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我所认识的刘备

发布时间:2020-03-01 18:48: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我所认识的刘备

《三国演义》是我最喜欢读的书之一,每当无所事事,我便拿出来翻看,至今不知看了多少遍,其中诸葛亮的智慧是我印象最深的,无怪乎鲁迅先生说“状诸葛之多智近妖”。曹操的奸诈;刘备的窝囊;关羽的骄矜;张飞的勇猛;赵云的严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过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后,我对刘备的看法有了一定的改变。近日又读了《三国志》,我想我对刘备有了更深的认识,心里总想一吐为快。

我认为刘备非平庸之人,有英雄之志,豪气过人,有英雄气概,御人有术,善于权术。但才稍不足,不善兵机。却有英雄之福,终成英雄之业。

首先得承认刘备不是个平庸之人。为什么呢?这只能用反证法,因为根据史料的记载,从正面很难找到他有英雄本色的地方。试想一下,如果他是平庸之人,那么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岂不是瞎了眼。诸葛亮未出山时,自比管仲、乐毅,有远大理想,为一代俊杰。关羽、张飞、赵云乃一时豪杰,武艺超群,怎么能屈事平庸之人,此反证一也。刘备少时,同宗德然的父亲元起常资助给他,说“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三国志.先主传》);初起兵时,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见而异之,多与之金财,先主是由得用合徒众” (《三国志.先主传》);如果刘备是平庸之人,他们能资助他起兵吗?此反证二也。陶谦病故时,让刘备代徐州牧,说“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 (《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投刘表,表“以上宾待之” (《三国志.先主传》);再说他的对手曹操,刘备当初投奔他,“厚待之,以为豫州牧”,后“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青梅煮酒论英雄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三处都出自《三国志.先主传》)。此反证三也。刘备投曹操时,程昱对曹操说“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 《三国志.武帝纪》)。刘璋引刘备入川时,黄权谏璋说“左将军有骁名,„„”(《三国志.黄权传》);周瑜曾上表孙权:“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三国志.周瑜传》),此反证四也。由此可见,刘备非平庸之人,不说他是当世之俊杰,亦非泛泛之辈。我认为董昭的话概括刘备最为准确,《三国志.董昭传》说“备勇而志大”。刘备确实是一个勇敢而又有大志的人。

再说刘备有英雄之志吧。刘备出生于刘氏王朝之后,一个破落的家庭,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和母亲以贩履织席为生。少有大志,《三国志.先主传》记载他小时候同小伙伴玩耍时说“吾必乘此羽葆盖车”,可见他年少就有英雄之志。而且他从不丧志,《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九州春秋》记载他寄禺刘表数年,一次,他上厕所,看见自己大腿内生了赘肉,不禁潸然泪下,刘表问他,他说“„„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三国志.诸葛亮传》隆中请诸葛亮出山时说:“欲信大义于天下”;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在当阳被曹操所追赶,别人劝他放弃民众,他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再从他两个儿子的取名也可以看到,“刘封”和“刘禅”,合起来就是“封禅”, “封禅”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可见刘备有做帝王的远大抱负,而且时时牢记在心,并为之奋斗。

我说刘备豪气过人,有英雄气概。一是佩服他的坚忍不屈,屡战屡败,却还屡败屡战,有着“打死不告饶”的英雄气概,终其一生,为了理想而奋斗。他投公孙赞、投陶谦、投曹操、投袁绍、投刘表、其中还小投过吕布,他之所以能屈身事人,是因为他的理想还没有实现,他还得为之奋斗,他是一个隐忍负重的英雄好汉。其次是敬佩他有一种慷慨赴义的豪迈之气。他为孔融出兵三千抗黄巾军;为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绍;当曹操攻陶谦时,他率几千兵驰援;当董承“受衣带诏”找他谋杀曹操时,他遂与同谋。他以弱击强,无所顾虑,慷慨赴义。我想他也是想在战争中锻炼,壮大自己的队伍,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不然,当孔融派太史慈向他求救时,他惊讶地说“孔北海乃复知天下有刘备耶”他自知他的知名度还不够,仍需努力。再次就是他“三顾茅庐”表现出来的那种求贤若渴,卑恭谦虚。作为一个朝廷的左将军,在仅闻其名的情况下,就能够做到三次登门拜访一个比自己小二十多岁的平民布衣,确实不易。试想一下,我们今天有些局长、副局长小小芝麻官,都目空一切,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当然他可能是败怕了,饥不择食,慌不择路。“卧龙”这个名声这么响,还有徐庶相荐,肯定也差不了。不管怎样,这种谦逊是很难得的。诸葛亮的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再者我认为他还比较诚实,为人仁义,待人宽厚,不失为君子。说他的诚实、仁义,一是曹操南征时,诸葛亮劝他攻刘琮取荆州以立足,他说:“吾不忍也”( 《三国志.先主传》);二是当阳长阪被曹操追赶,别人劝他放弃民众,他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三国志.先主传》);说他待人宽厚,是指他对待部下,对民众都能施以恩德,《三国志.先主传》说他:“少语言,善下人”(在下面我还要重点论述)。

