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青海省科协

发布时间:2020-03-03 06:09: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青海省科协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事业发

展规划

中国科协计财部:

“十一五”以来,青海省科协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中国科协的有力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7—2011)》,根据科协“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结合青海实际提出“三个抓手、三个亮点、三个平台”总体工作布局,着力抓好“五个一”重点工作,并努力在完善工作思路、创新内容形式、打造精品活动、联合协同作战上狠下功夫,许多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重点工作凸现新亮点、获得新评价。

一、“十一五”期间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一)推动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1.积极探索服务经济建设的新途径。从2007年起,青海省科协每年都组织举办“新观点新学说科学讨论会”系列活动,积极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先后围绕“青藏高原环境与旅游”、“生态立省战略与生态文明建设”、“探索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道路”、“中国冻土型可燃冰的开发和利用”等全省热点问题,展开不同学科的讨论,努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1 2.积极搭建合作桥梁,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如2009年实施的“亚行太阳能光伏提水草场灌溉”项目,对促进草原生态恢复,帮助牧民脱贫致富,解决人畜饮水安全等问题,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3.积极发挥厂矿科协组织的作用,为企业进步服务。从2007年开始,恢复了在有科协组织的企业开展“讲理想、比贡献”的活动。其中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西部矿业集团公司、华鼎集团公司、中国水电第四工程局等企业,都先后在企业内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技术改造”、“技术革新”、“技术创新”等活动,强化了企业创新队伍,营造了良好的群众性技术创新氛围,有效地推动科技创新与企业生产的结合。

4.积极发挥各省级学会作用,努力为新农村建设和企业生产服务。“十一五”期间,我省各省级学会积极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作用,面向农村、牧区、企业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各类技术服务和科普宣传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9年,全省各学会开展各类技术服务1100余次,其中省农学会、畜牧兽医学会、水力发电学会、电机学会、林学会、公路学会、铁道学会、地质学会、水利学会等学会的活动由于内容新颖、贴近需求,成为多年一直开展的品牌活动,受到基层的欢迎。

(二)加强学术交流,繁荣科学技术

2 1.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十一五”期间,青海省科协和省级学会、企业科协、州地科协开展了大量的学术交流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全省学会共开展重点学术交流活动1930余次,举行各种学术报告660余场,学术讲座810余期,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580余期,先后有6600多人参加了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和各种科技培训,征集学术交流论文23170多篇。与此同时,各省级学会出版印刷各种内外部期刊20种、850余期,发行近70万册。这些都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交流信息、展示成果的平台,也繁荣了学术园地,促进了我省的学术交流。

2.积极开展“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评奖活动。在省科协多年的努力下,2008年“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开始在全省实施。这项奖励为政府奖励活动,涉及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两大领域,影响力大,涉及面广。它的实施对于繁荣学术交流,积极培养人才,促进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创新的活力,以及扩大科协的知名度,提高科协的影响力,提升科协工作的软实力,都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3.组织承办了“第九届中国西部科技论坛”。2007年8月21日-23日,由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和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青海省科协、青海省经委联合承办的“第九届中国西部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专家论坛”在西宁召开。全

3 国政协徐匡迪副主席和中国科协邓楠副主席亲临会议,8位工程院院士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政府官员,以及西部12省、市、自治区的3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会议交流了学术成果,出版了论坛文集,形成了《专家建议》,进一步明确了西部工业发展的重点和思路,获得巨大成功。

(三)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自2006年3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以来,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坚持以《纲要》为龙头,立足以人为本,注重工作实效,遵循“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从省情出发,突出特色,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制定方案,大力推动《纲要》的实施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科普和《纲要》实施工作。自2006年《纲要》颁布以来,我省成立了由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科协等17个省直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先后制定通过了《青海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青海省实施

4 纲要(2006-2010-2020)>工作方案》等文件,明确了每项任务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制定了具体方案、分解了任务、明确了职责,有效建立了政府推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五年来,青海省四大领导班子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作为建设新青海的一项重大举措来抓。

