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工作场所慢性病防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2 07:22: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工作场所慢性病防控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刚公布的2009年度《世界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4年中国的死亡构成中有59%是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chronic disease,NCD)造成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是指那些长期的、不能自愈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和医疗费用昂贵,并有明确预防措施的疾病。它主要包括: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肺疾病、心脏病、高血压等一系列不能传染且长期不能自愈的疾病[1-2]。目前慢性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3]。

1.材料与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网络调研和现场调研的方式,获取卫生部统计中心等等权威管理部门的相关数据,梳理国内外慢性病防控的相关研究进展和国外工作场所慢性病防控的先进经验,根据我国慢性病防控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2.文献调研结果

国际劳工组织《职业安全和卫生及工作环境公约》(第155号)第3条规定,工作场所是指覆盖工人因工作而需在场或前往,并在雇主直接或间接控制之下的一切地点。目前,我国政府对工作场所的界定与国际公约保持一致[4]。

2.1 我国工作场所慢性病流行现状

我国工作场所慢性病防控形势严峻。1986年至1999年间,我国对劳动力人口健康的调查显示,35~44岁人群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增加了200%~300%,45~54岁人群心血管病死亡率增加了100% 以上[5];35~44岁癌症同期死亡率增加了100%~200%,45~54岁人群癌症同期死亡率增加了100%~160%[6]。

同时,卫生部的数据显示,糖尿病在35-40岁的劳动力中的发病率由2007年的0.84/10万上涨到2008年的1.21/10万,上涨幅度达到40%以上[7]。种种危害表明,慢性病严重的危害着劳动力的健康。

2.2 我国工作场所慢性病的经济负担与社会危害

慢性病严重影响劳动力健康,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卫生部疾控局的数据,70%左右的高血压、糖尿病、超重肥胖、血脂异常发生在劳动力人口[8],严重的危害着劳动力的健康。根据2008年全国疾病监测点资料,心脑血管疾病、肿瘤、COPD等非传染病患病年龄构成以15-44岁组最高,占总构成的46%。因此,大力推进工作场所慢性病防控势在必行。

2.3 我国工作场所慢性病防控的意义

劳动力是我们创造社会进步的源泉,为确保劳动力的健康,慢性病对劳动力健康的影响不能忽视。工作场所慢性病防控作为社区防控的重要功能单位,有着易组织、防控目的明确、预期效果明显等优势,可以作为我国慢性病防控的突破口。同时,劳动力是我国在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的宝贵资源[9]。在整个人群的健康中,在职员工的健康不仅与企业生产力密切相关,而且还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显示,人群中最不健康的1%和患慢性病的19%共用了70%的医疗卫生费用[10]。在美国,劳动力人口医疗费用疯狂增长的趋势已经威胁到企业的生产力[9]。2005年美国的“诊断和治疗”系统花费2万亿美元。而我国2006年国民生产总值(GDP)仅有2.7万亿美元[11-13]。因此,在我国开展工作场所的慢性病防控十分紧迫。

3.工作场所慢性病防控研究

3.1 国外防控现状和主要经验

研究表明,美国过去一百年平均寿命增加30岁,其中医疗服务贡献了5岁,公共卫生和预防贡献了25岁[14]。可见,改变社会和个人的行为对维护和改善健康的贡献最大。在科学信息指导下,通过确认和干预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各方面健康危险因素来管理健康,依

据这种模式,1972年到2000年美国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下降了58%。

美国是最早感受到员工健康问题对生产力产生负面影响的国家之一。因此美国对员工健康的价值认识的最为清楚。业内专家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对企业来说,关注与保证员工的健康是资产而不是成本,真正的成本是不健康的员工[15]。一般来说,在美国,雇主需要对员工进行需求管理,医疗保险机构和医疗服务机构需要开展疾病管理,大型企业需要进行残疾管理,人寿保险公司、雇主和社会福利机构会提供灾难性病伤管理。

3.2 国内防控现状和主要问题

在我国,慢性病对劳动力的危害引起了企业的关注。目前,一些在我国的大型跨国企业开展了针对劳动力健康的慢性病防控措施,但在我国国有企业、私人企业、各大科研院所对员工健康的关注较为少见。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消息,目前公安部、中海油等部门和企业已经开始了有益的探索。其中,首都公安系统通过引入民警健康管理系统,结合落实健康体检制度、建立健康知识普及的常态机制、实施健康干预机制、构建疗养基地等举措实现对公安民警的慢性病进行防控,保障首都公安民警的健康。

