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毛遂自荐》有感

发布时间:2020-03-03 22:33: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读《毛遂自荐》有感

《资治通鉴》载,周赧(nan,因惭愧而脸红)王五十七年(公元前258年),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毛遂自荐于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与楚王,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毛遂按剑历阶而上,\"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悬于遂手。……\"

[读史随笔]

在那个时代,人才的分类可能比较简单,没有今天区分的这么细致,它以立德立功立言目标,以正统思想为标准,人的成名靠的是你在文人知识分子圈子内的影响程度。人们特别在意官职地位,如立德立功立言成功的第一圣人王阳明;看重名师高徒,如师从鬼谷子的庞涓、孙膑等战国纵横家们;通过别人的推荐和吹捧,如《三国演义》里徐庶走马举荐诸葛,楚汉争霸中的萧何月下追的韩信;实在没有人推荐时,要么像姜太公那样直钩钓龙种般的自己炒作自己,要么像苏秦张仪李斯等,只能靠自己去游说君王!

天下治则清规戒律一大堆,天下乱则不拘一格降人才。

影响历史进程人物的出现,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相关,乱世给了英雄登台表演的机会,给了他们成就威名的机遇!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的出现,除改朝换代的帝王雄主外,其他名臣宿将,虽各有不同,但总不外乎要找到一种媒介,找到一个阶梯,找到一种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宣扬方法。历史条件的使然,也只能是那种口口相传成为发现人才的重要途径,让人为的主观因素走上了主导地位。如让人\"一朝成名天下知\"的科举,\"老子英雄儿好汉\"的世袭,\"乡绅权贵世家大户\"的举荐,\"亲朋故旧故吏\"的引荐,\"商鞅毛遂类才俊\"的自荐,\"地域圈子内\"的相互扶持,从降臣叛将中折节再用,\"敢叫旧朝换新颜类英雄\"的自我表现。

历史的记载中之所以给了毛遂这样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更多的是为了江山的稳固,想给后世的英雄才俊,特别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精英们一种希望,给一种心理上的安慰,让他们能够耐心的等待明主的出现,能够以合适的方式生存于社会,否则可能会令天下混乱。秀杰散于田亩,必有揭竿而起的社会危机。没有安抚好的落第文人,如宣扬太平道的张角、我花开来百花煞的黄巢、均平富的洪秀全等,不就是最好的例证吗!圣君名臣,伯牙子期,可遇不可求!真正能像太公、卧龙那样让贤主们主动上门折节而请的,翻尽史书,也就那么几位,且多出现在乱世,多出现在贤主们求贤若渴、焦头烂额之际,这样的机遇,且能够被遇上又能被宠幸的人,恐怕是少之又少吧!

当然了,敢于在外交场合这么说话和干一些狠事的人,除了毛遂外,战国时期还有好几位,我简单的拢一下,一个是兼有刺客身份的曹沫,外交场合劫持威胁齐桓公,还跟没事人一样;一个是渑池之会上的蔺相如,对秦昭襄王用性命威胁;一个是孟尝君的门客,到秦国探虚实,也曾对秦昭襄王有过伏尸二人类的威胁。讲的这些,都是个题外闲话。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自:木林随笔)

毛遂自荐

《毛遂自荐》教案

毛遂自荐教案

大话《毛遂自荐》

毛遂自荐习题

毛遂自荐习题

《毛遂自荐》说课稿

毛遂自荐日记

毛遂自荐教案

青少年一定要读的成语故事_毛遂自荐

读《毛遂自荐》有感
《读《毛遂自荐》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