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2020-03-02 06:57: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六课 京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2、让学生在京剧欣赏中感受京剧的艺术美,提高对京剧艺术的鉴赏力。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3、通过欣赏《京调》,通过欣赏可以引起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引起他们对我国戏曲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京剧的行当划分及京剧表演。京剧行当的辨认 2、感受歌曲的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迄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欣赏、令我们骄傲的地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京剧。

二、走近京剧

1、京剧的四大行当

师:请第一组同学说说你们了解的是京剧哪方面的知识。

l)、说一说

生:京剧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2)、演一演

师:介绍完四大行当,想不想看看他们自己来演一演“生、旦、净、丑”?如果表演得好,就给他们喝彩鼓掌,好不好?

2、京剧的伴奏乐器

l)、说一说

生:(强调京剧中音乐的重要性,京剧伴奏乐器在京剧中的地位。)

师:那就请你来给大家介绍这些乐器吧。

2)、听一听

师:说到乐器,就让我想到京剧的音乐,脑海中便会出现那些对京剧百听不厌的戏迷们„„你在家里或电视中有没有看到过京剧迷?请你学学戏迷听京剧的样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2、让学生在京剧欣赏中感受京剧的艺术美,提高对京剧艺术的鉴赏力。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3、通过欣赏《京调》,通过欣赏可以引起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引起他们对我国戏曲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京剧的行当划分及京剧表演。京剧行当的辨认 2、感受歌曲的欢快活泼的情绪

一、京剧的脸谱

1)、看脸谱、说脸谱

师:大家仔细看看这些脸谱,并说说你的发现,然后请搜集京剧脸谱资料那一组同学评评。

生:(先评价大家说的,然后说说京剧脸谱的资料)。

京剧脸谱是表现人物的面貌,揭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的道具。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与丑角脸谱两大类。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它的每一种颜色表现的人物性格都是各不相同的:

蓝色:表示刚强、粗犷,桀傲不驯;红色:作为主色,表示忠勇义烈,比较典型的如关羽;黄脸:象征骠悍、凶残、阴险,工于心计等性格;白脸:象征阴险、狡诈等性格,如曹操;黑色:象征刚烈、勇猛、粗率、鲁莽,如包拯、张飞。

3、京剧的表演形式

欣赏与分辨

师:请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中的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师:请你说说这出戏中有几个角色?出现了几大工夫?

生:有两个角色:铁梅、奶奶。铁梅应该是花旦,奶奶是老旦的角色。其中出现了唱、念、做三大工夫。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2、让学生在京剧欣赏中感受京剧的艺术美,提高对京剧艺术的鉴赏力。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京剧的行当划分及京剧表演。京剧行当的辨认 2、感受歌曲的欢快活泼的情绪

一、唱京剧《龙里格龙》

师:今天全班同学都展示了自己精心搜集、准备的京剧的各种资料,相信大家对京剧应该有更深的了解了。老师也准备了一首具有京韵的歌,和大家一同分享。

1、听赏与交流

师讲解:歌曲《龙里格龙》是利用传统京剧音乐素材,采用现代歌曲创作手法创作的一首“京歌”。音乐风格既有京剧传统的神韵又有时代精神。演唱它将给大家带来一种愉快而又别具一格的京剧音乐体验。

2、再听《龙里格龙》

①思考:歌词和曲谱有什么特点?

