒙藏院管辖,同时受东三省监督和节制。

通辽上世纪40年代时是个镇,名字叫白音泰赉镇。后时任哲里木盟盟长蒙古王爷为白音泰赉镇建市取名“通辽”。

(三)解放后

1949年4月,哲里木盟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69年7月,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 1979年7月,哲里木盟复归内蒙古自治区。

从内蒙回来的时候,大家都带着留恋与感伤。三天时间虽短,却给我们打开了了解内蒙文化的大门。马头琴,敖包,马奶酒,蒙古包„„这些文化符号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回来查阅完资料写报告的时候,还对这大草原充满了向往。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文化千差万别。但同时又相互借鉴,相互容纳,构成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在中国历史上,正因为中华各族文化相激荡,所以才有万里长城横亘中国大地,才有中国文化内容的生气勃勃、气象万千。满汉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其他少数民族与汉文化的冲撞与融合,以及共同发展说明中华民族文化是多民族文化的集成,中国文化史是多民族文化发展的共生体。

沙漠的粗犷,草原的柔情,这是一种不同于我们本民族文化的旅行,这是一次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只有更好的尊重每一个民族的文化,才会有源远流长的能力。

内蒙古通辽市中考历史试题

内蒙古通辽市某风电场机组火灾事故

内蒙古通辽市商贸物流业发展情况

通辽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总结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公开招聘教师工作实施方案

内蒙古通辽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题语文

内蒙古通辽市中考生物试题(原卷版)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招聘60名事业编制工作人员

通辽市简介

通辽市导游词

内蒙古通辽市文化体验
《内蒙古通辽市文化体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