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考作文写作满分技巧

发布时间:2020-03-03 02:03: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8年高考作文写作满分技巧

一、巧入文音书画,缤纷环绕。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元素――文音书画,集合文学、音乐、书法和绘画于一体,将其用在作文中,将使文章焕发缤纷的光彩,夺人眼目。

请看2009年河南考生《大师的约会》中的片段:

中外文化,在中国打开国门之后,碰撞出一串串智慧和火花。余秋雨与泰戈尔有个约会,穿越时空,彼此有了亲密的接触。他们的相遇或许是上帝安排的,或许是如来佛的巧设。余秋雨举着自己得意之作《文化苦旅》,泰戈尔捧着自己的《飞鸟集》,两位文学巨擘在一棵大榕树下见面。一个凭着山水风物来寻求文化的灵魂和人生的秘笈,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另一个给予世界人民一滴露水、一丝云彩般的永恒感情,抒发着自由和爱的精神,流露出和谐之美。两种不同文化,顿时碰撞成天边一抹绚丽的彩霞。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和不凡的气度对中外文化进行了理性的思考,此片段中对中外散文大家风格进行了简洁的评价,表明每一个文化伟大的约会都成为国家甚至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感受过文化的洗礼后,我们会微笑着捧起所有的文化经典,不管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的。一个真正爱好文学的人,会爱世界上所有的文化瑰宝。敞开心扉,我们将拥有整个世界。

三、描绘风景名胜,如梦似幻。

凡具有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

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区都称为风景名胜。也许你攀登过“一览众山小”的泰山,也许你游玩过那秀丽甲天下的漓江水,也许你曾到过风景迥异的异国他乡;也许你注意过城市的天际线,也许你见过田园牧歌的“世外桃源”,也许你欣赏过傍晚时分老人融于夕阳中的美丽风景……这些,都可以写到作文中来,营造一种优美的意境,引人入胜,将你的作文打扮得如梦般美,如幻般靓。

请看2009年天津考生《长城抒怀》中的片段:

我伫立在宽阔的城垣上,尽情地遐想着;广阔的天宇下,古老的城墙在群山万壑间绵延伸展,跌宕起伏,宛如一条灰色巨龙横卧在华夏大地上。那高大的城堡,有的像奋起的勇士傲视长空;有的像沉思的巨人,默对苍穹。这种伟大,这种雄浑,就是生命的记录,历史的见证。我站在那坚固的灰墙上,发自内心地喊着:长城,你好!

文章用心追求一种别致,用心刻写民族气魄的人文胜景――长城,一个古老幽深的华夏象征,深情地体验着炎黄子孙的真情。大气厚重,彰显力度,一唱三叹的浓重抒情穿行于文字之中。

注意文化类素材运用三注意

注意聚合。在作文中,要展示作文的文化内涵,不妨将与某一话题相关的几个片段、几则材料、几句诗词聚合在一起,共同展示一个与话题相关的主题,这就需要我们去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以准备足够多的与经典文化相关的信息。

注意迁移。在作文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迁移。

比如可以将经典历史故事的结局进行改编,增加一些与历史相悖的故事情节,反向假设论证,从而使作品内容充实丰满,还可以在作文中对古典诗词进行化用或仿写,从而增添作文的文采。

注意渗透。要使我们的作文有文采、有底蕴,其中之一就是渗透文化气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在字里行间反复渲染文化氛围,而不是大量地直接引用,否则会显得刻意和做作,读起来生硬。

文化遗产 汉字

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也好也好所能满足?翻开一部《辞源》或《辞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雳,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

――《听听那冷雨》 课本链接

《仓颉造字》《语言的演变》

1.汉字与爱国情怀。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构成。战争时期,一个被侵略的民族,往往会被剥夺学习和使用本国语言的权利。因此,汉字作为一个民族沟通交流的工具,更体现了一种对自我身份的认可和对国家的爱。

2.汉字体现民族性格。汉字“横平竖直”,这是每个初学汉字的人都知道的要诀。中国字讲求四平八稳,这正体现了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积淀下来的沉稳和大气。细细解读汉字,不管是象形字还是形声字,笔画里记录了中国人的生活经历,蕴涵着中国人的处世哲学。

3.汉字与传统文化。汉字,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基本构成。从《诗经》到元曲,从戏曲到流行歌曲,中国人以汉字记录着自己的发展史,也记录着这个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文化。每一首唐诗,都是汉字奏响的绝唱,每一句唱词,都是汉字表达的心声。

4.汉字形体与性格的联系。通过书写汉字,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你信吗?欧阳询行事端庄谨慎,于是行楷书严谨工整。唐伯虎为人风流倜傥,于是其字丰润优雅……别怀疑,汉字,就是这么奇妙!

