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编者按

发布时间:2020-03-03 08:31: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编者按:这几篇短文是我从人民网上下载的,送给各位领导,供大家参阅。文章均不长,但都切中时弊,说理透切、清晰,读起来很有味道,很有教育意义。不但对干部(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在思想修养方面有教育意义,在工作上也有指导作用,很值得一读。

“人民论坛”专栏我几乎每篇都看,颇受启发。我们很多干部工作都很忙,但无论如何不能忽视学习,不能忽视思想修养。我认为要成为一个好领导,首先要先做好人,要有好的思想修养,好的人品,好的工作思路和好的工作方法。

希望这些短文对我们有所裨益。

卫留成

二〇〇七年八月二十八日 1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说境界

林治波

影片《公仆》,真实地反映了县委书记谷文昌“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的感人事迹,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境界。

境界,是一个人在精神方面的高度,反映着一个人生命的品质和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境界,或高或低,因人而异。

对共产党人来说衡量境界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利他性,是为公众着想之心。公心是境界的支柱,公心多少决定境界高低。私心太重必然心胸狭窄、锱铢必较;即便地位很高,而境界很低;虽然权力很大,但胸怀很小。对他人的成功,眼红心妒;对自己的挫折,怨天尤人。在利益面前,手伸得像讨饭棍;在荣誉面前,眼瞪得像鼓环。像谷文昌那样的党员,心中装着一个“公”字,襟怀坦荡、光明磊落,甘当公仆、任劳任怨,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他们在不断提升精神境界中,领略着人生的风光。

境界决定着人的观念和作为:在有的人看来,官职的魅力在于权势的风光、地位的显赫和借以谋私的便利;而在谷文昌这样的人民公仆看来,官职的意义在于有了一个报效祖国、奉献人民、服务社会的更大平台。有的人为上升而工作;有的人为工作而上升。前者想着做大官后者追求干大事。

人处在各种社会关系当中,离不开别人的帮助,不能只为自己不顾他人。其实,那些推崇极端个人主义的人,每一次自私的举动,都意味着小利好、大利空,表面上利好、实质上利空。他们会因其私心过重而疏离种种社会关系,使自己的人生道路越走越窄。放不开心胸而堕入迷雾中,会错失本应属于自己的精彩,最终沦于狭隘和平庸,这是最不明智的。

谷文昌执政为民、造福一方,干出一番利国利民的事业,不但是对祖国和人民的贡献,同时也会因部属的拥戴、人民的赞颂而在更高的意义上、更广的范围里实现自我价值。利他者利己,助人者自助,为社会奉献不但是公众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也是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高尚的精神境界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是在实践锤炼过程中养成的。一个人追求真理、向往进步,并把这种追求和向往化为行动,精神境界就能够不断得到提升。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具有至高的境界,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总会使自己的境界不断得到提升。有意义的人生,就是不断追求高境界的人生。

公心如海,博爱无垠。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夙兴夜寐、殚精竭虑地干出一番为民族谋尊严、为祖国谋发展、为人民谋利益、为社会谋正义的事业。这是当代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境界,也是共产党人的追求。

2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说共事

宋长瑞

一个领导班子干得好与不好,和能否团结共事大有关系。有的班子,和谐融洽,蓬勃向上,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而有的班子,“各吹各的号,各弹各的调”,互不信任,关系紧张,很难干成什么事。

班子能否团结共事,关键在一把手。一把手是班子的“主心骨”,居于主导地位。班子成员,知识结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生活经历各不相同,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也存在差异。把大家团结起来,同心同德,这是对一把手领导能力和人格魅力的考验。作为“一班之长”,只有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用真诚聚人,用品行服人,用作风带人,才能成为团结共事的“磁铁”;只有发扬民主聚合力,践行民主作表率,总揽不包揽,放手不甩手,信任不放任,才会成为团结共事的“助推器”;只有虚怀若谷开言路,宽以待人求和谐,听得进话,容得下事,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才会成为团结共事的“调频器”。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团结共事决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刻意掩盖矛盾,回避问题,有错不说,不是真正的团结,而是一种庸俗的关系论,有悖于团结的真谛。这样的班子,表面上一团和气,实际上摩擦不断。班子成员应以诚相待,在相互沟通中化解分歧,在坦诚交流中凝聚共识,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气氛中取长补短。

相互包容是团结共事的起码条件。班子成员各有长短,关键是容人之短、容人之异、容人之才。对待差异,要用胸怀来包容;对待责任,要自觉主动担当,在相互包容中求同存异才能变“和而不同”为“效能共振”。

相互尊重尤为重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创造,尊重不同的意见,互相支持不争权,互相信任不猜疑,互相配合不推诿,才会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九牛爬坡”的强劲合力。

相互欣赏是一种情操和气度,是消弭分歧、破冰解难的融化剂,是开启团结之门的金钥匙。《秦誓》曰:“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领导干部要学会欣赏别人和让别人欣赏,在相互欣赏中相互学习、相互支持,进而同心同德、和衷共济,升华团结共事的境界。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能否团结共事,既是衡量领导干部政治觉悟、党性观念和领导素质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其精神境界和作风状态的重要指标。我们党是一个庞大的队伍,党员领导干部都应把团结共事作为政治觉悟来提高,作为执政能力来锻炼,在加强沟通中增进理解,在协调配合中加深信任,在相互支持中形成合力。这样,党和人民的事业才会朝气蓬勃、兴旺发达。

3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下苦功

王晓河

前不久,海南省委领导同志在一次大会上说:“重塑特区意识,重振特区精神,就是要在艰苦创业上有新的作为。特区的发展,不能指望天上掉„馅饼‟,不能指望„一夜暴富‟。”语虽朴素平实,却道出了干成事、创大业的深刻道理。

