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让红旗渠精神旗帜永远高高飘扬

发布时间:2020-03-01 20:11: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让红旗渠精神旗帜永远高高飘扬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深化变革,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不断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意识日益多样化,一些人不同程度地出现精神空虚、信仰缺失和思想困惑等问题,迫切需要一种精神信念,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先进文化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州(原林县)人民为改变严重缺水的贫困面貌,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依靠一锤一钎一双手,硬是建成了盘绕在太行山上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红旗渠建成,不仅解决了当地56万人口严重缺水的生存危机、带动了农业、林牧业、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而且孕育形成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从20世纪60年代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发展到今天的“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显示了她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前进的不竭精神动力。

红旗渠精神由来及发展演变

据林县县志记载,从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到新中国成立的514年间,林县曾发生的自然灾害达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其中有过连年大旱,河水干涸,庄稼颗粒无收,以至发生过人吃人的惨剧。全县有很多村庄分布在深山峡谷中,过去有307个村人畜吃水困难,为了吃水,林县人每年要把近4个月的时光抛洒在取水的山道上,也正是在这种条件下,林县人民开始干祖辈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他们要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造渠,把山西省境内的河水引入林县,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为了造福子孙后代,他们发出了‚劈开太行山‛的豪迈誓言,向大自然开始了不屈的抗争。

从红旗渠的开工建设到支渠配套全面完成的十年奋战期间,参加建渠的干部群众在每人每天只有6两粮食的艰难条件下,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和险滩峡谷中摆开了战场,没有资金自己筹,没有物资自己备,不会技术干中学,修渠民工吃糠咽菜、斗志不减。在修渠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有81名干部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壮举铭刻于自力更生、战天斗志的红旗渠精神的丰碑之上,这悲壮的故事充分体现了红旗渠精神的伟大内涵,展现出不畏牺牲、前仆后继的创业风范。

通过修建红旗渠,林州人民不仅用血汗创造了造福于民的物质财富,而且培育造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2011年10月16日,新华网在头条位置刊发了长篇政论性通讯《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在文章的结尾写道:改革开放以来,林州人民以自己的理想、奋斗、坚韧、奉献,成就了当代红旗渠精神,这就是——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难而不惧,在理想召唤下排除千难万险;富而不惑,在物质大潮中坚守精神家园;自强不已,在激烈竞争中壮大发展,不断超越;奋斗不息,在复兴道路上奋力拼搏,永不停步。从‚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到‚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红旗渠人在建设家园中,敢想敢干的开拓精神贯穿始终,不畏困难的实干精神贯穿始终,无私奉献的忘我精神贯穿始终,使红旗渠精神始终得以传承发扬。

多举措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

一、红旗渠精神专题展览展出

1965年10月,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为题,红旗渠图片参加了在北京农业展览馆举办的全国大寨式农业典型展览。自此以后,红旗渠多次在国内外参加展览。

1970年6月到1971年5月,红旗渠专题展览先后在河南省博物馆展出;1970年9月、1971年6月、1972年6月连续三年在北京农展馆水利馆展出。1974年10月5日至11月15日,红旗渠在广州秋季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展出。从1972年到1977年,红旗渠先后赴阿尔及利亚、日本、法国、美国、德国等国进行展览,使红旗渠及红旗渠精神为世界上更多的人所了解。 2004年金秋,从9月29日到10月16日,红旗渠精神展在首都北京国家博物馆举办。18天时间里,共有26万首都观众走进展览现场,感受红旗渠精神的丰富内涵,倾听那段难忘岁月里的动人故事。继首都北京展之后,又分别在上海、广州、重庆、西安展出,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参观热潮,很多省、市都邀请前往展出。2005年,又相继在郑州、香港、福州、杭州、苏州、青岛、天津、沈阳、大连等地展出。

二、红旗渠精神进校园

继红旗渠精神全国巡回展后,安阳市委市政府于2007年开始又推出了‚红旗渠精神、殷商文化校园行‛系列活动,截至目前‚校园行‛宣讲团已先后走进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广西、澳门等省市和地区90余所学校和单位,受众达6万余人,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发挥红旗渠纪念馆的教育作用

2002年,林州将红旗渠纪念亭扩建为纪念馆,成为收集红旗渠文物,研究和展示红旗渠文化的重要平台。目前,在红旗渠纪念馆挂牌设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已有500余家,年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高峰期单日接待游客人数超过万人。2010年,红旗渠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然而纪念馆陈列手段落后,面积过小,无法很好地发挥其教育作用,林州决定对红旗渠纪念馆进行改扩建,并对红旗渠风景区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以满足游客参观学习、精神教育需求,更好地发挥教育基地作用。

四、成立红旗渠精神研究会

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进一步弘扬红旗渠精神,凝心聚力,助推发展,更好地服务和谐社会建设,2010年 2月5日,林州成立了红旗渠精神研究会。

