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话题作文:热心与冷漠

发布时间:2020-03-02 20:14: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冷漠与热情

冷漠是掩藏内心深处的腐朽,它悄无声息的吞噬着心,吞噬着人的灵魂。冷漠比死亡更可怕,死亡仅仅只拿走了人的生命,而冷漠却吞掉了人的思想与灵魂。

冷漠将世界变成昏暗,而热情就像是黑夜里的一道闪电,劈开了天地,孕育出生命。热情像一阵轻柔而温暖的风,携带着灵魂的种子,将其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

冷漠是魔鬼,而热情则是天使。魔鬼总是千方百计引诱你落入迷惘,天使却始终挥舞着神杖,死神则是战争的渔利者,一旦你倾向冷漠就会被抓入魔爪。

在钢筋铁骨、喧嚣浮躁的都市里,人变得自私而冷漠,人与人之间多了隔阂,少了真诚,甚至冷漠到对生命的漠然与漠视,那就成为了人类的一个悲剧。用爱烘烤人们冷漠的心,爱是人间的春风和生命的源泉,在充满爱心的沙漠和荒原里,死神也望而却步,只有懂得去关爱,才能得到他人的关爱。用爱烘烤人们冷漠的心,只要人人都充满爱心,这个世界就会永远绽开着美丽的鲜花,我们的生活就会美满而幸福。

无意间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视频:广东佛山一个只有两岁的小女孩被面包车撞到后,车主不仅没有停车营救,而是开车碾过了孩子瘦弱的身体。让人更可气的是,18个行人熟视无睹地从奄奄一息的孩子身边走过,其中还有一辆面包车再次轧到孩子后绝尘而去,行人冷漠的表情让人无比痛心,他们怎能忍心看着天真可爱的孩子忍受如此剧痛?他们又怎能忍心看着这样一个脆弱的生命一点点地向死神靠近?最后一个拾荒老人来到孩子身边,抱起孩子的瞬间,孩子瘫软的身体像一只折断了翅膀的鸟儿,那样悲凉而无助,看得我的心几乎都碎了…… 孩子被送到医院抢救,一直在与死神抗争,女孩父母的脸上挂满了焦急与痛苦,同时还有一丝茫然。如果当他们看到了那段监控录像后,看到那18个冷血面孔,会是怎样的肝肠寸断?

这些行人当中,有的连看都没看孩子一眼,有的看到了却事不关己、扭头离去,表情冷漠得让人寒心。由此我突然想到了《动物世界》里关于野牛迁徙的一幕,成千上万的野牛跋山涉水赶往栖息地,在途中如果受伤了,或者受到狮子的攻击,身边的同伴都会舍身帮忙,连动物都懂得在困难之时伸出援手,真不知道我们这些自认为是世界上最富有智慧的人类为何如此狠心?如果那个车主停下车来,孩子的伤并不会那么重,如果路人及时把孩子送到医院,女孩也不会被撞第二次,哪怕行人掏出手机打个电话,孩子也不会孤独痛苦地在冰冷的路上耽搁那么久。

人是自私的没有错,但是这个社会就是这样,你很大方,很热心,关键有人会放在心上吗?会珍惜你吗?不会的,所以对自己好点是不错的,不需要你博爱,只要真心去帮助真需要帮助的人,或者值得你去帮的人就可以了。(结尾表意不明,观点略偏激)

照亮冷漠世态的一段良心路程

本报记者 付雁南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1月30日 01 版)

34岁的上海男人潘跃昀在开车赴朋友婚宴的路上,碰到遭土方车碾轧的一个4岁小女孩。她父亲在这场车祸中丧生,小女孩的右脚血肉模糊。潘跃昀毫不犹豫地带上小女孩,奔波近20公里,耗费4个小时,辗转两个医院,还垫付了数千元医药费。有人问他怕不怕被赖上,他说,你没有办法判断别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但你自己可以做一个好人。

如今,距车祸发生已经过去了一个星期,可这个故事仍在媒体上不断传播,有人评论说,在那么多冷漠的故事发生后,我们太需要这样一个故事,来温暖冰冷的人心。

如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11月20日下午,上海男人潘跃昀应该轻松地开着自己的黑色“凯美瑞”轿车,回到家里,换上一身笔挺的西服,然后去参加朋友的婚宴。

