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机械总公司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2 20:54: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机械总公司2007年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尊敬的汪总裁:

2007年是双星名牌发展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的一年,也是彻底喊响“高人品、高质量、高市场”的一年。在年初集团就确立了“稳定质量,提高质量,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以质量提高名牌含金量,竞争高端市场”的战略目标,总裁对我们机械提出向“四化”即轻量化、小型化、自动化、高效化的发展方向,机械总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在总公司领导班子的领导下,以汪总裁的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做精、做细”和落实“三高”、“四化”为奋斗目标,依托本部门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和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坚持创新节约和高端市场“两条腿走路”的创新发展路线,根据市场的需求,随时进行非标产品的开发,在技术创新、产品改造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2007年各项工作向总裁及各位领导总结汇报如下:

一、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以降低产品成本为目的、以科技创新为手段,推动公司各项管理的全面提高。

2007年,在国家宏观调控、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冲击下,众多的机械企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下滑,而双星机械总公司却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靠的就是拥有一批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骨干员工和科技工作人员。“企业内部要想有活力,有动力,有竞争力,就要不断地改体制、变机制。”为调动全员参与创新的积极性,消化原材料涨价带来的不利因素,按照集团党委汪总裁的总体思路,双星机械总公司以市场化为中心,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对员工思想教育、开展创新竞赛,并通过“三个围绕”抓科技创新,调动了骨干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效果。

(一)、围绕基础管理促科技创新

为了加强科技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机械总公司推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力争在管理制度上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在机制的调整当中突出团队的协作和发挥部门的整体效能。首先创新性的制定了《2007研究院内部分配承包制度》,使个人收入真正的和市场挂钩,走市场路,吃市场饭,使收入和个人的劳动所得真正的统一起来,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如橡机研究分院为了把创新工作做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改变了从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创新,而是把“创新工作分组量化考核”,每月都要进行评比,成绩好的奖差的罚,极大的调动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使橡机研究分院的创新竞赛成为了“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的长期竞赛模式,该模式的实行极大的鼓舞了技术人员的设计热情,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潜能。

为了把工作质量,特别是把产品的设计质量进一步的提高,机械研究院还开展了针对产品质量的管理创新。在产品设计之初,部门要与该产品的主设计师签定《产品服务承诺书》和《产品设计质量承诺书》,实施工作质量的承诺制,实行对产品设计的合同化管理,明确了设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在产品图纸的设计阶段,实施“产品设计三级审核制度”即在设计之初有分院组织的技术小组进行设计方案的审核,产品设计过程中实行副总师质量控制审核、设计完成后有部门领导带队进行设计细节审核,最后还要有部门领导及审核人的签字,存挡备案。以上措施的实施,最大限度上的减少了产品设计过程中所出现的质量问题。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质量,机械总公司在2007年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了技术人员《工作质量考核办法》和《内部市场化索赔制度》,作为技术人员提高工作质量、设计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制度保证。在奖金分配制度上进行创新,打破原来的每月评比奖金方式,改为根据产品设计承包提取奖金,让技术人员的奖金与销售产品额挂钩,与工作质量挂钩,使分配制度更加与市场接轨,实现了奖金分配与市场的零距离。通过与技术人员的沟通交流和对分配制度机制不断的调整、完善,增强了技术人员对企业的感情,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技术人员创新工作积极性。在该制度的约束和激励下,机械研究院的每位设计人员都自觉的绷紧了产品设计质量这根“弦”,像螺旋轴旋向设计错误这类重大的设计质量事故已基本杜绝,为铸机公司产品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围绕产品质量抓科技创新

“用创新的精神干好产品质量,用创新的思维保证产品质量,用创新的手段提高产品质量。”机械总公司认真领会总裁讲话精神,为使产品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树立双星机械良好的市场形象,公司围绕产品质量抓科技创新,用创新解决质量难题,提高产品质量。

2007年,铸机研究院特别将质量融入创新工作中,鼓励各技术人员在产品开发设计时,不仅要通过创新手段达到消化不利因素的目的,而且还要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截止到今年12月份,共完成非标产品设计228台套,销售额1.75亿元,共完成创新项目106项,小改小革项目16项,通过创新消化不利因素396 万元,利用库存28万元。

2007年初,双星机械研究院经过慎重研究,确立了把橡机分院创新的工作重心放在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看好的

二、三鼓成型机,63.5″、65.5″双模硫化机及大型平板硫化生产线上的工作思路。2007年全年,橡机研究分院已经累计完成创新项目106项,完成创新效益值132.5万元;已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118万元的工作目标,为去年同期的创新效益值的111.9%。