哭泣的仓颉

我一直坚信,语文是天国的水。据说,文字是由黄帝命仓颉造的,那么,说语文乃至文学是由仓颉造的也不为过。最早的文字是祭祀用的,这就使语文沾染上神圣的气息,成为天堂的声音。请注意,我所说的语文,是具有净化人心作用的文字精灵,不是束缚或者说陪伴了我九年的语文教科书上的辞条。

抚着书脊,文字就在身边“麦斯威尔”的雾气氤氲中染上甜香。时间在手指间似水流过,我乘着文字的翅膀,在空气中捕捉每一丝感动:忽而是屈原的《天问》悲慨的泣声,忽而是曹操《观沧海》激昂的余韵,忽而又传来曹子建在洛水边赞叹“皎若太阳出于朝霞,皓如芙蓉出于清波”。突然,又听见杜甫对公孙大娘剑舞的描绘:“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语文,该是东坡“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感叹,是陆放翁的“身在天山,心老沧州”,是杜工部的“丛菊两开他日泪”!语文,是精灵!是伟大!是天国之泉……

似水流年,白驹过隙,精灵,变了。

如今的语文,不是悸动,而是方格纸,是主谓语,是依附在皮肤上的咒语,连细胞的生长都被扭曲。不见了“几处云龙飞舞”,唯有语法束缚;不见了“水草牵风翠带长”,只剩写崴了的作文样式;不见了《家》《春》《秋》的暖意,只有老师不断唠叨的“中心意义”……

神的精灵啊!你为何如此沧桑……

如今的语文,没有维纳斯“不完而美”的意境,没有圣马丽亚般的神秘,它被语法、文体、结构所代替。语文,不仅仅是分析一个句子的主、谓、宾,不仅仅是一个词到底解释为“回来”还是“回归”,不仅仅是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不仅仅是为一个说明方法的好处费上半天劲。语文,应该是自由,是每一句都不需抽取时态、语法,是自由地写出所要说的。语文,是上帝眷顾的。

空气中弥漫着死尸的味道。语文已被击打得千疮百孔。 又有一本叫《版语文》的书被炒得火热。

又出了一本权威教辅名唤《语文语法全览》。 老师又向我们推荐应付中考的书籍。

刹那千年,我仿佛成了造字的仓颉,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悲恸着,一滴泪滑下……

【点评】

国学之美源于汉字之美。仓颉是汉语创造者,也是传统语文伟大而神圣的象征。“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作者还引用陆游等人的诗作表明了语文的真谛:“是精灵!是伟大!是天国之泉……”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针对弊端,文中痛下针砭。语文的真谛在于传情,在于言美,但在功利主义的摧残下,语文日益失去了往日的灵性,“连细胞的生长都被扭曲”,岂不令人痛心!作者将理想与现实相对比,笔调感伤,对比鲜明,凸显主旨,也发人深思。

给汉字的“情书” 亲爱的汉字:

您好!我是你忠实的粉丝,可以说,我非常非常爱你,每天都在想你,描绘你。从而,我要写一封情书给我最爱的你――汉字。

从我出生开始,我就爱上了你,可谓是对你一见钟情。与你接触,与你谈笑风生,与你学习,我非常快乐。在我眼中,你具有无比的魅力,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你的美,在名家的笔下,你的魅力可谓是绽放到了极点,不能不令我销魂。

在书圣王羲之的熏陶下,草书的你浓纤折衷,行书的你遒媚劲健。在颜真卿的渲染下行草遒劲秀挺,庄重劲美,气势雄厚,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在欧阳询的指导下险劲而又平稳,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在柳公权的培育下,体势劲媚,爽利挺秀,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唐伯虎的描绘下圆转遒丽,丰润优雅。在豪情的苏东坡笔下,酣畅淋漓,纵逸豪放。在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笔下,摇曳多姿,诡谲有致。在刘墉的感染下,略作柔婉,精华蕴蓄……那么多的人因你而出名,那么多的人为你而折服,我一个柔弱的平凡女子,能不被你的魅力所折服吗?

