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供销合作社发展电子商务初探

发布时间:2020-03-02 11:16: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流通网络供销合作社发展电子商务初探 现代已经进入了电子信息社会,电子商务平台不仅是企业产品销售的平台,也可以成为企业售后服务的沟通平台。企业只有有效地利用互联网这个“先进工具”才可以降低经营成本,获取较高的利益,真正实现企业电子商务化的最终目标。所以说,在现实这种经济环境下,发展电子商务是大势所趋。供销合作社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供销合作社发展电子商务具有极好的优势。

一是政策优势。《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农村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发展现代农业,要求供销合作社发挥组织体系完整的优势,„„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供销合作社发挥扎根基层的优势,„„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扩大国内需求,要求供销合作社发挥流通网络覆盖城市的优势,„„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支持社有企业参与‘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以及农超对接、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工作,鼓励社有企业积极利用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商贸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开拓农村市场。„„支持发展供销合作事业。抓紧完善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规划,扩大实施范围,充实建设内容,中央和省级财政继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鼓励供销合作社的企业法人按照市场准入条件参与组建村镇银行,支持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村资金互助社和互助合作保险试点工作。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农村信息化网络建设等”。《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闽政文〔2010〕5号)指出:“以健全完善“福建三农服务网”为重点,整合各级各部门农村流通信息服务资源,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做好农村市场运行监测和消费热点跟踪。加快商品供求信息发布,促进网上农产品营销,鼓励企业、个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流通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利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信息化资源,建立乡村信息服务站点,组织信息技能培训,培育农村商务信息队伍。提高农民应用互联网的技能,引导广大农民运用市场信息指导生产,开展网上农产品营销”等等,可以说,供销社发展电子商务迎来了旷世良机。

二是网点众多,而且多分布在农村基层。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全国系统有县(区、市)供销合作社2376个,基层社21321个;社有企业48402个,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27958个,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站17.74万个,在各地建立的商品基地10074个;开展测土配方施肥126.86万公顷;提供技术培训咨询1296.21万人次。仅三明市供销社为例,截至2011年7月,全市系统有市、县级社11个,基层社83个,社有企业及社涉企业168个,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企业140个,仓储运输企业8个,农业生产企业14个,这些网点多数都分布在县级以下基层村镇。

三是经营队伍庞大,有较好的实体经营基础。截至2007年底,全国供销社系统有从业人员149.30万人。三明市供销社系统截至2010年底,从业人员818人。全国供销社系统仅2007年就开展消费的连锁经营和配送业务的企业2194家,开展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和配送业务的企业1896家,全国供销社系统实现购进总额7452.50亿元,销售总额9390.29亿元。三明市供销社仅2010年全年商品销售总额23.54亿元,商品购进总额21.18亿元,利润总额315万元,净利润281万元,上交国家税费总额566万元。

四是供销合作社不少商品仍是农村流通的主渠道。农业生产资料经营以三明市为例,供销合作社系统占70%市场份额;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全部为供销社归口经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业务60%的市场份额也为供销合作社所拥有。加上近年来商务部实施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我市85%以上项目由供销合作社承办,国务院批准的“新网工程”也全部是供销合作社实施的现代农村流通网络工程。

五是有比较完善的信息采集和发布体系,也有一批专业的人员。1997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就成立农副产品信息中心,三明市人民政府农副产品信息中心也于1998年创办。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已建立信息中心11个、信息服务站89个、信息服务点406个,网络遍布乡(镇)村。信息中心通过运用现代科技网络手段对农副产品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加工、存储和反馈,及时快捷地为指导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农副产品生产经营者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信息分析预测和咨询服务,为农副产品经销商提供产销动态信息,引导农民和农产品经营者根据市场需要合理安排农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较好地解决了农副产品“卖难”问题,促进我市农民增收。2010年10月后,市供销合作社还与移动部门联合开展“供销通”业务。仅2011年1-7月份,全市就发展“供销通”用户4万余户,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通过网上发布商品供求信息促成商品成交额达20256.57万元,通过开展市场预测预报指导商品销售促成商品成交20938.7万元,开展市场预测、预报1474次,发布各类商品供求信息3543条、731个专版,编发信息刊物430期,接受各种咨询(来人、来电、来函)7005人次。那么,我市供销合作社如何发展电子商务呢?

