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赤峰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

发布时间:2020-03-01 22:01: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目 录

摘要„„„„„„„„„„„„„„„„„„„„„„„„„„„„„„„„1 1赤峰市基本概况„„„„„„„„„„„„„„„„„„„„„„„„„„2 1.1自然状况„„„„„„„„„„„„„„„„„„„„„„„„„„„„2 1.2人文状况„„„„„„„„„„„„„„„„„„„„„„„„„„„„3 2赤峰市旅游资源的结构与分布„„„„„„„„„„„„„„„„„„„„4 3赤峰市旅游业面对的主要问题„„„„„„„„„„„„„„„„„„„„5 3.1发展现状„„„„„„„„„„„„„„„„„„„„„„„„„„„„5 3.1.1旅游产业初具规模的表现„„„„„„„„„„„„„„„„„„„„5 3.1.2市域内旅游业发展不平衡„„„„„„„„„„„„„„„„„„„„6 3.1.3旅游业发展仍处于起步的初级阶段„„„„„„„„„„„„„„„„6 3.2现状分析„„„„„„„„„„„„„„„„„„„„„„„„„„„„6 3.2.1优势„„„„„„„„„„„„„„„„„„„„„„„„„„„„„6 3.2.2劣势„„„„„„„„„„„„„„„„„„„„„„„„„„„„„7 4赤峰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规划„„„„„„„„„„„„„„„„„„„„„7 4.1生态治理区划„„„„„„„„„„„„„„„„„„„„„„„„„„7 4.1.1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区„„„„„„„„„„„„„„„„„„„„7 4.1.2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区„„„„„„„„„„„„„„„„„„„„„7 4.1.3北部低山丘陵水土保持区„„„„„„„„„„„„„„„„„„„„8 4.1.4南部低山黄土丘陵水土保持区„„„„„„„„„„„„„„„„„„8 4.1.5大兴安岭七老图山地水源涵养区„„„„„„„„„„„„„„„„„8 4.1.6城镇环境保护区„„„„„„„„„„„„„„„„„„„„„„„„8 4.2旅游可持续开发、景区环境保护及措施„„„„„„„„„„„„„„„8 4.2.1对旅游管理者提出的要求„„„„„„„„„„„„„„„„„„„„8 4.2.2对于相关环境规划行动的要求„„„„„„„„„„„„„„„„„„9 4.2.3对游客、旅游从业人员等进行环保意识教育的要求„„„„„„„„„9 4.2.4环境保护措施„„„„„„„„„„„„„„„„„„„„„„„„„10

摘 要

赤峰市旅游资源是内蒙古自治区旅游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资源类型与禀赋在全区占有极为突出的地位。从优良级资源数量分析,赤峰市及赤峰市各旗县优良级资源数量远高出全区其它盟市及旗县

【关键字】赤峰市、旅游资源、红山文化

赤峰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

1赤峰市基本概况

赤峰,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旧内蒙古昭乌达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与辽宁省朝阳市、河北省承德市毗邻。三市曾组成热河省。

1.1自然状况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东部,因城区东北角有一座赭红色的山峰而得名。东与通辽市毗邻,东南与辽宁省朝阳市接壤,西南与河北省承德市交界,西北与锡林郭勒盟相连,地理坐标为北纬4 1°1 7’---45°24’东经11 6°2 1’~1 20°58’之间。

赤峰市地处燕山北麓、大兴安岭南段与内蒙古高平原向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全市总面积90275平方公里,东西最宽375公里,南北最长457.5公里。辖红山区、松山区、元宝山区、巴林左旗、巴林右旗、阿鲁科尔沁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敖汉旗、克什克腾旗、林西县、宁城县,3区7旗2县,有蒙古、汉、回、满等30个民族,总人口460万,其中蒙古族人口82万。赤峰地区战国时期属东胡。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置赤峰县,光绪三十二年(1906)升为直隶州。1946年热北专署改为昭乌达盟。1956年将原热省辖部分旗县

