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地方历史文化考察

发布时间:2020-03-03 22:31: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地方历史文化考察

考察时间:(2010.12.20--2011.1.8)其中常德(2010.12.20-12.27),怀化(2010.12.28-2011.1.8).

路线:德山乾明寺-孤峰塔-夹山寺-花沿溪-诗墙等-洪江古商业城-芙蓉楼-芷江受降纪念馆-龙津风雨桥-天后宫-飞虎队纪念馆-常德

一个月的考察时间很快就到了,在这一个月里我们游遍了常德、洪江、怀化。深入到各个地方实地考察,这不仅开阔了视野更使我对我国地方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我们首先是在常德周边进行考察我们的第一站是在乾明寺。乾明寺在德山东麓,始建于唐初。唐咸通元年(860),朗州刺史薛廷望奉敕重修,请禅学大师宣鉴为住持。唐宰相裴休题“古德禅院”匾额。寺院内有金刚塔、慧光塔、峋嵝塔、毗庐阁、八角亭、断桥、铁经幢、白龙井、乌龙井、钵盂泉等。重要碑帖有唐裴休书“古德禅院”刻石,唐“德山先和肖塔铭”、“宋德山乾明寺钟铭”、米蒂书“宝藏石刻”、张授“善德山”诗碣等。清末重修,武陵学者余嘉锡题。可惜这些难得的书法珍品,均已失佚。乾明寺存留的文物仅铁经幢和两块宋碑,据《常德府志》记载,这座铁经幢是唐懿宗咸通元年,武陵太守薛廷望奉旨修建的,为生铁铸造,故名“铁经幢”。历经沧桑,屡兴屡废,多次被毁,唯有铁经幢仍然屹立,成为佛门稀世之宝。今日德山乾明寺,山门宏伟壮观,唐朝宰相裴休题写的“古德禅院”九龙大匾高悬,与当代高僧佛源大和尚题写的“乾明寺”竖匾相呼应,别具特色。钟鼓声,梵呗声,提醒世人,这里是佛门的净地,学佛的乐园。

孤峰塔坐落在与常德城隔江相望的德山孤峰岭。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五(1607),初名“文峰塔”,与北岸笔架城遥相映衬,象征常德人杰地灵,文运昌盛,后毁于战火。现有的孤峰塔是在原塔基上重建的,塔高33米,底径7米,七级八面,四周八角檐上装有铜铃;塔内有旋梯直到塔顶,游人登塔极目四望,周围的沅江及城市风光尽收眼底。董其昌说:“于兹塔也,虽惟人文,赖之巽,为春为木,长养万汇,主人长年。”巽,为八卦之一,其前身始建于唐代的楚望亭,因刘禹锡的《楚望赋》而命名。一时此亭成为德山“游观之最”,用宋绍定年间常德知府袁申儒的话说,可以“临枉渚而想朝发,望秦城(司马错古城)而慨秋绿”。后来,此亭更名“江山平原”,将“楚望”匾额移于旧亭之旁。不久,该亭再次易名“云深”,原因是“楚望亭风雨晦暝,常有白云缭绕,人多异这”。袁申儒莅任,与太守许公共同捐资,“度地于善卷坛之西,夷坡砻石,以亭其上”,重新挂出收藏于寺庙中“楚望”旧匾。同时,在善卷坛祠前、临江迫崖处修“临睨亭”;在善卷坛和云深之间修“仰止亭”。

夹山寺又名灵泉禅院,始建于公元870元,历经唐懿宗、宋神宗、元世祖“三朝御修”。至明末清初,大顺帝闯王李自成兵败禅隐夹山住持30年。夹山寺鼎盛时期,其规模宏大,有九殿一宫,后屡经兵荒马乱数度兴废,现已修复六殿一宫。夹山寺是佛教禅宗祖师讲经说法之所,宋代高僧圆悟克勤在此住持说法评唱的《碧

岩录》,被誉为天下“禅门第一书”,在中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影响深远。夹山是誉满东亚的茶禅祖庭。夹山牛抵茶自宋至清一直被列为贡品,碧岩泉是煮茶的极品泉水。夹山开山祖师善会讲禅说法品茶,悟出了“茶禅一味”真谛。据中国茶禅学会专家考证,夹山是“茶禅”、“茶道”的正宗源头。夹山风景区位于湖南省石门县城南8公里处,由夹山国家森林公园及其境内的夹山寺、闯王陵、碧岩泉等景点组成,总面积3平方公里,是以人文景观为主,融自然风光于一体的国内外知名风景旅游区。夹山于1998年被湖南省旅游局评为“97”湖南省最佳景区。

