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地铁火灾人员安全疏散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1 18:01: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地铁火灾人员安全疏散分析

地铁是目前世界上能够解决大中型城市人民出行问题较为便捷、经济、高效的交通工具之一和城市交通系统的骨干,地铁是城市的生命线,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促进城市繁荣、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地铁深埋地下,建筑结构复杂、出入口少、疏散路线长、通风照明条件差、电气设备种类多、人员高度集中,因此一旦发生火灾,扑救任务将非常艰巨,往往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地铁火灾的特点

地铁是通过挖掘的方法获得的建筑空间, 隧道外围是土壤和岩石,只有内部空间, 没有外部空间, 不像地面建筑有门、窗与大气连通, 仅有与地面连接的通道作为出人口。由于地铁隧道存在上述构造上的特殊性, 与地面建筑相比, 发生火灾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氧含量下降快

地铁火灾发生时,由于隧道的相对封闭性,大量的新鲜空气难以迅速补充,致使空气中氧气含量急剧下降。有研究表明, 空气中氧含量降至15%时,,人体肌肉活动能力下降,降至10%—14%时, 人体四肢无力,判断能力低,易迷失方向,降至6%—10%时,人即会晕倒,失去逃生能力,当空气中含氧量降到5%以下时,人会立即晕倒或死亡。

(二)发烟量大

火灾时产生的发烟量与可燃物的物理化学特性、燃烧状态、供气充足程度有关。地铁列车的车座、顶棚及其他装饰材料大多是可燃性材料,地下隧道发生火灾时,由于新鲜空气供给不住,气体交换不充分,产生不完全燃烧反应,导致等有毒有烟气体的大量产生,不仅降低了隧道内的可见度, 同时加大了疏散人群窒息的可能性。在韩国大邱地铁事故里, 人们发现很奇怪的一点是, 在站台一张桌子的周围死了很多人。经过专家分析,原来在火灾发生时,浓烈的烟雾使地铁里漆黑一团,在人正常的视野高度根本看不见地面。慌乱的人群失去辨别自身周边情况的能力,于是一张桌子就成了大家逃生路线上的障碍物,以至于很多人始终在围着桌子跑,最终被烟气熏死。

(三)火势蔓延快,洞室温度高

地铁通道内空气对流强,发生火灾时火势蔓延速度快,地铁内又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不能像地面建筑那样有80%的烟可以通过破碎的窗户扩散到大气中,这就导致了大量的热量积聚无法散去,空间温度提高很快,较早地出现“爆燃”;同时烟气形成的高温气流会对人体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流动性很强的烟和有毒气体,若不加以控制或及时排除,则会在地下通道内四处流窜,短时间内充满整个地下空间,给现场遇险人员和救灾人员带来极大的生命威胁。

(四)疏散困难,易造成人员伤亡

首先,地下隧道完全靠人工照明,致使正常电源照明就比地面建筑自然采光差,加之火灾时正常电源通常都会被切断,人的视觉就要完全靠事故照明和疏散标志指示灯来保证。如果再没有事故照明,隧道、站台内将是一片漆黑,再加上浓烟和有毒气体,人员疏散极为困难。其次,人员从地铁内部到地面开阔空间的疏散和避难都要有一个垂直上行的过程,自下而上的疏散路线与内部的烟和热气流自然流动的方向一致,因而人员的疏散必须在烟和热气流的扩散速度超过步行速度的之前完成。据资料分析,人在不熟悉的环境中步行速度不超过0.3m/s,若以平均站距1.2km计算,区间隧道步行疏散时间需40分钟左右,再加上内部障碍物多,又难以控制,故给人员的疏散带来很大的困难。再加上,地铁区间隧道出人口少,通道狭窄,疏散距离长,火灾时人员恐慌和行动混乱程度要比在地面建筑物中严重得多,易发生挤踩事故。

(五)情况复杂,火灾扑救困难

在扑救地铁火灾时,由于受到地铁空间布局、作战环境和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火场指挥决策慢,灭火战斗对抗性强。 ①指挥决策实施慢。地铁面长线广,发生火灾烟雾弥漫,指挥员意识很难确定着火点的具体位置、遇险人员的状况以及火势发展的主要方向,又由于浓烟、高温、

缺氧、有毒、视线不清、通信中断等原因,救援人员很难了解现场情况。 ②灭火战斗对抗性强。地铁发生火灾后,据测定,猛烈燃烧阶段的洞室温度可达900℃,内攻消防人员要面临高温的考验。又由于大型的灭火设备无法进入现场、进入人员需要特殊防护等特点,从而导致救人、灭火困难大,战斗行动十分艰难。