但一个四岁的小女孩改变了他的行程。

在一个车来车往的路口,他看到了那个孩子:小女孩的左脚穿着粉红色的旅游鞋,右脚血肉模糊,不断往外淌着血;她整个人看起来迷迷糊糊的,还时不时地抽搐一下。

那是个繁忙的交通枢纽,两座高架桥交错立在马路上方。二三十个人围着一辆巨大的土方车,旁边是一辆被撞得扭曲的助力车,以及一滩血迹。

这个两年前刚刚当上父亲的男人觉得自己的心被狠狠抽了一下。“很心痛的感觉。”他事后说。

一位在现场的市民回忆,肇事的土方车司机已经吓得“没了方向”,他把小女孩从车底抱出来,站在路边拨打110和120,后来觉得等不及了,又跑到路中间,伸出沾着血的手,想拦下一辆过往的车辆。

路过的潘跃昀并不知道这些。他只看到这个“看起来挺老实”的年轻人抱着小女孩站在路上,过往的几辆车却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赶快上我的车!”潘跃昀说。他扭身打开车门,让司机抱着还在不断淌血的小女孩,坐进了自己车的后座,然后朝最近的医院开去。

这位35岁的男人并不知道,这段救人的路程会让自己奔波近20公里,耗费4个小时。他只是踩下油门,尽量让车跑得快一点。路途中,这位父亲时不时觉得,后座上那个喃喃喊痛的小女孩,“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

如果见死不救,我以后要怎么教育孩子,让他做一个好人?

最开始,潘跃昀的目的地是印象中距离最近的上海第十人民医院。

当时是下午三点,路上没有堵车,潘跃昀开着双闪灯,把车速尽量提到最高,甚至有两个路口,他看到黄灯也直接冲了过去。

在他的身后,小女孩躺在土方车司机的怀里,拖着已经分辨不出来的右腿,不断喃喃自语。

“爸爸,我要找爸爸„„”这是小女孩重复最多的句子。

而每一次,潘跃昀和土方车司机都会耐心地回答她:“爸爸马上就回来了。”

事实上,那个时候,小女孩的爸爸还躺在土方车的车轮下面。在他们离开五分钟后,120急救车赶到了现场。可当这位重伤的父亲被送到医院时,已经无法救治了。

路途中的小女孩无法体会到这样的悲伤,她只是不断地嘟囔,有时说“疼”,有时又想要“玩具”。

“想要玩具吗?到时候叔叔给你买。”潘跃昀对小女孩说。

“不要,我要自己的玩具。”小女孩回答。

“好好好,到时候叔叔去家里帮你拿。”潘跃昀一边好脾气地哄着孩子,一边加快了车速。

随着晚高峰临近,最后的一小段路,周围的车变多了,潘跃昀的速度也只能慢了下来。他转过头,看到小女孩的伤口还在滴滴答答地流血。暗红色的血液沿着后座淌下,也把脚下的地垫染红了。

“这么小的身体,出这么多血,还得了啊?”潘跃昀急了。他把车拐上路旁的非机动车道,摇下了驾驶室的窗户,一边拍着车门,一边对着旁边骑自行车的人们大喊:“帮忙让一下,车上有人要送医院!”

令他感动的是,路上的人们都带着理解的表情,给自己让了路。从车祸现场到医院的五公里路程,他只用了十分钟。

到了医院,潘跃昀和土方车司机直接抱着小女孩冲进抢救室。可是,在对伤口进行简单处理后,医生却告诉他们,孩子的伤势医院“处理不了”,建议转院到设有小儿骨科的新华医院。潘跃昀也是在这个时候才发现,孩子的右脚被几吨重的土方车直接碾过,只剩下了一些血肉模糊的骨头碴子。

“在那种情境里真的受不了,很崩溃。”这位中年男人说,当时忍不住“掉了好几次眼泪”。

因为时间短,在这里,并没有医生询问他的身份。潘跃昀猜测,“可能他们觉得我是小女孩的亲属吧”。不过,当他们把小女孩抬上医院门口的救护车时,一个围观的路人忍不住问潘跃昀:“这是你们家小孩吗?”

