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发布时间:2020-03-03 05:02: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二节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一、出血或出血倾向

血小板数目减少及其功能异常、毛细血管脆性或通透性增加、血浆中凝血因子缺乏以及循环血液中抗凝血物质增加,均可导致出血(bleeding, haemorrhage)或出血倾向。常见于:①血液系统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瘫、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过敏性紫瘫与血友病等;②非血液系统疾病或某些急性传染病:如重症肝病、尿毒症、流行性脑膜炎、钩端螺旋体病、登革热及肾综合征出血热等;③其他:毒蛇咬伤、水蛙咬伤、抗凝药或溶栓药过量等。病人多表现为自发性出血或轻度受伤后出血不止。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肤、牙眼及鼻腔出血最为多见。此外,还可发生关节腔、肌肉和眼底出血。内脏出血多为重症,可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呕血、便血)、泌尿道出血(血尿)及女性生殖道出血(月经过多)等,严重者可发生颅内出血而导致死亡。血管脆性增加及血小板异常所致的出血多表现为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如过敏性紫瘫、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常以关节腔出血或软组织血肿为特征,如血友病。

【护理评估】

1.病史

注意询问病人出血的主要表现形式,发生的急缓、主要部位与范围;有无明确的原因或诱因;有无内脏出血及其严重程度;女性病人的月经情况,有无经量过多或淋漓不尽;有无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颅内出血的早期表现;出血的主要伴随症状与体征;个人或家族中有无相关病史或类似病史;出血后病人的心理反应等。

2.身体评估

重点评估有无与出血相关的体征及特点。包括有无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其数目、大小及分布情况;有无鼻腔黏膜与牙龈出血有无伤口渗血;关节有无肿胀、压痛、畸形及其功能障碍等,对同时或突发主诉有头痛的病人,要注意检查瞳孔的形状、大小、对光反射是否存在,有无脑膜刺激征及其生命体征与意识状态的变化。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有无血小板计数下降、凝血时间延长、束臂试验阳性、凝血因子缺乏等改变。 【常用护理诊断/问题】

1.有受伤的危险:出血与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缺乏、血管壁异常有关。 2.恐惧与出血量大或反复出血有关。 【目标】

1.病人不发生出血或出血能被及时发现,并得到及时而有效的处理。 2.恐惧程度减轻或消除。 【护理措施及依据】 1.有受伤的危险:出血

(1)病情观察:注意观察病人出血的发生部位、主要表现形式、发展或消退情况;及时发现新的出血、重症出血及其先兆,并应结合病人的基础疾病及相关实验室或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做出正确的临床判断,以利于及时护理与抢救配合。如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3)是出血倾向最明显的一种白血病,当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可发生严重的自发性出血,特别是内脏出血,甚至是致命的颅内出血。此外,高热、失眠、情绪波动等均可增加病人出血甚至颅内出血的危险。 (2)一般护理:为了避免增加出血的危险或加重出血,应做好病人的休息与饮食指导。若出血仅局限于皮肤黏膜,无需太多限制;若血小板计数

(3)皮肤出血的预防与护理:重点在于避免人为的损伤而导致或加重出血。保持床单平整,被褥衣着柔软;避免肢体的碰撞或外伤。沐浴或清洗时避免水温过高和过于用力擦洗皮肤;勤剪指甲,以免抓伤皮肤。高热病人禁用酒精或温水拭浴降温。各项护理操作次数;静脉穿刺时,应避免用力拍打及揉擦局部,结扎压脉带不宜过紧和时间过长;注射或穿刺部位拔针后需适当延长按压时间,必要时局部加压包扎。此外,注射或穿刺部位应交替使用,以防局部血肿形成。 (4)鼻出血的预防与护理:①防止鼻黏膜干燥而出血:保持室内相对50%~60%左右,秋冬季节可局部使用液体石蜡或抗生素眼膏。②避免人为诱发出血:指导病人勿用力擤鼻,以防止鼻腔内压力增大而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或渗血;避免用手抠鼻痂或外力撞击鼻部。③少量出血时,可用棉球或明胶海绵填塞,无效者可用0.1%肾上腺素棉球或凝血酶棉球填塞,并局部冷敷。出血严重时,尤其是后鼻腔出血,可用凡士林油纱条行后鼻腔填塞术,术后定时用无菌液体石蜡滴入,以保持鼻粘膜湿润,3填好可轻轻取出油纱条,若仍出血,需更换油纱条再予以重复填塞。由于行后鼻腔填塞术后,病人常被追张口呼吸,应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湿润,增加病人舒适感,并可避免局部感染。

(5)口腔、牙娘出血的预防与护理:为防止牙龈和口腔黏膜损伤而导致或加重局部出血,应指导病人用软毛牙刷刷牙,忌用牙签剔牙;尽量避免食用煎炸、带刺或含骨头的食物、带壳的坚果类食品以及质硬的水果(如甘蔗)等;进食时要细嚼慢咽,以免口腔黏膜的损伤。牙龈渗血时,可用凝血酶或0.1%肾上腺素棉球、明胶海绵片贴敷牙龈或局部压迫止血,并及时用生理盐水或1%过氧化氢清除口腔内陈旧血块,以免引起口臭而影响病人的食欲和情绪及可能继发的细菌感染。

(6)关节腔出血或深部组织血肿的预防与护理:详见本章第四节“出血性疾病”的护理。

(7)内脏出血的护理: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参见第四章第十四节“上消化道出血”。月经量过多者,可遵医嘱给予三合激素治疗。

