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

发布时间:2020-03-02 16:27: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

09汉语言文学(3)班 年薛

今天是端午节,早上收到很多条短信。如今的传统节日,祝福短信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传递祝福的同时,也为传统节日增添了一些现代气息。记得小时侯,在奶奶家过端午,少不了要包粽子,插艾草,喝雄黄酒。在我的印象中,粽子不仅味道好,包粽子的过程也是很美的,家里一群姑嫂姨婶搬了小板凳围坐在一起,摆好粽叶,浸好糯米,大家挽起袖子,把雪白或绯红的胳膊浸在米汤中摸索,捞起一小撮糯米,放进挽好的碧绿的粽叶里,糯米在阳光下亮晶晶的。围好粽叶后,再用白色的棉线一圈圈缠好,一个粽子就诞生了。然后就是插艾草,我小时候觉得艾草就像菊花的叶子,还非常不喜欢艾草的味道。至于雄黄酒,当然是大人才能喝的,那是什么味道,我也就无从知晓了。

小学课本中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屈原在朝中收到奸佞排挤,遭到流放,行至汨罗江时,愤懑忧虑,遂投江而死,百姓缅怀其忠贞,因此每年在其忌日包粽子投入江中,为的是不让江中之龙噬其尸首。为了纪念他,还在这一天举行龙舟比赛。其实,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向来都说法不一。除了将它视为是纪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还有人说,这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比如说:“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

端午节其实还有很多别称,例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等等。每一种别称都有其各自的原由。例如《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

端午节流传下来的习俗非常多,例如这一天大家都会佩戴特殊的饰物,比如艾草,香囊,长命缕(以五色丝结而成索)等等,是为了祈福辟邪;另外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种种节俗,如采药,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饮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卫生活动。端午实在可算是传统的医药卫生节,是人民群众与疾病、毒虫做斗争的节日。今天这些卫生习俗仍然是应发展,并应弘扬传承的。插艾草是因为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赛龙舟也是一项重要的活动,不过在

河流较少的地区不如河流多的地方盛行,我的家乡端午节就没有赛龙舟的活动。除了以上一些活动,传统的端午习俗还有跳钟馗、闹钟馗等,不过,各地因各种因素在庆祝端午的习俗上多少有些不同,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旧的习俗已经逐渐为人们所淡忘而渐渐消失了,这是使人感到惋惜和伤感的。

继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 2009年5月,中国已启动端午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程序,该项目由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递交申报表。端午节在2008年正式成为国家法定假日。然而,经过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事件之后,我们不禁要反思:我们能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些什么,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让属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复兴。

让我们想象一下,两千年前的五月初五,也是在这片神州大地上,或许就在你现在正驻足的那块地方,有一群人,他们和你一样,有着黄色的皮肤,黑色的眼睛,此时,他们正在品尝美味的粽子,或者正踮起脚尖往门上挂一束艾草,我们和祖先的身体中流着同一种血,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了智慧和才华,也继承了各种节日和习俗,正是因为这样,你才成了今天的你,我才成了今天的我。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是祖先的端午,这也是我们的端午。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征文

我们的节日之端午节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简讯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优秀)

我们节日端午节征文(推荐)

“我们的节日 端午节” 情况汇报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活动方案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