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党史党建复习题

发布时间:2020-03-02 00:35: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党史党建

1、马克思恩格斯对执政党建设的几点构想:P24(1)共产党执政的任务和目标就是加快社

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共产党执政首先面对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因为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就在于它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能够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打开广阔的道路。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宝贵的和一天比一天充实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2)防止党和国家工作人员由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巴黎公社成立以后,为防止公社委员变质,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产生的人担任,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二是所有公职人员,不论职位高低,薪金不得高于工人的工资。公社的经验及马克思恩格斯对公社经验的认同和总结,无疑为无产阶级政党在夺取政权后的自身和政权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指导。(3)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执掌政权的主要形式。巴黎公社确定,经巴黎工人和人民群众直接选举产生、由64人组成的巴黎公社委员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实行议行合一。在规定和实行普选制、低薪制、罢免制的同时,公社还开创了独特的多派合作制,在决策中,各派民主协商、平等争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进行表决,付诸实践。公社还把逃亡业主的工厂交给工人管理,在卢浮军械修配厂首次试行工人管理制,由公社代表、厂长、工长和工人选出的代表组成工厂管理委员会,工人有效行使选举权、监督权和罢免权。

2、列宁执政党建设的核心内容:P27(1)坚持党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列宁认为,执

政的工人阶级政党必须坚持和正确实现对国家政权的领导,这是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否则,不可能取得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首先,因为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其次,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那么,工人阶级执政党如何实现自己的领导呢?列宁认为:第一,党通过苏维埃国家机关实现领导。第二,党通过选拔、教育和调配干部实现领导。第三,党通过国家机关党组织的活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领导。(2)经济建设是党的首要的根本的任务。列宁明确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在取得政权以后,其首要的任务就是进行经济建设。第一,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需要。第二,这是巩固新生政权,防止资本主义旧制度复辟的最根本的保证——因为只有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才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其生命力。第三,这是对付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需要。列宁不仅提出了执政党的首要任务是经济建设,而且领导全党实现了工作重点的转移。(3)党要始终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根据执政党的地位变化和面临的新任务,列宁进一步说明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强调执政党只有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才能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和取得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那么,工人阶级执政党如何防止脱离群众的危险呢?一是要防止因为胜利而骄傲自大。二是要防止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三是要同各种官僚主义现象作斗争。(4)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列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创立者。列宁强调必须不断地扩大党内的民主,充分发挥全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保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第一,在党员大会、支部大会上经常讨论全党生活、地方生活中一切最重要的问题;第二,必须使党的领导机关召开的公开会议成为一种制度,并吸收更多的普通成员参加;第三,要求党的舆论对领导机关的工作进行经常性的监督,使领导机关同全党之间保持固定的联系;第四,有关的党委会不仅要向领导机关,而且要向下级经常报告工作;第五,上级机关不得随意下令解散下级组织,只有在下级组织公然违反党代表大会决议,以及根据代表大会决议进一步作出指示时,才能解散下级组织。列宁强调,

党内必须实行集体领导原则。针对执政党地位的变化,列宁还十分重视加强党内监督。第一,各级监察委员会应由最有威信的同志组成。第二,各级监察委员会必须与同级党委会平等,有同等的权利。第三,监察机关应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列宁指出,在发扬党内民主的同时,必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反对各种派别活动。(5)注重党员质量,纯洁党的队伍。为了提高党员质量,纯洁党的队伍,列宁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第一,必须规定严格的入党条件。第二,必须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第三,必须把党员置于纪律、法律的严格监督之下。第四,必须随时清除“混进党里来的人”。

3、与时俱进的基本要求。P81(1)始终监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

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始终坚持马克思的指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胜利的行动指南。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也是中国共产党镜鉴苏联、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亡党亡国教训的深刻警醒。(2)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阶段,随着党的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发展,中国共产党形成和确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作的中国化的高度概括,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方法。解放思想是邓小平对以实事求是为主要内容的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与时俱进是江泽民在深刻理解和把握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的体现。(3)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进一步提高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水平。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必须反对本本主义。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必须切实解决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突出问题。(4)始终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用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要解决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问题。始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

4、党的政治路线的实现有赖于党的建设的加强。P95党的政治路线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方向。

贯彻党的政治路线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总之,党的政治路线与党的建设是紧密相连的。党的建设的加强能够为党的政治路线的执行提供必要保障,而党的政治路线则为党的建设提供方向上的指引。

5、民主集中制的地位和作用。P105(1)是加强党的集中统一的组织保证。(2)是处理党

内各种关系的可靠保证。(3)是实现科学领导的制度保证。

6、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含义。P107党章中对民主集中制是这样规定的:民主集中制是民主

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7、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P107(1)坚持“四个服从”。所谓“四个服从”,即党员个人

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2)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都由选举产生。(3)党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4)下下级组织之间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和互相监督。(5)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6)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8、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P110(1)必须深入领会民主集中制的精髓。(2)必须坚持

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原则。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原则和根本制度,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根本组织原则。其次,坚持民主集中制与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是一致的。(3)必须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和中央的权威是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关键。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和中央的权威是各级推进改革开放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

