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春》知识点梳理

发布时间:2020-03-02 18:11: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春》(七上)知识点梳理

文章主题:作者通过描绘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草木花争荣的景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辛勤劳作、奋发向上,抒发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结构:

1、盼春:①段 表达方式是抒情,表达作者急切盼望春到来的心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春天人的感情,它好像懂得人们的期盼,使人倍感亲切。奠定了全文清新愉悦的抒情基调。

2、绘春:②段——⑦段

②段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宏观勾勒,绘春的总轮廓。) ③段 春草图。④段 春花图。⑤段 春风图。⑥段 春雨图。⑦段 迎春图。{描写具体,绘春}

3、⑧段 赞春:新(新生)、美(美丽)、力(活力)

多个角度多种手法描绘景物。

1、简析:

春草图——颜色,质地,长势,侧面烘托(人在草地上的活动) 春花图——颜色,味道,虚实(虚:联想到春华秋实)、动静、高低

春风图——触觉,味道,听觉(从触觉写春风的柔和,从嗅觉写春风的芳香,从听觉写春风的悦耳,这就把本来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情有感。)

春雨图——从静景写到动景,从物写到人,从近写到远。近景写春雨的滋润,用远景烘托春雨之夜的静谧。其中“静默”:运用拟人的修辞,传达出春雨中安静和平的气氛,着力渲染了春雨沐浴的温馨。 迎春图——侧面烘托

2、考题再现

吴江市2012-2013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3.选文描绘了春雨的什么特征,回忆你读过的古诗,写一句能表现这种特征的诗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这段文字中,除写雨外,作者还写了人,有近有远,有静有动,请概括都写了有关人的什么场景?写这些场景的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特征:细密、轻盈 (1分)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1分)

14、写了灯光;撑着雨伞慢慢行走的人;工作的农民;房屋。(1分)作用是烘托春天雨夜的安宁、和平和生气。(1分)

相城区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12.春风本难以捉摸,朱自清笔下的春风却生动可感,读选文第一段,说说作者是从哪些角度观察描绘,又分别写出了春风怎样的特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 答案:从触觉写春风的柔和,从嗅觉写春风的芳香,从听觉写春风的悦耳,这就把本来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情有感。(3分) 2012年立达中学二模试卷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12.下面两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试分析它们写法上的不同及其在文中的作用?(4分)

①“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朱自清《春》) 答案:《雪》中描写的蜜蜂是作者丰富想象的展开,是虚写(1分),

写出了雪野中冬花的香与美,突出了江南雪的美艳、生气洋溢的特点(1分); 《春》中描写的蜜蜂是实写(1分),

写出了春花明艳芳香的特点,表现了春的生机勃勃,烘托热闹的气氛(1分)。

借景抒情的写法。

1、简析:四幅图画,描绘春景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2、考题再现

高新区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眠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1.文中画线的两处都写了人的活动,试用简洁的语言分别说说其作用。(2分)

12.景物本身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我们可以把它当做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选文中也有这样的例子,你认为写得好不好?请举一例说说你的看法。(3分)

答案:

11、前者写孩子们的嬉戏,侧面写春草给人的欢乐,勃发的春草和活泼的孩子们组成一幅洋溢着新春活力的图景(1分)后者渲染春雨沐浴的温馨,展现出春雨中“安静而和平”的气氛。(1分)

12、可以选择“钻”、“静默”等词语进行赏析。

大量使用叠词叠句和对称、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语言有表现力。 简析 “嫩嫩”“绿绿”“轻悄悄”“软绵绵”这些叠词,都有“非常”“更加”的意思。“上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园子里,田野里”,“有名字的,没名字的”,“家家户户,老老小小”,这些对称或排比的句子,流畅整齐,富有音乐美。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钻”字把小草旺盛的生命力逼真地表现出来,作者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了春草的清新、可爱,表达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②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以动衬静的写法形象地描绘春天百花盛开、蜜蜂忙碌的热闹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无尽的喜悦,读来富有美感。

③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雨的多、连绵不断、细、亮、密的特点。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花争艳的情态。

⑤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虚写,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与《雪》一文中“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写法相同。

2、考题再现

常熟市2012-2013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4.运用精彩生动的比喻句来描绘景物特点,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以文中画线句为例作具体分析。(2分)

15.联系上下文说说“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一句中,“慢慢”一词有怎样的表达作用。(2分) 答案:

14、牛毛多而细密,花针亮而闪烁,细丝柔而绵长,三个比喻不仅写出了春雨“细密”的共性特点,又分别表现了春雨细密、闪烁、绵长的个性特征。(2分)

15、即便下雨,人们也不急着赶路,而是慢慢行走在雨中,“慢慢”一词烘托出一片安静祥和的气氛,表达了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2分) 常熟市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甲)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春》)

(乙)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济南的冬天》)

13.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分别是什么?(3分)

14.甲乙两段文字描写的对象虽然不同,但写法上有相似之处,都采用虚实相间的写法,请你找出虚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4分) 答案:13.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用:(甲)把百花争春的“争”写活了,突出百花竞放的特点;(乙)描绘出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3分)

14、甲段:“闭了眼,树上放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作用:由春花联想到果实,突出春花的香甜令人遐想,令人心醉;乙段:“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作用:联想到春天来临后满山的花草,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4分)

30课知识点梳理

语文知识点梳理

记叙文知识点梳理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梳理

《包身工》知识点梳理

记叙文知识点梳理

6AUnit7知识点梳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知识点梳理

立体几何知识点梳理

《赤壁赋》知识点梳理

《春》知识点梳理
《《春》知识点梳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梳理知识点 知识点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