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雉街乡民族团结典型材料(1210)2

发布时间:2020-03-03 22:44: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雉街乡

“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典型材料

位于赫章南部边缘“贵州屋脊”韭菜坪脚下的雉街彝族苗族乡,距赫章县城50公里,总面积136.6平方公里,总人口14142人。辖10个行政村、58个村民组、17个支部,有党员552名。是一个彝族、苗族聚居的少数民族乡,少数民族人口占51.2%,森林覆盖率达64%。雉街乡物华天宝,山川秀丽,矿产丰富,民风古朴,民族文化底蕴厚重,彝族《铃铛舞》、《酒礼歌》、苗族《芦笙舞》、《苗寨风情》等民族歌舞及苗族的蜡染、刺绣、彝族的挑花等民间手工艺还在原生态保留着。上世纪80年代组建的发达村陈家寨彝族歌舞表演队,就曾先后多次参加过省、地、县的各种活动调演,还应邀到北京、广州等地演出,他们表演的《月琴舞》、《乌蒙欢歌》等舞蹈受到了观众的高度好评。2003年3月组建的雉街村野鸡苗寨苗族歌舞表演队,曾经被邀请到昆明、昭通、威宁等地参加苗族山花节,他们参加表演的《苗族芦笙舞》赢得过观众们无数次热烈的掌声,2007年排练的《苗族矮桩舞》还被选派到贵阳参加了2007多彩贵州舞蹈大赛。近几年来,雉街乡党委在赫章县委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以加强班子建设为突破口,狠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加强民族团结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促进了全乡的农民增收、计划生育、远程教育、安全生产、财政税收、“两基”攻坚、社会稳定、纪检监察等方面工作有 1

序推进。2007年,全乡生产总值达19124万元、财政收入达17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18元,与2003年相比年均增长25%、154%、11%,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可喜局面。促进了全乡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如今的雉街乡,社会稳定,各族群众团结和睦,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

一、机制建设的加强,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雉街乡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乡、村、组少数民族干部比例较大,为了进一步抓好全乡的民族团结工作,乡党委认真分析乡、村、组班子建设状况,针对过去乡村干部职工纪律涣散、工作积极性不高,对干部重使用、轻培训,对工作大包大揽、管理无序的实际,从机制创新入手,打造高素质团队。一是着力培养“素质干部”。修改、完善了《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干部职工周学周报周议制度》等10余个制度,并形成制度汇编发到所有乡村干部,以制度管人管事,形成长效机制。开展以洗脑、洗手、洗脚为主题的“三洗”活动,让乡、村、组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更新观念、整顿纪律、转变作风。建立乡村干部培训机制,凡年龄35岁以下的干部必须分期分批参加学历提升培训,培训费用由政府补助50%。所有在职乡村干部每年必须参加20天以上的县乡培训,每年必须熟读1本好书,村干部必须熟练掌握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设备运行的基本操作。2007年以来,利用远

程教育共培训党员、群众达400余场次。二是着力培养“激情干部”。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障机制,从2007年1月起,乡财政年增加预算6万元“村干部养老保障专项资金”,将全乡10个村30名村干部全部纳入养老保险。同时,创新“一联两包”机制,精简包村包组干部,实行村党支部书记工作负责制。在双龙、雉街、木戛3个村实行“村自管理”,村党支部书记直接向乡党委政府负责,参加乡干部职工会议和各种学习培训,按月汇报工作,激发乡村干部活力。三是着力培养“效率干部”。建立绩效考核机制,与乡机关、村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把中心工作、阶段工作、临时工作量化到个人,实行定岗定责,绩效管理。把村干部的补贴提高到每月人均500元,实行基本补贴、绩效补贴和年度奖金的级差补贴制度,并建立工作考核办法,实行月督查、季考核和年考评,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氛围。

二、新型产业的发展,不断拓宽助农增收渠道。雉街乡是全县矿藏资源较为丰富的乡,是全县重点打造的工业园区乡镇之一。乡党委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在深入推进“矿业强乡”战略的同时,着力打造农业产业示范服务基地,实现“农产富乡”齐并进。一是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整合乡、村、校资源,选准载体、搭建平台,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建新农村”活动,理顺村校关系。在中、小学生中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每周设置1节远程教育农技课,每个假期布置1次远程教育项