2、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我省针对目前科学教育与培训中缺少师资、缺少教材、教学条件落后等突出问题,不断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资源的建设与整合,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推进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建设,加强现有科技馆、少年宫、图书馆、科普活动中心等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充分盘活现有的科学实验室、发明创造工作室资源;强化社区教育机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科学教育能力,充分发挥社会各类教育机构的科学教育和培训功能;积极开辟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鼓励科研院所、高新企业利用其设施、成果或生产过程与管理优势,开发科学教育与培训项目,均收到好的成效。

——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

为切实推进科普资源的共享,近年来,我省已建成4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搭建起了以省级中心为核心,覆盖6个县级分中心、42个基

5 层服务站、140多个个体服务点的青海省农牧区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同时,还建立了56个科普惠农服务站,为农牧民提供有效科技信息服务带来了便利。

——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

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科技传播的重要作用,加大传播力度,提高传播质量。省广电局、省科技厅、省农牧厅、省科协等单位联合媒体制作播出了一批科技教育的专栏和新闻节目。《科技视窗》、《科技之园》、《科技之光》、《土乡方圆》等电视栏目围绕公众感兴趣的话题,面向汉、藏、土、回、撒拉等少数民族群众普及科学知识;藏语广播节目《空中科普》每年向省内外的100多万藏语听众传播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中国科协给予支持的“科普大篷车”电视栏目已覆盖全省近40个县级电视台;编印《青海科技报》、《青海科普》、《青海科协》、《西宁科普》等各类科普书籍200余万册,及时发放到农村牧区、城市社区;青海科协网、西宁市科普网,各成员单位网站等多家媒体先后对《科学素质纲要》进行宣传报道,20多家省、州、县级主要媒体安排相关版面、时间和频段重点进行报道。

——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青海省“十一五”期间重点项目—“青海科技馆新馆”,已于2007年9月动工兴建,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内容建设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建成后的青海科技馆新馆,将成

6 为青藏高原一座现代化、有特色的综合性科技场馆。省科技厅、省科协等单位共同认定了省级科普教育基地24家;目前,全省有科普场馆2个,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8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24个,科普画廊63个,城市(社区)科普专用活动室40个,农村科普活动场地48个。

(四)加强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促进对外科技合作 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从我省发展需要出发,结合中国科协“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计划”的服务内容,“十一五”以来,共申请项目6项,邀请“海智”专家近20名,就我省“生态环境”、“藏药发展”、“草场灌溉”等内容进行实地考察,并与我省科技工作者举行座谈,实现了当地需求与海外智力资源的对接,使海外智力与本土智力有效结合,共同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献策献力。

(五)履行桥梁纽带作用,搭建科技工作者服务平台

1、搭建服务平台,实施人才库信息采集工作。 自2008年《高层次人才库信息采集》项目申报和实施工作开展以来,根据中国科协《关于建设高层次人才库入库人选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在我省60多个省级学会,8个州、地、市科协,7个企业科协范围内组织了三批入库人选信息的采集工作。先后采集专家个人信息227份,依据相关条件审核筛选并上报中国科协168人,经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通过资格审查,有32人获得首批入库人选资格。

2、加强激励机制,开展各种奖项评选工作。近几年来,先后完成了各种的奖项的评选和推荐工作。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和中国科协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第十届、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推荐与评选工作的通知》、中国科协《关于推荐第四届中国科协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的通知》、《关于推选第五届、六届、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候选人的通知》以及《关于开展了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奖推荐工作的通知》。在专家评审组评选的基础上,对候选人基本信息进行网上公示,向中国科协推荐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8名,中国科协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候选人5名,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候选人两名,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奖候选人8名。通过对这些优秀个人的表彰和奖励,调动了我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服务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激励了科技人才尤其是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进步。

3、发挥桥梁作用,搭建科技建议平台。

在省委组织部、省科协等多家单位轮流举办的每年一次的“优秀科技工作者迎春茶话”活动中,省科协先后推荐几十名科技界的优秀专家代表参加。该项活动的开展,既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了科技工作者中间,使他们感到了温暖受到了激励,又为科技工作者发表意见和建议创造了机会和条件,同时,也为科技工作者积极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开辟了