为什么我又说他御人有术,善权术呢?我是从他待人来说的,说得好听一点是为人仁义,待人宽厚。说得不好听是别有用心,用小恩小惠来笼络人,收买人心。《三国志.先主传》:“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东海昌霸反,郡县多叛曹公为先主,众数万人。”“曹公南征刘表,表卒,„„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是岁,璋还成都,先主北到葭萌,未即讨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别人纷纷来投奔他,说明他能善待来投奔的人,有好的名声在外。对于部下,他一直很用心来待他们,也可以说是用生活中的小恩小惠来笼络他们。对关羽、张飞,《三国志.关羽传》:“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对赵云,裴松之注《云别传》:“先主与云同床眠卧”;对其他人,《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魏书》:说:“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就这样,他用“同坐”“同吃”“同睡”的小伎俩来笼络、恩惠人心。使关、张、赵矢志不渝地跟着他,其他士卒也不忍离他而去,甚至于刺客都不愿杀他。《三国志.先主传》:“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再重点说说对诸葛亮,三顾茅庐,诸葛亮很是感动,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三国志.诸葛亮传》)。刚出山时,“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不服,刘备劝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三国志.先主传》)。白帝城托孤时,他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三国志.诸葛亮传》)这样,就使得诸葛亮感激涕零,《三国志.诸葛亮传》是这样写的: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诸葛亮被刘备玩弄权术,死死拴在蜀汉这条船上了,以至于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落得病死沙场。难道他不是御人有术吗?

再说说刘备才稍不足。我是从他戎马一生的经历来总结归纳的。“乱世出英雄”,他生于乱世,汉末黄巾起义,天下大乱,给刘备提供了这个造英雄的机会。刘备结识了关羽、张飞,纠集了一小队人马,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斗,开始了他的英雄之志进程。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他的才稍不足吧。