工作场所的慢性病防控在我国有所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国工作场所的慢性病防控这一探索还处在初级阶段[8]。同时,我国慢性病防控也存在较多的问题。从宏观角度看,我国慢性病防控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在我国疾控机构慢性病防治职责未完全履行、慢性病防治资源结构和配置不合理、慢性病防治经费投入不足、健康教育经费匮乏等四方面[16]。从微观角度来看,政府政策制定与执行、企业参与性不高等方面问题尤为突出。

目前,相对来说,在华大型跨国企业工作场所慢性病防控工作开展较好。下面,本文以通用电气(中国)(下称GE中国)慢性病防控为例进行具体阐述,以期为我国工作场所慢性病防控提供有益借鉴。除GE中国外,宝洁、英特尔等一大批世界五百强在华企业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场所慢性病防控的工作[15]。

3.3 通用电气(中国)实例分析

GE中国将healthymagination(健康创想)理念提升至公司的管理理念,通过公司最高层领导的身体力行,在工作场所开展慢性病防控。健康创想的负责人,GE全球副董事长约翰・赖斯表示,“要创造一种创新的健康文化,帮助GE员工及退休人员改善健康,并控制成本。”在公司政策的引导下,为响应我国政府“健康中国2020战略”,GE大中华区医疗总监吴瑾率领其医疗服务团队(以下简称GE医疗服务部)开展了一系列成功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3.3.1 设立GE全球健康日

为提升国民健康意识,我国政府设立了多个“健康日”,旨在全社会范围内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为响应国家号召,在公司的规定下,GE医疗服务部统一部署,于2009年10月27日开展了“GE健康日”活动。在这一天,中国区的1万多名员工都同时暂停工作来测试身体机能,学习营养保健知识。GE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罗邦民在GE健康日通过网络对中国全体员工表示了对活动的支持。在GE中国总部上海张江,GE中国数百名员工在当天除了可以参加免费的血压和骨密度测量、学习营养保健知识,还能够到健身器、瑜伽和各种球类项目中施展拳脚。

3.3.2 开展健康数字项目研究

慢性病发病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但在针对不良生活方式的健康促进上,目前政府推行的措施并非尽善尽美。GE医疗服务部结合公司实际推出了一系列富有操作性的措施,引导员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体包括,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和体检制度,使员工省去后顾之忧;在公司设立诊所,方便员工及时处理健康问题;定期进行工作场所的环境健康安全检查;推行办公场所全面禁烟;为员工缓解工作压力提供专业咨询等。

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健康数字项目---通过“0-5-10-25”这四个简单好记的数字,将健康生

活方式深入贯彻员工心中。0代表着不吸烟,5代表着每天吃5种不同的水果,10代表着每天走10000步(10个1000步),25代表着保持合理的身体质量指数,将其维持在25。员工只要牢记这四个数字,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就可以从每天做起。

GE医疗服务部不仅创新健康促进的方式,更注重推行的成效。在广泛宣传健康数字项目后,GE医疗服务部在公司内部推行员工生活方式调查,并通过奖励健康生活员工的方式,一方面在整个公司范围内推行健康的理念,另一方面实现了对慢性病防控工作的考核,使防控工作不流于形式。

3.3.3 多方面构建健康工作场所

为了更好的应对工作场所常见疾病,GE在中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诊所。由于采用了先进的管理方式,这种在工作场所开设健康诊所的举措不仅快速解决了员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而且从源头控制了慢性病的风险因素。

同时,GE医疗服务部还开展了健康食堂活动。他们要求食堂标注每种菜品的热量、脂肪、蛋白质等数据,并在员工中广泛宣传健康饮食每人每天所需的营养成分,让员工通过自主选择食品来实现健康饮食,形成和树立健康的饮食观念,预防慢性病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近年来,GE中国在促进员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之外,还调查了解员工最感兴趣的健康话题,通过定期邀请知名专家讲座的形式,向员工宣传健康饮食、饮食与营养、工作压力管理技巧、办公室常见病小贴士、传染病防控常识等多方面多种类的健康讲座,不仅针对传统的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防控,更针对颈椎病、背痛等工作场所高发慢性病进行健康宣传,确保员工树立全面的健康观念,主动预防疾病。

3.3.5 防控效果明显提高

开展工作场所慢性病防控以来,GE中国员工的健康观念不断增强,高血压知晓率已经达到了100%。慢性病发病率等各项指标已经开始出现下降,医疗费用出现了减少。2009年初在一项由《第一财经周刊》开展的针对30家中国企业和跨国企业员工的调查中,由GE中国医疗服务部发起并实施的在全体中国员工免费接种乙肝疫苗的举措不仅被GE员工认为是公司提供的最重大福利,同时在庞大的GE中国获得了高达96%的员工满意度。