8 渠道,架起了桥梁。这项活动已成为一种制度,并作为一项长效机制坚持下去。

(六)加强组织建设,增强服务能力

1、基层组织建设。

按照省科协第八届三次全委会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基层组织建设的客观现状和省科协组织工作的实际需要,下发了《关于印发的通知》(青科协[2009]26号)等文件,着力推动全省科协基层组织网络建设,建立基层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为基层科协组织发展营造环境、创造条件、提供支持。推动县级科协组织建设方面,一是加强对县级科协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将县级科协主席培训工作纳入省科协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到目前为止,全省有三分之一的州、地、市、县科协主席参加了省科协和中国科协举办的各种培训。二是结合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加强县级科协组织建设,在科普示范县(市、区)等工作测评指标中,补充完善与街道、乡镇及社区、村各类科普组织建设相关的测评指标。通过创建科普示范县(市、区)、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西部科普工程、加强基层“站栏员”建设,提高基层科协组织服务能力。

2、自身建设。

(1)加强省科协组织自身建设。省科协党组把加强科

9 协组织自身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任务来抓。依照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加强民主办会,进一步发挥省科协全委会、常委会、专委会的作用。坚持每年一次的省科协全委会和常委会制度。对一些重要工作和重大事项进行协商和审议。积极改进和完善全委会和常委会的组织形式和会议模式,建立了民主办会的长效机制,提高了议事议政效率,保证了组织机构的健康运行。

(2)注重省科协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制定了详细方案,提出了具体要求。

(3)促进科协青年干部成长。省科协党组高度重视科协青年干部的成长进步,成立了省科协系统青年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组,每月组织2次理论学习,填补了科协系统青年干部在理论学习上没有统一组织学习的空白,调动了广大年轻干部的学习积极性,为年轻干部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青年理论组已逐步成为科协年轻干部锻炼自己、提高素质、增强能力、展现思想的园地和平台。

(七)加强网站和资源数据库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根据网络传播发展迅速的实际,省科协、西宁市科协、青海科学技术馆相继开通了“青海科协网”、“青海科普网(藏汉双语)”、“西宁科普网”、“青海科学技术馆网”等专门的科普网站,08年,根据科普工作需要对省科协所属网站进行了资源整合,并与新华社合作开通了全新的“青海科协网”,

10 网站点击率明显提高,目前,“青海科协网”已成为当地农牧民群众了解外面世界,学习科普知识的重要手段。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乡乡有网站”惠民工程,截止2009年底,完成乡镇网站建设培训180个,乡镇网站开通165个。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十一五”期间,省科协全面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和中国科协各项工作要求,取得了显著成绩,多项工作获得了省委、省政府和中国科协的好评和肯定,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协本身在思想观念、人员素质、运行机制上还有许多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地方。特别是科普联动尚未形成合力,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二、州、地、县科协组织不健全,大多没有独立编制、人员和经费。基层学会办公无地点、活动无场所、经费无保障的问题亟待解决。

第三、经费不足的问题仍然困扰着科协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由于经费短缺,各项科普活动的规模不大或无法开展。基础设施不完善,特别是州、地、市、县缺乏科普场馆,科普设施落后,科普服务能力较差.第

四、社会资源整合利用不充分,社会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有待加强。目前我省虽然也有一些科学场所(场馆、场地),但是数质量亟待提高,特别是有效的整合、统一规划、统筹

11 运作还不够,集合社会各方科普资源的能力仍然欠缺,现有科普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青海省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  “十二五”时期是全省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全力推动“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积极探索实践具有青海特点的科学发展模式、闯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功之路的关键时期,也是青海科协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为进一步发挥科协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团结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完成中国科协七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发挥好科协工作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好科协组织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根据青海省委省政府有关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规划,制定《青海省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11-2015)》。

一、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奋斗目标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也是科协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科协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12 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按照中国科协“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和青海省科协“三三个抓手、三个亮点、三个平台”总体工作布局,认真履行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职责,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团结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为努力完成省委“十二五”规划、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做好未来五年的科协工作,必须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把加强党和政府同科技工作者的联系作为基本职责,把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作为根本任务,把科技工作者是否满意作为衡量科协工作的主要标准,把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来。

——坚持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和组织网络优势,积极搭建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服务平台,为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创新人才成长服务,为开展科普活动、