机械总公司实施了技术人员进车间服务活动。要求技术人员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到各车间一线进行车间现场式服务。为了方便车间一线工人工作,机械总公司还建立起了技术人员车间服务承诺制度,在车间显著位置张贴技术人员的《服务承诺书》,并配有个人的照片和联系电话,使其真正的做到总裁提出的“服务零距离”的要求。此外,总公司还不定期的组织生产、质检、技术人员进行车间一线的产品的质量现场分析会,在部门内部还建立有质量分析例会制度,并建立起了完备的质量会议记录。通过进车间服务活动,解决了一线各类问题共计180余个:如设计人员陆永高在轮胎调试成型机时发现HQLCZ-3B成型机子口布导开结构费时费力,需人工搬起将工字轮放在导开架上,且由于工字轮小,每班需换料2-3次;现改为地轨结构,将工字轮直径改大,增加自动储料结构,防止半成品拉伸,保证胶料质量,用地轨上料,省时省力,且减少了换料次数,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有如QZC涂刮法塑料输送带生产线中客户提供的资料中,辊筒轴头为一体式轴头,φ110mm的轴头加工到φ50mm,造成了原材料的大量浪费,技术人员孙友萍通过到车间一线服务,结合自己积累的经验,主动将其结构改成焊接式轴头,即有φ110mm挡盘和φ50mm轴头焊接而成,该生产线共104根辊筒,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共可减轻重量2.45吨,节约了原材料及加工费用约1.92万元。

另外,公司还针对长期以来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难题,以揭榜的形式公开招标,鼓励员工攻关。今年以来,通过招标解决了涨紧式提升机下罩漏砂问题、提升机回砂现象、分离器流幕不满幕等长期难以解决的质量问题20多项,较好树立了双星机械的市场形象。在对老产品的改造方面现已完成的工作有:双模硫化机8项,共消化不利因素16.1万元;平板硫化机35项,消化不利因素32.3万元元;各种成型机12项,消化不利因素21万元;胶片线18项,消化不利因素15万元;内胎硫化机5项,消化不利因素8.5万元;钢丝线3项,消化不利因素2.03万元;各种开炼机15项,共消化不利因素3.5万元,其它如XK660炼胶机的底座由铸造改为焊接式每台可节约成本8000多元,现已投产20多台,仅此一项就能节约成本16万元。

(三)、围绕市场抓科技创新:

为实现总裁“三高”、“四化”的目标,为树立双星机械良好的市场形象,公司围绕市场需求搞科技创新、攻关,研制出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不断填补了公司的空白,并且今年研究院加大了对创新项目的申报,加强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确保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报科技进步奖,争取国家奖励资金。今年共获得专利5项,申报专利1项,迄今为止机械总公司的专利已达23项。

1、“跟着市场走,围着市场转,随着市场变”。根据市场需求,机械研(1)、国内第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V法造型线:V法造型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新的造型技术,以其无污染、效率高、铸件表面光滑等优点,越来越被更多的用户所认可。但其技术难度系数之高,工艺之复杂,使得世界上很少有够实力和水平的公司能够掌握其技术。铸机公司签定的一条大型V法造型线,是一家西班牙独资企业,公司地址在苏州。这家西班牙独资企业是世界知名的洁具公司,上这套V法造型线主要是为了生产浴缸体等卫生洁具,与以前天瑞的10万吨V法造型线相比,虽然生产量和生产率没有天瑞V法造型线高,但是因为该单位的项目场地是利用旧厂房,空间有限,而且还不许动用原有基础,这就给造型线的工艺布置增加了许多复杂因素,给设计提出了许多难题。再者该单位地处苏州,地势低,地下水位高,这更增加了设备基础设计的难度系数。诸多的困难因素给该造型线带来了许多难以预测的技术难题,同时该项目的所有单机全部需要自主开发设计,所以说这条V法造型线的技术含量较高。该生产线现在已经设计制作完毕,正处于紧张的安装调试过程中。