“不是,”潘跃昀说,“就是路过看到车祸,就把她送过来了。”

他总觉得,当时自己的车已经停在了小女孩旁边,如果装作没看见,再把车开走,“良心上过不去”,甚至回家都“没办法面对自己的孩子”。

“我以后要怎么教育他,让他做一个好人呢?”他说。

人做什么是由道德观,而不是由经济地位决定的

尽管第十人民医院的医生承诺用救护车送小女孩转院,可潘跃昀觉得,自己还是不能离开。

“小孩没有亲属,总要有个大人在吧。”他说。那个时候,土方车司机已经吓得“腿都软了”,所有证件和钱包都落在了车上,潘跃昀觉得,只有自己跟着,才能帮小女孩“解决些问题”。

一开始,他打算开车跟在救护车后面,不过又担心自己“跟丢了”,最后,他索性把车停在第十人民医院,爬上救护车,坐到了后舱里的长凳上。

也许是因为救护车顶上蓝色的警报,这段12公里的路程只用了20分钟。在新华医院门口,潘跃昀爽快地付了90元的救护车车费,然后和土方车司机一起把小女孩抬了进去。

“我有能力那就付了呗,”他说,“跟一个人的生命比起来,这些根本不算什么事情。”

在新华医院,潘跃昀又一次被当做了小女孩的亲属,他急忙否认,又把前面发生的事情大概讲了一遍。

可能是感动于他的故事,医院小儿骨科的值班医生没有像对待普通病人那样直接开出各种检查单,而是领着他们跑完了整个手续流程。这名医生还向办公室门口排队就医的病人们解释了情况,请大家稍微等一等。

“我真的很谢谢他的帮助。”潘跃昀说,“还有那些在门口等着的病人,我也挺感激他们的。”

于是,在这座现代化的医院大楼里,就出现了这样的画面:一位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在前面带路,两个男人在后面推着担架车,在大楼里不同的科室间来回奔跑。三楼的小儿骨科急诊处、一楼的挂号、二楼的抽血化验、一楼的破伤风针注射、二楼的CT和X光检查,反正上下来回,“不知道跑了多远”。

在这些过程中,金钱的支出是免不了的。零零碎碎一千多元的检查费用,潘跃昀毫不犹豫地付了,等到办住院手续需要6000元押金的时候,因为身上没那么多现金,他又拿出了自己的银行卡。

“你不担心到了最后,这些钱没有人补给你吗?”在事情结束后,有人问他。

“没人补就没人补吧,我已经参与了,不可能因为吝啬这点钱让她得不到治疗。”他说,“当然,这些钱也在我的承受范围内。”

在平常的生活里,潘跃昀是上海一家广告印刷公司的合伙人。不过,他强调自己“不是富一代也不是富二代”。“人做什么是由道德观,而不是由经济地位决定的。”他说。

事实上,事情的后续发展也没有出现旁人担心的纠纷。当天晚上,土方车司机所在的运输公司赶来医院,并且在第一时间结清了潘跃昀垫付的全部款项。

你没有办法判断别人是好人坏人,但你自己可以做一个好人

直到当天晚上回到家,潘跃昀才突然想起他这趟行程的最初目的——参加朋友的婚礼。而在救助小女孩的一整段路途中,他已经把这件事完全忘了。

在土方车公司到来之前,他一直待在医院里。先前的检查结束后,他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医生告诉他,小女孩必须尽快做截肢手术,需要直系亲属签字。

潘跃昀试着问了问小女孩,可孩子说不出自己的名字,也不知道家里的电话。除了唯一的一句“妈妈在上班”,她大多数时间都在喃喃地喊“疼”。

潘跃昀只好打了110,请民警帮忙寻找家人。

晚上七点,这个偶然路过车祸现场的普通市民终于跑完了全部的住院手续。肇事司机已经被警方带回去做笔录,土方车公司的负责人也赶到了医院。看到小女孩的家人没有找到,公司还专门派了两个人来医院守夜。

“不管后面事故责任怎么处理,你们一定不能让小女孩因为钱的问题得不到治疗。”潘跃昀对公司的负责人说。

“你放心,肯定该用什么钱用什么钱。”对方回答。

潘跃昀这才满意地离开了。他觉得,按照自己的观察,司机和这位公司的负责人“挺老实的”,自己这样才能走得放心。

晚上回到家,他才把下午的经历讲给父母和妻子。和他预想的一样,家人没有责备他“多管闲事”,也没有“被人讹上”的后怕。

“我太太应该挺为我骄傲的吧。”他笑着说。

在他看来,整件事应当连同这段救人的路途一样,到此结束了。令他没想到的是,一名护士拨打了当地媒体的热线电话,把他的故事告诉了记者。随后,潘跃昀接受了上海一家报纸的电话采访,后来还上了电视。