历经万代的沧桑,你依然极具魅力,古风依存。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大篆到小篆到隶书到草书再到楷书最后到行书,你在先人的渲染下历经万般变化。无论是哪个时候的你,我都爱你,爱你的变化多端和美丽的身躯。

虽然你不是“S”形的标准身材,可是你的身材不仅令中国人销魂,也令外国人折服。田字格里,方方正正,突显中国人的方正,正气浑然,正义凛然。笔画之间刚劲有力,露出结实的臂膀,突显中国人的豪放强壮,坚强不屈,非凡的毅力。你脸上那神秘的面纱被揭开,笔捺之尾显露你秀丽而又妖娆的一面,描绘了中国美丽的山水情调,一丝丝温柔的抚摸,实是令我销魂啊!

何日无你?何处无你?在学校,在街上,在家里,在公司,在车上,在商场,在书里……每个角落都有你的身影。脑海中时时浮现你的身影,挥之不去。因为,我把你深深地刻在了脑海里,刻在了心里。

我每天都在描绘你,想象着你。家里已没有了白纸,只因为,我在纸上画满了你,变化多姿的你。给我上万张白纸,我也能在全部的纸里画写满你,你令我每一刻都在描绘你。只要给我一支笔,一张纸,我就能把你画在纸上。画满你的纸,我从不丢弃,只会找一个可以安心的地方,好好地一直珍藏着。

寂寞的夜晚,只要想起你,我就不会孤单。我的梦里,每次都有你。我想,只有在梦里,你才会真正的只属于我一个人,那种幸福的感觉亦是无法言语的。我的书中有你,我的文章中有你,我的这封情书中更有你,我的生活中总是有你。

没有你,我真的会疯掉,放弃一切去寻找你,去一切可能有你的地方找你,直到找到你为止。有你相伴的日子我不再孤单,我的生活充满了色彩。我不想再用过多的语言来描绘,写了那么多,就只想告诉你:我真的真的很爱你!

爱你的×× ××××年×月×日 【点评】

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作者在此选择了“汉字”这一具有典型中国文化内蕴的事物着笔,由点及面,又联系到了书法、文学等由汉字构成的传统文化,视野宽泛,素材运用灵活自如。更难得的是,作者讲汉字的形象特征与中国人的性格特征联系在一起,字字句句都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赞美和面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这种在积累大量素材的基础上,对素材的联想、迁移、组合能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民间传说

相传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王母娘娘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牛郎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谈谈民间故事〈牛郎织女〉》 课本链接

《天仙配》《梁山伯与祝英台》《迢迢牵牛星》

1.关于幸福。如何理解幸福?牛郎织女每年只有七夕才能相见,全年里其他的364天都要忍受孤独,他们幸福吗?这个故事流传了上千年,至今他们仍然隔着银河相守。于是,我们明白,“两情若在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对相爱的人们来说,那种期盼就是一种幸福。这个道理也适用于其他领域,比如你有一个尚且未能实现的理想,

而你执著于这理想,这执著就是你的幸福。这种期盼与执著中的幸福虽然带着苦味,但那苦中的一丝甜却更加迷人。

2.关于星空。星空中不仅藏着美好景致、天文知识、个人思绪、好诗好词,也藏着浪漫的传说。银河是夏日星空中最耀眼的星带,而每看到银河就会想到牛郎织女的故事。

3.关于愿望。穷困的青年遇到美丽的仙子,并且结为伉俪,这在现实中是可遇不可求的。在讲究门当户对的古代,对大多数困顿的青年来说,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文学故事往往使我们内心深处的愿望得到补偿,可以给我们以安慰,但是要使愿望成真,却要付出真实的努力。