2 并入昭乌达盟划属内蒙古自治区。1983年撤销昭乌达盟,设立赤峰市,实行市管县体制。

赤峰市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俱全。既有崇山峻岭,又有河谷平川:既有浩瀚的沙地,又有广袤无垠的天然森林、草原和肥沃的良田。地处大兴安岭南段和燕山北麓山地,分布在西拉木伦河南北与老哈河流域广大地区,呈三面环山,西高东低,多山多丘陵的地貌特征。山地约占全市总面积的42%;丘陵约占24%;高平原约占9%;平原约占25%。大体分为四个地形区:北部山地丘陵区;南部山地丘陵区;西部高平原区;东部平原区,海拔高300-2000米。东部在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汇流处大兴三角地区,海拔高不足300米,为全市地势最低地带;西部克旗、郊区和河北省围场县交界处的大光顶子山,海拔高2067米,为全市第一高峰。主要山脉有兴安岭南段,努鲁儿虎和七老图三条山脉。

1.2人文状况

赤峰市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现已发现古人类文化遗址6,800多处。有史文明以后,赤峰成为我国北方各少数民族活动的中心,是草原青铜文化和契丹,辽文化的发祥地。早在8000年至4000年前,赤峰地区就创造了兴隆洼、赵宝沟、红山、富河、小河沿、夏家店下层等古文化。进入夏朝以来,先后为东胡、匈奴、鲜卑诸民族的繁衍生息场所。西周战国时期,东胡族在赤峰创造了夏家店上层文化,燕国在此设置右北平郡治所,魏晋鲜卑建牙帐于老哈河中游的紫蒙州,唐时饶乐都督府和松漠都督府。辽代创造了空前的辉煌,建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历时200多年。元时,归属辽阳行省和中书省。清代归属昭乌达、卓索图两盟,设乌兰哈达通判厅和通领衙门。

8000年前,古老的兴隆洼人在这里建起了规模宏大的古村落,被专家称为“华夏第一村”,播撒下了人类文明的第一颗火种; 5000年前,红山文化在这里发祥,主要标志物就是出土的大型玉龙,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1000年前,契丹族在这里创立了雄峙万里的大辽王朝,建起了“中国草原第一都”; 300年前,这里建起了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清代蒙古亲王府——喀喇沁亲王府。这里有中国体量最大的古塔——大明塔;有大兴安岭最高峰——黄岗峰;有距北京最近最美的草原——乌兰布统草原(420公里);有全国唯一的军马场——红山军马场;有世界上唯一的原始沙地云杉林——白音敖包沙地云杉林;有世界上最窄的河流——耗来河。草原、沙漠、冰臼、石林、温泉等自然资源和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等人文资源富集,发展旅游业条件得天独厚。赤峰地处东北与华北经济区的结合部,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位置独特,交通便利,很容易接受北京、天津、

3 沈阳、大连等几个中心城市的辐射。

2赤峰市旅游资源的结构与分布

赤峰市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种类齐全,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是举世闻名的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的发祥地。现有各类历史文化遗址68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

根据景区资源类型及主导产品性质,划分七种类型景区。 (1) 湖泊类景区:克旗达里诺尔湖、敖汉小河沿水乡风光旅游区、翁旗红山湖、阿旗巴彦花水库、松山二道河子水库、平地松林八百里

(2) 温泉类景区:克旗热水、宁城热水、敖汉林家地

(3) 历史文化类景区:赤峰红山文化遗址、左旗辽文化旅游区、宁城辽中京旅游区、喀旗喀喇沁王府、敖汉兴隆洼景区

(4) 宗教建筑类景区:喀旗龙泉寺、右旗荟福寺(东大庙)、翁旗梵宗寺(北大庙)

(5) 地质地貌类景区:克旗阿斯哈图石林、克旗青山冰臼公园、喀旗马鞍山国家森林公园、喀旗月牙山珍珠溶洞

(6) 森林生态类景区:克旗黄岗梁国家森林公园、喀旗旺业甸国家森林公园、宁城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敖汉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阿旗罕山森林公园、右旗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 综合性旅游景区:克旗乌兰布统草原旅游区、克旗贡格尔草原旅游区、右旗巴林草原民俗旅游区、翁旗沙湖旅游度假区