13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开展决策咨询和建言献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服务,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坚持联合互动。创新工作机制和方式,加强与党政部门、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密切合作,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形成社会化大联合的工作格局,增强科协组织的影响力,推动科协事业的创新发展。

二、发展目标

根据省委省政府对科协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中国科协七大的战略部署,今后五年青海科协工作要继续以能力建设为基础,搭建服务平台,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能力,努力把科协组织建设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团体发展规律、对科技工作者具有较强凝聚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科技工作者之家”,并实现以下主要发展目标:

——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企业“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到增强,决策咨询工作进一步加强,省级科技思想库建设积极推进。

——促进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学术交流的质量水平明显提高,对推动自主创新的作用显著增强;学会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学会的学术权威性、会员凝聚力、社会公信力、

14 社会服务能力和经济实力明显提高。

——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努力完成《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赋予科协组织的各项任务;公民提高科学素质的主动性显著增强;科普工作队伍不断壮大;公共科普能力不断增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机制更加完善;《科学素质纲要》组织领导和评估督查体系更加健全。

——促进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和提高。扩大举荐优秀人才规模,宣传表彰奖励优秀科技工作者活动的力度明显加大;建设科技人才库,科技人才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学术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进一步加强。

——以“实体、数字、流动”科技馆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服务重点人群。在全社会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和良好风尚,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充分发挥科协人才资源优势,着力加强科技咨询服务,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为社会开展科技咨询服务;努力建立起服务于为企业科协、学会组织、科技工作者的三大平台,即企业技术创新平台;专家库;人才培训平台。

三、重 点 任 务

(一)、推动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1.深入开展决策咨询和建言献策活动。

15 ——抓好省级科技思想库建设,深入开展决策咨询和建言献策活动。建立健全科技工作者参与决策咨询的有效机制。积极探索科技工作者参与政策制定、特别是科技政策制定的新途径。研究制定决策咨询程序与工作计划,畅通科技工作者建议征集和信息反馈渠道,办好《青海科技工作者建言》决策咨询刊物。组织动员科技工作者面向企业开展决策、技术和管理咨询服务,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技术市场、人才市场和现代科技服务业发展。

2.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

——积极发挥厂矿科协组织的作用,深入开展以技术创新为主要内容的 “讲理想、比贡献”的活动。在企业内部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改造”、“技术革新”、“技术创新”活动,强化企业创新队伍,营造良好的群众性技术创新氛围,有效推动科技创新与企业生产的结合。

(二)、加强学术交流,繁荣科学技术

1、提升服务会员的能力,增强学会凝聚力

——按照中国科协关于加强学会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要求,以会员为本,加强学会组织建设,规范学会办事机构,在工作部署、资源配置、开展活动等方面充分体现服务会员的宗旨,把依靠会员作为根本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把会员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尺度,增强学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努力推进创新型学会建设步伐。

2、加强学术交流,培育创新人才

——以促进学科发展为本,积极加强与国内外和学会内部的学术联系,活跃学术思想,掌握和交流学术前沿动态,激发创新活力和思想。同时,积极引导学会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发挥人才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开展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学术交流活动。

注重科技期刊的作用,提高刊载论文水平,积极培育在行业和专业领域内有良好声誉的精品期刊。

3、加大服务社会职能,承担社会公共义务

——围绕我省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宏观战略目标,组织跨学科、高层次的决策咨询工作,为省委和政府重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发挥科协大团体的优势,资助学会决策项目,形成项目群,将各个独立的咨询体整合为有机整体。

4.加强对港澳台地区的民间科技交流与合作 ——加强内地与港澳科技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积极开展务实多样的民间科技交流工作,拓展交流渠道,扩大交流范围,推动港澳地区与内地建立更紧密的经济、科技、文化联系,促进港澳地区的科技发展、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积极推动海峡两岸科技人员的交流合作,以科技产业、农业技术和青少年科技活动方面的科技交流合作为重点,增加海峡两岸科技人员的交流机会,加强两岸科技人员之间的联系。

5、推动海外智力引进工作

——针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发展,积极探索新途径,加强我省科技工作者与国际及台港澳的交流,搭建引进海外智力为青海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的桥梁。

