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八月十五

发布时间:2020-03-03 13:55: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八月十五,月圆中秋

摘要:中秋节,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这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在我国长期的的历史发展过程逐渐形成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的部分。中秋节因其特定的文化内涵而在整个传统文化的庞大体系中熠熠生辉。同时,它还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方法,提高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径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中秋节文化内涵现实意义

一、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一)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二)中秋节的别称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三)中秋节的习俗中秋节有许多习俗,例如中秋祭月、文人赏月、民间拜月、月光马儿、兔儿爷、中秋宴俗、玩花灯等传统习俗,以下介绍四种习俗。

1.中秋祭月

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

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2.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1]

3.民间拜月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四)中秋节的特点

1.强烈的民俗性

节日是人民情感的寄托,主要民俗事象(吃月饼)具有不怕重复、发自内心、公众行为的特点。月饼形如圆月,是汉族与维吾尔、藏族、满族、蒙古族等制饼方法的融合,古代制饼业尊汉宣帝为饼师神,正是这一融合过程的写照。北京地区明清两代摆放拟人化的泥塑兔爷儿,既是祭拜的神,又是时间性很强的儿童玩偶,反映了轻松欢乐的庆祝丰收的气氛。彝族舞蹈“阿细跳月”和蒙古族歌曲“敖包相会”是带有狂欢和男女相会的典型歌舞。

2.浪漫的抒情性

中国人看月亮绝不是一个寒冷的星球,而是一个有男(吴刚)、有女(嫦娥)、有植物(桂树)、有动物(玉兔)、有宫殿(广寒宫)、有故事的神话世界。月亮是仙境,是与每一个人幸福相关的碧空明镜。月亮是人的朋友,可与人心灵沟通,“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

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通过对月亮人性化的描写,反映了中国人民是一个多么富有想象力和浪漫情怀的伟大民族。

3.紧迫的时间感

俗话说“年过中秋月过半,星期就怕礼拜三”。意思是一过中秋就快到“年终算总账”的日子了,要抓紧时间完成今年该办的事。在古代北京,中秋还是一个结账的日子,是时间段落的标志,又叫“节关”,届时要清理债务。抖空竹是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北京空竹有单轮的,有双轮的。二轮相照,抖动起来有“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含意,激励人们珍视大好时光。

4.温馨的骨肉情

花好月圆之夜,骨肉团圆之时。团聚、团圆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因为家族生活的关系,中国人有很强的家族伦理观念,重视亲族情谊与血亲联系,形成了和平、和谐、和睦团圆的民俗心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家族团聚成为人们生活中体现幸福的大事,中秋节的存在就为民众的定期聚会提供了良好的时机。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是加强民族凝聚的促进剂,人们不约而同地对民俗事象的认同并实践,是一个伟大而又神秘的力量。

二、中秋节的现实价值

中秋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文化内涵,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的文化载体,是民族成员情感、知识、智慧、伦理规范的凝聚,至今依然拥有着巨大的现实价值。

(一)传承传统民族文化

中秋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当今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上,如果能剔除其中的糟粕内容,充分挖掘其中的有用成分,就能起到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并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作用。例如,人们利用节日定期进行传统的表演与传统的教育,使传统在民众生活中得到延续和加强。传统有时隐藏在生活的背后、隐藏在人们的思想深处,人们要选择具体特殊的时间将它呈现出来。通过各种习俗活动,让人们在耳濡目染中自觉理解、接受传统,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

(二)充分发挥思想教育的功能

1.中秋节是进行精神洗礼的有利时机

中国人的许多节日都考虑了与月亮的对应关系,中秋佳节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月亮的崇拜。赏月是人与自然对话、沟通的良机,也是实现人际关系协调的有效途径。在人心日渐疏远的今天,中秋赏月仍然寄托着中国人“天上月团圆,地下人团圆”的情怀。对于今日中国人来说,每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仍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洗礼。

2.中秋节是进行亲情伦理教育的最好时机

随着当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家人的相互交流减少,父母与子女间的代沟以及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存在往往导致情感上的隔阂甚至