(8)眼底及颅内出血的预防与护理: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情绪激动、剧烈咳嗽和屏气用力等;伴高热病人需及时而有效地降温;伴有高血压者需监测血压。若突发视野缺损或视力下降,常提示眼底出血。应尽量让病人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揉擦眼睛,以免加重出血。若病人突然头痛、视力迷糊、呼吸急促、喷射性呕吐甚至昏迷,双侧瞳孔变形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则提示有颅内出血。颅内出血是血液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发生,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并积极配合抢救:①立即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②随时吸出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③吸氧;④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按医嘱快速静滴或静注20%甘露醇,50%葡萄糖液、地塞米松、呋塞米等,以降低颅内压,同时进行输血或成分输血;⑤停留尿管;⑥观察并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以及瞳孔、尿量的变化,做好重病交接班。 (9)成分输血或输注血浆制品的护理:出血明显者,遵医嘱输注浓缩血小板悬液、新鲜血浆或抗血友病球蛋白浓缩剂等。输注前认真核对;血小板取回后,应尽快输人;新鲜血浆最好于采集后6小时内输完;抗血友病球蛋白浓缩剂用生理盐水稀释时,沿瓶壁缓缓注人生理盐水,勿剧烈冲击或震荡,以免形成泡沫而影响注射。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如溶血反应、过敏反应等。 2.恐惧

(1)心理支持:加强沟通,耐心解释与疏导。要善于观察,耐心倾听,加强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及时了解病人及其家属的需求与优虑,并能给予必要的解释与疏导。如扼要解释出血的成因、如何减轻或避免加重出血、目前治疗与护理的主要措施及其配合要求等,特别要强调紧张与恐惧不利于控制病情。还可通过介绍治疗效果较好的成功例子,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恐惧感。 (2)增加安全感:在关心和同情病人的同时,注意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建立良好、互信的护患关系,促进病友与家属间的相互支持与帮助;尽可能避免不良刺激的影响。当病人出血突然加重时,护士应保持镇静,迅速通知医生并配合做好止血等救治工作,及时清除血迹,以免对病人的不良刺激。

【评价】

1.病人能明确出血的原因,避免各种出血诱因。

2.各部位的出血能被及时发现并得到处理,出血逐渐得到控制。 3.能认识自己的恐惧感,自述恐惧程度减轻或消除。

二、发热

发热是血液病病人的常见症状,具有持续时间长、热型不

一、一般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特点。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和淋巴瘤等。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白细胞数减少和功能缺陷、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以及贫血或营养不良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继发各种感染所致。感染一般不易控制。感染部位常见于呼吸道、泌尿道、口腔赫膜及肛周皮肤,并可发生败血症。此外,肿瘤细胞所产生的内源性致热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也是导致血液病人,特别是恶性肿瘤病人持续发热的原因之一。

【护理评估】

1.病史

了解病人发热出现的急缓、热度及其热型特点。有无感染的诱因,如过度疲劳、受凉、与感染性疾病病人的接触史(如感冒等)、皮肤勃膜损伤、肛裂、各种治疗与护理导管的放置(如导尿管、留置针)等;有无相关感染灶的临床表现,如咽部不适或咽痛、牙痛、咳嗽(痰)及痰液的性质、胸痛、呼吸困难、尿路刺激征、腹痛、腹泻、肛周疼痛、局部皮肤红肿与疼痛、女性病人外阴痉痒及异常分泌物等。

2.身体评估

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皮肤有无红肿、溃烂,局部有无脓性分泌物;口腔勃膜有无溃疡,牙眼有无出血、溢脓;咽和扁桃体有无充血、肿大及其脓性分泌物;肺部有无哆音;腹部及输尿管行程压痛点有无压痛,肾区有无叩痛;肛周皮肤有无红肿、触痛,局部有无波动感;女性病人注意观察外阴情况等。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及X线检查有无异常;血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不同感染部位分泌物、渗出物或排泄物的细菌涂片或培养加药敏试验的结果等。

【常用护理诊断/问题】

休温过高与感染、肿瘤细胞的高度分化与增生有关。

【目标】

体温能得到有效控制,逐渐降至正常范围。

【护理措施及依据】 体温过高

1.休息

卧床休息,采取舒适的体位,减少机体的消耗,必要时可吸氧。维持室温在20~24℃、湿度55%~60%,并经常通风换气。病人宜穿透气、棉质衣服,若有寒战应给以保暖

2.补充营养及水分

鼓励病人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半流饮食或软食,以补充机体基本需要和因发热所造成的额外消耗。指导病人摄取足够的水分以防止脱水,每天至少2000ml以上,必要时可遵医嘱静脉补液,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若为重症贫血、并发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人,则需限制液体摄人量并严格控制补液速度。

3.降温

高热病人可先给予物理降温如冰敷前额及大血管经过的部位,如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有出血倾向者禁用酒精或温水拭浴,以防止局部血管扩张而进一步加重出血。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要密切监测病人体温与脉搏的变化,及时更换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受凉,并观察病人降温后的反应,避免发生虚脱。

4.病情观察与诊治配合

定期监测体温并记录;同时还应注意观察感染灶的症状、体征及其变化情况;协助医生做好各种检验标本的采集及送检工作;遵医嘱正确配置和输注抗生素等药物,并注意其疗效与不良反应的观察和预防。

【评价】

病人体温逐渐降至正常范围。

内科护理学练习题: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护理

第六章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

第 三 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历年考试原题

病人护理

护士资格证考试资料之二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三)

术后病人护理

用心护理病人

病人护理合同

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