这让他感到“特别意外”。“我只是做了一件特别普通的事情。”他说,“我碰巧出现在那个地方,然后给小女孩搭了个便车。”

11月21日下午,潘跃昀再一次赶到了新华医院。当天凌晨,由院长直接代替亲属签字,小女孩的手术已经顺利做完。再晚些时候,小女孩的家人找到了这里,人们才终于知道了孩子的名字:“苗苗”。

对于这个四岁的女孩而言,前一天的经历就像一场无法摆脱的噩梦。她的左手、左腿骨折,右脚被截肢,脸上也留下了明显的擦伤痕迹。在车祸过去一个星期之后,她仍然会时不时地从睡梦中惊醒;而长辈们更加担心,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这个早早失去右脚的孩子该如何走下去。

不过,在谈及那位素不相识的“潘先生”时,苗苗的家人仍然会不住地感谢:“他真的是一个好人。”事实上,在第二天的探望中,潘跃昀给苗苗带来了一束鲜花,临走又留下了三千元钱。

如今,距离车祸发生已经过去了一个星期,可关于潘跃昀的故事仍然在媒体上不断传播,有人评论说,在那么多冷漠的故事发生后,我们太需要这样一个故事,来温暖冰冷的人心。

潘跃昀也曾读到过那些“冷漠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搀扶别人反被污蔑为肇事者的“彭宇案”。他曾经设想,如果同样的情形发生在自己身上会怎么做,而现在,他自豪地说:“我做的和我想的一样。”

“你没有办法判断别人是好人坏人,但你自己可以做一个好人。”他说,“退一步说,也许你会被赖上,但也许你还会有别的收获呢。”

这些“收获”,不仅仅是被媒体采访、成为“网络红人”,而更多是一种“强大的、安宁平和的感觉”。“我自己认可自己,我不是个口头革命派,我周围的亲戚朋友都说,‘小潘你这个人不错’。”他笑眯眯地说,“我觉得,这就是我做好事的‘好报’。”

更大的‘好报’来自于他最看重的儿子。11月22日晚上,这个从没接触过媒体的男人第一次参加了一个现场直播的访谈,而他的妻子则坐在家里,抱着儿子在电视机前从头看到尾。

尽管两岁的儿子“应该没看懂”,但潘跃昀还是觉得,自己的行为就是一种最好的教育。

这段救人的路途当然也带来了一些麻烦。车祸第二天一早,他急忙打电话给前一天结婚的朋友,为自己没能参加婚礼表示抱歉;随后他又把车开走,给沾满血渍的后座和地垫做了一个大清洗,防止父母和妻子“看了害怕”。

不过,这个年轻的老板还是有自己的衡量标准:“仔细想想,用四个小时的时间,加上一块坐垫,换来全部的这些‘好报’,真是挺合算的。”

中国的良心成本,冷漠心态的形成剖析(批判中分析问题症结)

1.机动车压死一人赔付有定数,压伤一人赔付不知道多少,没有上限。

2.搀扶老人如果老人有伤,有被讹诈的危险。

3.路边有没人管的婴儿,怎么办,送到哪,没人接受咋办,自己又不能二次丢弃。 4.把一个伤

员送到医院医疗费咋办?医院可是没押金不救人的。

5.做一件好事的成本有多高,个人能承受得起吗?良心承受得起吗?社会有没有建立起这种救助机制?

6.我们能做什么:路边要饭的能接济多少钱?路边的弃婴敢抱起吗?老人晕倒在地会去管吗,有能力管吗?

......社会要建立一个机制,让互相救助的良心成本不要高的一个个体无法承受。让我们的良心安宁。

我们向来如此吗?鲁迅的眼中的中国人就是这样了,现在还是这样。古代老是宣扬孝道,是不是那时的人都不孝顺,后来宣传的雷锋,是不是雷锋样的人很少,宣扬和谐的重要性,是不是内部已经有不和谐的因素?