幽夜

我,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女孩,总会在夜里望着那满天的星星幼稚地笑,傻里傻气地听着风声……

这样的一个夜晚星星闪烁着明亮的光芒,一点,两点……就像一个个淘气、幼稚的孩子的眼睛。银河像一条白绸子横贯天空,小时候听外婆说在银河两边的牛郎织女只有在每年的“七夕”相会。在那一天,地上的喜鹊都被召到天界,为他们搭起一座“鹊桥”。今天正是他们相会的日子,突然一颗流星在天上划过,似火焰,似闪电,一瞬间便消逝了。我想这流星就是天上的信使,为星星传递着无数个美丽而神奇的消息。

不知过了多久,月亮像个害羞的姑娘才从云朵的后端探出半个脸,

偷偷地瞧着人间,而先前那些活泼得像孩子一样的星星也跑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使人只能看到一个飘渺的影子:有的闪着眼睛,躲在一个角落里偷看着什么,有的像调皮的男孩,扮着鬼脸,不停地挤弄着小眼睛。而我却没有见到牛郎织女星,他们也许躲到一个地方悄悄地说情话吧!慢慢地月亮终于从云端露出整张脸来,满盆清辉,是那样的纯洁那样的美丽。

皎洁的月光倾泻下来,大地成了银白色的世界。一时间星星都害羞似的躲了起来,只有一两颗大胆的星星仍勇敢地站在天幕上,我想它们也许是与月亮做伴也许是与月亮媲美。总之这一切似乎在梦幻中,显得那样幽静和神秘。万物似乎睡了一般,听不见一丝风吹草动。

夜静了,我惊异地发现,那天空中零零星星的闪烁着宝石般的光泽,多迷人!在那深蓝色的天空中,悬着半明半暗的星星。它们与月亮把光都给黑夜,那幽静的光似乎是黑暗里唯一的生机。

就这样一个柔柔的夜!美丽! 【点评】

这是一篇写景的佳作,作者恰当地引用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令幽夜的星空更加神秘而浪漫。而这种关于外婆讲故事的回忆,也给幽夜增加了一份来自心底的温馨。“今天正是他们相会的日子”又于不经意间点出了文章写作的时间。一个传说的运用,竟然一举三得,使这篇写景之作拥有了更多景外之意,令人赞叹。

在记忆深处消逝

从小听大人讲“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看纸鸢飞翔于蓝天的动人画面,听“贵妃醉酒”的京剧片段……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此清晰地刻在我的记忆里,仿佛是一篇铭文,心灵上毫无保留地接受着东方文化的洗礼。

而如今,我却更陶醉于“亚当夏娃”的飘逸浪漫,更迷恋于奥斯卡金奖的雍容华贵,也更沉醉于迪斯科的动感十足……在某一个角落,被遗忘的文化在不知不觉地搁浅,我欣然接受着西方文化的高贵典雅,却忘记了东方文化的深沉韵味。

有一天,当我猛然想起在那个忧伤的江畔,屈原饮恨投江,今天我们用龙舟去悼念,在那个繁灯的夜晚,我们吃着粽子品味过去的时光……我才意识到,记忆深处的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在不经意间离我而去了。

看着圣诞节张灯结彩,看着情人节浪漫温馨,看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麦当劳、肯德基,我的心里不禁感到一阵悲凉。不知道有谁还能静静的聆听“牛郎织女”,有谁还在兴致勃勃地赛龙舟……传统文化的消逝,恐怕感到悲哀的不只是我一个人,但愿岁月的长河冲不尽她的繁华,还留给后人一片天空。

我们丢了什么?

又是一年春柳绿!在这个如此现代的时代里,又有多少人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或许,更多的是哼着“我的心太乱”,跳着迪斯科在狂欢吧?

中国文化?已经在慢慢被人淡忘了吧!如今,端午节的龙舟,依

旧在划么?清明时节的行人,依旧断魂么?故乡里的社戏,是否还在演呢?中秋节的亲人,依旧会团聚吗?或许已经淡忘了吧,那什么渐渐浓了呢?圣诞节的街灯,彻夜明亮;情人节的鲜花卡片,到处飘香;麦当劳这个异族家伙,也在中国安了家,买了新房……或许异国文化的魅力的确巨大,但一个中国人不应当把自己的文化发扬光大吗?吸取国外文化,却怎能以牺牲本国文化为代价?我们怎能丢掉自己而去学别人呢?

