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变电运行与检修专业变压器检修工技师理论复习题计算题

发布时间:2020-03-02 19:06: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变电运行与检修专业变压器检修工技师理论复习题计算题

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220分)

1.>三相变压器容量为8000kVA,变比35000V/1000V,Y,d11接线,若一次绕组匝数为500匝。(频率为50Hz)。求:

(1)二次绕组匝数是多少? (2)若磁密取1.65T,求铁心的截面积。

(3)若高压绕组电流密度为4A/mm2,求高压导线截面。

答案:解:(1)

U2xg=1000(V) W2=W1(U2xg/U1xg)=247(匝) (2) E1=U1xg=20207(V) Sco=E1/4.44fBW1=20207/4.44×50×1.65×500=1103(cm2) (3) I1xg=I1=Se/1.732U1l=8000×103/1.732×35000 =132(A) Sl=I1xg/4=132/4=33(mm2) 答:二次绕组匝数是247匝;若磁密取1.65T,铁心的截面积为1103cm2;若高压绕组电流密度为4A/mm2,高压导线截面为33mm2。 2.>图D-31为一悬臂起重机,变压器吊重为Q=19.61kN(2000kg),当不考虑杆件及滑车的自重时,求AB、BC杆上的力。 答案:解:取滑轮B作为研究对象。可列出力平衡方程式

在x轴上力的投影 Fbccos30°-Fab-Tcos60°=0 在y轴上力的投影 Fbccos60°-Tcos30°-Q=0 解得

Fbc=73.18(kN);Fab=53.56(kN) 答:Fbc=73.18kN,Fab=53.56kN。

3.>从未知型号的6×19的钢丝绳上截取一根钢丝,经试验其破断拉力为110kg。求钢丝绳在安全系数为5时允许承受多大重量的变压器。 (钢丝绳的破断拉力每根钢丝的破断拉力×根数×0.83)

答案:解:钢丝的破断拉力总和为F2 F2=110×6×19×83%=48316(N) 允许工作荷重F F=F2/K=48316/5=9663(N) 答:钢丝绳在安全系数为5时允许承受荷重为F=9663N的变压器。 4.>如图D-30所示,在坡度为10°的路面上移动20t重的变压器,变压器放在木托板上,在托板下面垫滚杠,试求移动该变压器所需的拉力。(已知滚动摩擦力f=0.3t,sin10°=0.174,cos10°=0.958)

答案:解:

H=Q×sin10°=20×0.174=3.48(T)=34104(N) 拉力F F≥H+f=3.48+0.3=3.78(T)=37044(N) 答:拉力F为37044N。

5.>某变压器的型号为SFP-70000/220,Yn,d11连接。电压:242000±2×2.5%/13800V。电流:167.3/2930A。

做单相空载试验数据如下:

ab激磁,bc短路:电压为13794V,电流Ioab=55A,损耗Poab=61380W。

bc激磁,ca短路:电压为13794V,电流Iobc=55A,损耗Pobc=61380W。

ca激磁,ab短路:电压为13794V,电流Ioca=66A,损耗Poca=86460W。

求三相空载损耗。

答案:解:三相空载损耗

P0=(Poab+Pobc+Poca)/2=(61380+61380+86460)/2=104600(W) 答:三相空载损耗P0=104600W。

6.>已知一电压互感器一次绕组的平均直径D1=0.102m,二次绕组平均直径D2=0.071m,一次绕组匝数n1=11280匝,二次绕组匝数n2=189匝,一次绕组导线截面积S1=0.0314mm2。二次绕组导线截面积S2=1.43mm2。试求二次绕组的有效电阻及换算到二次绕组的一次绕组的有效电阻(导线在20℃时的电阻系数ρ20=0.0178Ω•mm2/m)。 答案:解:二次绕组的有效电阻

一次绕组的有效电阻

变比:K=11280/189=59.7 换算到二次绕组上的一次绕组的有效电阻 r′1=2052/K2=2052/59.72=0.574(Ω)

答:二次绕组的有效电阻为0.523Ω,换算到二次绕组的一次绕组的有效电阻r′1=0.574Ω。

7.>一台变压器为9806.65N,用两根千斤绳起吊,两根绳的夹角为60°,求每根千斤绳上受多少力?