二、地铁火灾人员疏散对策

地铁多为人员密集场所,人员流动性大,其一旦发生火灾,稍有疏忽就会造成群死群伤。发生火灾时,浓烟,毒气的危害,使受害者视线不清,易出现中毒,神志不清,高温、热气流使人难以忍受,无所适从。惊慌失措,在惊恐中争相逃命,互相拥挤,又会造成疏散中践踏伤亡,特别对年老体弱的伤害更大。由于拥挤、恐慌会大大延长疏散时间,增加了人员中毒和官兵伤亡的可能性,因此必须坚持救人第一的原则,重点搞好火灾时人员的疏散与营救工作。

(一)制定周密的疏散预案

1、加强安全宣传工作。工作人员在平时用广播或者录像的形式向观众宣传安全疏散和逃生的方法,详细介绍地铁站台层、站厅层的结构尤其是安全通道的位置,以最近的路线到达安全出口,顺利逃生。必要时在入场前发放安全逃生的路线图,防烟和防火的房间示意图。

2、人员的疏散组织与指挥。由地铁站点领导,安全保卫人员及公安消防部门共同研究制定组织疏散方案并确定分工,疏散指挥通常由体育馆领导和安全保卫部门负责人担任,消防到场应参与指挥。救援人员充足时,可边组织疏散边进行初期火灾的处理。疏散组织应设:事故广播组、事故照明组、内部疏散引导组、外部疏散引导组和警戒救护组。

3、正确选择疏散路线。地铁场所一般出入路线复杂,人员密集,人员流动性大,必须根据其建筑特点和人员流动情况进行选择。选择疏散路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尽量避免对面人流和交叉人流;(2)选择烟尚未充斥有新鲜空气的通道出口;(3)选择直接通往疏散通道的地面或层面疏散出口。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疏散方案

根据地铁的火灾蔓延特点及人流密度情况,确定疏散方法、疏散顺序、疏散保障、以确保安全疏散,同时应定期演练,提高疏散效率。

1、根据现场情况优先选择最佳疏散路线;

2、地铁内的工作和安全保卫人员要配合消防人员进行疏散,并不断用广播,口头稳定人员情绪,维持疏散秩序,防止拥挤踏伤;

3、注意在疏散过程中利用排烟机进行排烟,使疏散路线畅通;

4、在人员疏散过程中,要头脑清醒,对能够自己行走的儿童,应引导护送到安全地点,对无行走能力,处于惊慌、昏迷状态儿童、老人,应用背、抱、扛、抬等方法疏散至安全地点,并防止混乱;

5、当疏散路线受阻时,应迅速组织力量排烟、降温、用喷雾水流掩护被困人员疏散;

6、当人员被困在离火源较近时,高温、热烟影响疏散与营救时,应迅速向被困人员周围空间射水降温,用喷雾水掩护,必要时向被困人员身上撒水,以保障人员安全撤出;

(三)疏散人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疏散人员时要做到次序井然,不要出现拥挤等不利于疏散的现象,老人、妇女、儿童优先疏散。

2、应首先疏散人员多,疏散条件差,火灾危险性较大区域内的被困的人员;

3、公共场所人员集中聚集场所火灾,要求人员在3-6min内疏散出去。因此疏散消防人员应设法在规定时间内撤出或者先期撤离烟火充斥区;

4、消防人员应在出口处设立警戒,防止已被疏散出的人员及寻找亲人的亲属又进入火区;

5、对救出人员要清点人数,看是否全部救出,受伤者救出后应迅速送往医院;

6、消防人员在进入内部营救时,除自身佩戴各种安全防护装具外,在有条件允许时,还应

考虑携带部分用于营救被困人员的安全防护装具,对中毒者进行必要的保护,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三、疏散救援中消防部队应把握的几个主要方面

(一)扎实做好对地铁的日常熟悉工作

只有在平时扎实开展针对性的调查研究,熟悉地铁内部情况,才能真正实现知己知彼,取得灭火主动。作为地铁责任区的中队,要将对地铁的调查研究作为中队日常训练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广泛、深入地组织训练。广泛就是要做到人人皆知、人人熟悉,不能局限于干部、通信,要做到不间断、定期组织熟悉。深入就是要对地铁内部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分清大类,掌握小类。大类主要是地铁站几大结构,如通道、站厅、站台、辅助用房,上行线、下行线以及内部消防设施;小类即出入口位置,通道、拐弯、走向、长度、站厅、站台面积,检票隔离栏分布,监控室、休息室、配电室、厕所、墙式消火栓分布位置及间隔距离、风机房位置、排量等等。同时还要了解该地铁站各时段客流情况和各个通道客流情况,并对地面交通、建筑、消防水源进行熟悉,还要对熟悉程度组织检查、实地考核,只有这样才能使责任区中队指战员对地铁的情况烂熟于胸,一旦火灾发生之时能有的放矢,取得灭火战斗的主动。