五、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2011年是红旗渠通水46周年,林州紧紧抓住这一契机,进一步宣传弘扬红旗渠精神。一是在全国‚两会‛期间,与《人民画报》合作,推出了特刊《红旗渠——中国人的精神脊梁》,共出版发行25000册,在全国‚两会‛期间向与会代表委员发放,受到代表委员的关注和好评,成为林州对外宣传的经典资料。二是借中央媒体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之机,邀请新华社社长李从军来林采访。新华社社长李从军在深入林州采访后,为‚珍爱生命线,重修红旗渠‛水利三年大会战捐款30万元,并把林州作为新华社联系点。10月16日,新华社发表长篇通讯《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提出了‚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当代红旗渠精神,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看了该报道后作出重要批示。中央电视台专门派摄制组来林拍摄专题片,并在2012年1月9日在央视1套播出专题片《红旗渠精神》。当代红旗渠精神发表后立即在社会各界引起巨大反响,引起全国各大媒体强烈关注,社会各界争相组织专题学习活动,各大媒体纷纷转载。‚焦点访谈‛等400余家报纸、电视台、电台和网络媒体进行了转载和相关报道。

六、把《红旗渠》搬上舞台

大型话剧《红旗渠》自剧本创作至搬上舞台历时4年,表现在一个特定的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林县人民用10年时间创造了人间奇迹,同时也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2011年7月27日,话剧《红旗渠》在省人民会堂上演后,省委书记卢展工盛赞该剧弘扬了红旗渠精神的核心:为民、奋斗,并表示: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振兴河南、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的宏伟目标,仍然需要这种精神。今年8月18日至19日,该剧在国家大剧院展演,与全国观众见面,为党的十八大献礼。

让红旗渠精神旗帜永远高高飘扬

一、让红旗渠精神旗帜永远高高飘扬始终要有攻坚克难的胆气。

红旗渠的修建整整十年,仅凭一锤一钎一双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顶酷暑,战严寒。1960年刚刚开工建设的初期,每人每天只有0.5公斤的粮食和1.5公斤的蔬菜,吃糠咽菜,忍饥挨饿。红旗渠工程规模大,需要建筑材料多,缺少炸药自己造,没有石灰自己烧,缺少工具自己改,没有水泥自己制,克服的是难以想象的困难。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新时期,摆在红旗渠人面前的风险和困难依然很多,正是由于红旗渠人在事业发展的道路上始终保持攻坚克难的胆量、胆子,才有了林州经济社会的欣欣向荣。

二、让红旗渠精神旗帜永远高高飘扬始终要有干事创业的勇气。

经过十年苦战,蜿蜒于太行山腰的总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把浊漳河水引入了林县,有效灌溉面积达54万亩,形成了能引、能蓄、能灌、能排及综合利用的水利网,成为全国大型灌区之一,结束了水缺贵如油的历史。之后正是那些大搞水利建设,成功修建红旗渠而培养出来的建筑力量,又迅速走向了全国各地乃至国外海外,在建筑领域再次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们多年在外干出了新的天地,干出了新的成绩,手里渐渐富裕起来之后,又怀着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回家创业,再创辉煌,这就是林州人‚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的三部曲。林州市委书记郑中华说‚林州经历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三部曲,正在进入‘美太行’第四部曲,我们赶上了这个历史阶段,要理直气壮地承担起这份历史担当‛。红旗渠人干事创业的本色从未丢失。李广元,林州的钢铁大王,他喜欢干事,他喜欢在钢铁中干事。26岁时,他干的事是接过了铁匠铺,如今,曾经的铁匠铺成长为总资产达到55亿元,营业收入73亿元的以汽车配件、优特钢、无缝钢管为主导产品的现代化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集团。正是红旗渠人在事业前进的道路上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勇敢、勇猛,才有了今天林州经济社会的昌盛繁荣。

三、让红旗渠精神旗帜永远高高飘扬始终要有再创辉煌的豪气。

近年来,林州立足产业转型,在五大传统特色产业的基础上,正在着力调整结构,拉长产业链条,整合打造高端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努力实现工业经济的整天提升和飞跃。如今,正在建设的林长高速、鹤辉高速、晋豫鲁铁路和正在推进的石林高速,打破太行千年屏障,让天堑变通途,使林州成为中原经济区连接晋、冀、豫的重要门户和枢纽,为发展注入鲜活的血脉。随着交通的不断改善,林州的枢纽作用将日益显著。这片开放的投资兴业热土,势必成为太行山麓一颗璀璨的明珠。正是红旗渠人在事业攀登的道路上始终保持再创辉煌的豪迈、豪情,才有了明天林州经济社会更加繁荣的基础。

让红十字的旗帜永远高高飘扬

让爱国主义旗帜高高飘扬

让改革旗帜高高飘扬

让奋斗的旗帜高高飘扬

让理想的旗帜高高飘扬

让改革旗帜高高飘扬决定诞生记

高高飘扬的旗帜

让团旗永远在心中高高飘扬

新年献词让人道的旗帜高高飘扬

090914让成功教育的旗帜高高飘扬

让红旗渠精神旗帜永远高高飘扬
《让红旗渠精神旗帜永远高高飘扬.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