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桩基大溶洞的处理方法探讨

发布时间:2020-03-01 21:43: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桩基大溶洞的处理方法探讨

摘 要:大连开发区振连路桥梁工程第2号至第61号墩均位于海里,平均水深4米,桩基施工难度较大,海里地质情况复杂,从上至下有淤泥层、粉质粘土层、中砂层、卵石层、溶洞、基岩等,溶洞是施工的难点,本文介绍了大溶洞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桩基

溶洞

处理

大连开发区振连路桥梁工程第2号至第61号墩均位于海里,平均水深4米,桩基础施工难度较大,而溶洞的出现给施工带来更大困难,海里地质情况复杂,从上至下有淤泥层、粉质粘土层、中砂层、卵石层、溶洞、基岩等,如处理方法不当,会造成掉钻、卡锤、埋锤、梅花孔、漏浆、塌孔等事故发生,甚至威胁桥梁运营安全。因而充分了解桥区桩位所遇溶洞的发育规律、基本形态、规模大小、溶穴顶板岩层厚度、完整性、洞内充填物形状等,采取稳妥的措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十分重要。

1.工程简介:

大连振连路开发区段起点为大连湾和尚岛(k7+080),终点接赤峰街(k10+428.718),主要穿越红土堆子湾、滨海新区、金窑铁路。总长3348.718m,桥梁总面积86810m2,引堤总面积5650 m2。主线分为三部分,其中桥梁总长2817.004m,引堤段长107.996m,沈阳路改造段长423.718m。桥梁第2号至第61号墩在海里,长度1800m,上部结构设计一联4×30米或5×30米的装配式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箱形连续梁。采用多箱单独预制,简支安装,现浇连续接头的先简支后连续的结构体系。下部结构设计桥墩采用圆形截面,桩基采用钻孔灌注桩。 2.地质情况

工程场区地处黄海近岸海域,属海滨地带,水下海底面较平坦,标高变化在-4.12米—2.2米。水深2—5米,海底水面标高变化在-1.38米—2.04米之间。地质变化如下:

由浅至深顺序如下:第一层为淤泥质土;第二层为粉质粘土;第三层粉质粘土混碎石;第四层为中砂;第五层为卵石;第六层为基岩。其中桩基38-1有四层溶洞呈串珠型分布,上面三个溶洞较小,分别为0.8m、1.2m和1.2m,最下一层溶洞高度为9.1m,四层溶洞总高度为12.3m,溶洞内均为软塑状粘土全充填。

3.施工方案的确定

针对该桩溶洞较大且呈串珠型分布,施工技术难度较大,该工程又为市重点工程,我公司从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进度,确保施工安全考虑,把该桩做列为重中之重并按设计要求作相关施工监控。专门组织所有技术人员讨论、研究方案并学习有关溶洞处理方面的知识。根据该桩溶洞情况,溶洞内全为流塑状粘土全充填,溶洞位置较深,最后确定先采用冲击钻成孔,投放抛填物的方法处理溶洞,后考虑采用下放钢护筒的方案。

4.施工前的准备

①人员组织

项目部专门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研究学习有关溶洞处理的措施,并且成立了溶洞处理应急小组。施工现场派4名技术人员分两班在工地24小时轮流值班,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项目部还组织桩基队钻机机长学习溶洞处理的知识,使他们对溶洞处理心中有数。总之,在

人员组织方面,明确分工,各负其责。

②材料准备

片石100m3,粘土20 m3,水泥10T,编织袋200条,钢护筒30m。

③机械配备

装载机40型一台,16T吊车一台,小斗车10辆。

5.施工过程控制

该桩护筒顶标高为1.005m,设计孔底标高-45.5m,应钻深度46.505m。采用冲击钻成孔,钻头直径2.10m(加大钻头直径,使成孔直径不小于2.1m,为下放钢护筒做准备,钢护筒直径2.09m),钻头质量4000Kg,后换为7000 Kg原装钻头。本桩10月1日开钻,10月16日穿过最后一层溶洞,钻孔深度40.1m。

上部松软地层厚度9.29m,钻进速度较快。泥浆颜色灰黑色,且有臭味。上面两个溶洞较小,分别为0.8m和1.2m,中间间隔只有10cm,两溶洞已基本联为一体。钻头钻至最上一层溶洞溶顶以上0.6m时,向孔内抛投片石高度0.5m,以平衡钻头,防止穿破溶洞时出现孔斜。冲程控制在0.8m,平稳冲砸。经仔细观察钻头穿破溶洞后钢丝绳无摆动,孔位无偏斜。钻进溶洞后,无漏浆,钻头进尺稍微加大。为保证固壁良好,向孔内投放片石1.5m,以0.6m的小冲程钻进,钻进1m后,再次投放片石1.5m,其中夹杂投入粘土,钻进时进尺较小,遂加大冲程至1m,钻进过程中无异常现象发生。溶洞内钻进时,泥浆比重为1.6。