夹山寺自1993年对外开放以来,每年吸引着数十万中外游客,并成功地接待了江泽民、曾庆红、蔚健行、李铁映、钱正英、廖汉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湖南壶瓶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接管夹山旅游经营权后,正朝着把夹山早日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而努力奋斗。李自成禅隐夹山寺根据我们收集到的流散在澧水流域的文物说明,何璘所记“李自成禅隐夹山寺”是可信的。

洪江历史悠久,洪江区位于湖南省西南部雪峰山区,沅、巫两水在此交汇,是滇、黔与沪、汉之间水运的必经之地,历史上称为“洪溪”,又名“雄溪”,为“五溪”蛮地,居“五溪”之首。自古是驿站、是商埠、是烟火万家的巨镇,距今已有3000年文明历史,以集散洪油、木材、鸦片、白腊而闻名于世,素有“七省通衢”、“小重庆”、“小南京”、“湘西明珠”、“西南大都会”之美称,是湘西南经济、军事、宗教、文化的中心。现完好地保存明、清、民国时期的民居、会馆、钱庄、寺庙、洋行、青楼、报馆、烟馆等遗址380余栋,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有如一幅直观明、清、民国社会市井全貌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近代商业发展的一个标本,也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古商城之一,被专家誉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活化石”,并冠名为:“洪江古商城”.2007年6月国务院下文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洪江古商城(古建筑群)榜上有名。到目前为止共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待批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4处。有如画廊长卷,胜似“小三峡”;农家竹寨野趣天成,风土人情浓郁;“嵩云十景”各显神奇,神话故事脍炙人口。

龙津风雨桥位于湖南省芷江县,自明代万历十九年(1591年)名僧宽云带头捐建建成起,几经圯毁,多次修复,一直是湘黔公路交通要塞,也是商贾游客往来云集最繁华的地方,史称“三楚西南第一桥”。1999年初,两津桥再次动工重修,1999年11月7日竣工,总投资606万元。 芷江龙津风雨桥始建于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历经沧桑400余年。 在溪河上修建风雨桥是侗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一个显著特征。明万历十九年,沅州城有个叫宽云的和尚,四方奔走募捐,共募集建桥资金15000两白银、粮食11万石,在此修建了风雨桥,因桥墩与流水形如龙口喷津,故名“龙津风雨桥”。但到万历三十年(1602年),一场山洪,将龙津风雨桥毁于一旦。 明宗祯六年(1633年),驻沅州的云南都司佥书阮呈麟带头捐款,重修龙津风雨桥。没想到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一把大火又将龙津风雨桥化为灰烬。此后,复修、水毁、火烧、征战,一直是这座风雨桥的主旋律。 抗战初期,政府当局将龙津风雨桥上的廊、亭悉数撤除,改造成石墩木面公路桥。芷江机场是盟军的主要空军基地,而龙津风雨桥是大西南主要军

需供给线。因此,机场和龙津桥成了日机的主要轰炸目标,最多的一天27架日机轮番轰炸。令人惊奇的是,龙津风雨桥在水灾、火灾面前显得脆弱,而在侵略者的炸弹面前则刚强不屈,任凭日机怎样狂轰滥炸,它却安然横卧在(氵舞)水之上。

如今复修的芷江龙津风雨桥,是一座集贸易、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全国最大的侗族风雨桥,它是历史古迹和建筑艺术的完美融合,成为华夏大地一道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重新修复的龙津风雨桥为当今世界第一大风雨桥。人行道宽