(三)、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1、围绕重点人群,推动实施五大行动 (1)推动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校内科学教育。不断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的质量,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普及节能环保、心理生理健康、应急安全避险、低碳经济以及“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知识。大力营造崇尚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

——创新与改革未成年人科学教育方法。积极推动学校创新教育的深入开展,促进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全面普及。

——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综合教育体系。全面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培育和扶持一批青少年科普教育

18 基地和场所,引导各类中小学校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积极组织青海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发明、科学考察、科技竞赛等活动,积极组织和引导未成年人参与“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普日”等主题活动,以及其他的科学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各类科普资源、大众传媒资源等推进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科学传播,组织发挥社会各界智力资源在全省中小学普遍开展科普讲座及活动。

(2)推动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加大对“三农”的科普服务力度,加强科技培训。以促进农村牧区经济持续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为目标,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依托农村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服务组织网络,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科技致富服务。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组织、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提高农民获取科技知识、技术技能和发展生产的能力,形成为“三农”服务的有效机制。大力普及先进农业实用技术以及各类非农就业的技能培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大对农业生产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农村经济组织带头人的培训,培养一批优秀的农村基层管理人才和科技致富带头人。

——利用各类资源和媒体,加强对农民的科普宣传教

19 育。树立科学文明的新观念,提高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依靠科技发展生产的信心和能力,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改变传统落后的习俗。充分利用农村传统集日、节日,深入开展科技下乡、农村实用技术进村入户、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总结推广科普惠农服务站、科普工作队、科技特派员、科普之冬(春)、科普集市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科技人员与农民互动的科技宣传服务长效机制。利用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网络、科普报刊、科普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科学,反对邪教,破除封建迷信,努力提高农民的基本科学素质,全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促进科普资源向农牧区聚集,完善农牧区科普服务体系建设。继续以创建科普示范县(区)为龙头,开展多层次推动科普示范创建工作。大力发展农村科技、科普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各类农村牧区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等社会化科普组织。统筹利用、挖掘潜力,拓展和提升农村公共设施资源的科普服务能力,改建、扩建和新建相结合,形成各类科普基础设施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不断完善农村牧区科普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政策支持力度,深入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围绕发展生态农牧业、特色农牧业、设施农牧业及农牧业产业发展战略,认真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

20 其他支农惠农项目,示范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和成果,“十二五”期间,全省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等项目数比“十一五”期间有大幅增长。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多元化的投入方式,开展科普惠农活动。继续做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评选和奖补工作,不断扩大奖补范围,扩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助力新农村建设的实效。

(3)推动实施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 ——加强科学教育培训。坚持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完善社会教育体系,不断提高科学素质。引导企事业单位参与建立相应的职工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强创新方法的宣传普及,提高职工的科学素质,开展技术交流和技能竞赛活动,鼓励倡导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将科学教育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课程和培训教材。倡导和普及低碳经济、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激发自身提高科学素质愿望,培养获取知识改变生活方式的能力。

——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实施和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大力实施“厂会协作”和“金桥工程”。影响带动企业科技人员开展创新活动。探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模式,继续开展创新理论培训系列活动。大力开展操作比赛、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深入实施青年就业创业

21 行动和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加强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企业科协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深入推进各类创新活动,着力打造一大批学习型、创新型、技能型团队。

——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完善职业培训政策,整合优质培训资源,完善政府培训机制。以提高城镇失业人员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为目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开展各种就业和技能培训,帮助城务工人员提高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鼓励城务工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等措施得到逐步落实。围绕企业自主创新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以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提高第

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

(4)推动实施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

——深入开展社区科普教育和培训活动。充分发挥社区科普学校、社区图书室等的作用,积极搭建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围绕安全、健康、环保等内容,认真组织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抓好百姓科普广场,推进科教进社区、进楼院、进家庭等活动。组织专家学者科普宣讲团,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教育和培训活动。充分利用专家咨询、科普讲座、展览等方式,结合文艺、旅游、休闲娱乐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面向社区居民开展科普教育和培训活动。

