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危害

发布时间:2020-03-02 03:52: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危害

摘要:在探讨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企业信息质量失真的原因主要包括企业产权关系模糊与企业市场法人主体资格的缺位,机制的缺陷与政府职能的局限性,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矛盾及素质和道德低下等,同时就这种现象的存在已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的危害日渐严峻作出阐明。

关键字:会计信息 现状 失真 原因危害性

会计信息是社会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而真实可靠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最基本要求。对于成长期的市场经济环境而言,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是灾难的,治理我国的会计信息刻不容缓。纵观我国会计改革以来的历史。无疑是希望和困难同在,挑战和机遇并存。

1 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现状

2008年初,财政部公布了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2007年对152户国有企业2002年度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检查的结果显示:152户企业中资产不实88.88亿元,所有者权益不实41138亿元,利润不实28.27亿元。其中:资产不实比例5%以上的企业23户,占被检查企业户数15.13%;利润不是比例10%以上的企业82户,占被检查企业户数的53.95%,利润严重不实,虚盈实亏1.5亿元;虚盈实亏的企业有6户,其报表反应亏损1.4亿元,实际盈利4亿元;有16户企业违规设置账外账。[ 1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一种难以治愈的顽症。近几年来,会计信息失真顽症一样流传甚广,不仅对投资人产生误导,侵害债券人利益,更重要的是给国家宏观调控造成负面影响,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必然。会计信息现象之所以出现,并在一定时期存在下去,一条最根本的原因是:虚假的会计信息就像假冒伪劣产品一样,能给企业或企业管理者带来利益,会计失真的原因如下: 2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2.1 企业管理者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起决定性作用

随着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渐分离,政府部门对企业行政干预消失,经营者也就是管理者被赋予很大的权利,而提倡所谓的厂长(经理)负责制,使这种权利到了一种无法监督的地步,包括党组织在内(很多企业的党政负责人由一人担任,更谈不上党组织监督)。企业的主管部门虽然不会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但为了对企业管理者进行考核,往往要给企业定利润目标或让企业签订利润目标责任书,以考察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绩。这时,企业的以主要会计信息反映的经营成果就显得十分重要,因为它可以作为管理者的绩效和是否升迁的标准。管理者就会使得这种会计信息尽量变得对自己有益,至于是否合理和合法则是次要的。

2.2 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矛盾

国有企业的产权包括个人‘政府和企业,它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不同的经济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发生各种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也就是说,各行为主体普遍具有利己动在信息不对称时就有可能行为化。于是,当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目标取向是最大限度增值资产’不断扩大在生产时,地方政府和企业就可能以其自身的集团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这种利益上的矛盾,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会造成代理人之间的“合谋造假”。

同时,经济体制改革在强化企业法人结构的同时,在客观上却忽视了给与会计人员应有的利益保障。财会人员作为企业一员,在利益上与企业经营者有着依附关系,在执行财会制度时,常常进退两难,若不按经营者意图办事,其应有的权益就很难得到保障,甚至有被调离或下岗的可能。从而《会计法》等有关法规并未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保护财会人员利益的措施,这样,会计人员为谋求生存和发展,只得依从企业领导的意愿,违心的编造虚假会计信息。[ 2 ]

2.3 企业治理结构创新阻力较大及监督弱化

当前我国企业无一例外地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在内部形成了六套组织机构(职工代表大会,党委会,工会老三会与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新三会),但是在运作中却存在不少问题,如:董事会凌驾于股东会之上,经理人是由上级政府直接任命的“官员企业家” 。新三会形同虚设,董事长或经理大权独揽,失去控制和制约,内部人员控制行为严重,出资者利益受损,等等。信息的需求决定信息的供给,当经理人发现来自投资者,债权人,职工等外部条件弱化时,就有可能利用职权谋取自己的私利,当企业会计行为的价值取向直接受制于经理人的利益偏好时,会计核算和监督不是以兼顾利益集团为核心,而是以经济人的利益为核心。

2.4 企业人员法制观念和淡薄业务素质较低

《会计法》和财政部颁布的一系列财务处理和会计核算办法,都是用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应该说,企业的会计工作式有法可依的,但由于受到企业利益驱使和长官意志的压力,社会人情关系的影响,各利益相关对象在缺乏有力监督的情况下,凭借自身掌握的权力,通过不正当手段掩盖真相,同时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十分严重。个别执法部门甚至与违法单位沆瀣一气,通同作弊,造成了虚假会计信息泛滥成灾的局面,出了问题总是一罚了之,这些以罚代法的做法如何能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呢?