5.8米,长廊两侧共设厢房式店面94间,隔间建有7处凉亭,亭最高17.99米,抚扶木栏,登上观赏亭,舞水两岸风光尽收眼底。明山叠翠,舞水拖蓝,犹如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令人神往,浮想联翩。河西巨大的古建筑群,就是全国内陆最大的妈祖庙——天后宫。河东是中国侗乡最大的吊脚楼群,把芷江侗乡披上一层浓厚的神秘色彩。 整个风雨桥为全木质架构,无一钉一铆,气势宏大,如一条长龙横惯东西两岸。深蓝色的琉璃瓦、6组金黄色的双龙抢宝和兽头,白色的檐口、脊等,隐含着当代园林风味。悬柱、悬瓜、柱角、石鼓则体现了侗族木建筑艺术。楼阁观赏厅、亭、廊、柱枋、店面门牌等对联、条幅系全国名家书法精品,由名匠雕刻制成,展现了当今名人书法和木刻艺术风采。风雨桥整体设计建造简洁明快,工艺精雕细琢,既保留侗乡建筑文化品位,又充分体现当代的园林建筑艺术。天后宫在舞水西岸,与县城隔河相望。清同治八年(1869年)《芷江县志》载:\"乾隆十三年(1748年)福建客民创建。\"占地3700多平方米 ,现保存建筑面积1970平方米。坐西朝东,南北建耳室,中间三进;戏台、正殿、观音堂,左为财神殿,右为武圣殿和五通神殿,梳妆楼已拆,建消防池。全部建筑结构完整。解放后,驻进电厂、乡政府、财贸学校。建筑上盖保持原状,下部随着需要改装成宿舍、课堂、餐厅。为人交口称赞的是门坊的青石浮雕,坊高10.6米,宽6.3米,重檐歇山顶,门楼形状。两侧雄狮蹲踞,石鼓对峙;顶盖斗拱飞椽,十二金鲤咬脊,葫芦攒尖;左右青石铺地平台,围夔龙、规矩龙栏杆;中间十七级石阶紧接沿河大道。面临滔滔舞水,门坊显得格外雄伟。坊上浮雕,凡95幅。大幅2.62平方米,小幅0.09平方米。鱼龙凤狮,花草木竹,神鬼人仙,形象生动逼真,画面清晰如故。或一幅为一的典,或数幅为一据。华拱鱼樵唱和\"与\"耕读为本\"相对,侧柱八幅为\"八仙飘海\"、\"丹凤朝阳\"、\"二龙争珠\"、\"狮子滚绣球\"、\"八王巡天\"、\"魁星点斗\"、\"连升三级\"„„大雕细刻,镂空镌深,堪称鬼斧神工。\"五龙拱圣\"中\"天后宫\"三个大字,用笔浑厚圆润;\"武汉三镇\"、\"洛阳桥\",施刀细腻入微。参观石雕艺术的专家,无不称扬此坊工艺之绝无仅有。是全国内陆最大的妈祖庙。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是中国人民接受侵华日军投降旧址。1945年8月21-23日,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奉冈村宁次之命,飞抵芷江请降。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主持受降事宜。21日下午3点30分至5点,举世瞩目的受降仪式在芷江机场南端七里桥进行。与会者有国民党高级将领和高级幕僚百余人,美军驻中国战区参谋长柏德诺也作为受降代表参加了会议。为纪念芷江受降,标

志中国人民自1840年以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彻底胜利,执政当局拨款9.4亿元,似建占地90亩的\"受降公园\"。终因拨款不知下落,仅建\"受降纪念坊\"一座,留作纪念。1985年,中共湖南省委决定,在长沙和芷江举行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纪念大会。中共芷江县委拨地8200平方米,组建\"受降纪念馆\"。9月3日开馆,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刘夫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齐寿良在纪念大会为纪念馆剪彩,原在湘西抗战的国民党第十八军军长杨伯涛先生也参加了剪彩仪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现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飞虎队纪念馆坐落在芷江机场的东边。是为了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空军英雄陈纳德率领的空军飞虎队,参加中国的抗日战争,以芷江机场、云南机场等机场为空军基地,对日本空军和地面部队进行了沉重的打击,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建立的。纪念馆外形是一环形建筑,寓意中美空军联合抗击日本法西斯。纪念馆坐东朝西,表示中国在东方,美国在西言,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将永远长存。纪念馆占地1500平方米,是一层平房。里面陈列着美联社国飞虎队在中国抗战期间的各种英通事迹介绍和大量照片等,。还有一些飞虎队战士们所用过的生活与战斗用品。房子中间部分高耸着抗日战士阵亡碑。空军指挥塔修建于1938年10月,是一栋十分普通的小砖房。楼分三层,呈“丁”字形结构。房子虽小,但当时这个楼道里却设有无线电指挥中心、发报中心、机要室、情报室、作战室、指挥室等。美国驻中国空军司令陈纳德,与中方空军司令张廷孟等空军指挥官,便在这里指挥了上千次斗。

在这次考察中我们加深了对地方文化的认识,而对于地方文化这门学科有了深入的体会,相信在以后对于知识的学习会更加融会贯通。

地方文化考察

中国历史文化论文考察要求

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古迹考察计划书(版)

历史文化学院本科生专业考察(西安)实施方案

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

中学历史教学与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开封历史文化

西安历史文化

彝族历史文化

地方历史文化考察
《地方历史文化考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