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而立甲子逢盛世富院安民享太平

发布时间:2020-03-03 00:20: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而立甲子逢盛世富院安民享太平

记敖汉旗新惠镇新地敬老院

这是一个很不平凡的敬老院。

说它不平凡,是由于新地敬老院始建于1979年10月1日,至今已到而立之年。自建院以来,全院固定资产从建院之初的7万元增加到现在近60万元。院办经济从无到有,如今每年收入都稳定在5万元以上。现有院民37人,工作服务人员4人;有耕地80亩,园田地10亩;有机电井1眼,30KV变压器一台,砖瓦结构房屋74间,1175平方米。

说它不平凡,还由于该院有三十年如一日、视院如家、默默耕耘、不求索取、只求奉献的三任好院长;还有三十年来一直尽力伺候孤寡老人,让这些院民安享晚年的工作人员。说它不平凡,更是由于这里环境优雅,一进院门便令人豁然开朗,心旷神怡,繁花似锦,香气袭人,大小丽花竞相开放,牵牛花、步步高交相辉映,鸡冠怒放,绿草如茵,一排排房屋座落有序,青堂瓦舍,清新静洁,好一幅浑然天成的风景图画,人间仙境。院民们在这里安度晚年,其乐融融,其乐无穷,其乐陶陶,郁郁葱葱的花木把院内外妆点得格外美丽。身正令则行拧成一股绳

新惠镇新地敬老院党支部,院务管理委员会一班人,以院为家,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正人先正已”,院党支部和院务管理委员会从自身建设抓起,抓班子、建制度,为开展敬老院各项工作带了一个好头。党支部按时召开会议,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并在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苦活、累活干在先。虽然他们每年只拿不足5千元的工资,但从无怨言,用他们的话说,党和人民把我安排到这里,我们就要在这里好好干,再苦不能让院民苦。这些人在家不能生活,到敬老院如再生活不好,还不如在家。院管理委员会由7人组成,其中有三名院民代表。院委会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院内实物保管由院民代表负责,体现了院民是敬老院的主人。

不但如此,敬老院始终把建章立制、强化制度建设放在首位。十多年来,《院长岗位负责制》、《工作人员考勤制》、《学习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五好院民奖评制度》、《卫生先进宿舍奖评制度》、《卫生先进个人奖评制度》等不但制板上墙,更主要是认真贯彻执行。由于他们坚持制度建设,想院民之所想,一心扑在为院民服务上。因此在院民与院工作人员之间形成了爱岗敬业、爱院如家、互相帮助的良好风尚。如院工作服务人员为院民清洗弄脏的衣服、被褥、凉晒尿湿的裤子等,虽说是工作人员应尽的责任,但院民很感激。对患病的院民,工作服务人员每次都是送药到舍,对“特殊”病号还要亲自喂饭,从而使院民与院工作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齐心抓建设。

爱老聚人心院民胜亲人

人非草木,熟能无情,关心和体贴每一位院民,是院每一名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每一位院民的加入,他们既不嫌弃,也不埋怨,而是把他们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敬老院是个特殊的地方,院民是一些年老多病无儿无女的残疾智障人。由于长期的孤寡生活,缺少亲人的抚慰照料,感情脆弱,性情孤僻,大多人都不合群,要照顾好这些老人,确实不是一件容易事。

多年来,敬老院的每一个院民都十分关心敬老院的发展,用他们的话说:我们在家无人管,吃不好,穿不好,是国家把我们送到敬老院,我们要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他们不但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如现在库房保管李仁,他年龄虽然只有57岁,但从30岁时起就双目半失明,行动十分不便,从小父母双亡,来院前只住一个窑洞。1993年村里把他送往敬老院时,穿的是一双漏着脚趾头的水鞋,到院后,院里一次性给他换了行理、衣服、鞋和祙子,使他深深感受到了敬老院的温暖。十多年来,他一直管着敬老院的大门,并且负责给牲畜喂草、喂料,对院可以说是兢兢业业。院民李占友双目失明十四年,今年已经86岁;院民孙佰文年已90岁,行动十分不便。十四年来一直是李仁为他们送饭,送水,过年、过节院里