(2)、国内转速最慢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速混砂机:由漯河中原机械公司研制成功的低速混砂机打破了由德国一家公司独享的技术垄断。低速混砂机有着运行稳定、噪音低、使用寿命长、维修制造成本低、污染小等诸多的优点,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混砂机发展的方向,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虽然国内外很多知名铸造机械生产企业都把低速混砂机列入了研发计划,但仅有德国一家公司研制出了一种转速可以降到300转的低速混砂机。而双星机械和国内外大多数铸机生产企业一样,一直攻克不了低速运转条件下混砂均匀的国际性技术难题,导致低速混砂机的研发计划一度“搁浅”。 究院研制成功一批具有双星机械特色的适型、畅销非标产品,如: 10月份,在集团创新大会后,汪总裁高瞻远瞩做出了“从双星制造到双星创造”的战略部署,让双星机械的技术人员又重新鼓足了勇气。在汪总裁团队创新精神的指导下,双星机械专门成立了攻关小组,吸纳了一些思维活跃的年轻技术人员参与创新攻关。攻关小组在总裁创新理论的指引下,勇创技术禁区,查阅大量中外资料,吸取其他厂家研制低速混砂机失败的经验教训,并借鉴前期中速混砂机的成功经验,经过多次论证模拟实验,一举克服了型砂低速输送过程中不能充分混均的技术难题,成功创造出了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速混砂机,从此结束了低速混砂机一直由德国垄断技术的局面,同时也标志着双星机械已经迈入了国内同行业技术水平的前列。双星机械研制的低速混砂机相比德国技术来说,技术又前进了一大步,混砂转速从300转/分降到了180转/分,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该种混砂机可以在呋喃树脂砂线、碱酚醛树脂砂线、派普树脂砂线等砂处理造型线上配套使用,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等行业精密工件的铸造。低速混砂机的研制成功,不仅在行业内引起了轰动,提高了双星机械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对中国铸造行业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3)、“市场是最好的开发部,市场是最大的样品室”。 如锻压技术人员针对客户需求创新研制的一台送料机控制两台冲床:技术人员在现场调试过程中发现,客户冲压太阳能板材时,因资金紧张,无力添置新设备,只好采取一种原始低效办法,即在一台送料机上冲完一种孔后再换到另一台送料机上冲另一种孔,费时费力且精度不准,废品率较高。技术人员针对太阳能行业客户特点,对送料机进行了大胆创新改进,现只需一台送料机便可控制两台冲床,不仅为客户节省一台送料机成本,提质增效一倍多,而且还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为公司发展开创了新的销售卖点,提高了行业市场竞争力。现已有客户订制此种设备,仅依靠此技术每台套设备可多创收2000余元,而成本投入仅仅100余元。

(4)、机械总公司在总裁创新理论的指导下还创新设计了其他如国内最大的钢板预处理线,清理宽度达到5米,厚度仅3mm;国内最大的树脂砂再生单机S5212Ⅳ(15t/h);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FTB20系列沸腾冷却床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产品。

2、“创新要有新突破,创新要有新成果”,机械总公司在充分借鉴国际、国内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消化、吸收,一批批具有双星机械特色的产品不断涌现,填补了公司空白,实现了“吸收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保持了双星机械在国内同行业的技术领先优势。如一下具有代表性的产品:

(1)、由铸机研究院借鉴美国潘邦公司单圆盘直叶片抛丸器195-4RI的基础上开发的一款新型195单元盘抛丸器,它填补了我公司的空白,使我公司抛丸器的品种规格更加细化,适应了不同场合的需求,原进口一台需16万元,现我公司生产成本仅8000元,每台可节约成本15.2万元。同时,该抛丸器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还进行了大胆创新改进,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还使安装、维修更方便、快捷;

(2)、由橡机研究院通过与韩国韩一公司近三个月的合作研制的全自动胶片冷却流水线:技术人员对胶片冷却线进行了多项创新及可行性改进,现在我公司生产的胶片冷却线可实现全程自动化功能:胶片冷却连续运行,中间不需要人进行胶片拾头,可以减少用户工人劳动强度;挂胶冷却部分由减速电机连续运转改为汽缸步进传动,不仅结构紧凑,而且更适合于挂胶冷却,提高了产品档次;独立创新开发了自动胶片拾取装置,该装置可以实现胶片自动拾取到上下摆胶的皮带上,不需要人工到平台上拾取胶片;独立创新开发了自动摆片装置,该装置实现了无人操作摆片功能。

(3)、锻压公司技术人员独立开发的自转模现在已成为双星锻压公司的拳头产品,该产品加工精度、安装精度要求都很高,从提高产品质量以及更好的开发占领市场,迅速发展双星锻压的角度出发,通过进一步验证设计,对下模夹持装置进行了创新性改进。以前的下模夹持装置加工复杂,且安装后精度调整以及下模拆卸都很困难,鉴于此,机械总公司开发了一种新型的下模夹持装置。经实践证明,该装置加工简单,装配后模具精度调整方便,同时大大降低了下模拆卸的难度,提高了装配精度及工作效率。通过机械总公司的创新改造,不但提高了加工件的精度,更能满足用户的加工要求,受到了市场的一致好评,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

(4)、环保公司HL系列立式高效滤筒除尘器是本公司在HR型斜装滤筒除尘器技术基础上,针对含轻质硬固尘废气特征而研制开发的一种高效除尘器,其显著特点为:滤筒装配结构采用侧进风式结构和垂直滤筒装配结构,减少了除尘器占用空间、提高了过滤效果,最大的特点是充分节能、适应范围广,具有非常强的市场空间。