目实验,建立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农民推广的示范园15个,搭建了“教师—学生—农民”利益互动平台。二是建立远程教育示范项目贴息机制,采取党员参股、政府贴息贷款方式鼓励村、校和中心播放户发展。双龙村党员群众入股20万元,乡政府贴息贷款8万元,与雉街中学联办面积50亩种养示范基地,探索“草—畜—鱼”的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全乡涌现出谢才能、蒋本军等规模养殖户100余户,许明德、李楚辉等种植专业户36户,建成规模养殖示范基地4 个,实现畜牧业产值530万元。三是依托银泉淀粉厂带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2006年以来,先后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在双龙、发达等6个村规范建立了“威芋3#”、“昭绿号”优质脱毒马铃薯种扩繁基地,引导群众每年种植马铃薯2万余亩,仅此一项,群众年创收700余万元,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助农增收的一条主渠道。

三、民族文化的弘扬,促进民族团结共同进步。雉街乡党委充分发挥彝族苗族文化底蕴深厚、森林资源丰富、旅游景观独特等优势,紧紧围绕“文化兴乡”战略,精心挖掘、保护和发展历史悠久的民间民族文化,着力打造旅游文化品牌,推介“特色雉街”,促进和谐发展。一是成立了雉街乡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活动领导小组,指导组建发达、野鸡苗寨和雉街晓坤艺术团3支民族歌舞团,聘请了杨忠华、陈朝寿等10位民间艺人为教练,将原生态苗族彝族歌舞进行发掘和组装,编制了《铃铛舞》、《阿西里西》等多部民族歌舞。

二是依托远程教育网络资源,下载歌舞课件分发到学校和发达、雉街、双龙、拉夫等组建有民族歌舞表演队的村,在中小学开设民族歌舞特长班,强化后备歌舞演员队伍的培养,全乡参加民族歌舞培训的人员达300余人,畅通歌舞团演员输送渠道。三是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着力打造“双龙飞瀑”,开发鸡嘴山森林旅游资源,结合彝族刺绣、苗族蜡染等民间手工艺,发展旅游文化。2006年,《铃铛舞》荣获第七届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苗族矮桩舞》被选送到贵阳参加2007多彩贵州舞蹈大赛,2008年,雉街乡文艺演出队又参加了“中国贵州彝族文化节”开幕式文艺汇演,表演的节目得到观众的高度评价。

四、精神品质的培养,抗震救灾彰显英雄本色。雉街乡党委在今年特大雪凝灾害面前,沉着应战、周密部署,展现了全乡党员干部与广大群众的精诚团结;在支援地震灾区建设中,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动员全乡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积极为灾区捐款献爱心,彰显了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在抗击雪凝灾害中,乡党委政府及时启动救灾抗灾应急预案,落实包保责任,着眼民情,雪中送炭。当广大农户马铃薯种薯受冻时,乡党委政府迅速筹集21万元资金,从外地调运马铃薯种120余万斤无偿发放给重灾户种植。在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乡党委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党员干部带头献爱心,募捐资金达11.71万元„„正是全乡“万众一心、精诚团结”的氛围,为部队输送了抗震救灾前

线的“钢铁战士”、“漏肠英雄”严情勇,在的灾区“生命通道”上连续3天3夜带病背送救灾物资和伤员,直到晕倒在山路上的感人故事在全国传诵。也正是雉街这片热土,培育了严情勇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毅力,让解放军骄傲!也让雉街人民骄傲!

雉街,这个乌蒙深处的聚宝盆,这朵盛开在“贵州之巅”绚烂的民族之花。在乡党委的领导下,“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各族群众团结合作,共同进步。雉街这片亟待开发的热土,通过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雉街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雉街乡宣传思想工作安排意见

雉街彝族苗族乡上半年农业服务中心工作总结(推荐)

雉街乡中心小学三生四爱五心五好

绽放在贵州屋脊的民族之花——雉街乡民族团结工作纪实(84)1

绽放在贵州屋脊的民族之花——雉街乡民族团结工作纪实(84)1

雉街乡中心小学“三生、四爱、五心、五好”校长讲话稿

民族团结典型材料

民族团结典型材料

民族团结典型案例

民族团结典型材料

雉街乡民族团结典型材料(1210)2
《雉街乡民族团结典型材料(1210)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