家庭矛盾的出现。也有很多独生子女由于习惯父母的溺爱而只知索取不知回报,漠视父母的感情付出。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情伦理,重视家庭关系,传统节日生活中的人伦传统是其中的核心传统。中秋夜,人们沐浴同一轮月光,共享象征团圆的月饼,品尝新收获的瓜果,分享亲情与友情。

中秋节为家庭成员提供了周期性团聚和交流情感的的机会,家庭内部关系的和谐在节日习俗中得到特别的强调。因此,充分利用传统节日文化资源让人们感受家庭中的亲情,体验并珍惜幸福的家庭生活十分必要。

3.中秋节是进行和谐人际关系教育的有利时机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人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和谐融洽的交往氛围有利于提升道德水平,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而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正好提供了各种人际关系显露的平台。所以我们又可以把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作为青少年构建和谐关系的纽带。

(三)促进节日消费,改善人民生活

现在,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一直是节日消费的热点。中秋吃月饼、祭月,恢复了文化传统,活跃了节日气氛,体现了社会的安定团结和人际关系的友好祥和。这是利用传统节日文化发展经济,促进节日消费的典型例证。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民众利用假期从事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在传统节日的亲身体验中了解接受传统节日并按照传统节日的道德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使每一个人进行更多的熏陶,切身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同时也促进了节日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民生活。

(四)民众情感的寄托与释放点

娱乐功能也是传统节日的一大亮点——中秋节赏月,使很多人乐在其中。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多数人的身心经常处于一种超负荷的状态中。然而,为了赢得更多的机会,获得更多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休息和放松身心就成了一件“奢侈品”。而定期的传统节日就成了最合情合理的借口和理由。借助这个机会,人们可以使疲劳的身心得到必要的休息和调整。而且,参与各种传统文化活动之中能够得到很多的乐趣和心理上的满足,正好可以为节后的工作养精蓄锐。

此外,传统节日也是民众情感的重要寄托点——它为亲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亲朋好友的礼尚往来、增进亲情、加深友谊提供了机会,为凭吊和怀念逝世的亲人提供了依托。

(五)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中国传统节日是从远古走向现代,从民族走向世界。它既代表过去,也代表未来,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民族凝聚力的典型象征。传统节日的价值就在于它彰显民族情感、昭示人生意义、滋养民族精神、它是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

古往今来,传统节日承载了太多的人文内涵特别是情感内涵,人们对它格外珍重,因此很少有人会在这个时候去蓄意破坏这个难得的社会和谐;有时,节日甚至还能使战争中的人们暂时乃至长期放下武器,实现和解和和平。

每逢春节、中秋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海内外华人华侨、中华儿女,无论是

国家首脑还是普通百姓,无不欢欣鼓舞,普天同庆。这些中华民族传统佳节成为我们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发扬民族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的契机。在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方面,节日文化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结语

中秋节的形成是古代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渴望统

一、团结心理路程的见证,是中华民族认同、沟通、凝聚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资源。

中秋节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秋节是民族成员情感、知识、智慧、伦理规范的凝聚,至今依然拥有着巨大的现实价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些优美的诗句,对我们的心灵是一种陶冶。因此,切忌把中秋节变成吃喝节。要过出文化品味,要借机传承民族文化,不断深化其文化内涵。

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传统节日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挖掘,让中秋成为一个传承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彰显出其民族风韵和特色,让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黄辉.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及现实意义[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8

(6)43.

[2]佘双好、田贵华.传承传统节日文化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J].独家策划,2008(7).6.

[3]李汉秋.让传统佳节湿润民族精神[J].红旗文稿,2008,(8):34—35. [4]张贷年.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5]陈松林.论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内涵及其现代意义[J].湖北社会科学,2003,

(10):65.

八月十五

八月十五发言稿

八月十五祝福语

八月十五月儿圆

八月十五月儿圆

八月十五的月亮

八月十五祝福短信

八月十五中秋祝福语

八月十五中秋祝福语

八月十五祝福诗句

八月十五
《八月十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