给院民发放水果和糕点,也都是李仁按时给他们送去。对此,李仁从不计较,从无怨言,用他的话说:敬老院就是我们的家。

2006年89岁高龄的刘友才老人,一次患感冒,院医孙国芹同志在放农忙假期间仍每天三次坚持到院为其打针,这一打就是十几天;院民马贵,去世前曾患肝病、肺气肿,在乡卫生院住院输液,院里负责早晨车送,晚上接回,连续十几天,病情十分严重。在医院的5000多元,也是值得的,因为他爱院如家,公私分明,对工作始终是一丝不苟;院民纪向龙年轻体壮,入院时不爱听话,动不动就打架。院并未因此埋怨他,看不起他,而是用一颗温暖的心去感化他、教育他,召开院民大会帮助他。有一次他多年的胃病又犯了,在炕上来回翻滚,院里急忙打车把他送到医院,并派专人护理,一连二十几天,光药费就花去900多元。对此,他深受感动,从此以后,院里无论安排什么工作,他都抢在先,干在先,与院民关系相处得也特别融洽了。后来,他和院内的一位女院民长期相处,互相有了感情,院里工作人员便主动给他俩办了喜事。这件事情,也让院工作人员受到了启发:如果能给丧偶的老人们找下伴侣,那么老人们的晚年将会幸福很多。

多年来,院里有一条不成文规定,凡是对敬老院作出突出贡献的院民,院里绝不忘记。原库房保管李刚患肺心病、气管炎二十多年,临去世前还管理着库房。去世后,院里破例为他召开了一个简单的追悼会,号召全体院民都要以李刚为榜样,遵守纪律,关心敬老院,爱护敬老院,院民中相互团结,相互帮助。李刚的亲属及周围的群众看见他给无儿无女的老人这样周到地办理丧事,感动地说:“儿女们给老人办丧事也不过如此”。建院30年来,院共为在这里去世的48位五保老人办理了丧事。在他们临终前,院工作人员都里外三新为他们穿戴好,理好发,让他们心满意足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这不但深深教育着每名院民,也鞭策着每一名员工。现任院现金兼院医的孙国芹同志,从事服务员工作已近23年,每年春节院里安排她值班,她都毫无怨言,从不计较,用她的话说,和院民在一起过春节是她最快乐的事。

平日里,他们对待孤寡老人总是细心入微,时刻都用一颗爱心去温暖他们。从1979年敬老院建院至今,建院仅有院民18人,至今共接收院民92人,中途转入旗光荣院5人,两名孤儿已经长大离院,去世48人。他们给这些院民都建立了个人档案健康,院民生日一览表。哪位老人过生日,院里都提前准备寿面,无论院内工作有多忙,这顿豆包总是要吃,每人两个鸡蛋总是要煮,以此祝老人们健康长寿,安享晚年。在日常生活中,院长和工作人员们总是挖空心思让孤寡老人吃饱穿暖,过得快快乐乐。细心给老人们安排食谱,每周保证吃一顿饺子,节日还进行大改善。春节期间,给每位老人发点零花钱,每人发放点各种水果,如苹果、梨、大枣、桔子、花生等,此外在炒上些自产的向日葵。

抓院办经济促事业发展

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敬老院始终把发展院办经济,促进全院各项事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成功走出了一条抓院办经济,促各项事业发展的新路子。

改善办院条件,提高院民的生活水平。夏季园田种植各类蔬菜,茄子、豆角、黄瓜、柿子,应有尽有。冬季储菜,大白菜、大葱、土豆等,90平方米的两个大窑储的满满的,光每年咸菜就腌

七、八样。特别是为一些年老牙齿不好的院民准备的辣椒酱,韭花等,更让他们体会到敬老院的幸福。

入院的除了残疾人年轻一点,多数都是老年人,他们过惯了在农村的传统生活,院里尽量地保持着他们的生活习惯,特别是年年节节。清明节每人都要煮几个鸡蛋,五月节都要吃两顿粽子,八月节都要发二斤月饼,每人再发七八斤水果。平时每月都要淘点粘米,过年就更不用说了,杀猪、做豆腐、蒸年糕、豆包,热热闹闹。