生:这是一首分男女声演唱的二声部歌曲。歌词只有“龙里格龙(咚)”,没有实际意义,是京剧音乐中的一种传统习惯用词。

4、唱歌词

l)、念歌词“龙里格龙(咚)”

②学生念词:“龙里格龙(咚)”。

2)、分旦角、生角唱词

3)、集体合作演唱《龙里格龙》

5.自主设计表演

l)、启发学生上台分别扮演“生、旦、净、丑”,各自设计适合各角色的动作,随音乐《龙里格龙》依次出场表演、造型。“净”和“丑”角可带上脸谱表演。

2)、教师进行评价,请学生做票友,在精彩的地方鼓掌、喝彩。

3)、全班起立,分旦角、生角加上动作表演唱《龙里格龙》。

二、总结,延伸

1、谈感想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京剧的一些知识,大家是不是有一点喜欢京剧了?有什么感想?请你说说。

课时:2—2 教学目标:

1、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2、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3、聆听《京调》,表演《说唱脸谱》,进一步体验以京剧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浓郁京韵,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教学重难点 了解京剧 教学重点与难点: 感受京剧的韵味 教学过程

一、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1.从戏曲知识导入。

(1)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武术等为一体,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戏曲剧种有三百几十种。其中京剧是影响较大的大剧种之一。京剧产生于北京,有二百多年历史。早在1919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赴日本演出以来,京剧频繁走出国门访问演出,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

2.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初听唱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并作简介。 3.复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感受其韵味。 4.简介戏曲音乐的主要因素。

(1)地方语言:戏曲唱腔的产生是以地方语言为基础。

(2)唱腔风格:唱腔是区别剧种的主要标志,京剧是以西皮腔和二黄腔为主的音乐风格。本唱段是二黄腔。

(3)伴奏特色:京剧的伴奏特色是三大件—即京胡、月琴、小三弦及锣鼓点等。 5.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学生可以轻声跟唱,以体验京剧的音乐风格及剧情中的人物的品格。

二、表演《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1.介绍现代京剧《红灯记》剧情聆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并作唱段内容简介。

2.解释:“西皮流水”,西皮是腔、流水是板。

3.将全唱段分解成4句,分句跟随音带反复学唱,跟唱时教师指导学生用手指打着“板”(强拍) “眼”(弱拍)跟唱。唱会一句再唱下一句。一句一句学唱。 第一句:从开始到“不登门”。

第二句:从“虽说是”至“还要亲” 第三句:从“爹爹和奶奶”至“猜出几分”。

第四句:从“他们和”到“红亮的心”。 演唱时指导学生用假嗓唱,音量不要大。分句演唱时,教师适当点拨每句的情绪的起伏。拖腔处要提醒学生仔细听,认真模仿,这是唱出京味的关键。 4.在分句唱好的基础上,随录音完整地跟唱。

三、课后小结

第七课 海峡两岸 课时:2—1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福建民歌《采茶灯》,感受中国民间音乐特有的风格,想象乐曲所表现的南方山区茶园的迷人风光和人们劳动时的愉快场面,并了解茶的生长区域和茶乡的风俗民情。

2、通过模仿、律动等实践活动,学会采茶舞的基本动作,并能根据音乐情绪的变化进行即兴表演。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乐曲《采茶灯》,感受乐曲特有的民族音乐风格

2、学跳简单的采茶舞蹈

教学过程

一、民俗风情导入

教师从藏族舞蹈中献哈达奉酥油茶的动作引导学生思考美味的酥油茶的原料——茶叶的由来,启发学生进行简短讨论,为欣赏《采茶灯》做铺垫。

二、欣赏《采茶灯》

1、初听乐曲,初步感受音乐的情绪

2、展开讨论

用语言描绘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或用形体语言表现采茶姑娘挑担上山、下山、背茶篓的动作体态。

3、复听乐曲

观看茶乡的风光片,感受乐曲段落情绪的变化,想象各部分所表现的内容。

三、创设情景、综合表演

在律动的基础上随着《采茶灯》乐曲,相互合作,根据乐曲情绪综合表演。

四、拓展:欣赏茶艺表演

播放一段茶艺表演的录象或教师亲自进行茶艺表演,让学生品尝新沏的茶,师生共同讨论茶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

六、跟着乐曲,“担”着茶筐走出教室

第七课 海峡两岸

课题:愿祖国花好月圆

课时:2—2 教学目标:

能用柔美、圆润的声音连贯的有感情的演唱《愿祖国花好月圆》,体验歌中盼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怀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说愿望

师:我们无时无刻不盼望着台湾回归,台湾同胞也时刻盼望着回到母亲的身边,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愿望?