目前,GE中国一方面控制了慢性病各方面的危险因素,保障了员工的健康,降低了企业的医疗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力;另一方面,与理论研究不同,慢性病防控在GE中国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实践经验,这样的实践从企业--功能社区层面--积极的响应了国家健康2020战略,大大的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并获得了政府官员及业界同仁的认可。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疾控)举办的工作场所健康促进与慢性病预防控制研讨会上,中疾控杨功焕副主任号召GE中国等模范企业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推行企业慢性病的防控。由于其突出的表现,吴瑾及GE医疗服务部获得了“健康与生产力管理突出贡献奖”、“国际企业健康管理个人贡献奖”等多项荣誉。

3.4 我国工作场所慢性病防控的发展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与企业高层对工作场所慢性病防控的认识没有达到应有的重视程度。近来,部分官员和学者已经认识到慢性病防控的重要性,认为应该将我国工作场所的健康保障与国际接轨[26],并有高级别官员在公开场合建议将慢性病防控上升为国家战略[17]。因此可以推断,我国工作场所慢性病作为我国慢性病防控的重要一环,必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需求高峰。

4.主要策略建议

当前,我国慢性病防控极为严峻,我国工作场所慢性病防控应是我国慢性病防控的一个突破口。企业通过加强对员工健康的保证,不仅可提升员工健康,在减少支出、创造利润之余,还可以在响应国家政策的同时,树立起企业自身良好的品牌形象,最终实现政府、企业与员工的三赢。经分析归纳,我国工作场所慢性病防控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推进:

4.1 全社会应接受大健康理念

健康,不仅仅是生病后对疾病的诊治,更重要的是对健康进行管理,从而实现健康价值的最大化,这也可以被认为是大健康理念的一个注释。不论是政府企业或是全体国民,都应转变观念,接受大健康的理念,将全体国民的健康管理应作为今后医疗服务的方向。研究表明,慢性病人群仅占人群总数的20%左右[18],工作场所慢性病防控更应重视在健康人群中占80%的危险人群。因此有必要彻底改变医疗科教研资源的配置,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科学方法对慢性病进行防控,保障和提升全体国民的健康。

4.2 政府应切实承担慢性病防控的责任

工作场所慢性病防控的主体是政府和企业。对于政府来说,作为慢性病防控的决策者和执行者,政府应处于主导地位,把慢病防控与传染病防控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提升为国家战略。

对于政府来说,一方面,政府的政策制定者应理解慢性病防控的显著效益要在一段时间后才会显示,重视加大慢性病防控的投入,尤其是科研资金上的投入;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各项政策措施激励慢性病防控各方积极参与。在加大对企业领导层宣传劳动力人口健康重要性力度的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对慢性病防控工作开展较好的企业进行嘉奖的形式,激励企业积极参与工作场所的慢性病防控。

作为政府中的主要执行单位,卫生部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部门应为履行好慢性病防控执行者的职责。除为主要政府政策制定者提供最新、最全面、最有说服力的数据外,卫生部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部门也应积极了解、探索、借鉴国外慢性病防控研究中在工作场所开展慢性病防控等最新趋势和成果,尤其是结合GE中国等模范单位富有操作性的实践经验,进行推广试点,使实际经验迅速转化为慢性病防控成果。

此外,政府应加强慢性病危害及防控知识的宣传。目前,我国慢性病健康知识传播较为混乱,政府应当与媒体携手,做好沟通,正确的向公众传播慢性病防控知识。

4.3 企业应认识到员工健康的价值

众所周知,劳动力人口的工作效率与其自身健康状况呈现反比关系。随着年纪增长,劳动力人口面临着环境污染、社会竞争激烈、生活压力不断加大等前所未有的健康威胁。在开展工作场所慢性病防控后,美国工作场所慢性病防控取得了明显的效益[19]。然而,在我国大多数企业领导层并未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认为健康投入并不实际,产出微不足道,对劳动力人口的健康投入并不积极,以致于使我国工作场所慢性病防控工作停滞不前。

因此,应使企业领导,尤其是高层决策者认识到工作场所慢性病防控可以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要面临的支付劳动力人口巨额慢性病医疗保险费,保障员工健康其实就是在降低自己的企业成本,就是在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最终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在我国企业的高层领导意识到劳动力健康的重要性,我国工作场所慢性病防控才能得到有力的支持,工作场所慢性病防控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慢性病防控

慢性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慢性病防控工作总结

慢性病防控实施方案

慢性病防控总结

慢性病防控工作总结

慢性病防控工作计划

慢性病防控知识

慢性病防控方案

慢性病防控工作总结

工作场所慢性病防控研究
《工作场所慢性病防控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