(二)科学合理的实施灭火救援

1、成立指挥部进行有效指挥

(1)充分发挥指挥员的灵魂作用。指挥员对地铁这一类特殊性火灾应该有一个较高的理性认识。首先要熟悉地铁,熟悉地铁和地铁站主要结构,内部设施分布情况,有哪些消防设施可用,火灾发生后的可靠性程度,以及单位自救方案。其次要掌握我们公安消防队对该地铁制定的预案,中队间协同和各中队在地铁火灾扑救中承担的任务以及各中队的特点强项。还有就是要充分认识和掌握地铁发生火灾后每个阶段规律性的变化情况,有哪些情况可利用,有哪些要回避,不能无谓冒风险,这些战机如何捕捉等,并对长时间作战要有思想上和物质上准备,不能速战速决,我们只有在燃烧处于衰退期,各项准备工作就绪,才能扭转局势,作为指挥员该调装备、该调给养要提前通知,条件许可还要组织人员轮换,确保一线人员体力充沛。

(2)指挥部选址要醒目,进攻起始位置要合理。地铁一旦发生火灾就要设置指挥部,指挥部首先要便于指挥参战中队,要选择在主要内攻方向的通道口位置处;其次要选在交通便捷地方,尽可能地靠近大马路交叉口,这样便于后援中队以及上级领导、后勤保障到场后的接应;还有就是要选在处于出入口上风方向较安全区域;再则指挥部要有旗帜,要有通信工具,更要有指挥员在位,否则有旗帜无人形同虚设。

2、进攻路径对地铁火灾而言,扑救难度最大的部位是站台。站台处于地铁站最底部,距离进攻起点最远。作为主管中队到达现场,按各班预案任务应全面展开,水枪深入到燃烧部位,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快速开展战斗。全面展开首先在进攻路径选择上应有多重性,即不能从单一通道进入,尽可能从两个或两个以上通道进入。因为地铁站长度都在50m以上,加上通道长度,出入口间距离更远,如单一选择进攻方向,往往疲于奔命,造成延误战机,直接导致烟雾扩散,妨碍战斗行动,所以从绝对把握而言,多重选择进攻通道利大于弊。因为地铁扑救,不在于水枪数量,而在于水枪质量,即有效性,只要有两支甚至一支水枪到位,就能扑灭初起火灾。

3、在灭火装备取用上要以固定设备为主,固定、移动设备相结合。上海地铁的消防设施,尤其灭火设施是比较完善的,数量也较多,由上往下供水较方便,地铁管网无泵加压,也能达到3-4公斤压力,且其可靠性程度比其他建筑消防设施高。还有就是在扑救中,要集中主要力量向起火部位进攻,避免人员过散。

4、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相结合,实施排烟散热。地铁火灾难就难在浓烟积聚,高温难泄,而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对流难以形成。所有进攻通道充塞浓烟并缓慢向外扩散,向外排泄量小于火灾产生烟热量,所以浓烟高温仍在不断积聚,要取得内攻有效性,作为抢险专业队就要利用配置的排烟机、排烟车实施移动式排烟,方式上既可确定一个远离火源通道即未选用为进攻通道实

施输烟,也可在距火源较近通道即作为选用进攻通道实施送风,这不仅通过其他出口驱散烟雾,为内攻人员送上新鲜空气,更能在送风软管的一定范围区间内形成一个正压无烟的安全地带,作为抢险人员轮换休息地带。在实施移动排烟时,输出口要尽可能放在室外,送风时吸风口必须吸到新风,所以在纵深距离长条件下排烟,可采用排烟机、车接力,效果更好。为实施更快更有效排烟,移动排烟设备对地铁站这么大一个空间而言,显得杯水车薪,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利用其固有送风排烟设备进行排烟。

5、积极营救被困人员,充分体现救人第一原则。这种场面下作为抢险专业队,毋庸置疑就是深入站内实施对被困乘客的搜救,在人员组织、任务分配上,要划片、划块,按照站点的平面图,明确各小组搜救范围,行进线路,做到一处不漏,重点搜索通道拐弯处,平台处,自动扶梯上,检票隔离栏和控制室、休息室、厕所等场所,在这些场所的逃生者一旦体力不支,吸入烟气后,会难以逾越障碍物就地倒下。还要搜索角角落落,由于这些部位是烟气扩散的尽端,许多人员逃向了这些死角绝路,可能在丧失逃生能力后,处于昏迷状态,所以每发现一起,就要及时向外营救,营救时可组织梯队接力救人,减少往返疲劳。

东安中队许宇峰

2011年7月3日

地铁火灾的防火分析

医院安全火灾疏散预案

火灾安全疏散演练方案

关于地铁的安全疏散设计

火灾安全疏散的应急预案

秋火灾安全疏散演练总结

高层建筑火灾的安全疏散计划

伦敦地铁大火灾

火灾疏散应急预案

火灾疏散的工作

地铁火灾人员安全疏散分析
《地铁火灾人员安全疏散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安全疏散分析 火灾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