答案:解:千斤绳与垂直线间的夹角α=60°/2=30° 所以每根千斤绳上的受力为 T=9806.65/2cos30°=5662(N) 答:每根千斤绳上受力5662N。

8.>某台三相电力变压器,Se=600kVA,额定电压Ue1/Ue2=10000/400V,Y,y0接法,ZK=1.8+j5Ω,一次侧接额定电压,二次侧接额定负载运行,β为1。负载功率因数cosΦ2=0.9(落后),计算该变压器额定电压调整率及二次侧电压。

答案:解:一次侧额定电流 负载功率因数:cos 2=0.9(落后)时,sin 2=0.436 额定电压调整率为

二次侧电压

U2=(1-ΔU)Ue2=(1-0.028)×400=390.9(V) 答:变压器额定电压调整率为2.29%,二次侧电压为390.9V。 9.>某台三相电力变压器,额定容量Se=600kVA,额定电压Ue1/Ue2=10000/400V,D,y11接法,短路阻抗ZK=1.8+j5Ω,二次侧接三相对称负载,每相负载ZL=0.3+j0.1Ω,一次侧加额定电压时,计算:

①一次侧线电流I1;②二次侧线电流I2;③二次侧线电压U2;④变压器输出容量S。

答案:解:(1)一次侧电流的计算:

变压比为

负载阻抗折合到原边

Z′L=K2ZL=43.32(0.3+j0.1) =562.5+j187.5(Ω)

从一次侧看每相总阻抗

Z=ZK+Z′L=1.8+j5+j562.5+j187.5 =596.23/18.84°(Ω)

一次侧线电流

(2)二次侧线电流与相电流相等:

(3)二次侧线电压:

=397.47(V) (4)二次侧输出容量:

S2= U2I2= ×397.47×726.23 =500(kVA) 答:一次侧线电流I1为29.09A,二次侧线电流I2为726.23A,二次侧线电压U2为397.47V,变压器输出容量S为500kVA。

10.>一台三相电力变压器,额定容量S=100kVA,额定电压U1/U2=6000/400V,每相参数:原绕组漏阻抗Z1=r1+jx1=4.2+j9Ω,激磁阻抗Zm=rm+jxm=514+j5526Ω,绕组为Y,yn0接法。计算:

(1)激磁电流的大小及其与额定电流的比值。

(2)空载时原边相电压、相电势及每相漏抗压降。

答案:解:(1)激磁电流的计算:

空载时原绕组每相总阻抗

Z=Z1+Zm=4.2+j9+514+j5526 =5559.2/ 84.65°(Ω)

激磁电流为 原边的额定电流为

激磁电流与原边额定电流的比值为 I0/Ie1=0.623/9.62=6.48% (2)空载运行时原边相电压、相电势和漏磁压降的计算:

相电压为

相电势为

E1=I0(Z1+Zm)=0.623×5559.2=3458(V) 相漏阻抗压降为

UZ1=I0Z1=0.623× =6.2(V) 答:激磁电流的大小及其与额定电流的比值为6.48%,空载时原边相电压为3464V、相电势为3458V,每相漏抗压降为6.2V。

11.>有一三相变压器,额定容量为100kVA,高压额定电压为10kV。高压绕组有三种接法,如图D-26(a)、(b)、(c)所示。求各种接法绕组中电流及线电流。

答案:解:(1)图(a)接法。

线电流

绕组中电流I=Ixn/2=2.89(A) (2)图(b)接法。

线电流与图(a)线电流相同Ixn=5.77A 绕组(Ⅱ)中电流 I2=Ixn=5.77A 绕组(Ⅰ)中电流 I1=I2/2=2.89(A) (3)图(c)接法。

线电流与(a)图线电流相同Ixn=5.77A 绕组中的电流 I=Ixn=5.77(A) 答:图(a)接法:线电流5.77A,绕组中电流I=Ixn/2=2.89(A)。

图(b)接法:线电流Ixn=5.77A,绕组(Ⅱ)中电流I2=Ixn=5.77A,绕组(Ⅰ)中电流I1=I2/2=2.89(A)。

图(c)接法:线电流Ixn=5.77A,绕组中电流I=Ixn=5.77A。 12.>在如图D-25所示的电动机电路中,已知电动机的电阻R=190Ω,感抗X=260Ω,电源电压U=220,频率为50Hz,要使电动机的电压U=180V,求串联电感L。

答案:解:要使电动机正常工作电压U=180V (A) 线路总感抗应为

串联电感的感抗为:XL1=XL-XL2=343.9-260=83.9(Ω)

串联电感为:L=XL/2πf=0.27(H) 答:L=0.27H。

13.>一只量限为5A的电流表,在指示值3A处的误差最大为100mA,求仪表的准确度? 答案:解:

= ×100% =2% 答:此表的准确度属2.5级。

14.>如图D-22所示,已知C1=4μF,C2=8μF,电容器C1的电荷量Q1=6×10-4C,U=200V。求C

3、Q

2、Q

3、U

1、U

2、U3各是多少?