“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几十年过去了,这个“下苦功”,仍令人难以忘怀。毛泽东同志说过:“下苦功,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一字一顿,语气之重,足以使人振奋。有一副对联说得好:“吃苦是良图,作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做闲事,闲人就是废人。”不论社会如何进步,科技如何发展,观念如何更新,下苦功是任何时候都离不开的。

下苦功,要紧处在于思与行同步。“慎而思之,勤而行之。”思想上刻苦,即需深入、系统、勤奋地学习,保持敏锐,保持锋利,保持下苦功的底气、精神和境界。工作上刻苦,需做事有决心,有追求,坐得住,沉得下,不虚不假,往深里做,往实里做。思与行相伴,思深思透,行如行云流水;行端步实,思想之树常青。一些人思而不行、行而不思或乱思乱行,根子在于不刻苦、不下苦功。

下苦功不是一句口号,是做人做事的一种积极进取;不是涉难历险的权宜之计,而是奋发有为的一贯精神。它具有恒久性,什么时候舍弃了它,什么时候就舍弃了成功。它具有普遍性,人们从事的活动缺失了它,就缺失了收获。攻坚阶段、关键时期下苦功,要敢钻“矛盾窝”,攻克难关,锤炼意志和才干。平和时期、顺风顺水下苦功,要虚心静气,神不外驰,更上层楼,保持一贯的态度和风范。“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逆境中可能蕴藏着机遇和挑战,“平流”中可能潜伏着险礁和危机。一些人成名于穷苦,败事于得意,就是时冷时热,缺乏始终如一的意志。

人生在世,只要做事,就会有成功与失败。成功固然好,失败也并非全然是坏事。“失败是到达较佳境地的第一步”,继续下苦功,就可能转败为胜。关键在保持下苦功的那么一股劲。比尔•盖茨说:“一次次的失败并不能把我打退,失败给了我力量。”在失败中奋起,他获得了巨大成功。成功与失败接壤,失败与成功相邻,成有成的苦恼,败有败的成因,只有一如既往地下苦功,胜不骄败不馁,才会真正有作为。

清代陆世仪在《思辩录辑要•诚正类》里说:“欲求真受用,须下死功夫。”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当带头下苦功。下苦功抓大事,下苦功做细活;不仅是出满勤、干满点,而且要高效益、新突破;不是要过得去,而是要过得硬;不是要个人表面风光,而是要群众内里实惠。如此下苦功,以苦明志,以苦生威,以苦励德,就有硬邦邦的政绩,就会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4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说“胆”论“识” 林 葆

纵观改革开放近30年的历史,横看不同地方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同质量、不同速度,人们不难得出一个共识: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发展质量如何、速度如何,往往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胆识紧密相关。

“胆识”就是胆量和见识。“识”是“胆”的基础,没有“识”就不可能有胆量和勇气。“胆”是“识”的核心,没有胆量纵有再多的“识”也难以成就事业。“胆”与“识”互为因果。“识”得精透,胆量才会增大,“艺高人胆大”。同样,有了“胆”的支撑,人们才可能以更大的勇气去探索许许多多的未知领域,促进“识”的扩展和深化。靠“识”壮“胆”,靠“胆”增“识”。

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胆”体现为决策与干事的勇气和决心,“识”体现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判断和决策的能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常常面对机遇的易逝,挑战的严峻,问题的复杂,矛盾的重重。胆量不够,勇气不足,必缩手缩脚,畏首畏尾,瞻前顾后。见识不深,思考不透,必生犹豫,拿捏不准。其结果是坐失良机。

胆识是检验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决策水平的重要标尺。有“胆”而无“识”,则胆虽大,却易妄为、乱为。工作中常常会少分析,乏思考,乱拍板,不顾实际蛮干一气。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干部,就是有胆没识的写照。有“识”而没“胆”,则识虽高,却难成事、易误事。虽然分析准确,思考周全,考虑极细,但常常是“等等看,跟着别人干”,面对发展机遇犹豫不决,裹足不前。这样的干部,空有一番学识,干不得大事,终而成为庸官、太平官。一个地方、一个单位,让这样的干部领导几年,往往变得一潭死水、了无生气,表面上平平安安,实际上人心离散,发展的机遇错失了,员工的士气丧失了,留下一个涣散怠惰、矛盾丛生的烂摊子。

有胆有识才有为。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时,举轻若重,准备得充分,思考得周全,抓住要害,分清主次;应对突发事件,破解工作难题,举重若轻,从容镇定,有章有法,张弛有度,有大将之风,有沉着稳定之静气。这样的干部多能举大策,干成事,有作为。把这样的干部充任到相应的岗位上,必如布局落子,一招走对,全盘皆活。

增加领导干部的胆识,最重要的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当代中国,唯有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实践,才能顺应民心,取得实效,才能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胆”与“识”。

决定领导干部胆识的,是领导干部的精神境界。无私无畏,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一个地方的科学发展放在第一位,这样的干部才有创新的胆识,开拓的胆识。将个人荣辱升迁放在第一位,树叶下来怕碰破头,这样的干部在我们今天的时代除了误事,不会有什么作为。这里,胆识不仅表现为一种能力,一种素质,更重要的是表现为一种品格,一种精神,一种对事业的追求,一种对人民的情怀。

编者按:

编者按

编者按

编者按

编者按

编者按斗转星移

制度“编者按”

十五、编者按

简单的编者按

新年寄语编者按

编者按
《编者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