先说他的将帅之才,打仗吧。起初,他参与剿灭黄巾军的战争,小有战功,后被黄巾军战败,投公孙赞。支援陶谦,陶谦病故,代替徐州牧,有了立业之基。然而,他不能守,在他与袁术相对抗时,被吕布趁机夺了徐州,丧失了立足之地,只好去投曹操。以后又离开曹操,被曹操击败,去投袁绍。袁绍被曹操击败后又转投刘表,屯兵新野。在此之前,刘备兵微将寡,兵不过数千,将无非是关、张、赵,一直是寄人篱下,屡战屡败,他五易其主,四失妻子,颠沛流离。为什么总会打败仗呢?关、张、赵乃万人敌,当世之虎将。究其原因,我认为他实力弱小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腹无良谋,不善兵机,御敌无方,而且无智谋之士相佐。其文不能治国,武不能兴邦。《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魏书》:“备初谓公与大敌连,不得东,而候骑卒至,言曹公自来。备大惊,然犹有未信,自将数十骑出望公军,见麾旌,便弃众而走。”《三国志.魏帝纪》:“公南征备,备闻公自行,走奔刘表。”“吕布复为袁术,使高顺攻刘备,„„备为顺所败。”官渡之战时,“绍使刘备助辟,公使曹仁击破之,备走,遂破辟屯。”《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英雄记》:“备留张飞守下坯,引兵与袁术战于淮阴石亭,更有胜负,„„收散卒东取广陵与袁术战,又败” 。不说他每次闻曹操来弃城而走,就说他连高顺、曹仁、袁术都打得他落荒而逃,他有何谋略?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比比皆是,何况曹操起初也不是很强大。《三国志.魏帝纪》裴松之注《世语》:“陈留孝廉卫兹以家财资太祖,使起兵,众有五千人。”曹操也是在战争中逐步壮大的。曹操之所以能迅速强大,我认为一是曹操腹有良谋,胸存韬略;二是他广揽人才,知人善用。所以战必胜,攻必克。而刘备在战争中屡战屡败,自身难保,很少去搜罗人才,或是无睱去搜罗人才。就连身边的人才也不善于用,因战败使之流失。如接手徐州后,陈登是当时名士,最后还是投了曹操。不知是刘备疲于奔命还是志能之士看不上他,奔波十几年,无法壮大。刘备不善兵机,还夜郎自大,关羽、张飞死后,他为了给他们报仇,举全国之兵伐吴,连营七百里。连曹丕都说:“岂有连营七百里可拒敌者乎”最后兵败,不久身亡。 再说说刘备的统帅之才。刘备无将帅之才,也许你会说他象刘邦一样,“不善将兵,而善于将将”罢。然而我认为答案不一定是,下面我说三点:一是作为统帅,他不能高屋建瓴地有长远规划,分步骤来实现他的理想。当他弱小时,他投别人“反复难养”,为什么呢?易中天老师说他不甘落处人之下。我说他寄身其中,不懂得借势谋生。他不知道很好地配合别人联合起来共同抗击敌人,发展壮大自己。当别人不行时或溜之大吉,或在败后另投他人。《三国志.先主传》:“曹操遣曹仁将兵击先主,先主还绍军,阴欲离绍,乃说绍南连荆州牧刘表。”带领本部人马离开了袁绍。当时关羽已经从曹操那里“亡归先主”,曹操可以用关羽来斩颜良,刘备为什么不能用关羽为袁绍杀敌立功呢?或者带领关羽等佯攻曹操,也可稍牵制曹操,打乱曹操的部署。这一点,他不如孙权策,孙策向袁术借兵,率兵东征,“所向皆破”,一举而有江东基业。只有等到诸葛亮这样的大贤出来,他才羽翼丰满,文有诸葛亮,武有关、张、赵,才有雄伟蓝图,才能开疆拓土。如果没有诸葛亮,很可能就没有赤壁之战(是诸葛亮出使东吴才促成了孙刘联盟)。就没有刘备的平定南方四郡,也就没有后来的三国鼎立。刘备也有过打败曹操的机会,只是他没有很好地把握。当初,曹操远征三郡乌丸时,刘备说刘表攻曹操老巢许昌,刘表不从。难道他自己不能率兵攻击吗?他完全可以带领自己的人马,另向刘琦借部分兵马出击。关、张、赵何许人也?难道能无功而返吗?可见他也是举棋不定,犹豫不决坐失良机。二是作为统帅,他不能知人善用。就说当初,庞统来投,他委以耒阳县令。“卧龙”“凤雏”天下齐名。他不可能不知道吧,后来,鲁肃写信推荐,诸葛亮劝说,才“见与善谭,大器之”。现说赵云,老部下、老相识,他能不了解吗?先相从时,就为他“募得部卒数百人”,跟随多年,在当阳败军之际,救甘夫人、阿斗于乱军之中;当孙夫人欲带阿斗回江东时,与张飞勒兵截江夺阿斗于大江之上;进益州从外水上江阳,攻城拔寨立下汗马功劳。封赏时仅封为翊军将军,难道他不及黄忠、魏延吗?再说留关羽守荆州也是失策。关羽有勇略,有武艺,是他手下第一将,固然是最佳人选。然而他骄傲自大,目中无人,连自己的老部下都轻视,使之畏惧,《三国志.先主传》:“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将军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自轻;”何况其他人!我认为赵云严谨、忠勇、武艺超群,也不失为守荆州的人选。我想赵云虽很少为刘备开疆拓土,然而固守一方是才堪其用的。假如守荆州用赵云而不用关羽,其结果或未定论。也可用关羽和赵云同守荆州,就象曹操用张辽、乐进、李典守合肥一样,能够才使用,才万无一失。刘备当时用关羽,我想不外乎是如下几个原因:一是关羽与他“恩若兄弟”,用费诗的话就是:“且王与君侯譬犹一体”( 《三国志.费诗传》)。用《三国演义》里费诗的话:“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也”是最忠诚于他的人,也是最受他信任的人。原先关羽被曹操擒住,待之甚厚,还是留不住,最后回来了,关羽守荆州就象自己守一样,可以放心。二是关羽的名声、威望都高于众将,是守荆州的首选之人,如用别人恐怕关羽心里不服。不然,为什么在后来用魏延为汉中太守,守汉中,而不用张飞,一军皆惊呢?三是关羽守荆州,形同一方诸侯,地位尊重,可以免去帐前听用,去冲锋陷阵之苦。用关羽,最后荆州失守,关羽败亡,丢了土地又折大将。三是作为统帅,不要说他纳谏如流,至少也不能固执己见,感情用事,一意孤行。关羽死后,为了给他报仇,举全国之兵伐吴,当时“群臣多谏”。赵云谏阻,《三国志.赵云传》裴松之注《云别传》:“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秦宓也反对说:“陈天时必无其利”。虽然《三国志》找不出诸葛亮劝阻的话,但我相信他一定也劝阻了,因为“联吴抗曹”一直是他的军事策略。在隆中时他就说过:“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不然,在刘备战败后,他也不会叹气地说:“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可见,他是不支持刘备伐吴的。既然是群臣多谏,就不可能只有赵云、秦宓。秦宓因谏“下狱幽闭”,赵云不受信任,“留云督江州” 。在进军途中,黄权谏曰:“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刘备不从,“以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两处见《三国志.黄权传》)。他一意孤行,最终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惨败而归,逃回白帝城,不久,身死白帝城。蜀国从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我认为刘备攻打东吴的原因与易中天老师的观点基本一致。不过,我认为主要是荆州丢失,关羽、张飞被杀。其观点是:一是刘备得了益州之后,实力大增,诸葛亮的隆中策略指日可实现,只待天时有变。然而,关羽被杀,荆州丢失,使他丢失一州之地,而且隆中之策也无法实现了,荆州必须夺回来。二是关羽、张飞被杀,使他损失了两员大将,而且是“恩若兄弟”的大将,面子上挂不住,怒气难消,要报仇雪恨。三是刘备夜郎自大,自以为强大,可以从曹操手中抢汉中,斩夏侯渊,败张郃,还怕你小小东吴。既然你破坏了孙刘联盟,我也就无所谓了,先收拾你小子。这也就是易中天老师说的东吴弱小可欺。用我们的俗话说就是:你他妈的,不想活了,还敢惹老子,老子今天就弄死你。我认为此时的刘备有些飘飘然,找不到北了。刘备此时也并不比孙权强大,一流的谋士、战将,文不过有诸葛亮,武不过马超、赵云、魏延而已,而孙权文有张昭、张紘、诸葛谨、步骘、顾雍,武有陆逊、朱然、潘璋、徐盛、韩当、孙恒、丁奉、吕范、全琮等,都是东吴股肱之臣。四是刘备伐吴态度之坚决,无人可劝阻。如果不是荆州丢失、关羽、张飞被杀、东吴弱小可欺,他会如此一意孤行,硬是铁了心要伐东吴吗?不可能如此仓促伐吴,而且是“御驾亲征”;也不可能如此浮躁,他在四月份才登基,七月份就出兵伐吴。而且在整个夷亭之战中,他自始至终是浮躁,可见他是心怀愤懑,沉不下心来。五是如果只是伐吴,可与诸葛亮等大臣商量,从长计议,那他一定会带上重要的谋士象诸葛亮和得力的如马超、赵云、魏延之类的战将,不可能如此草率出兵,可见刘备是意气用事。