多年来,敬老院始终把勤俭节约,艰苦办院放在突出的位置上。96年旧房改建,上级拔付的资金仅能改建210平方米(每平320元),院里精打细算,真是把资金压缩到了极低,

硬是改建了两栋宿舍,420平方米。为此和包工头争的面红耳赤。在建筑中,院里发动院民把旧架子上的每一颗钉子全都起下来,砸直了再用,共收集旧钉20余斤。院内的零活,房舍的简单修补,凡是工作人员能干的,都带领院民去干,从不雇人。比如:几年来院里搭炕、铺院子、垒小园子墙、更换玻璃等。凡是能为院内节省资金的,院内都利用起来。院的房舍,旮旮旯旯,院里都种上“象扫帚”,不但绿化了院落,美化了环境,秋季院民把他扎成扫帚,用来扫院子,十五年来院里没花钱买过一把扫帚,虽是小事,算来也为院里节省资金近千元。全院16个院民宿舍,全部是火炕,如果烧柴,最低每年也要40吨,十几年来,院里组织院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到外面树林、农田捡柴烧炕,仅此一项就能为院内每年节省资金近

1.5万元。

经济发展了,院民生活条件也正进一步改善。2004年,院自筹资金1.2万元,砌砖石结构的院墙150延长米;院出资5000多元对院民宿舍进行了粉刷,将屋内烧炕改在屋外走廊上烧,既避免了呛人的烟雾,又保证了院民宿舍的卫生。2008年院民宿舍都配有高清晰彩电,院民宿舍基本实现了旅馆化。同时在旗民政局的大力帮助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又投资12万元建院民伙房、餐厅、院工作人员办公室共230平方米。建门楼一座,新建厕所50平方米。同时又投资3000元重新安装机电井深水泵一台;还重新更换了太阳能热水器一台,价值近3000多元。去年,在旗民政局和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11万元,对已破旧的院子土墙进行了重新围建,并且新建储柴棚200平方米。进一步加大了敬老院的基础建设。院民及院工作人员生产、生活和工作环境大为改善。

不管时间多忙,经济条件多紧,宁可工作人员工资不开,院民奖评从未间断过。他们每年都坚持奖评一次,由院民分组奖评,院委会把关。评选“五好院民”、“劳动模范”“卫生先进宿舍”“卫生先进个人”等,获奖院民在领取奖品的同时,还可获得50—150元不等的奖金。近几年来,院里每年发放的奖金都在3000元以上,大大调动了全体院民爱院如家的积极性,促进了全院的和谐发展。

敬业爱老,发展院办经济,既凝聚了人心,又促进了敬老院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使敬老院的各项事业一年一个台阶。1984年,该院被旗委、旗政府命名为旗级文明单位,1993年,被赤峰市民政局命名为市级文明敬老院,1997年被自治区民政厅命名为区级文明敬老院,1999年被旗委、旗政府命名为旗级标兵文明单位; 1996年,高克学院长作为敖汉旗唯一一位敬老院院长出席了国家民政部在巴林左旗林东镇丰水山国家级敬老院的挂匾仪式,2000年高克学还被旗委作为“市级六十佳”候选人上报赤峰市委,他的先进事迹在《赤峰日报》上进行了展示。

弹指一挥间,共和国已经进入花甲之年,敖汉旗新惠镇新地敬老院在祖国的呵护下,也进入了而立之年;通过几任院长的呕心沥血,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敬老院变得越来越富裕,院民生活也变得越来越美好了。而立甲子逢盛世,富院安民享太平,新惠镇新地敬老院必将在未来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将会让更多的孤寡老人在这里安度晚年,幸福终生。

盛世富邦 新年致辞

香港分红保险,富通“盛世

安富房地产中介招聘

盛世锦院阳台统一封包方案

富道安整办发〔201

安交院辩论赛策划书

富安小学+依法治校工作总结[定稿]

富安小学物理实验教学计划总结

安富街道“211”、风貌改造工作汇报

富安小学生物实验教学计划总结

而立甲子逢盛世富院安民享太平
《而立甲子逢盛世富院安民享太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