(5)、其他还有如锻压公司设计人员与一线操作人员联合创新改进的送料机控制手柄遥控创新,使产品设计更加人性化,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与品牌的知名度,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铸机研究院开发设计S2812S 12T、20T移动式混砂机采用单独的PLC控制、双螺旋结构,提高了混砂效果,替代了进口产品;其他还有铸机研究院独立开发设计的S5232Ⅵ砂温调节器、S5232Ⅱ多功能沸腾冷却输送床等产品;橡机研究院独立开发的平移式双立柱双模机械手、翻转式双立柱双模机械手、半钢胎面挤出冷却线、方断面钢丝缠绕机、全钢一次法三鼓成型机、XK-450BYS硬齿面、双输出轴全新高档炼胶机、S15 PR 压力机等二十多个型号的新产品。

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仍将所面临的发展机遇:总体看来,宏观经济环境和国家政策,有利于机械工业的发展。结合2007年市场信息统计分析,认为机床行业尤其是精密、数控机床等处于景气周期的上升期;造船业处于短期和长期景气周期的上升阶段;工程机械行业和重型机械行业处于短期景气周期的高峰期。

2、虽然看到了市场发展的机遇,但我们面临的困难也不少,形势也很严峻。市场复杂竞争激烈,这几年由于铸造机械总体市场较好,一些生产企业得到较快发展,有一定实力,加上铸造机械产品的非标性,低技术性,市场的不规范,使我们竞争起来更困难。如树脂砂设备方面,我公司无论在产量方面,技术先进性方面与国内同类企业都存在一定差距。

其次,科研人员的技术水平、素质能力问题和人员流动问题日渐突出。由于公司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主要以生产非标高技术产品为主,但相对公司技术力量讲,懂技术的人少了,技术水平不一样。同时在激烈的竞争过程中,也出现了同行业之间人员流动问题。

3、虽然机械总公司在过去的2007年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离集团党委和汪总裁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很多差距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在产品创新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2007年研制的新产品、新结构相对较少,技术创新的力度不大,并且设计人员队伍不稳定;车间对技术创新的推动力度较小,车间内大的创新项目较少;在操作法、盘活物资、新材料应用等方面,车间的创新力度不够,有待提高。各级管理骨干管理创新的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管理创新跟不上,认识不到位,而且实施领域不够全面,使有些工作跟不上公司的要求。

三、2008年我们将会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1、产品开发方面:(1)、重点开发40T/H以上大型树脂砂混砂机、翻转起模机等相对高端产品,以提升公司的竞争力。

(2)、针对V法造型线,开发相对效率较高的转台式V法造型线,如果我们能尽快开发转台造型方式和现有装备水平配套,生产效率还会有所提高。

(3)、根据市场需求,研发军工、航天等重要领域的配套铸机设备,引领铸机发展方向,开辟新的市场。开发大型钢板预处线。钢板预处理线是我公司的重点产品,尤其是大型钢板线更是国内其它厂家无法比拟的,所以进一步加大大型钢析线的开发力度将更加有助于扩大钢板清理线市场。

(4)、开发半钢成型机二段,一旦研制成功会具有很高的运行精度,能有效地保证轮胎的成型质量;具有高档次的电器及气控系统,确保机器性能稳定;可以保证具有很高的市场回报。 (5)、钢丝绳生产线中多功能拉带机、液压式成型车设计开发,提高市场占有率。

2、产品创新改造方面:加大老产品的整顿力度,在原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人性化、安全性)设计、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优化,降低产品的成本、定专人对一些通用产品进行整改和试制,提高产品的质量,严格要求图纸质量,严把图纸审核关,最大限度的减少产品设计质量问题的发生。

3、在研究院首先要稳定技术人员队伍,坚持不懈的对研究所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将总裁提出的“三个质量”思想深入到每个人的内心,并将诚信意贯穿整个质量教育的始终,将“诚信设计,质量第一”作为研究院设计人员提高产品设计质量的口号,使研究院每个人对质量意识都形成一种自发的习惯。

其次提高使技术人员素质,技术人员要请进来、走出去,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派技术人员进入市场,了解用户的心声,借鉴国内外先进设备的优秀之处,不断开发出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增强我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鼓励技术人员深入车间一线,熟悉各种加工设备,了解各种加工工艺,以便设计出“能加工”的产品,提高产品设计的工艺性;定期开展质量培训班和质量分析会,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业务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设计质量。并通过质量分析会的形式将生产中出现的设计质量问题进行分析解决,避免再次发生,并在实践中寻找提高产品设计质量的方法。

以上是对机械总公司2007年科技创新工作的总结和对2008年我们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分析,以及2008年我们将会重点采取的措施,汇报存在不当之处,敬请汪总裁及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青岛双星机械总公司 2008年1月21日

机械总公司质量工作总结

机械总公司质量工作总结2

机械总公司设备管理总结

机械工程学院学生会科技创新部年度工作总结

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机械总公司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机械总公司科技创新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