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生态学实习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19:33: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生态学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加深对北亚热带和北温带的森林植被类型的理解,了解分析土壤状况的原理及方法。 实习内容:

通过对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及紫金山风景区的实习,我进一步了解了北亚热带和北温带的森林植被类型及其差异,受益匪浅 。

北亚热带森林以喜暖湿的落叶阔为主,湿生较耐寒的常绿阔叶林数种,北部以前者为主,偏南则以后者居多。林下植物也以常绿或半常绿阔叶小乔木、灌木为多,类似南方常绿林类型。由于人类的长期积极活动,原始林已不多见,只在高海拔稍有残留。目前的次生林以马尾松为主,还有一些栎类。此外人工栽培的杉木林及马尾松林也甚为广泛,因此有人把这一地区统称为松杉地区。

本带树种繁多,其中除了东亚区系成分外有不少北美成分。在秦巴山地及鄂西山地,低山以杉木、马尾松璎珞柏为主,阔叶树种枫香较多,长柄山毛榉、恩氏山毛榉在海拔1000-2000米可形成纯林,为耐阴的原生类型。槭、椴种类较多,还有野漆、鹅耳枥、山杨、桦木等。栲树、栓皮栎也还可形成林分。连香树也有小片纯林。此外,粗榧、香榧、柳杉、铁杉、黄杉都有分布。也有西南和南方的油杉出现。香樟易见与秦岭南坡,那里是香樟分布最北缘。南方的领春木、四照花属、金钱槭也都进入本带。驰名世界的活化石水杉是在本区发现的,证明了本带植物区系成分和类型的古老。海拔较高处有针叶林分布,主要树种为巴山松、白皮松、华山松、巴秦冷杉、山西冷杉、青柇、麦吊杉。

北温带成分在中国有29科,约300属。几乎囊括广布北温带的所有乔木属,如柏、桧、松、云杉、落叶松等裸子植物,桦、栎、胡桃、桑、杨、柳、榆等落叶乔木。灌木中有榛、杜鹃、山楂等。草本就更多,如蒿、凤毛菊、委陵菜、白头翁、金莲花、夏枯草、桔梗、百合等。

东北东部山地针叶落叶阔叶林区就位于北温带。这一带以山地灰棕壤为主,并有大面积沼泽土、草甸土,长白山林区还广泛分布白浆土。森林树种针叶树以红松为主,此为鱼鳞松、长白山一带还有沙松、紫杉。阔叶树种类在北部较少,向东南逐渐增多。除常见的蒙古柞、白桦、山杨外,并逐渐出现喜温湿的一些树种,如白蜡属的水曲柳、花曲柳;槭属有青楷属、花楷槭、圆叶槭、白牛槭、拧筋槭;椴属有紫椴、慷椴、蒙古椴;榆属有榆、春榆、裂叶榆以及其它千金榆、黄菠萝、胡桃楸等树种。这些树种的存在,典型地反映了本区属寒温带针叶林向温带落叶阔叶林过度的特点。

具有北温带代表性特点的大兴安岭林区,北及东北以黑龙江为界,西以额尔古纳河为界,西南与海拉尔台地相连,南至阿尔山只五叉沟,东部向嫩江平原过渡。全林区北宽南窄,跨纬度7度。面积约2500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约1500万公顷,是我国最大的林区。该去森林覆被率约62%,森林总蓄积量为14亿立方米,成林树种以兴安落叶松为主,占全区林地面积的54.8%,占有林地蓄积量的74.4%,其次为白桦、蒙古柞;尚有樟子松、山杨、红皮云杉及其它阔叶林。

通过这两次实习,我对老山和紫金山的总体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

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南京近郊,横贯浦口区境内,素有“南京绿肺、江北明珠”之美誉。东起浦口高新区,南临长江,北枕滁河,西达安徽和县,总面积8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80%,分为七佛寺、狮子岭、平坦三大景区,目前开发并接待游人的是七佛寺景区。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长江北岸,东临南京长江大桥,西靠安徽滁河。公园占地8000公顷,森林覆盖率80%。山峦起伏,古木苍翠,秀竹林立。

