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风清气正促发展

发布时间:2020-03-03 08:44: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风清气正促发展

“好风催得春消息,姹紫嫣红入诗来。”近年来,通化市教育系统以行风建设为着力点,以办山城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采取有力措施,树政风,倡廉风,正师风,扬校风,促教风,兴学风,不断提升了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教育系统政行风建设工作连续两年在全市政行风评议中位列社会管理类首位,全市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呈现千舸争流、百花齐放、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

树政风,推进教育科学发展

通化市教育局切实规范教育管理,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树立良好的政风。前些年,由于缺乏与社会的沟通交流,再加上自身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导致人民群众对教育行业的满意度不高,教育系统在全市政行风测评中的成绩一度跌入低谷。为进一步加强政行风建设,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市教育局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2005年开始,在省内率先实施阳光分班、阳光政务、阳光招聘等六项教育阳光工程,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透明度,逐步得到了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支持和认可。在阳光工程实施的同时,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教学管理、财务管理、招生管理、教师管理、安全管理等各项制度,提升了教育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聘请行风监察员对市直教育系统行政部门、学校、教师进行监督、评议、反馈、纠正,定期向行风监察员收集意见,及时整改问题。科学规划教育布局,“十一五”期间,全市中职学校增加了11所,精简普通中小学校19所,有效的调解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比例失调问题。组建了通化市中等职教园区、朝鲜族教育园区,成立了通化市外国语学校、技师学院、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心理服务中心,使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能。加大城乡学校建设投入,“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投入资金6.7亿元,新建、扩建和改造校舍面积77万平方米。校舍安全工程成效显著,实施D级和C级危房加固、重建项目400多个。全市中小学实验室、图书馆、卫生室建室率达100%,结束了一些学校学生只能在黑板上做实验的历史。着重加快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步伐,从根本上改善和优化了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全市农村学校实现了远程教育全覆盖,极大地提高了农村学校现代化教学水平。同时,认真落实教育惠民政策,积极开展扶困助学活动,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承诺。经过八年的努力,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满意度逐年提升,2005年市教育局在全市政行风测评排名较上年前进了14个位次,2008年排名跃升为第一名。

倡廉风,推进教育健康发展

通化市教育系统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构建反腐倡廉长效机制,为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干部人事录用、推荐、任免、调动、奖惩等事项,大额资金的使用,校舍建设等重大投资项目的立项和招标,涉及教职工利益的重要问题上,严格执行党委集体决策制。坚持“承诺示廉、巡视访廉、个人述廉、组织考廉、群众访廉”,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度进行。着力查处侵害群众切身利益、严重损害教育形象、危害教育改革发展的案件,近两年来仅市直学校就有20多名干部和教师因违反资金管理、师德师风等规定受到政纪处分。坚持重要情况的通报和报告制度,主动接受舆论和社会监督。充分利用通化日报、视听导报、通化教育信息网、电视台等媒体,增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透明度。组织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师生演讲赛、征文比赛、美术作品创作大赛和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大力弘扬廉政文化,营造敬廉崇洁的浓厚氛围。

正师风,推进教育和谐发展

全市教育系统坚持依法治教、从严治教,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制定出台了《通化市教师十不准》、《通化市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通化市违反教师职业道德处分规定(试行)》等制度规定,印发《通化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读本(师德建设篇)》,提高师德素养,规范职业行为。全面开展师德教育主题活动,组织开展了“我心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修身立德,关爱学生”师德主题教育等,通过大讨论、知识竞赛、征文、演讲、民主测评与师生座谈会等形式,不断强化师德师风教育,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全体教师从每个细节上关爱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心理状态,通过谈心、家访、开设“写给老师的心里话”信箱、建立教师与家长联系短信群等,密切师生交流,加强家校沟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促进学生健康茁壮成长。市教育局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开辟“师德论坛”,广泛宣传师德典型,交流师德教育成果,树立起我市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良好群体形象。

兴学风,推进教育创新发展

我市稳步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通过组织集体备课、网联培训等多种形式的系列专题培训活动,在市直高中确立了“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有效性研究”课题,以研促教,以研促改。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多次到北京、宁夏、山东、辽宁等新课改先进地区学习,多次聘请专家来我市讲学,为新课程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组织骨干教师展示课、教学竞赛、课标解读等多元化、多层次的活动,为广大教师搭建了交流学习和展示分享的平台。高中新课改自2007年实施以来,在2010年首次接受了新课程高考的检验,并取得了高考成绩位列全省第三的好成绩。市教育局将国内课改先进经验与我市教育教学实际有机结合,确立我市特有的初中“双案导学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目前,市直初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正向管理规范化、实施系统化、评价科学化、效果优质化的方向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明显地变化。教师摒弃了以往的教案,用导学案来点拨、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学生用学案自主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学案、导学案、合作小组三个教学载体的运用,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张扬,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已初步形成,素质教育在全新的课堂中得到真正落实。

扬校风,推进教育内涵发展

2008年以来,通化市教育系统深入实施精致管理,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立足本校本单位实际,从关注硬件建设逐步向推动内涵发展方向转变,以精致化管理模式提质量、增效益。推进学校办学特色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各校办学自主权和首创精神。2010年,我市职业教育“产教结合、引企入校”的办学模式改革经验得到了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的肯定并做重要批示。大力推进依法治校,把教育收费、特困生认定、评优选先等群众最关心的信息上墙上网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实施“家校连心工程”,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实行教育开放制度,让社会、家长实地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对学校精致化管理进行检验和展示。截至目前,已有20多万人次参与到教学开放周活动中,在社会上形成了理解教育、支持教育、发展教育的良好氛围。

促教风,推进教育高效发展

我市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主要内容,开展学科教师全员业务培训,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组织开展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打造高效课堂”主题校本教研活动,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实施素质教育水平,推动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启动通化名师培养工程,建立三级名师工作室,三年内造就10名市内领先教师,2-3名省内知名教师,打造通化教师资源品牌,促进市直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进一步提升我市教育软实力。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积极开展支教送教活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在全省率先实施骨干教研员认定工作,并对历届市、县骨干教师进行重新考核认定,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优质的教育教学梯队。举办不同层次、不同主题的校长论坛,引领广大教师在更新办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实施新课程、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

通化市教育系统以一系列铿锵有力的行风建设措施,扎实推进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进一步密切教育系统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改革发展环境,为通化市振兴崛起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桃李芬芳春满园,风正帆扬启新航。”在“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的潮头,通化教育这艘巨舟正乘风扬帆,破浪远航!

创风清气正 促发展

风清气正

风清气正

清 风 正 气

风清气正

风清气正

风清气正

风清气正

风清气正

树正气 促发展 铸风清气正新形象

风清气正促发展
《风清气正促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