(一)要寻求各级政府的支持。供销合作社是政府的工作部门,起着党和政府联系千家万户农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支持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有助于把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时贯彻到千家万户;有助于凝聚各类资源,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开拓农村市场;有助于控制源头,化解虚假信息流入,净化农村消费市场,保护农村广大消费者利益。各级政府要把电子商务建设工作成效列入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干部考核目标,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及时协商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抓好督促落实,共同做好电子商务,促进农村流通的各项工作。

(二)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实现多方共赢。供销合作社虽然点多面广,但由于体制机制等因素制约,“单打独斗”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电子商务平台。一是要优先选择本地尤其是总部在本地所辖县(市、区)有布点的合作伙伴。本土的合作伙伴无疑更熟悉本地市场,日常公务往来和交流也将更为方便。二是要建立一个稳定可靠的电子商务平台,选择一家具有丰富的平台开发和运营经验的公司。三是选择的合作伙伴应该熟悉通信市场的运作模式,能够帮助供销社整合各方资源和移动开展多层次深入合作,共同将农村信息化服务做深做透,为广大农户提供更多切实有效的“最后一公里服务”。

(三)加强加盟店的建设,拓展连锁经营。目前,虽然我市已建立起了一定规模的基层服务覆盖网点,但是仍存在着发展程度不均、市场化运作水平较低、规模小、分散、各自为政、管理不规范等诸多问题,离加盟店发展规格和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加盟店的建设过程中,需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因势利导、注重特色、加快发展,并在发展基层服务点的基础上,拓展连锁经营、加盟网点等新型流通业态,加速构建加盟店覆盖网络。同时,制定科学的管理规范,统筹资源,力争实现“统一品牌、统一形象、统一价格、统一服务、统一物流、统一管理”新格局。

(四)推进系统的信息化和资源整合。

通过实体与网络的结合,充分发挥传统的供销社实体店得天独厚的优势、品牌优势以及物流优势、商品体验优势、诚信机制优势,通过信息化把全系统完整联合起来。一是推动“供销通”产品全市推广。我市供销合作社与福建卓派联合传媒公司联合打造的“供销通”产品,主要是通过短信、彩信方式为广大农户、涉农企业、农产品经销商等主体提供市场资讯、供求信息、农业气象等综合资讯。去年底,“供销通”已在我市开展了试点,“供销通”产品是我社依托自身资源,联合外部合作伙伴为“服务三农”所开展的一项信息化创新尝试,目前发展态势很好。二是整合龙头型涉农企业深挖资源应用。这些涉农资源可包括各类供应企业(如农资、家电、建材等),超市、农副产品销售市场、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将涵盖供应链的上下游各环节,并逐步拓展到农民生活的各方面。前期,为了提高平台的影响力,应重点挖掘一些优质的龙头企业资源,促进加盟合作,借助他们的品牌优势,快速吸引用户,形成用户规模,拉动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三是加强省市县各级网站的信息整合管理。信息员队伍是供销社信息搜集的一个重要渠道。如今,各级市、县社均有自己的信息员队伍,也有自己的信息采集模式和发布渠道。但是,仅在各市县流转的信息,还未能真正发挥其价值。因此,需要加强各地信息资讯尤其是供求信息的整合、共享和匹配,让这些信息能够流转出县、出市、甚至出省,为当地的农产品找到更广阔的市场。除了信息的整合共享外,还需要提升信息的采集质量和管理效率。一方面,需借助“信息采集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信源信息和用户信息的采集、编辑、管理自动化;另一方面,需加强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工作,扩大信息员队伍,优化队伍结构,提升信息员业务素质,拓展更多业务,管好用好信息员队伍,使他们成为我市供销合作社拓展电子商务市场的生力军。

正阳县供销合作社关于电子商务发展的调查报告

河北省供销合作社谋变寻发展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

电子商务发展历程

电子商务发展调查研究

电子商务发展案例

义乌电子商务发展

电子商务发展历程

电子商务发展机遇

贵州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改革与发展

供销合作社发展电子商务初探
《供销合作社发展电子商务初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