4 赤峰市将旅游资源整体规划,创建“一心、四区”内部旅游空间格局。“一心”指赤峰市域范围内的综合旅游服务中心区,包括红山区、松山区和元宝山区。 “四区”指西部草原生态奇观旅游区;北部契丹•辽文化旅游区;中部沙湖、湿地、古文化旅游区和南部综合旅游片区。

3赤峰市旅游业面对的主要问题

赤峰市旅游资源是内蒙古自治区旅游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资源类型与禀赋在全区占有极为突出的地位。从优良级资源数量分析,赤峰市及赤峰市各旗县优良级资源数量远高出全区其它盟市及旗县 对赤峰市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    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具有过渡性、典型性、丰富性,品位高。

历史文化遗迹数量多,旅游文化内涵丰富,但是空间离散度大,可视性差。 自然人文资源组合较好,蒙古族风情较为突出。 自然生态和文化特别是地质科考资源极具潜力。

3.1发展现状

3.1.1 旅游产业初具规模的表现

(1) 全市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截止2002年底,全市共接待旅游者2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17%,旅游收入4.42亿元,比上年增长57.8%。

(2) 初步形成以草原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地质奇观为主题的多样化旅游产品体系。截止到2002年,全市共开发旅游景区(点)40多处。

5 (3) 旅游交通及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赤峰-克旗的旅游快速通道已具雏形,河北坝上至乌兰布统、达里诺尔湖的黄金通道,赤峰至承德、赤峰至辽宁朝阳的干道正在建设、筹划之中。截止到2002年底,全市共有旅游企事业单位80多家,星级饭店16家,旅行社17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5000人以上,赤峰已具备一定规模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

(4) 旅游市场促销及相关服务工作已得到重视,旅游相关服务工作得到进一步落实。

3.1.2市域内旅游业发展不平衡

由于旅游资源赋存状况差异、旅游起步早晚等原因,区域内旅游业发展差异较大。目前西北部克旗和中部翁牛特旗旅游业发展相对超前,正在渡过起步阶段,左旗、右旗、喀旗、敖汉、宁城旅游处于第二梯队,其它旗县则处于起步阶段初期。

3.1.3旅游业发展仍处于起步的初级阶段

尽管赤峰旅游有了一定的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与周边地区特别是承德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在旅游人数上,不足承德市的1/3,旅游收入不足承德市的1/4。从内蒙古自治区全区来看,尽管赤峰市旅游资源评价综合指标处于第1位,但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却在第5或6位波动,旅游人均消费水平大致为全区的1/3强,赤峰市旅游发展处于起步的初级阶段。

3.2现状分析

明确赤峰市旅游发展自身发展所具备的优势、劣势以及规划期内面临的来自世界环境的机遇和威胁,是制定赤峰市旅游发展的基础。

对赤峰市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 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具有过渡性、典型性、丰富性,品位高。

 历史文化遗迹数量多,旅游文化内涵丰富,但是空间离散度大,可视性差。  自然人文资源组合较好,蒙古族风情较为突出。  自然生态和文化特别是地质科考资源极具潜力。

3.2.1优势

6 (1) 区位优势:过渡性的自然地理区位优势;结合部的经济地理区位优势;交通地理位置优势

(2) 资源优势: 自然景观的多样性;自然和人文资源组合好,具有典型性;独特性;原生性;丰富性 (3) 生态优势 (4) 市场优势 (5) 后发优势

3.2.2劣势

(1) 可进入性差:与我国大的交通通道的通达性差;赤峰市域内部交通的可达性较差 (2) 旅游的整体形象不鲜明,缺乏王牌产品 (3) 现有旅游产品结构单一 (4) 旅游接待设施发展滞后 (5) 旅游季节短 (6) 人力资本短缺

(7)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合度低 (8) 旅游业的价值链短

4赤峰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规划

4.1生态治理区划

4.1.1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区

该区位于赤峰市北部、浑善达克沙地的东缘,是京津地区沙尘暴频繁发生的主要沙源地。其生态环境建设主要以治理沙化、退化草场为重点。

4.1.2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区

该区包括阿旗、右旗南部、翁旗东部、敖汉旗北部,是赤峰市沙漠化最严重地区。

7 4.1.3北部低山丘陵水土保持区

该区为大兴安岭南段低山丘陵区,包括阿旗、右旗中部、左旗、林西县中南部、克旗东北部。其生态建设以水土保持、增加林草植被为重点。

4.1.4南部低山黄土丘陵水土保持区

该区处在赤峰市中南部,由努鲁儿虎山地及其以北的黄土丘陵组成。包括翁旗中部、松山区、喀喇沁旗、宁城县中南部、红山区、元宝山区全部。其生态建设以水土保持和退耕还林还草为重点。