第二层溶洞与第三层溶洞之间为5.4m的微风化含炭质灰岩,岩质较硬,进尺慢,钻头损坏严重。我部及时进行调整改装钻头(质量4000 Kg)换为7000Kg的原装钻头。第三层溶洞穿破后,未见漏浆现象,由于该层溶洞较小高度只有1.2m,钻头穿破溶顶后随即向孔内投放片石1.5m,并用0.6m左右的小冲程反复冲砸以固壁。钻进过程中无异常。

第四层溶洞最大,溶洞高度为9.1m,溶洞位置在孔深31m至40.1m之间。钻头进入溶洞后进尺加大。泥浆有轻微漏浆现象,随即提出钻头,向孔内投入片石及粘土,厚度1.5m,然后以0.6m的冲程冲砸。进尺1m后泥浆由灰黑色渐变为黄褐色。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溶洞内全为黄褐色粘土充填,实际地层与设计相符。由于该层溶洞大,抛投的片石大部分取用大直径片石,尺寸25~40cm。溶洞内没有发现大量漏浆现象,粘土未装袋抛投,只是夹杂于片石内投入。该溶洞处理时,均采用每钻进1m投放片石及粘土1.5m重复钻进的方法。溶洞内泥浆比重始终控制在1.6以上。施工过程中由于钻头质量较大,钻机主机出现一点故障,中间间隔了一段时间。9.1m溶洞处理历时5天。

四层溶洞处理时,泥浆比重均在1.6以上,泥浆未加水稀释,只保持循环,浓度较大。

6.处理效果

该桩从开钻到穿过最后一层溶洞,历时16天,钻孔深度40.1m。其中溶洞处理共耗时7天,溶洞总高度12.3m。溶洞处理抛投片石共计75 m3,粘土18 m3。我部采用抛填片石及粘土的方法,成孔质量良好。钻进过程中无塌孔、吸钻、埋钻及卡钻现象。钻头上下自如,无孔斜、缩孔现象。

7.混凝土灌注

混凝土采用垂直导管法进行灌注,采用商品混凝土并派实验人员前往混凝土厂家进行质量控制,根据灌注情况随时调节混凝土性能,较好的满足了施工需要。现场由专业工程师控制灌注进度并根据地质情况控制埋管深度,保证成桩质量。当灌注到溶洞位置时保持较大的埋管深度,防止混凝土由于挤破护壁后突然下沉,造成断桩。施工过程中保持埋管深度不小于5m,没发现混凝土面下降现象。但当灌注到溶洞位置时,混凝土面上升缓慢,尤其是孔深35m~33m位置时,平均每上升1m需要混凝土8m3左右,混凝土浪费严重。但翻浆正常,下料顺利。灌注完毕后,混凝土方量比设计多出60 m3。

8.体会和心得

①、钻头钻至溶顶时,为防止由于溶洞顶板岩层厚度、硬度不均而出现斜孔,除采用抛填片石平衡钻头外,也可采用质量较大的钻头处理。

②、溶洞处理时,速度稍微放慢一些或稍停一段时间,可促使片石和粘土的固结利于固壁。

③、充填物的溶洞采用抛填物的方法处理是可行的,但为了避免发生缩孔,可采用大块片石。

④、溶洞内泥浆浓度要大,比重不小于1.6。孔内泥浆比重从上至下均应满足。

⑤、如孔内泥浆不是大量流失,粘土可不装袋投入。

⑥、因溶洞内为流塑状粘土,即使孔内不漏浆,为加大泥浆浓度,增加固壁的牢固性,也要按片石粘土3:1的比例加入。

⑦、当处理住漏浆时或到达溶洞位置但不漏浆,要向孔内抛填片石及粘土进行固壁,小冲程反复冲砸,使抛填片石充分挤入孔壁,粘土充分填塞片石空隙,避免混凝土超灌量过大,保证成桩质量。

结束语:

在溶洞地区进行桥梁桩基施工是比较困难的,如何在施工中实施对桩基质量的有效控制显得更为重要。通过以上处理,能够保证大溶洞的处理,保证了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程建耀 桥梁设计实用手册 吉林电子出版社 2005

邮寄地址:

单位:辽宁省路桥建设第一有限公司 地址:沈阳市铁西区揽军路34号 307室 作者:李洪凡 电话:13840154051

桩基溶洞处理方案

桥梁桩基溶洞处理

桩基溶洞处理方案

桥梁桩基溶洞处理

溶洞处理方法

溶洞处理方法

桩基溶洞处理施工方案

桩基溶洞处理施工方案[优秀]

溶洞处理

溶洞处理

桩基大溶洞的处理方法探讨
《桩基大溶洞的处理方法探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