有生以来我所面对的规则都给我一个感觉,不排挤掉他人自己就没有希望,不撒谎就得不到自己本应该享有的权利。各种运动中的坏分子的指标是下到每个小集体的,不对别人落井下石就会轮到自己;上山下乡的指标派到每一家,这是父母最难选择的决定;任何分配都有指标,别人得了你就得不到,招工有指标,晋升有指标,职称有指标,分房子有指标,生小孩有指标,结婚有指标......人多物少,竞争是必要的,但是要公平竞争,可是那些规则条件叫人哭笑不得,总是强硬地排挤掉大部分人的权利让小部分人获利,而且还没有任何努力地办法。分房为例:不结婚没权利分房,就是说不结婚就没有居住的权利,一辈子不结婚就一辈子分不到住房;现在的选学校要户口,教育资源向有权有势有钱的人倾斜;户籍制度人为地让城市的人剥削农民的利益;太多了,在这一系列排挤性制度的影响和教育下,冷漠应该是必然的,这也许就是中国人的冷漠的根基。

跨过摔倒老人的是冷漠心态与麻木良知

杨朝清

发稿时间:2013-04-08 07:2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吉林长春市一位老人在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内因突发脑梗塞晕倒在地。监控录像显示,围观市民迟疑一阵后纷纷排队从老人身上跨过离开,在急救人员赶到前,12分钟内共有178人从老人腿部跨过,只有1名白衣女子留下照顾老人。经过治疗,老人意识清醒后独自离开了。(4月7日《新文化报》)

这一幕,和一年多以前的情境何其相似。如果说小悦悦事件中18名路人“集体失明”的话,178名从摔倒老人腿部跨过的路人则是典型的“视若无睹”。这一切,无疑再次点爆了社会上积怨已久的对于人性冷漠、道德沦丧的激愤和谴责。一个问题也就接踵而至:举手之劳就可以救助一个美好生命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回避?

从社会心理学上讲,冷漠和麻木是一对孪生兄弟,麻木就是对他人的痛苦失去敏感性的反应能力,当人们需要正义行动却无动于衷的时候,冷漠就变成了麻木。正如著名社会学家孙立平教授所言,见到有人失足落水人们冷漠旁观,见到跳楼者自杀人们当热闹来看,这种冷漠使得社会会生活的底线脆弱不堪,也使得对底线的突破成为一种见怪不怪的常态。

冷漠作为一种失范现象,有着错综复杂的行为动机。伴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与社会流动加速,社会联结状态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个人之间联系的弱化,个人与公共世界的疏离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道德规范失灵;血缘、地缘等传统社会纽带的松弛,导致社会原子化、利益碎片化和人际关系“干燥化”,从而导致“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潜滋暗长。

社会润滑剂和粘合剂的缺失,导致社会互动的情感关系被渐次抽离,工具关系的比重不断加大。面对街头摔倒的老人,大多数人并没有恪守价值理性上的“应该不应该”,而是遵循工具理性上的“有利还是无利”来指引行动。于是,在保护性排斥的冷漠心态的裹挟下,面对摔倒的老人,眼下的许多路人已经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了。

正如小悦悦事件的第19位路人陈贤妹阿婆一样,面对摔倒老人,第179位路人并没有因为忙碌的生活而忘记停下脚步帮助别人。在这位白衣女子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道德自觉和良知救赎。由于她的存在,让人们在对社会冷漠心生寒意的时候,多了一丝温暖和希望。

消除冷漠心态和麻木良知的关键,在于突破社会原子化的束缚,以公共事务为载体,以社会互动为手段,不断增强以公共利益、社会关系和共同情感为核心的共同体意识。此外,健全见义勇为的保障机制,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才能给人们更多扶起摔倒老人的信心和勇气。(杨朝清 )

以人性的冷漠为话题的作文

冷眼与热心作文指导

冷漠的人与朋友(1000字)作文

作文冷漠的心

热情·冷漠(200字)作文

高二话题作文800字冷漠的背后是高高的寂寞

材料作文“关怀与冷漠”评析与标杆作文

热心“大姐”(600字)作文

社会从众与冷漠

冷漠的背后(800字)作文

话题作文:热心与冷漠
《话题作文:热心与冷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