老山境内峰峦叠嶂,共有大小山峰近百座,平均海拔200米,最高峰大刺山海拔442米。山势走向为西南-东北向,中部略向南凸出,呈新月形,连绵延伸35公里,诸峰相连,错落有致,极富层次,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之妙。狮子岭雄姿还被列为“金陵新40景”之一。这里有山有水,山水相映成趣。林间的汤泉、虎洼、张冲、响堂、大埝等人工湖,与山相连,山如翠屏,水似明镜,湖光山色,融为一体。最有趣的“蟹眼三潮”,每日早、中、晚各涌潮一次,不管春夏秋冬,阴晴旱涝,皆准时起潮落潮,自古以来,从未间断。老山的水不仅可观,而且可用。位于老山脚下汤泉镇的温泉,星罗棋布,热水量十分丰富,常年水温35℃以上,并富含矿物质,具有医治皮肤病的特效。古代不少名人曾至此题词咏诗,宋朝王安石曾题诗:“寒泉诗所咏,独此沸如蒸。一气无冬夏,诸阳有废兴。人游不附火,虫出亦疑冰。更忆骊山下,敲然雪满塍。”

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是获得国家林业部审批通过的国家森林公园。紫金山有森林210760公顷。森林气氛浓郁,林相整齐,生物多样性保存完好。其中植物有113科600多种,列入特、稀、危植物名录的50余种。古树名木924株;鸟类42科64种;昆虫200多种;真菌246种。紫金山在南京市东郊,汉代称锺山。拔地而起,形似盘曲的巨龙,称为「锺阜龙盘」。因山坡出露紫色页岩,在阳光照射下闪耀金色光芒,东晋时改称紫金山。东西长约7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主峰北高峰海拔448公尺。东边的小茅山海拔350公尺,西边的天堡山海拔250公尺,建有紫金山天文台。

其山势险峻、蜿蜒如龙,早在三国与汉朝,即负盛名。钟山周围名胜古迹甚多:其山南有紫霞洞,一人泉;山前正中有中山陵;西有梅花山,明孝陵,廖仲恺和何香凝墓;东有灵谷公园,邓演达墓;山北有明代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陵墓。在六朝时代,山上的庙宇很多,现仅存灵谷寺一处,位于山左。

在实习中老师给我们讲了森林取样方法,群落分布状况和结构分析。

典型选样原则即在每一个群丛内选一个典型的一致性的群落地段作为样地。一般对一个植被类型要选择10个左右的样地,多几个也无妨。每一个群丛,不管面积大小,通常只选一个样地。取样方法包括样方法,种—面积曲线的编绘,样带法,样线法,无样地取样法。

点状取样法中常用的为五点取样法,当调查的总体为非长条形时,可用此法取样。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的长和宽要求一致。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

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可用等距取样法,可先将调查总体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样比率决定距离或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的方法,叫做等距取样法。例如,长条形的总体为100 m长,如果要等距抽取10样方,那么抽样的比率为1/10,抽样距离为10 m,然后可再按需要在每10 m的前1 m内进行取样,样方大小要求一致。

样方法具体步骤如下:①确定调查对象;②选取样方:必须选择一个该种群分布较均匀的地块,使其具良好的代表性;③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④计算:取各样方平均数。

而在生物群落中,各个种群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相对稳定了的生物群落其重要特征之一,是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状况,即为群落的结构。群落结构包括形态方面的结构和生态方面的结构,前者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后者指层片结构。

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群落成层现象在森林群落表现最为明显,而以温带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分层最为典型,热带森林的成层结构则最为复杂。一般按生长型把森林群落从顶部到底部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苔藓地衣)四个基本层次,在各层中又按植株的高度划分亚层,例如热带雨林的乔木层通常分为三个亚层。

草本群落则通常只有草本层和地被层。在层次划分时,将乔木和其他生活型植物不同高度的幼苗划入实际所逗留的层中,生活在各层中的地衣、藻类、藤本等层间植物通常也归入相应的层中。群落的地下分层和地上分层一般是相应的。森林群落中的乔木根系为分布到土壤的深层,灌木根系较浅,草本植物的根系则大多分布在土壤的表层。草本群落的地下分层比地上分层更为复杂。群落的成层性保证了植物在单位空间中更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如在发育成熟的森林中,上层乔木可以充分利用阳光,而林冠下为那些能有效利用弱光的下木所占居,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能够利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