答案:解:因为在串联电路中,电容器上所带的电荷量是相等的,因此,混联电路的等效电容等于C1上的电荷量与总电压U的比值,即 C=Q/U=6×102/200=3(μF)

根据等效电容的计算方法 C=C1(C2+C3)/(C1+C2+C3) =4(8+C3)/(4+8+C3) =3(μF)

所以 C3=4μF

U1=Q1/C1=6×10-4/4×10-6=150(V) U2=U3=U-U1=200-150=50(V) Q2=C2U2=8×10-6×50=4×10-4(C) Q3=C3U3=4×10-6×50=2×10-4(C) 答:C3=4μF、Q2=4×10-4C、Q3=2×10-4C、U1=150V、U2=U3=50V。

15.>两负载并联,一个负载是电感性,功率因数cos 1=0.6,消耗功率P1=90kW;另一个负载由纯电阻组成,消耗功率P2=70W。求合成功率因数。

答案:解:全电路的总有功功率为 P=P1+P2=90+70=160(kW) 第一负载的功率因数角  1=cos-10.6=53.13° 全电路的总无功功率也就是第一负载的无功功率 Q1=P1tg =90×sin53.13°/0.6=120(kVA) 故全电路的视在功率 

cos =160/200=0.8 答:合成功率因数为0.8。

16.>一个RLC串联电路,接于频率f=50Hz的交流电源上,若电容为2μF,则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求电感L。

答案:解:因为

所以L=1/4π2f2C=1/4×3.142×502×20×10-6=5.07(H) 答:L=5.07H。

17.>图D-21为一个感性负载电路,已知负载电阻R=300Ω,感抗XL=520Ω,电源电压为220V,求负载电流有效值I,电压与电流相位差角 ,电压有效值UR,UL。 答案:解:

I=U/Z=220/600=0.367(A) =tg-1XL/R=tg-1520/300=60° 电阻上的电压UR UR=IR=0.367×300=110(V) 电感上的电压UL UL=IXL=0.367×520=190.67(V) 答:UR=110V,UL=190.67V,I=0.367A, =60°。

18.>如图D-20所示,一个R与C串联电路接于电压为220V,频率为50Hz的电源上,若电路中的电流为5A,电阻上消耗的功率为75W,求电路中的参数R、C。

答案:解: Z=U/I=220/5=44(Ω)

R=P/I2=75/52=3(Ω)

(Ω)

C=1/2πfXc=1/314×43.9=0.072×10-3(F) 答:R=3Ω,C=0.072×10-3F。

19.>把3mA的表头量程扩大8倍,分流电阻与表头并联的等效电阻为20Ω。试设计这一分流电路,并求出表头电路的电阻和分流电阻各为多少?

答案:解:根据题意,电路图如图D-19所示。 图 D-19

其中 Rs为分流电阻,Rg为表头电路的电阻 I=8×3=24(mA) 用分流公式及等效电阻公式可得

24[Rs/(Rs+Rg)]=3 ① RsRg/(Rs+Rg)=20 ②

①/②得 8/Rg=1/20 所以 Rg=160Ω

以Rg值代入①得 Rs=22.85Ω

答:表头电路电阻Rg=160Ω,分流电阻Rs=22.85Ω。

20.>如图D-18所示,已知I1=25mA,I3=16mA,I4=12mA。求I

2、I5和I6的值。

答案:解:

由节点A得:I1=I2+I3 ①

由节点B得:I3=I4-I6 ②

由节点D得:I5=I2-I6 ③

把已知数值代入解得 I2=25-16=9(mA) I6=12-16=-4(mA) I5=9-(-4)=13(mA) 答:I2=9mA,I6=4mA,I5=13mA。

21.>RLC并联电路如图D-17所示。I=10A,IL=4A,IC=10A,求电阻支路中的电流IR。

答案:解:由于电容支路与电感支路中的电流互差180°,因此这两个支路的合电流IX=10-4=6A,故可得

答:电阻支路中的电流IR为8A。

22.>供电线杆L(单位为m)远的房间里并联安装了几盏相同的电灯,通过每盏电灯的电流都是I。连接干线和房间所用导线的电阻率为ρ(单位为Ωmm2/m),如果要求导线上的电势降落不能超过U1V,则导线的横截面积不能小于多少平方毫米?

答案:解:供电线是一条回路,所以线长为2L,其电阻R为 R=ρ2L/S 因为几盏灯并联,所以总电流It=nI 又U1=IR,R=U1/It=U1/nI 答:导线的截面积最少应是S=2nρLI/U1(mm2)。

变电运行与检修专业变电检修工中级工理论知识复习题

变电运行与检修专业变电检修工中级工理论知识复习题

变电运行与检修专业变电站值班员技师理论知识复习题

变电检修工技师理论知识

《变电检修工(第二版)》技师理论题库

变电检修工

变电运行与检修专业变电站值班员初级工理论知识复习题

变电检修技师(判断)

变电检修理论试卷

变电检修工初级

变电运行与检修专业变压器检修工技师理论复习题计算题
《变电运行与检修专业变压器检修工技师理论复习题计算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