我说刘备才稍不足,不是说刘备无才,只是才能够不上层次。从正史史料中很难找出他对事、对物先见之明或宏观大论的地方。他御人有术,善于笼络人心,同时,刘备也还有点识人、用人的本领。《三国志.马良传》:“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后诸葛亮一出祁山,用马谡为先锋,在阳平关因扎营不当,被魏国张颌所破,致使诸葛亮全军败退,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也不能说他完全不懂兵机。《三国志.先主传》:“杨奉、韩暹寇徐、扬间,先主邀击,尽斩之。”“绍遣先主将本兵复至汝南,与贼龚都等合,众数千人。曹公遣蔡阳击之,为先主所杀。”“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使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十二月,曹公北征乌丸,先主说表袭许,表不能用”后来,刘表也为没有听刘备的计策而后悔。《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汉晋春秋》:曹公自柳城还,表谓备曰“不用君言,故为失此大会。”由此可见,刘备还是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和识人的本领。

我说刘备有英雄之福,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刘备有英雄之志,则必须有人相助。初举义兵,就有关羽、张飞相从,而且不离不弃,生死相随,此福气一也。他屡战屡败,却每次得以生存,未死于乱军之中,此福气二也。别人刺杀他,刺客却下不了手,此福气三也。与董承谋划曹操,事情败露,而他已经出走了,董承等被诛,此福气四也。败军之际,却请诸葛亮出山相佐,游说东吴,建赤壁之功,开始开疆拓土,此福气五也。想图谋益州,刘璋自己邀请他去,张松、法正为内应,得益州,成三国鼎立之势,建帝王之业,此福气六也。有此六福,还不是有福之人吗?

总之,刘备坚毅不屈,孜孜求之,虽然才稍不足,然而以其英雄之气,有诸葛亮、庞统、法正为之谋,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等将相佐,终于驻足一方,成三足鼎立之势,建帝王之业。唉,可谓机缘巧合,又福气使然矣!

2010.10.6 初稿

2010.10.16修改

我所认识的城中村

我所认识的毛泽东

我所认识的GCP

我所认识的甲午战争

我所认识的贫困

我所认识的管理心理学

我所认识的计调

本多,我所认识的鬼子兵

我所认识的美国[版]

我所认识的物流工程

我所认识的刘备
《我所认识的刘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