学生展开想象,自由回答。

二、朗读歌词

师:在这花好月圆的夜晚,让我们来诉说自己美好的愿望吧! (课件:《花好月圆》音乐)

1、师配乐朗诵歌词第二段。

2、请全体同学配乐朗诵歌词第一段,体验情感。

3、分角色朗读。 第一段:大陆小朋友 第二段:台湾小朋友

三、学唱歌曲

1、听琴哼曲

师:刚才我们有感情的朗诵了歌词,现在请同学们用声音来表现心中盼望回归的情感。

2、听琴唱谱

分男女生接龙演唱。

3、依谱唱词

师:同学们还能用什么不同方式来演唱歌曲呢?

4、合作演唱

分男女声对唱,一领众合,一部分哼唱、一部分演唱歌曲等。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师:让我们将这美好的歌声录下来,寄给台湾的小朋友,大家共同期盼台湾早日回归到祖**亲的怀抱吧!

将师生演唱的歌曲录音。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台湾的民歌,了解了台湾的风土人情,大陆和台湾血脉相连,那份感情是深深的台湾海峡割不断的!我们相信,终有一天,台湾会回到祖国的怀抱,让我们祝愿祖国早日统一,愿祖国花好月圆!

第八课 卖火柴的小女孩 课时:1—1 教学目标:

1、能够学会有感情的朗诵《卖火柴的小女孩》。

2、能够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卖火柴的小女孩》配乐并进行朗诵。

3、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卖火柴的小女孩》配乐并进行朗诵。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并积极大胆的参与表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我们“闪客大擂台”栏目做客。大家平时喜欢看动画片吗?你们想知道一部好的动画片是怎么制作成功的吗?你可以根据动画片的内容把他即兴模仿表演出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尝试一下,我们栏目今天要给大家推出的是一部同学们都很熟悉的童话剧,下面我们首先来听听这部影片的插曲。

2、请你们告诉我这幕童话剧的名字和他的作者,今天我们栏目就是要请大家为这幕戏进行后期制作,首先,请你们完整地看一下这部影片,并结合你们学过的课文,想象这幕童话剧大致可以分为几段?

(课件播放没有声音的动画片)

二、体验探索

1、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和刚才的观看,大家都知道这童话剧可以分为三段,下面请大家给每段起个小标题吧!

2、大家觉得这部动画片少了什么?

3、接下来,我将邀请大家一起来完成这部动画片的制作,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大家分为三组,分别是“朗诵组”、“配乐组”和“表演组”。我给你们准备了一些道具,请看大屏幕。

4、各组的方案都基本出台,下面我们分别来看看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案

第一段 寒夜卖火柴

《悲歌》

第二段 五次点火柴

《祝你圣诞快乐》《梦幻曲》 第三段 冻死在街头

《梦幻曲》或《悲歌》 分组上台展示

三、综合表演

1、学生集体合作表演

2、生生自评互评,老师引导,归纳学生意见,评出最佳表演组合。

四、总结全课

第九课 邮递马车 课题:邮递马车 课时:2—1 教学目标:

1、欣赏、学唱日本歌曲《邮递马车》,听辩歌曲中的变化音级。

2、感受歌曲旋律的音高变化和节奏稳定的特点,体验马车奔驰向前及赶马车邮递员愉快的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歌曲中改变正常重音的节拍。

2、唱好歌曲中的变化音级。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一封信导入: 请学生帮老师来寄信,由此引出课题《邮递马车》,多媒体课件展示很久以前的邮递马车图片,了解邮递马车。

二、模唱练习:

2/

4 0 05 |35 36 |56 5ⅰ|5ⅰ 54|24 2

|| 第一次跟师模唱要求唱出改变正常节拍的重音,唱准旋律的自由模进。即指导学生掌握和表现好歌曲所采用的音乐要素。

第二次跟琴模唱要求分男女声接唱,表现马车奔驰向前的情景。

三、歌曲教学:

(一)听听说说:

首先引导学生欣赏歌曲《邮递马车》,说说感受,试着分析歌曲的音乐要素和表现手法。然后师简介歌曲:这首由日本著名作曲家古关裕而写的歌谣情绪欢快。在期待着好消息的牧场年轻人听来,每天来一趟的邮递马车的马蹄声是多么清脆悦耳,于是充满希望的嘹亮歌声油然而起。歌曲中“啦啦啦”的衬词段落活泼、快乐、象年轻人跳动着的心那样起伏不停。这首歌在日本已传唱三十年,从七十年代起就在我国逐渐传播开来。

(二)听听动动:再次播放歌曲《邮递马车》,让生跟着老师随音乐拍节奏律动

(三)听听唱唱:

1、复听歌曲范唱,再次感受歌曲的力度、速度、节奏、旋律。重点引导学生听辩歌曲中的变化音级。

2、指导学生用‘LU’来跟琴哼唱旋律,然后指导学生模唱歌曲,师及时纠正咬字与音准。(加强歌曲中的变化音级)

3、让学生找难点句,师及时帮助解决难点。(即歌曲中的变化音级的教唱)

4、指导学生完整地跟琴声演唱歌曲。

(四)、唱唱演演:

1、让学生说说怎么来演唱好歌曲,哪些地方需怎样地处理演唱?

2、指导学生能音准、清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体验歌词的内容及所表达的欢快情绪。

3、指导学生分两组,一组选用适合的打击小乐器表现马蹄声响,并随音乐按节奏敲击伴奏,一组同学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第九课 邮递马车 课时:2—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通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合唱训练,让我们从中体验到和声的美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演唱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歌曲的赏析与演唱表现艺术处理的结合统一以及尝试用不同的音乐要素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师:最近几天的天气可以说是春光明媚、春风拂面,非常舒服!大家能不能用声音来模仿一下春风是怎么吹的?用“WU”。

师在黑板上画出短促有力的短旋律线。学生用“LU”来演唱。(强弱对比)

师:我们来试一试加入音高和唱词又是一个什么效果。

2/4 (1)5 - | 5 - | 5 - | 5 - | „„

WU ……

(2)33 3 | 33 3 | 33 3 | 33 3 | „„

叮叮 当,叮叮当 ,„„

(3)11 1 | 11 1 | 11 1 | 11 1 | „„

二、学唱歌曲:

1、师:大家刚才表现的非常好,老师也想和大家比试比试。(单簧管演奏)演奏的音乐线条和刚才黑板上的哪条旋律线相似?

第一段: 单簧管低音区 《铃儿响叮当》B部分

缓慢

第二段: 单簧管高音区 《铃儿响叮当》A部分低声部

欢快

生答,师复奏,学生随音乐律动。

2、师:刚才老师演奏的曲子大家熟悉吗?

生答:《铃儿响叮当》!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这首《铃儿响叮当》!

师: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圣诞歌曲,是由美国的作曲家彼尔.彭特所作。

师:跟着老师的钢琴划拍视唱全曲。(低声部视唱,高声部评价)。 强调:把坐在雪橇上的感觉唱出来。(高声部视唱,低声部评价)、

4、师:这首歌曲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答:„„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第二段不同„„

师:第三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同?(结束部分不同)

5、讲解弱起。(B部分)

6、跟琴试唱歌词。

三、结束部分:

师:刚才我们听到了很多的音乐场景,首先是我们用声音模仿的圣诞老人马拉雪橇的场景,然后是歌曲,后来有出现了一个3拍子的变奏„„你们回去以后能不能利用这些音乐素材来组成一个音乐故事或者一段音乐剧„„相信大家会从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