镶嵌性即植物种类在水平方向不均匀配置,使群落在外形上表现为斑块相间的现象。具有这种特征的群落叫做镶嵌群落。在镶嵌群落中,每一个斑块就是一个小群落,小群落具有一定的种类成份和生活型组成,它们是整个群落的一小部分。例如,在森林中,林下阴暗的地点有一些植物种类形成小型的组合,而在林下较明亮的地点是另外一些植物种类形成的组合。这些小型的植物组合就是小群落。内蒙古草原上锦鸡儿灌丛化草原是镶嵌群落的典型例子。在这些群落中往往形成1~5米左右的锦鸡儿丛,呈园形或半园形的丘阜。这些锦鸡儿小群落内部由于聚集细土、枯枝落叶和雪,因为具有良好的水分和养分条件,形成一个局部优越的小环境。小群落内部的植物较周围环境中返青早,生长发育好,有时还可以遇到一些越带分布的植物。

群落镶嵌性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群落内部环境因子的不均匀性,例如小地形和微地形的变化,土壤温度和盐渍化程度的差异,光照的强弱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在群落范围内,由于存在不大的低地和高地因而发生环境的改变形成镶嵌,这是环境因子的不均匀性引起镶嵌性的例子。由于土中动物,例如田鼠活动的结果,在田鼠穴附近经常形成不同于周围植被的斑块,这是动物影响镶嵌性的例子。

层片一词系瑞典植物学家加姆斯首创。他起初赋于这一概念以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把层片划分为三级:一级层片,即同种个体的组合;二级层

片,即同一生活型的不同植物的组合;三级层片,即不同生活型的不同种类植物的组合。现在一般群落学研究中使用的层片概念,均相当于加姆斯的二级层片,即每一个层片都是由同一生活型的植物所组成。

生活型是植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活型的植物不但体态上是相似的,而且在形态结构、形成条件、甚至某些生理过程也具相似性。目前广泛采用的生活型划分是郎基耶尔的系统。他按照休眠芽在不良季节的着生位置把植物的生活型分成五大类群,高位芽植物(25厘米以上),地上芽植物(25厘米以下)、地面芽植物(位于近地面土层内)、隐芽植物(位于较深土层或水中)和一年生植物(以种子越冬),在各类群之下再细分为30个较小的类群。我国植被学著作中采用的是按体态划分的生活型系统,该系统把植物分成木本植物、半木本植物、草本植物、叶状体植物四大类别,再进一步划分成更小的或低级的单位。对于层片的划分,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分别使用上述系统中的高级划分单位或低级单位。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它所包含的种具有一定的生态生物学一致性,并且具有一定的小环境,这种小环境是构成植物群落环境的一部分。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海拔高度,水分热量差异以及各种灾害的发生,群落会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群落演替包括两类: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即原来的植物群落由于火灾、洪水、崖崩、火山爆发,风灾、人类活动等原因大部消失后所发生的演替。由其他地方进入或残存的根系、种子等重新生长而发生的。可认为它是原生演替系列发展途中而出现的。这种逐渐发生的演替系列称为后成演替系列。简单的说,原生演替就是从没有生命体的一片空地上植被类群的演替,而次生演替是在具有一定植物体的空地上进行的植被演替。

初生演替即即在一个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上或原来存在植被,但后来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裸岩、沙丘、火山岩上发生的演替。裸岩上发生的演替过程为裸岩→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森林。 实习小结:

通过以上学习,我对北亚热带和北温带的森林分布状况及其差异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还加深了对不同土壤植被类型的认识,可以根据土壤性质肥力状况因地制宜,更好地进行林区规划。对于在野外调查中研究植物群落的一些主要方法也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为以后的活动开展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生态学实习报告

生态学实习报告

生态学实习报告

生态学实习报告

生态学实习报告

生态学实习报告

生态学实习报告

生态学实习报告

生态学实习报告

生态学实习报告

生态学实习报告
《生态学实习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