又是一年春柳绿!但愿此时的人们少扮些牛仔,多穿些唐装;但愿此时的国人少听些流行,多看些京剧;但愿此时的孩子少听些“亚当夏娃”,多听些“牛郎织女”!

【点评】

作者通过强烈对比,巧妙地将中西方文化做了一次小小的碰撞,在深味中,引出一个沉重的话题: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传统的文化正在迅速消逝的现实。“牛郎织女”正在被麦当娜所取代,不知道有谁还能静静地聆听“牛郎织女”,有谁还在兴致勃勃地赛龙舟……作者列举的事例典型,让人震撼,发人深省。

民间工艺

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

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张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摘自《俗世奇人〈泥人张〉》 课本链接 《核舟记》

1.传承文化,美化人类家园。五千年中华文明,积淀了许多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泥塑艺术,是这些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一支。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传承它们,不仅有助于辉耀人类文明,而且可以装点美化我们的家园。因此,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人类文明,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2.弘扬传统,古老文化发春华。传统节日,是我们民族的古老文化之一。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人类文明,推动了民族进步的车轮。这是我们民族为世界留下的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子孙后代的我们,不仅要保护好这些遗产,还要发掘它,弘扬它,利用它丰富我们的社会,促进我们进步。

敬畏泥土

中国人对泥土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传说中,上古时代的女娲创造了人,而女娲赋予生命的载体,正是泥土。这样看来,人从诞生的

那一刻起,就与泥土有了不解之缘。

功高盖世的泥土

人靠泥土而生存繁衍,注定了泥土功高盖世。从古时起,人们就学会了在泥土上种庄稼而获取食物,用泥土搭建房屋而得以栖身。人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泥土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向人们提供生命之粮。到了现在,泥土对人们的恩惠更多了,人们从泥土中汲取石油、煤,人们从泥土中探掘各种稀有金属。泥土促进了人的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坚强伟岸的泥土

人类能用泥土建造起不计其数的建筑,正因为泥土有坚强伟岸的身躯。人们用泥土烘烤成砖,建成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人们用泥土堆砌成坝,造就了坚固耐用的都江堰;用泥土构成的窑洞,冬暖夏凉,结构坚固;用泥土堆成的水渠,经久耐用,用途很大。泥土用它坚强伟岸的身躯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笔宝贵财富。

用途广泛的泥土

泥土不仅是一个伟丈夫,还是一个小女子,用泥土做成的东西,小巧玲珑,美观大方。人们用泥土烧制或手制成陶器,再在外表涂上一层鲜艳的颜色,完成后便成了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手工艺品。用泥土捏成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把人物原型的一举一动、喜怒哀乐都表现得十分逼真。典型的如秦始皇陵兵马俑,它们个个形态逼真、体态威武,虽经历了千年的沧桑仍保持着原来的风貌,怪不得世界各地的友人都对它赞不绝口。把洗净的鸡放入泥土中,焐一会儿

以后再拿出来还可制成美味的叫化鸡。

泥土有如此之多的功劳,对我们人类的好处如此之多,我们不得不从心中喷发出一种热烈的感情――敬畏泥土!

【点评】

从文章取材的角度看,作者思路比较开阔,驾驭和组织素材的能力也比较强。文章运用小标题的形式,多侧面、多角度地赞颂了泥土对人类的贡献,凸显了“敬畏泥土”的主旨。从女娲造人的远古传说到今天的土焐制作叫化鸡,从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到工艺品,从旷世杰作秦始皇陵兵马俑到在常见的土地上种庄稼,彰显出作者丰富的联想和素材积累能力。

高考作文满分技巧

高考作文满分技巧

高考作文满分技巧秘籍

高考作文满分技巧及讲解

SAT写作满分技巧

高考作文满分

满分高考作文

满分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议论文结构技巧

高考作文各种文体写作复习技巧

高考作文写作满分技巧
《高考作文写作满分技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