22 ——加强社区科普组织、科普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基层社区科普组织网络,建立一支依托各级科协组织服务于社区的科普专家队伍和社区志愿者队伍。组织一批有志于社区科普教育的学者、科研工作者和实用技术专家为社区科普服务。加强社区科普学校师资培训和教材开发,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质量。

——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提高社区科普服务能力。充分发挥社区现有基础设施在科普宣传中的作用,充分利用公共科普服务设施作为社区开展科普活动的平台和载体,建设一批满足不同人群需要的科普设施。充分发挥电子网络等信息技术在科普宣传中的重要作用。组织实施中国科协“社区科普益民计划”, 支持社区提升科普能力,改善居民生活。充分发挥社区学校等作用,为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建设服务。围绕社区需求开展科普资源配送工作。

——围绕建设文明和谐的学习型社区,提升社区居民学习科学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社区居民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5)推动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举办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专题科普报告会,提高公务员的科学管理水平和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水平。

2、科普资源开发与共建共享工程

23 (1)、加大科普资源开发力度

——继续鼓励自然科学科普图书与音像制品的创作和出版,繁荣科普创作。重视报刊、电视、网络和手机等媒体科普资源开发。加强民生、生态和应急科普资源的开发,以及适合农村和社区科普的设施和产品的开发。鼓励和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科普资源开发。开展优秀科普作品的推介、展映、展示等活动,针对公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组织编制简明生动的科普资料,以公众易于获得的方式送达基层。

(2)、加速科普资源有效整合。

——整合各类科普产品,拓展科普资源的服务范围,促进各区域、各部门彼此分离的资源相互补充,相互协调,优化配置,提高效能,整合科普人才资源,进一步充实、完善包含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科普志愿者科普人才队伍;发挥网络和数据库的作用整合信息资源,继续完善和充实以青海科协网、青海科技馆网、西宁科普网等为代表的科普专业门户网站,通过科普信息发布、资源导航、资源搜索、资源展示等功能,为公众和科普工作者提供资源发现、使用、分享的途径,提供信息交流和沟通的渠道。

(3)、加强科普资源的共享。

——建立共享机制,有计划、逐步开放科研机构、高校等的实验室,减免科普场馆收费等。发挥全国科普日和全国

24 科技周、社会科学普及周等重大活动的平台作用,向全省公众提供丰富的科普服务和科普宣传。发挥科普网站快速与互动的优势,提供科学普及和交流的园地。以青海科技馆等大型科普场馆为科普交流共享中心,以巡展、交换、重点支持等方式,为各州县、各部门提供科普展品、展览;积极创新科普资源共享模式。

(4)、营造有利于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的环境。 ——制定和完善有关优惠政策,在政策环境上,营造尊重和保护科普产品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为科普产品知识产权提供保护。鼓励科研机构、大学、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加强合作,参与科普产品研发中心的建设和展教资源的开发活动。支持企业开展科普资源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各类科普设施提供服务。

3、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青海省科技馆新馆建设,

——2011年内实现向公众开放。加强数字科技馆的建设,利用数字科技馆科普资源开展科技教育与培训。抓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了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掌握并善于开展科普活动,服务大众的科普人才队伍。

(2)科普大篷车巡展

——配合实体科技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青少年工作室等各项主题活动及项目工作,定期开展巡展活动。在实

25 体科技馆建设完成、各项工作稳定后,每年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社区及农牧区活动不少于20次,行程不少于2000公里。

——配合科普日、科技周、三下乡等统一科普行动,开展巡展活动。

——利用新馆建设及开馆之际,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3)树立品牌、打造精品工程。

——开展好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智能杯小巧手比赛”等活动,积极参加“金钥匙中小学生科技竞赛”、“高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学五学科奥林匹克竞赛”、“青少年电子技师认定活动”、“青少年科技模型竞赛”和“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等省级系列科普竞赛活动,树立青少年科技活动品牌意识,打造具有我省特色的科技实践活动精品。以新馆建成开放为契机,将机器人竞赛、创新大赛和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打造成我省精品活动。

(四)、履行桥梁纽带职责,搭建科技工作者服务平台

1、广泛开展面向科技工作者的调查研究

——制定年度调研计划,加强科协系统调查研究工作的统筹协调,广泛开展面向科技工作者的有针对性的专题调研活动,努力推出有较大社会影响、对党和政府制定政策有较大参考价值的调查研究报告。