4.1.5大兴安岭七老图山地水源涵养区

该区分南北两大部分,北部包括阿旗、左旗、右旗、林西县的北部和克旗中部、东部、北部山区;南部包括翁旗、松山区、喀喇沁旗、宁城县的西部山区,是赤峰市主要的林业生产基地和水源涵养区。其生态建设以增加和保护森林草原植被、提高水源涵养能力为重点。

4.1.6城镇环境保护区

该区包括中心城区和各旗县区所在地及较大的建制镇。是环境污染的重点防范区,其生态建设以大气、水源、废弃物防治为主。

4.2旅游可持续开发、景区环境保护及措施

4.2.1对旅游管理者提出的要求

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本着保护与开发协调发展的原则,对旅游管理者提出如下要求:

(1) 对保护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可采取的措施

 在景区开发过程中,尽可能保留树木、绿地和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等具有地方性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

 度假村的建筑风格具有独特性,并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  景区开发要充分考虑到景区旅游承载力,不能过度开发。 (2) 旅游规划在维护环境管理系统方面的要求

8  坚持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无规划时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科学合理的环境容量和旅游路线;

 各下级旅游规划要在上级旅游发展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所有旅游开发项目必须符合旅游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做到循序渐进,有序发展。同时,所有旅游开发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3) 旅游规划在减少能源消耗、废物、污染物、控制新建开发项目污染方面的要求。列举如下:

 在景区、饭店、浴场内安装供水及污水处理系统;  修建适当的排水系统,以防汛期造成水体污染;  修建适当的排水系统以防汛期造成水体污染;

 修建适当的交通网络以防止交通拥挤、充分考虑各种效能;

 采用固体废物处理技术,最大程度地回收废物;修建垃圾集中处置场;  为休闲人员提供一定的空旷地、公园或公共场所;  引进分流机制、避免在时间、空间上过度拥挤。

4.2.2对于相关环境规划行动的要求

(1) 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高标准、高起点”等原则,既要尊重经济规划,又要尊重自然规划。

(2) 对景区环保规划、景区设计、景观修复规划由有景区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和有景区规划从业资格的人员承担。景区(点)基础设施建设开发需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并通过有关部门审批;旅游建设项目建成后需经过环保部门验收,并坚持“服务在外、旅游在内”的指导方针。 (3) 制定排水、土壤、水资源保护管理规划

4.2.3对游客、旅游从业人员等进行环保意识教育的要求

(1) 规划实施单位或景区管理部门有义务向游客传达关于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的理念;

(2) 教育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和当地居民,使他们了解和掌握旅游可持续发展思想, 9 从而承担各自责任,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

4.2.4环境保护措施

(1) 定期监测景区的环境容量;

(2) 根据旅游者数量的季节变化制定旺季、平季、淡季的不同门票价格,有效控制旅游者数量;

(3) 完善景区垃圾回收系统及公共卫生系统;

(4) 向旅游者宣传文明旅游的观念;加强讲解、教育和信息说明工作,以改善旅游者对景区环境和文物保护的态度。

(5) 在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的旅游景区应加强森林防火、防虫工作,做好相应的森林防火标识牌建设,加强病虫害的监测。

(6) 对于市域范围内的古树名木、珍禽异兽严加保护,落实管护责任和必要的封禁保护,防止人为破坏。

参考文献:

[1]田里.旅游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

[2]赵广华.内蒙古精品旅游线路[M].内蒙古:远方出版社,2005年5月. [3]统计资料手册2004年.赤峰市统计局,2005年4月.[4]统计资料手册2005年.赤峰市统计局,2006年4月.[5] 赤峰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年10月

张家界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论文

旅游资源与开发

旅游资源与开发

旅游资源与开发

淮安市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研究

旅游资源与开发心得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

赤峰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
《赤峰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