求。(4)必须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

9、加强执政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P139(1)执政道德建设关系到党的执政权威。(2)执

政道德建设关系到党治理国家的成效。(3)执政道德建设关系到社会道德建设水平。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出发,执政者尤其要具备七种道德品质,即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态度,政治追求的坚定意志,权力运用的公正尺度,执政过程的民主精神,恪尽职守的敬业准则,言行一致的诚信操守,勤俭奋斗的廉洁意识。

10、深化干部从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P145(1)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学的干部工作理念。党管干部,主要是指各级党委坚持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并对各级、各类干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党管干部原则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基础,实现党的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与党在特定时期的中心任务相适应,党管干部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新形势下的党管干部内涵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即按照科学化、民主化和提高能力素质的要求,确立干部工作的方针、原则和目标要求。(2)抓住重点,推动干部从事制度改革取得关键性突破。在干部从事制度改革中,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是关键。从理论上讲,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应具有三个基本条件,即以民主为基本取向,以公开为基本前提,以竞争和择优为基本特征。第一,要逐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健全党政领导干部选举制度。第二,要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第三,构建淀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监督机制,坚决防止选拔作用工作中出现错误或偏差。(3)系统设计,实现干部从事制度改革的整体推进。第一,健全干部学习培训制度。第二,健全完善干部考核制度。第三,建立干部正常退出机制。

11、把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1)优良的作风是党的先进性

的重要标志。党的作风形象作为党的性质的综合体现,广泛涉及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各个方面,对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以及干部队伍建设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没有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学风,就很难搞好党的思想文件建设;没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党的组织制度建设也将失去实效;没有领导干部健康生活情趣的培养,也难以增强全党拒腐防变的能力。(2)党的作风建设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重点在于培养各级领导干部的优良作风。只有在全党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新风,才能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建设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只有在全社会、全民族形成奋发图强、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才能最终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健康和谐地发展。(3)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能否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巩固党的群众基础,从根本上说是由党的性质和党的理论纲领决定的,但直接的因素则取决于党的作风。这是因为,党的作风反映着党的外在形象,具有鲜明的直观性,人民群众更普遍的是通过党的作风形象即通过自己身边党组织和党员的言行认识党、了解党、进而决定自己的政治立场与态度。党的作风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12、党的制度建设的体系和意义。P189胡锦涛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

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推进党的建设和党内生活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1)加强根本制度建设,切实维护中央权威。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制度,也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探索新形势下发展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实现党的团结统一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要着重从民主集中制的内容、程序上创新和完善相关制度,着力增强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权威性,不断提高科学执

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使党的制度更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更体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更能产生应有效力。(2)加强组织体制和活动机制建设,规范和健全组织生活。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深化干部从事制度改革,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健全党内监督制度。(3)加强具体制度建设,增强党内创造活力。要认真执行党委内部议事、决策的基本制度,完善党的委员会制度,在全委会闭会期间,党委常委会行使全委会职权。

1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P198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纳、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赏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一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实践的理论概括,体现了继承性和时代性的要求,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

1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P199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

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明确的目标。(1)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是从中国共产党为谁执政、靠谁执政的角度作出的概括,反映了党的性质和执政宗旨的根本要求,是党的执政能力的本质体现,也是长期执政的根本理念。(2)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是从中国共产党怎样执政角度作出的概括,体现了党的执政纳和执政方式的根本要求。(3)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是从党的作风建设和精神风貌角度对怎样执政作出的概括,重点解决了如何保持良好的执政形象的问题。

15、党的领导与执政的关系。P206领导与执政的相互联系。(1)领导是执政的根本前

提。党在整个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逻辑和内在要求所赋予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决定了党的领导地位,为党的执政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前提。但是,这个政治前提要化为党的有效执政的政治资源,还有赖于党身躯在政治上的建设和发展。首先,党的领导要有立于不败之地的政治基础。其次,党的领导要有立于不败之地的社会基础。(2)有效执政是实现有效领导的政治保障。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一方面是通过对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领导来体现;另一方面则通过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的国家政权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效实践来体现。党的领导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领导和有效运作国家政权来展开的。党的有效执政是党实现有效政治领导的政治保障。政党是否实现了有效执政,要看这个政党的执政绩效如何,即看执政实践取得的成绩和效果。通常,执政党的合法性最终要由执政的绩效来支撑。从总体上说,执政绩效最主体体现在国家的发展上。领导与执政的相互区别。党的领导与党的执政之间有许多共性,但两者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产生的顺序和指向范围不同;起决定作用的方面不同;党的角色和历史任务不同;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党与其他组织的关系不同;活动属性和作用方式不同;作用层面和特点不同;获取权力的途径、行使权力的方式和处理的事务不同;执政合法性的内涵不同;党的基础、所代表的利益范围有很大的不同;国际国内环境不同。党的领导与执政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决定了党在执政活动中不能放弃党的领导权,但也不能简单搬用政治领导的手段和方法。

党史党建知识竞赛复习题参考答案

党史党建

党史党建

党史知识复习题

党建党史简答

党史党建知识

党史党建前沿

党史党建复习

党史党建题库

党史党建试题

党史党建复习题
《党史党建复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党史党建试题 党建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