26 ——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科技工作者调查制度,准确及时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愿望和诉求。积极争取中国科协的支持,逐步扩大我省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数量;深入细致地搞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完成好中国科协每年下达的全国科技工作者专题调查和每五年进行一次科技工作者整体状况综合调查。

2、加强科技工作者宣传工作

——在科协系统内部建立起畅通无阻的优秀科技人物宣传信息传递渠道,大力宣传优秀典型科技人物和工作在一线特别是基层的中青年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宣传全省科技工作者对青海发展所作的贡献。

——加强与报刊、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的协同合作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树立科协的良好社会形象。

——实施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加强科技期刊理论建设和业务交流,加强主编及编辑人员的业务培训。

(五)、表彰奖励优秀科技工作者,举荐人才。

1、组织表彰奖励活动,激励科技人才成长

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发展中发挥智慧和力量的积极性,今后五年需努力开展好以下表彰奖励活动:

——继续做好推选表彰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女科学家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科协系统先进工作者和

27 先进集体等工作。

——搞好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奖评审活动,启迪创新思维,鼓励不同学术观点的交流与碰撞,鼓励学科发展的交叉与融合,培育新的学术创新点,激励帮助科技工作者通过评审活动展示才华,实现价值,进而促进我省创新人才成长。

2、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强化科协服务职能

——继续做好中国科协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工作,实现人才信息共享。努力为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合作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充分利用青海科协网、《青海科协》、青海科技报等媒体大力宣传在科研和科普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在企业技术进步,农业科技推广和科普工作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基层一线的科技工作者,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

3、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促进人才队伍建设

为更好地发挥科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全面提高科协干部队伍的理论素质、思想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支素质优良、业务精干的科协干部队伍,今后需积极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加强省科协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党政后备干部、优秀青年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提高干部综合素质,促进干部成长。根据《2011年科协系统干部培训方案》、《省科

28 协2009—2013年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意见》,做好科协系统干部及党员干部的培训工作,使广大党员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的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初步形成科协系统干部“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有力地推动科协工作。

——切实加强科协基层组织人才建设。组织基层科协主席参加由中国科协举办的各种业务培训班。开展科协基层组织工作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政策水平、科学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六)、加强科协自身建设

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继续争取增加科普经费,研究探索新形势下科协工作的新途径;创新思路,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力度。

四、保 障 措 施

1、建立分级负责、社会参与的实施机制

——为确保中心“十二五”规划的执行,将按照“领导班子分工负责,党政工团配合,分级落实责任”的方式组织实施。各部门负责人按照部门职责制定各自的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包括部门的发展战略,业务发展规划,人才引

29 进和培养计划。五年规划目标最终要分解落实到各部门每年的目标责任制指标当中,作为年终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

——积极主动争取省委和政府的支持,结合本地区、本领域实际,制订实施计划。

——搭建社会化服务平台,集成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引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规划实施

2、坚持统筹规划、典型示范的工作方法

——高度重视典型示范作用,大胆探索,抓好试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局。注重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总结典型做法与成功经验,通过各种渠道加以介绍和宣传。

3、建立多渠道筹资机制,确保重点任务经费投入。 ——围绕重点任务,认真编制年度项目经费预算,优先保障并切实加大重点任务经费支持力度。制定实施针对重点任务的专项计划实施方案,建立完善财政推动示范引导的项目运行机制。

——依法建立健全财务资产管理制度,促进财务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财务资产管理水平。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有效。

4、大力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干部素质

30 ——根据《2011年科协系统干部培训方案》、《省科协2009—2013年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意见》,做好科协系统干部及党员干部的培训工作。

——切实加强科协基层组织人才建设。组织基层科协主席参加由省科协举办的各种业务培训班。开展科协基层组织工作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政策水平、科学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31

青海省科协科普惠农服务站工作实施方案

科协

科协工作总结

宁夏科协

平湖科协

科协总结

科协工作总结

科协工作总结

科协心得体会

科协工作总结

青海省科协
《青海省科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新余市科协 青海省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