目前,我国有者庞大的会计队伍,随着经济改革迅速发展,企业经营范围的不断扩大,对会计人员的管理,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没有及时跟上。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低下,致使许多违规违法违纪的行为得以存在,

有意无意造成了许多信息的失真;另外,有些领导在任用会计人员上,任人唯亲,任人为顺,安排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人把持会计机构,在处理会计业务时候,要么记成一笔糊涂账,自己违规违法了也不知道,要么唯命是从,以领导意愿办事。这样拼凑出来的会计资料,不可避免的歪曲事实,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2.5 为了取得银行信贷资金

市场经济下,银行等金融机构从自身防范风险的需要出发,不愿意将资金借给亏损企业和资信不好的企业,然而在我国企业普遍为了获得更好的信贷资金或供应商的商业信用,难免对其报表进行“包装”以达到目标。从上市公司看,为了发行股票而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为了逃避证监会的处罚而粉饰会计报表等,为了转移利润,通过关联方将利润转移到国外等等。[ 3 ]

2.6外部监管制度的缺位与资源模式的缺损

既然制度性因素决定了我国各类企业内部度存在着披露不实会计信息的动机。那么外部监督并处罚应该是保证信息质量的另一条路径选择。可是从实际运行过程来看,其效果也十分有限。从监督有效性来看,由于我国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大多是通过会计师事务所来进行的,而这种监督权的授予却又掌握在作为被监督者的经理人手中,权利安排错位的结果必然是监督不力。和《财政部会计信息抽查报告》所揭示的高达80%以上的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相比,注册会计师历年来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比率却都低于20%,监督有效性可见一斑。从处罚有效性来看,我国监管部门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处罚目前采取的是行政手段,民事手段和刑事手段的运用则少之又少,基本上不能构成对造假者的威慑作用。

经理人市场的缺乏是的声誉机制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过去10年中,我国国有企业对外披露的各类财务报告总数超过10000份,而被证监会发现的却不足100起,如此低的处罚比例必然使得会计信息披露者的机会主义倾向大量带入其行为模式。[ 4 ]

3 会计信息失真主要危害

3.1 动摇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

会计信息是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依据。现有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凭此作出决策,是否买进是否卖出或保留企业股份,如果这些决策都是以虚假的会计信息为基础的,必然导致决策失误,危害广大投资人和债权人,使社会对公众诚信基础产生怀疑,也会从根本上动摇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继而影响正常的经济秩序[5]“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前提。”也就是说,只有对真实会计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才有正确的决策;虚假会计信息只会把企业引向歧途。

3.2 削弱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离不开经济信息,这些信息大部分都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会计信息必然影响关于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统计资料,使凭以制定的国家长短期计划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宏观调控措施起误导作用。

3.3 企业有关会计核算资料发生扭曲

核算资料的失真掩盖了企业生产中的一些矛盾,导致利润虚增,造成国民收入超量分配,消费基金过于膨胀,给国家经济建设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3.4 影响资金正常合理流动及削弱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

对资本市场而言,会计信息是债权债务,投资被投资等关系的交点。没有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就没有合理的资金流向,就没有正常的经济秩序。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尚处幼年,想要它健康成长起来,必须从现在开始,抓好会计信息真实性工作。同时,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是以真实与公认的信息为前提的,证券市场有其是股票市场,对于调节资金的流向,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失真的会计信息会严重误导证券投资者行为,破坏市场游戏规则,加剧市场投机和市场波动,导致证券市场严重的逆向选择,削弱和扭曲证券市场的资金筹集和资源调配功能,甚至造成整个证券市场土崩瓦解。

3.5 助长腐败不良风气

在政治和社会方面带来一些不良影响,为一些作风不正而又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者凭借长官意志化大公为小公,化公为私,为贪污腐败大开了方便之门,使一些不合理的及不合法的开支得以蒙混过关,毒害了经济肌体,动摇了企业的发展和生存之本,污染了社会风气。

总结:本文研究结果说明了:会计信息是重要的社会资源,是进行宏观经济决策和企业微观决策的基础,是评价管理水平和经营情况。会计信息也是确定经济关系和经济利益归属的关键。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正确可靠的惠及信息能给企业和单位的领导决策起到参谋作用,是国家财政税务管理资金,征集收入的重要依据,也是投资者了解企业和单位财务活动状况的窗口。对于企业信息失真的原因和危害,我们可以完善企业会计内部管理结构,健全企业领导人的监督,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加强法制建设,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愈演愈。

【参考文献】

[1]高志蕊.我国国企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现代商业,2005(2).

[2]李晓秋.浅谈会计信息失真危害成因及对策[J].财务与会计,2003(2).

[3]辛原辉.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及处理[J].企业经营管理,2003(4).

[4]吴丹.增值税转型期企业应注意的问题[J].财会研究,2009(5).

[5]郭继秋.会计信息失真危害及治理对策[J].现代情报,2007(1).

会计信息失真及危害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建议论文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防范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

会计信息失真

浅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和对策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其对策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

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危害
《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危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